科技局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科技局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科技局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科技局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科技局十三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局十三五规划 下面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科技局十三五规划供大家参阅!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各级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做实高新技术产业,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为 市连续五届荣获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称号, 获 “荣誉称号。 一、自主创新和人才政策发展现状 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绩明显,创新资源加快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品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 90%以上。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支撑、人才工程实施,造就了一批带领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引进了一批促进产品创新的科技人才,走出了一条 “领导带动、政策牵动、部门联动、产业推动、企业主动、环境掀动 ”的人才强市之路。目前,全市共有人才总 量 71478人。其中党政人才 2253人、经营管理人才1095人、专业技术人才 9518人、技能人才 25862人、农村实用人才 31150人、社会工作人才 1600人;高级职称人才达 860人,取得各类职(执)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3124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 3人、黄冈市政府特殊津贴 2人;省跨世纪人才 4人、省乡土拔尖人才 5人。 市被评为全省首届人才工作十强县市。 一是实施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出台了 1231人才计划 ”实施办法、 养、使用和服务工作的试行办法、 制度,市财政每年按公共预算 2%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强市建设。对到 高可奖励 100万元,并有相应创业资金、风险投资、风险补偿、购房安家支持和产学研合作、学术技术交流资金支持。 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企业技术工程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等方面对科技人才予以重奖。 21万元。 二是以科技项目推动科技人才发展。发挥医药化工、新型建筑材料、机械和船舶制造、食品和饲料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鼓励科技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创新。近两年为企业组织申报上级各类竞争性项目 30多项,吸引了 26名行业领军专家参与项目实施,培养了 7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广济药业、祥云集团、华新水泥等骨干企业依托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发和建设低温余热发电、多效蒸发、磷石膏利用、骨料和废弃农药处理等项目,聚集了享受国家、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何谧、郭韶志、洪果媛及 陈清平等大批高端人才,积极推 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三是为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3家。建成了广济药业博士后科研站、祥云武汉技术开发中心、迅达上海湖迅科研站、龙翔药业科研基地、美天科技 新水泥科研站等 6个高规格研发基地和12个科研站所,科研成果转化利用 50余项,培养优秀人才 320多人,带动了医药、化工、建材等产业的蓬勃兴起。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如广济药业、迅达药业、美天科技等企业先后选派 50多名人才到美 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学习。先后与武汉中科院、武大、华科等联合建立科研站 15家,培养和储备了数千名人才。 四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全市已有 30多家企业与武大、华科、武汉工程大学等 24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了 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常年技术顾问,带动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培育优秀科技人才近百名。先后引进 14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吸引科研人才 80多人。美天生物科技成功引进美洲杰出科学学、辉瑞制药公司研发专家陈怀谷博士;迅达药业成功引进美籍博士杨杰、邱毅斌教授等多位海外科学家。 结合科技部门实际,我们认为当前人才缺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家众多管不了。如涉及对科技干部、人才队伍的管理部门单位有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科协等,管家众多,但他们之间有的职责不明,有的职能不实,因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有的管人不管事,有的管事不管人,造成管理脱节。三是在职的有人管,不在职的无人问,形成了管理盲区,致使很多人才流失。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自主创新的对策 (一)基本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助推全市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 做到 “四个创新 ”: 一是观念上 创新。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企业,科技惠及民生这一宗旨,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大胆探索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科技与人才的路子,狠抓产学研合作,狠抓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解决制约高新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为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服务方式上创新。主动服务,拓宽服务。建立健全与本地实际相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拓展以提高企业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主的服务范围与服务水平。 三是管理上创新。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以科技项目为载体的管理模式,实现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增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效应。 四是项目上创新。坚持把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与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把科技成果的引进与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引领,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对全市经济的牵引作用,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主要措施 1、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 收,按照 “5+3”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潜力产业,在自主研发和引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重要领域有重大突破,着力推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程,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潜力产业发展,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极具地方优势产业特色的产业集群。 2、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设创新型企业梯队。在我市主导行业和优势产业中选择 10家大中型企业和 20家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建创新型企业活动,鼓励和引导 企业走 “专、精、特、新 ”的发展路子。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扶持培育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三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并带动一批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借助 “外脑 ”发展自 身。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现代科技与常规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创业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争取实施 “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等项目,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扩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团队,使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向农村大量聚集,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 “科技 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完善 “农技 110”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形成门类齐全、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 “数字鸿沟 ”,推动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为农业增效和服务民生畅通科技信息 “绿色通道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建设。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积极实施 “科技兴农 ”战略,坚持用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建设。围绕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聚集城乡创新要素,实行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带动、农民受益 ”的市场经 营机制,切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使园区成为区域农业技术孵化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广范围、大幅度地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流转顺畅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激发发明创造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专利成果产业化。一是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各种方式,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的意识。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指导管理。指导和支持企业、个人对具备申请专利条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及时申请专利,继续加大对授权专利的奖励和实施专利的扶持力度,使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 12%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提高到 30%以上。三是深入开展保护专项行动。采取专项整治与经常查处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查处打击专利侵权、假冒专利行为,净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各方面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5、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一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创新素质。充分利用高校和人才培训中心的师资设备,办好各种培训班。二是管好和用好现有人才。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引进和激励人才。重点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人力资本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建立按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重视科技创新、重奖科技人才的社会气氛,以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的 创新激情。 6、实施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战略。一是政府要逐渐加大科技投入,发挥好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市科技部门要协助企业做好每年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三是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真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投入的机制。 三、创新型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 “十三五 ”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黄冈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 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鄂发 号)和中共 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武发 0号),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个中心任务,着力培育创新主体,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创新 创业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 型发展、跨越发展之路,为建设 “现代港城、实力强市、城乡一体、生态 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载体建设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最大的亮点,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效益达全省领先水平。 1、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递增 15%以上,到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 24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0家以上,拥有 7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国内市场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 2020年,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 20家,建立 2个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建设 5条高新技术产业链,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技术 400项以上,专利申请达到 3、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风险投资和 金融信贷为支撑、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市场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 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以上。 4、产业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到 2020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开发中、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总数分别达到 20家和 10家。新建院士工作站 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 10万平方米。 (三)具体措施 一是加大科 技项目争取力度。组织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接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在农转资金、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和省重大专项上下功夫,着力推出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为全市企业科技进步提供资金扶持。 二是大力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围绕我市 “医药化工、新型建筑材料、机械和船舶制造、食品和饲料加工、轻纺服装 ”等优势主导产业,着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内容,加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登记备案。继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三是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支持已获批的广药博士后科研站和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