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 -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名) 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记 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字是:_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_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语句:_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语:_ 第二部分(3-27题58分) 文言文(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2分) _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_-公将鼓之 鼓:_ 把 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 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 _ 说明文(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死海之变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 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交界处。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一下390米。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锝倍;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死海”就以此得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因为,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有盐分的少量河水向它输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而丧失着,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里。 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的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深度约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开始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就使死海上层的水开始蒸发而变薄;而且,上层的含盐也逐渐地接近下层。1975年,盖特预言,两层海水将会混合起来。有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考察,到1979年2月,他们证实,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 但最突出的变化还在于,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由于硫化氢的存在,过去曾把在死海中沐浴与普通“硫矿泉沐浴”一般看待,是用老治病的。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盐的沉积增多,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地。 约旦河流进死海的河水,预计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增多。这使得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死海的地质变化并试图改变其现状。例如,以色列的设计师们正在筹划建造一条沟通死海和地中海的运河。这项计划若得以实现,死海将重新得到含盐量较少的水流输入,从而有可能恢复历史上的分层结构。两个海的水位之差,还可用于发电。这说明:凭借人类的力量,即使像死海这样的自然物,也是可以改造的。 (选文有改动)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分) 混合( ) 筹划( ) 死海得名的原因是什么?(1分) _ 10.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3分) _ 11.死海发生巨大地质变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2分) _ 1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3分) 13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_ 14.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2分) _ 议论文(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水莲,洁白无暇;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奉献给了社会、祖国和人民。“_,_”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诠释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今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无限奉献,要培养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素淡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不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_;作为军人,就应_,作为科学家,就应_;作为学生,就应_. 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选文有改动)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 16.将文章第段横线上可填写的诗句写在下面.(2分) _ 17.文章中第段运用了_、_的论证方法. 2分) 18.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2分) _ 19.将文章第段的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作为农民,就应_ 作为军人,就应_ 作为科学家,就应_ 作为学生,就应_ 记叙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聘 任 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su)_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任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15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客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qn)_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校长宣布,演讲按名字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这亚当斯-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惟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了。 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聘任西奥先生!”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放呀!” (选文有改动) 20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su)_碎 废(qn)_忘食 21第段中加点的词“只好”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_ 22.你认为亚当斯的演讲稿是自己写的还是窃取西奥的?从亚当斯和西奥的行为中找出依据.(4分) _ 23.文章第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2分) _ 24.亚当斯听到校长宣布的结果时会有怎样的表现?请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简要描写.(不超过40字)(3分) _ 25.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起什么作用(2分) _ 26.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_ 27.假如你周围也有西奥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不同于文章中校长的提醒)?请写在下面.(3分) _ 第三部分(28题 50分) 28.作文(50分)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章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1(4分)草色入帘青 海内存知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每空1分) 2(8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答案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二部分(3-27题 58分) 文言文(12分) 3(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3分)间:参与。 专:独自专有。 鼓:击鼓。 6(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8(1分)hn chu 9(1分)死海海水的含盐度很高,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 10(3分)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盐的沉积增多。 11(2分)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 12(3分)列数据(字)、作比较、举例子。 13(2分)说明人力是可以改造自然的。(或: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死海的地质变化并试图改变其现状。) 14(2分)答案示例: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旦一般海水的9倍;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这项计划若得以实现,死海将重新得到含盐量较少的水流输入,从而有可能恢复历史上的分层结构。(答案不限于上面三句,只要选择正确并标示准确,即可得分) 议论文(12分) 15(2分)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16(2分)答案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能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 17(2分)道理论证(理论论证)、举例论证 18(2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事例典型、真实、能体现“无私奉献”精神即可。 19(4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生所填写内容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职责、有积极意义即可。 20(1分)琐 寝 21(2分0起铺垫作用,使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 22(4分)是窃取西奥的。依据有:亚当斯根本没有准备讲稿;亚当斯和西奥同居一室并经常询问讲稿的进展情况;西奥的讲稿不翼而飞;西奥脱稿演讲的内容和亚当斯的讲稿完全一致。 23(2分)对自己的胜出充满信心而沾沾自喜;对西奥则幸灾乐祸。 24(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想象合理,能写出亚当斯吃惊、失望等表现即可。 25(2分)含蓄地揭示了事情的真相(或:表明校长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26(分)在竞争中应靠真才实学取性,不能投机取巧。 7。(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待人态度或“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善意的忠告,语言通顺,即可得分。 第三部分(28题 50分 28(50分)作文 评分标准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加分 内 容 (20分) 20-18分 17-14分 13-10分 9-0分 减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不够真实 表达 (25分) 25-22分 21-18分 17-14分 13-0分 得分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用词生动 表达方式运用好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词基本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一般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够通顺 用词不够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差 书写 (5分) 5分 4分 3-2分 1-0分 评卷人 字体美观 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 卷面干净 200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2题1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根据要求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题2分,共8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 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他(她)的故事家喻户晓。 第二部分 (326题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空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 环堵萧然,不避风日。 答:。 7、请概括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走近森林 张志毅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木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适成水灾。 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物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q) 息繁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30吨氧气。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擢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8.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ni ) 带 (q) 息 9、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0、根据对第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分0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 :林地土壤、水分等 11、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第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 13、文章第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3分) 答: 14、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少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学会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 谅解是,能。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关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得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人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 16、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7、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8、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答: 19、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能。 谅解是,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轻点关门 石文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头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和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 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哪。“生活就是这样, 。(选文有改动) 20、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膝()不禁() 2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2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答: 2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答: 24、文章第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26、把第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第三部分 (27题50分) 27、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会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根据 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1、2题12分) 1、(4分)却话巴山夜雨时似曾相识燕归来人则无法家拂土黑云压城城欲摧(以上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8分)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每空1分,有错空不得分)答案示例: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每空1分。所写内容课内外不限,只要符合题目要求、没有错误,该空即可得分)人物姓名书写正确,得1分,故事情节概括准确,与人物相符,得1分。 第二部分(326题 58分) 一、(13分) 3、(1分)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篇,没有错误即可) 4、(2分)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3分)嗜:爱好,特别喜欢。置:置备,置办。去:离开。(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6、(4分)第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14分) 8、(1分)纽 栖(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或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每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10、(1分)动物资源 非生物资源 (有错该题不得分) 11、(2分)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 12、(3分)不可以(1分)。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答出一方面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得1分。 三、(14分) 15、(2分)文章一方面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文章第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2分)。接着,又从反而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18、(2分)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意思对即可) 19、(4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每句2分。只要句式与画线部分的句子基本相同,语言通顺,比喻恰当即可得分。 四、(17分) 20、(1分)x jn(有错该题不得分) 21、(4分)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分)。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2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 23、(2分)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意思对即可) 24、(3分)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答出为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住一楼,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动,得2分。意思对即可) 25、(2分)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意思对即可) 26、(3分)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27题 50分) 27、(50分)作文 略 2005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