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工商管理脱产班PPT课件.ppt_第1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商管理脱产班PPT课件.ppt_第2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商管理脱产班PPT课件.ppt_第3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商管理脱产班PPT课件.ppt_第4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商管理脱产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一 财政政策二 货币政策 1 经济增长 以GDP增长率来衡量充分就业 以失业率衡量物价稳定 以各种物价指数来衡量国际收支平衡 但这四个目标之间常常是充满矛盾的 我国09年的目标 保增长 促就业 调结构我国10年的目标 保增长 防通胀 调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2 充分就业衡量指标 各种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roducerPriceIndex简称PPI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生产资料物价指数 3 4 一 财政政策 1 定义 国家通过调节财政的收入或支出以实现总供求平衡的经济政策 2 组成部分 1 财政收入 税收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2 财政支出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资金无偿地单方面的转移如各种福利支出 补助 捐赠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等 其作用是调节财政的分配 5 3 我国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 财政收入 90 以上来自税收 04年税收收入总额达到25718亿元 增收率是25 7 占GDP比重为19 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 62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 8 增速比2007年的增速回落了14 9个百分点 2007年税收收入增长33 7 财政支出 4万亿的政府投资工程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6 3 三种类型扩张性 以减少财政收入或扩大财政支出为特点 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 常用于萧条时期 紧缩性 以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为特点 目的是为了抑制需求 常用于繁荣时期 均衡型 以平衡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为其目标 7 1998 2009年我国财政政策类型 1998 2004年 积极的财政政策2005 2008年上半年 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下半年 2010年 积极的财政政策 8 4 内在稳定器 1 定义 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 称为内在稳定器 具有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 9 2 如何自发调节经济萧条时 由于收入减少 税收自动减少 缓解萧条 补助数目一定 但由于失业人数和其他需要补助的人数增加 这类转移支付会增加 也会缓解萧条 繁荣时 由于收入增多 税收自动增加 抑制通胀 补助数目一定 但由于失业人数和其他需要补助的人数减少 这类转移支付会减少 也会抑制通胀 3 局限性 调节经济的作用十分有限 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胀的程度 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胀 10 5 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实践 1 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很少用 一是历史上原因 历史上常用平衡财政政策 量入为出 二是财政政策本身原因 通常来讲 财政政策对通货紧缩管用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管用 而1998年以前我国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 因而财政政策无用武之地 11 2 1998年 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及效果 采取具体办法 发行公债 公债由政府财政部发行 卖给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 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各种支出 以刺激经济 1998年发行1000亿元 1999年发行1100亿元 2000年发行1500亿元 2001年发行1500亿元 2002年发行1500亿元 2003年发行1400亿元 2004年发行1100亿元 12 实施效果 积极的财政政策确实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这7年共发行9100亿 有效地带动了地方 部门 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等的贷款 投资总规模5万亿元 这对拉动经济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 增加就业岗位 改善人民生活 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3 不足之处 民间投资 特别是非国有的投资过了5年才启动起来实施财政政策最关键的目的是要启动民间投资 通俗地说就是想通过经济的财政政策来给中国经济 输血 最终使得经济在民间投资的带领下实现良性循环 但1998 2002年由于市场的供过于求 企业的税负过重 收费和摊派较重 等原因 民间投资没有带动起来 如 地方筹措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配套 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有相当部分是以财政做担保的银行贷款 项目好 好说 项目不好 这些贷款就成为呆坏帐 2003年以来 这种趋势明显好转 民间投资逐渐活络起来 14 2008年 4万亿 投资的具体构成是 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 公路 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 总额1 8万亿元 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 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 生态环境350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 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 15 成效 2009年第三季度GDP增长 分季度看 一季度增长6 1 二季度增长7 9 三季度增长8 9 一季度CPI下降0 6 三季度下降1 3 反思 1 投资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扩大 2008年投资占GDP比重已达57 3 09年更为严重 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 产能过剩 就业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2 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份权威报告中获悉 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 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的394 9亿元 完成率为23 6 10月28日新华网 与此同时 各地 地王 频繁出现 成效与反思 16 二 货币政策1 定义 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实现总供求平衡的经济政策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一定时间内投放到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范围或口径 M0 现金 钞票 通货 通货膨胀由此而得名 M1 M0 活期存款M2 M1 定期存款 17 2 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 1 我国的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一年以内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 信用工具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短期资金借贷市场 商业票据贴现业务 债券回购市场等 资金市场 一年以上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 包括 中长期国债 股票市场 企业债券市场 中央企业 地方企业 地方投资公司等 18 2 我国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作用 稳定货币 发展经济 国有专业银行 工行 农行 建行 中行 全国性商行 交行 中信实业 华夏 光大 民生 中国投资银行 区域性商行 广发展 深发展 浦发展 招行 福建兴业 城市商行 信用社 合作金融机构 城市和农村信用社 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发行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金融信托投资 财务 证券 保险 资产管理 投资基金 融资租赁等公司 19 3 货币政策的三种类型扩张性 以放松银根 扩大货币供应量为特点 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 适用于萧条时期 紧缩性 以抽紧银根 减少货币供应量为特点 目的是为了抑制需求 适用于繁荣时期 平衡性 以平衡货币供应量和需求量为目标 货币供应量与利息率成反比 而利息率与总需求成反比 货币供应量与总需求成正比 我国 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 2009 07和08年趋向适度从紧 09趋向积极 20 4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 为了应付客户随时取款的需要 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银行不能把全部存款放出 必须保留一部分准备金 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 法定准备率 准备金 商业银行存款 21 假设商行A吸收存款10000元 准备率是20 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将创造多少货币 客户甲存入10000元商行A准备金为2000元 剩8000元贷给客户乙存入8000元商行B准备金为1600元 剩6400元贷给客户丙存入8000元商行C准备金为1280元 剩5120元贷给客户丁10000 8000 6400 5120 10000 10000 4 5 10000 4 5 2 10000 4 5 3 10000 4 5 n 10000 1 4 5 4 5 2 4 5 3 4 5 n 10000 1 1 4 5 50000 22 由此可知 存款总额 最初存款 法定准备率存款总额 最初存款 货币乘数但这个乘数也是有条件的 客户将一切收入都存入银行系统而不提取现金 银行只须按规定保留法定准备金 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 而在实际生活中要考虑现钞的提取 还有 银行能否多贷 还取决与企业 23 5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工具 1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买进有价证券 发行货币 增加货币供应量 刺激需求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回笼货币 减少货币供应量 抑制需求评价 这是一种最方便 效果最好的方式 目前国内常用 优点 调控效果和缓 震动性小缺点 对金融市场要求比较高 中央银行要有一个发达的 完善的 全国性的金融市场 证券种类必须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 24 贴现政策再贴现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 降低贴现率 商行从央行借款的成本减少 商行相应增加贷款 通过商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向客户的放款成倍增加 增加货币供应量 刺激需求提高贴现率 商行从央行借款的成本增加 商行相应减少贷款 通过商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向客户的放款成倍减少 减少货币供应量 抑制需求评价优点 有一定效果缺点 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而在商业银行 因为商业银行是否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 决定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由商业银行自主判断 选择 25 准备率政策降低准备率 商行产生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 可通过商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 刺激需求提高准备率 商行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 不得不收回贷款 贷款的减少通过商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应量 抑制需求评价优点 效果显著 即使准备率变动幅度很小 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缺点 由于效果较为强烈 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日常性工具 26 2 三个工具如何调节经济 当经济萧条时 主要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来刺激经济 刺激总需求以期实现总供求的平衡 当经济繁荣时 主要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来抑制经济 抑制总需求以期实现总供求的平衡 27 3 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的实践总体而言 1995年以前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是以直接调控为主 主要有两种政策工具 一是对信贷规模的总量控制 二是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1995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法 颁布后 中央银行逐渐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转变 1998年1月 中央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 目前我国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 再贴现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外汇占款等 28 公开市场业务的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始于1996年 自此之后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的货币在逐年增加 今后此工具将成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调控方式 29 我国贴现政策的应用 1986年中央银行正式开办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业务 进行再贴现业务的前提是商业银行必须有票据贴现业务 但一直以来 票据贴现业务占商业银行总业务量的比例都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中央银行从1998年起多次下调再贴现率 到2004年3月份 再贴现率由1998年3月的6 03 下降到3 24 30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应用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后 就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9 1997年的存款准备金包括两方面 一是准备金率 一般为13 二是备付金率 一般为5 7 二者之和约为20 1998年中央银行将此二者合二为一 统称为准备金率 31 货币政策一般的传导机制 央行调整基础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