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ppt_第1页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ppt_第2页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ppt_第3页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ppt_第4页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一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 绝对优势理论 1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英国在世界上确立了 世界工厂 的地位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也是国际分工理论及古典贸易理论的创造者 公元1723 公元1790 亚当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 青年就读于牛津大学 曾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 道德情操论 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 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 国富论 该书一举成功 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 斯密一生未娶 没有子女 2 主要观点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他认为 增加国民财富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要靠分工的发展 各国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进行生产 然后进行交换 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必然对双方都有利 斯密进而认为 应以劳动成本为标准来确定一国最擅长生产的产品 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两个方面 自然优势 即一国在地理 环境 土壤 气候 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 获得性优势 如国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这是通过训练 教育等后天获得的优势 各国因生产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主张自由贸易既然双方都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通过自由贸易 双方都能取得贸易利益 自由贸易可使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生产能力高的出口行业中去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积极性 1 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2 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 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政策 局限性 它只能解释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的国家间的贸易 而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因此无法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二 比较优势理论 1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大卫 李嘉图 DavidRicardo 进一步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提出了比较优势 比较利益 比较成本 理论 解决了亚当 斯密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 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贸易利益 公元1772 公元182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生于犹太人家庭 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 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 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 随后钻研数学 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 斯密 国富论 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 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 1817年发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2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 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完全竞争 物物交换等 基础上 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来说明比较优势理论 他假定英国和葡萄牙都生产呢绒和葡萄酒 英国的情形是 生产呢绒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 而如果要酿制葡萄酒则需要120人劳动同样长的时间 葡萄牙的情形是 酿制葡萄酒只需要80人劳动一年 而生产呢绒却需要90人劳动一年 英 葡分工前生产一单位酒和呢绒所需的劳动量 李嘉图根据 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的分工原则指出 葡萄牙应分工生产酒 英国应分工生产呢绒 这样 两国都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好处 呢绒 人 年 葡萄酒 人 年 葡萄牙 英国 90 100 80 120 3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即使一国与外国相比 所有产品在生产上都存在劣势 但是 仍然可以按照 两优取重 两劣取轻 的原则进行分工 生产并出口本国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 进口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的产品 其结果会在资本与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总量 使贸易各国均获其利 2020 3 18 15 可编辑 4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其意义在于 科学地揭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性 即一国与其他国家相比 一国的商品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 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并且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这对扩大世界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缺陷 这一理论只简单地考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 难以解释交换互补性商品的情况 没有讨论两个国家贸易的实际交换比率 无法回答谁可以在交换中获得多少更多的利益问题等 主张一国只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生产和出口 而对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就彻底放弃 事实上 这样的国际分工不存在 第二节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德国经济学家 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早年倡导自由贸易 后来转为保护贸易 他于1841年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系统地提出了保护贸易学说 1789 1846 一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的 生产力论 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 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从这种 生产力论 出发 李斯特极力主张通过实行保护关税 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 以发展本国的生产力 即使在刚开始时使本国工业品价格较高 也在所不借 李斯特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 原始末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在这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应采取不同的外贸政策当时德国处于农工业时期 英国处于农工商业时期 主张保护幼稚工业李斯特认为 一个处于农工业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 要想迅速发展本国的生产力 必须对本国的幼稚工业特别是大宗消费品工业实行保护 幼稚工业是一国受到强有力竞争且有发展前途的工业 也就是那些尚不成熟 经不起外国竞争冲击的产业 二 对李斯特保护主义的评价 积极作用促进了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要缺陷对 生产力 概念和对 经济发展阶段论 的划分却乏科学性 中美之间的国际分工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2010年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 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 近几年 计算机通信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 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 65 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 运输设备 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 矿产品 食品饮料烟草 中国对美国大宗出口电信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表面上看也是高技术产品 与美国重叠 实则中国只是从事高技术产品的加工制造 而美国则是从事高技术产品的设计和营销 是属于高技术产业内部的分工 显然利益分配上美国拿大头 中国拿小头 所以 两国之间彼此在产品出口上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 在高技术领域 虽然中国出口日益上升 但同美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 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美国重点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和发达国 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 事实上也如此 美国企业把家电 汽车零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到中国 因为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