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盆腔炎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盆腔炎诊疗方案.doc_第3页
盆腔炎诊疗方案.doc_第4页
盆腔炎诊疗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1)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2)气滞血瘀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3)寒湿瘀滞证主症: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黯或夹血块;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4)肾虚血瘀证主症: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黯淡或夹块;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5)气虚血瘀证主症: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黯或夹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二、中医辩证论治(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盆炎汤加减败酱草、红藤、蒲公英、蒲黄、赤芍、丹参、大黄、薏苡仁、土茯苓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桃仁、丹皮、当归、川芎、赤芍、香附、泽泻、茯苓、白术3寒湿瘀滞证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合温经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山药、乌药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失笑散合宽带汤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白术、巴戟天、熟地、白芍、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方药:理冲汤合失笑散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生蒲黄、五灵脂、升麻、炙甘草、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1)中医灌肠或直肠滴注方药:红藤、败酱草、丹参、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随证加减。上药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2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1)中药封包外敷:温通包:炒小茴香30、荜拨30、当归30、川芎30布包表面白酒潮湿敷于下腹部,红外线治疗半小时。温经包:大黄200、芒硝200布包敷于下腹部,红外线治疗半小时。(2)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4)中药穴位敷贴:取神阙穴隔姜灸4中药熏蒸治疗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三)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四)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三、预防与调摄:1.正确处理分娩及宫腔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产后恶露未净保持外阴清洁。3.注意摄生调护,经期、产后严禁房事。4.积极彻底的治疗,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以防病情迁延。5.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6.调情志、适寒温、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性生活有节。四、难点分析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难点。五、解决措施: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各地报道了不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及方法。中药内服有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剂等长期服用的。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我们应用盆炎方内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微波、热磁、普林等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久病多瘀”,慢性盆腔炎患者无论哪一证型,多有瘀滞存在,故治疗上多选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到一定程度,多有体虚表现,故临床上选用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等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及时、彻底。慢性盆胶炎的患者应注意生活调摄,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用品要清洁,避免不节或不洁的性生活。饮食上注意营养,避免过食肥甘辛辣诸如虾、蟹等品。注意情志调节。避免忧怒过度,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六、中医治疗疗效评价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