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国际储备不断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如何减少贸易顺差已成为不得不做出的策略性选择。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抑制出口的政策。在此经济背景下,对这两种策略进行SWOT分析,结合中长期调控目标,提出如何趋利避害,双管齐下压顺差的策略选择对平衡贸易收支具有现实意义。(一)国外学者关于贸易研究现状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和新趋势:贸易主体以跨国公司为主;贸易客体总量增大、结构升级;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化;贸易规则日益完善和规范化;贸易政策整体趋于自由化,但仍存在诸多非关税壁垒;“绿色营销”日益兴起。1、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2、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大卫格林纳韦 主编国际贸易前沿问题(2000)一书中对国际贸易问题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描述, 有较为传统的内容,如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资本品和贸易的理论,又有近年集中探讨2的问题,如战略贸易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第二类是对一些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性或政策性论证,如开放经济中的理论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流量的经验分析,商业政策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第三类是对贸易问题的经济分析,如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问题,保护贸易缺席的政治经济学;第四类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国际经济的一体化,或者叫做经济的全球化,开放经济的理论。3、贸易保护理论世界银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Tom Glaessner和StiClaessens(1998)在工作报告亚洲金融服务国际化提出: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一个直接结果三资本的自由进出。在金融服务开放的巨大竞争压力下淘汰了一些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然而虚弱金融机构都倒闭将可能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殃及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系统的安全,这就是金融服务国际化造成的经济成本。(二)国内学者关于国际贸易研究现状测度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成本和探求贸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对我国的开放政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许德友,梁琦,张文武(2010)在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与决定因素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一文中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与15个主要贸易伙伴国19932007年的贸易成本,并利用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分解,以此寻找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成本。回归结果显示,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之差、贸易国自身的开放程度、与贸易国有共同的海陆边界以及历史贸易联系等因素有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而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对贸易成本的影响并不确定。杨青龙(2011)认为针对传统贸易成本测度模型之不足,在Novy(诺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然后运用该研究方案,对1980年到2006年间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至2006年中国与日本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日双边贸易成本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黄蕙(2015)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国际结算成本研究中介绍中国近30年以来对外贸易的大致情况和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为后文中国国际结算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做铺垫。其次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侧重于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国际结算成本的主要构成以及影响因素。国际结算成本的主要构成包括银行手续费用、货币的选择与汇兑成本、国际结算的时间成本以及风险应对成本这四个方面。而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国际结算成本的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汇率变动和国际结算风险;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结算工具的影响、结算货币的影响、结算时间的影响、结算方式的影响这四个方面。(三)中国岁外贸易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贸易通过分工、比较优势、拉动生产、促进竞争、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并在一定程度是改变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进而影响其社会进程和社会结构。陈柳钦、张谊浩的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中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汇总了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granger,sims,geweke和hsiao等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孙秀平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观察和评价一文中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着重分析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忽视了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及其原因并提出其修正原则。外贸依存度一般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或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它有不合理之处,但却被经常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上升至60.8%。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有着自己的特征。傅钧文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一文,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总的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通过借鉴国外主流经济贸易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家的发展目标,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综合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及战略研究通常比较滞后,且水平偏低,大多是对局部的修修补补和实证研究,鲜有创新。当然,我国对外贸易研究起步较晚,对外贸易所处的体制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复杂,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即我国成为贸易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这将是我辈今后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1 Paul Krugman. Balance Sheets,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Financial Crises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999, Vol.6 (4), 459-4722 Glaessner.Tand Oks.D.North American Free Trsde Agreement,Capital Mobility.and Mexican Finacial SystemOL,The World Bank,1994.4.3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商务印书馆.1959年.4 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商务印书馆M.1989年.16. 5 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J,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07),257-260.6 徐丽华.冯宗宪.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4(06),132-138.7 杨青龙、张为付.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J.财贸经济.2015(03),103-113.8 杨青龙. 贸易成本测度的改进模型及应用以中日贸易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3).107-113.9 黄蕙.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国际结算成本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5(04),17-21.10 罗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差别化政策研究基于不同提供方式和业务类型视角D,重庆大学.2007,11-14.11 张谊浩、陈柳钦. 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4(01),113-117.12 孙秀平、孙强.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