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空调 8 1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 起动发动机 风量开关置于最高挡 温度调节至最低挡 按下A C开关 运转2 3min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定性检查 8 1 1汽车空调系统定性检查 用手感检测 压缩机吸入管有冰手的感觉 而排出管有烫手的感觉 两管之间有明显的温差 在储液干燥器检视窗观察 储液干燥器内应是透明的 用手感觉储液干燥器进 出口管道的温度应均匀一致 约50 左右 若储液干燥器内部有堵塞 起节流作用 则出口温度较低 8 1 1汽车空调系统定性检查 用手感比较 冷凝器流入管的温度应比流出管的温度高 膨胀阀前后应有明显的温差 前热后冷 冷凝器流出管至膨胀阀输入端之间的高压区的管道及部件温度应均匀一致 膨胀阀流出口至压缩机吸入口的管道应有冰手而不结霜的感觉 即使结霜也应随即融化 只能看到化霜后的小水珠 冷风出口有冰凉的感觉 8 1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 在环境温度为20 35 的条件下 起动发动机并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 按下A C开关 风量开关置于最高挡 温度调节至最低挡 打开车门 使发动机在2000r min左右运转15 20min后 压力表组检测 其高 低压力和中央出风口的温度应符合规定的范围 8 1 2汽车空调系统定量检查 压力表的指示值和中央出风口的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 环境温度为30 时 高压 1 176 1 470MPa 低压 0 196 0 294MPa 蒸发器入风口风温为24 时 中央出风口的温度应为12 8 1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 8 1 3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性能试验 在制冷系统所有的检修工作结束之后 应进行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时最低环境温度应为21 左右 具体试验步骤如下 连接好压力测试装置和转速表 起动发动机 使压缩机转速保持在2000r min左右 使空调系统处于最大制冷状态 即风量开关置于最高挡 温度调节至最低挡 8 1 3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性能试验 打开所有车门 车窗及发动机盖 并将干球温度计 也可用玻璃棒温度计 放在冷风出口处 并将干球温度计放在冷风装置的风机进风口 普通干球温度计由两支玻璃棒温度计组成 其中一支的温度计包上湿纱布 测出温球温度 另一支的温度计 发动机运转15min左右 各温度计及高 低压力表指示值应符合标准 正常的制冷效果应使车厢内外保持8 10 的温差 若温差很小 则表明制冷量不够 正常工作时 冷凝器入口温度为70 出口温度为50 蒸发器表面温度在不结冰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储液干燥器应为50 左右 且上下温度应一致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8 1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 整车空调性能检测是指空调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后测定车厢内的降温 采暖 保温性能 测定车内气流分布 了解空调机组的运行情况以及空调机组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试验方法分道路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两种 国家机械工业局在2000年11月16日发布了11项汽车空调标准 分别对汽车空调冷气性能 暖风性能 隔热通风性能以及风窗玻璃除雾 除霜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作了规定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按试验目的不同 可将上述试验概括为以下六类 汽车空调系统舒适性道路试验 汽车空调系统可靠性道路试验 空调系统对整车动力性能影响的道路试验 空调系统对整车燃油经济性影响的道路试验 空调系统对发动机冷却系影响的道路试验 空调系统对车内噪音影响的道路试验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 各个试验所要求的工况条件也不相同 包括路面状况 环境气象条件 车辆运行状态等 但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车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该车型设计的技术要求 车辆载荷 乘客人数 使用油料 轮胎压力等与整车设计要求一致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汽车空调系统舒适性道路试验 汽车空调系统的舒适性是汽车豪华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人们评价汽车空调系统的水平和档次的一项主要指标 所以 汽车空调系统的舒适性路试验成为整车道路试验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做舒适性试验时 对气候条件要求很高 这种条件靠自然气候很难保证 只能是选择近似的气候条件 如晴天少云 阳光直射 风速较小等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汽车空调系统可靠性道路试验 汽车空调系统的可靠性是汽车空调系统使用的先决条件 该项试验的目的在于获得振动和加速度两项指标对空调系统的影响 以及空调系统对整车的影响 汽车在不平坦道路上行驶时 振动冲击对空调系统的影响与空调系统本身的结构 汽车上的固定方式 路面条件及车速等有关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汽车空调系统对整车动力性能影响的道路试验 汽车空调系统对整车动力性能影响的道路试验 主要通过使用和不使用空调系统的对比 分析空调系统对整车动力性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空调系统在最大风量下正常工作 该项试验主要考核空调系统的运行对最大车速和加速性的影响 汽车空调系统对整车燃油经济性影响的道路试验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发动机油耗量的增加 作为使用与不使用空调的对比试验 一般只做公路油耗试验和等速油耗试验两项即可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汽车空调系统对整车燃油经济性影响的道路试验 汽车空调系统对发动机冷却系影响的道路试验 一般选择爬长坡或加挂拖车的方法进行 使用汽车空调装置必将增加发动机的负荷 直接地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该项试验时空调系统全开 车辆选用较高档位连续爬坡 考核空调运行对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升高的影响程度 汽车空调系统对发动机冷却系影响的道路试验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汽车空调系统对车室内噪声影响的道路试验该项试验测取使用和不使用空调时车内噪声声压级 以考核空调运行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程度 下面以长途运输空调客车为例 介绍汽车空调系统舒适性道路试验方法 长途运输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整车性能试验 包括制冷系统 采暖系统 通风换气装置和除霜系统的性能试验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检查和测定空调客车制冷系统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时 车厢内部降温及保温性能 安全环保条件和舒适程度 检查非独立式制冷系统各装置 在特殊使用工况下的运行性能和对客车基本性能的影响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车辆条件 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车厢内的乘员数不得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 而且不得以装载相等质量的物体代替 2 试验条件 气候条件 晴天少云 有日光直射 太阳辐射强度不低于4 6J cm2 min 气温不低于35 气压在95 102kPa之间 风速不大于5m s 道路条件 路面纵坡不大于3 而且平坦 干燥 硬实 树荫少的公路 试验路段长度不少于50km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3 试验仪器设备 综合气象仪 太阳辐射仪 多点温度计 压力表 风速风向仪 干湿球温度计 声级计 发动机转速表 坡度仪 微风测速仪 秒表 检漏仪 粉尘采样仪 CO分析仪和CO2分析仪等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4 试验方法 1 测量出风口的温度 风速和风量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制冷装置开至最高档 对于非独立式制冷装置 客车发动机需控制在额定转速下 所有冷风出风口处于最大出风位置 开机10min后 在2min内测出并记录各出风口中心点处的冷风温度和速度 由此既可得出各风口的最大温度差和风速差 也可根据各出风口的平均风速和出风口的截面积与数量 求出制冷装置的最大送风量 测量与计算数据记录在有关表中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4 试验方法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2 测量停车噪声 试验条件 选择宽敞 空旷的场地 在测点中心25m半径范围内 不得有较大的反射物 场地的本底噪声不得大于60dB A 用声级计 置于 A 计机网络 快 档 测量时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制冷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都开最高档 非独立式制冷装置的压缩机转速稳定在2000r min 车内除驾驶员和测试人员外 不得有其他人 车外噪声测量 测点距压缩机组中心点5m 距地面高度1m处 与机组间除本车车身外应无其它遮挡物 该测点重复测量两次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及其平均值 车内噪声测量 测点分别在压缩机中心位置的地板上方1 2m处 车顶回风口中心位置的地板上方1 2m处 通风换气装置中心位置的地板上方1 2m处三点 各测点重复测量两次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及各测点的平均值 当单独测量通风换气装置的噪声时 应将制冷系统关闭 并且让所有通风换气装置开最高档 然后重复两次分别测出各通风换气装置的噪声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 2 测量停车噪声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测温点布置 A类测温点 各出风口的中心点 B类测温点 回风口测温点 在回风口平面下200mm的中心线前后等距两点 若回风口位于车厢地板上时 则取回风口中性平面内前后 或左右 等距两点 C类测温点 座椅处测温点 上部测点设在垂直方向距座垫表面上方635mm 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处 下部测点设在座椅前沿距地板50mm高度处 两种测点均设于单人至三人座椅纵向中心点 而多人座椅则均布两点 4 试验方法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车内座椅处测点分布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D类测温点 温差测温点 客车纵向中心垂直平面内的前后轴中心点 与轴间中心点距地板400mm 1000mm 1600mm高处的九点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车内温差测温点分布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试验准备 在布置测温点的同时 进行外界环境气候参数的测量 用综合气象仪及太阳辐射仪 测量记录试验前后的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 风向 风速和太阳辐射强度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外界环境平均气候参数 将客车停放在阴凉处 门窗全开 人员下车 使车内外平衡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降温能力试验 额定乘员的座位应坐满 立即起步 当车速稳定在20km h时 关闭门窗 制冷装置全开 开始记录第一次有关回风口 座椅上下部和车厢纵向中心平面内各测点的温度 并按下秒表记时 前10min每隔2min记录一次 第10min至第30min每隔5min记录一次 非独立式制冷装置还需加测发动机出水口温度 完成后 将客车掉头 按上述方法重做一次回程试验 按上述方法做稳定车速分别为40km h 60km h的降温能力试验 3 客车制冷系统降温与保温能力试验 保温能力试验做保温能力试验是在做稳定车速为40km h的降温能力试验时 自第30min时关闭制冷装置 每隔2min测量记录有关回风口 座椅上下部和车厢纵向中心平面内各测点的温度 直到第40min为止 对于高档空调客车需测至第45min为止 然后 将客车掉头 按上述方法重做一次回程试验 测点是在蒸发器吸入口 回风口 布置干湿球温度计 在蒸发器排气口布置干球温度计 使冷气直接接触温度计的感温部 其测定与降温能力试验同时进行 测量时间 次数也与降温能力试验相同 计算去 回程所测排气口与吸气口的干湿球温度差 并利用湿空气线图求出吸入口的相对湿度 从而求出同一时刻车内的相对湿度平均值 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4 车内相对湿度测定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车内风速测试与降温能力试验两者同时进行 通风换气装置和制冷装置都应开最高档 在第10min至第12min之间 用微风测速仪 分别在单人至三人座椅纵向中心点和多人座椅均布两点的垂直方向距座垫表面上方635mm 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处 测量一次空气流动速度 并求出上 下部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的差值 记录在有关表中 5 车内风速测试与降温能力试验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6 通风换气量测量把测点布置在换气扇出风口三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各自面积等分线 与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 总共有12个测点 如图所示 在紧贴换气扇出风口的平面上 用微风测速仪测出各测点的风速 并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换气扇的出口风速 记录在有关表中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通风换气量的测点布置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7 车内行驶噪声测量 选择在平直 干燥 并有足够长度的硬路面上行驶 测试时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车内除驾驶员和测试人员外 不得有其它人员 车内的本底噪声不得大于70dB A 车速应稳定 50 2 km h 当制冷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开最高档时 用声级计的 慢 档 A C 计权网络 在客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内的距地板l 2m高处的前 后 中三点 分别测两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 记录在表中 然后关闭制冷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 用同样的测试方法分别测两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 记录在表中 1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车内空气洁净度的测量包括粉尘测量和CO与CO2的测量 粉尘测量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制冷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全开 车速稳定在 50 2 km h 行驶lh后起动测试仪器 包括流量为50L min的抽气机 阻流率不低于90 直径为40mm 在干燥器内放置不少于24h时间的滤膜及感量为0 1mg的分析天平 在客车纵向中心线中点 距地板1 2m处 采样lh时间 往返各测一次 取算术平均值 按下式计算粉尘浓度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8 车内空气洁净度的测量 8 车内空气洁净度的测量 式中 C 粉尘浓度 mg m3 m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 mg m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 mg qv 进入滤膜的含尘空气流量 L min 采样时间 min 8 车内空气洁净度的测量 将仪器预热30min 做好调零及标定工作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制冷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全开 乘员人数不得少于额定人数的80 车速稳定在 50 2 km h 行驶lh后起动测试仪器 包括分辨率能使被测气体测量值在全量程50 90 之间 标定气体浓度在仪器量程的60 80 之间的CO分析仪和CO2分析仪 控制流量为0 5L min的流量仪 在客车纵向中心平面内的前后轴线距地板高度1 2m处开始测量 往返各测量一次 CO与CO2测量 8 车内空气洁净度的测量 按下式计算车内CO或CO2的浓度 并将数据记录在有关表中 式中 C CO或CO2的浓度 mg m3 CO或CO2的浓度换算成标准状态时的换算系数 n 仪器指示的格数 2020 3 18 35 可编辑 1 试验目的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2 采暖系统性能试验 检查和测定空调客车在严寒条件下使用时 采暖系统的采暖能力 安全环保条件和乘员的舒适程度 检查和测定采暖系统的连续运行稳定性 车辆条件 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车内乘员应不得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 且不能以装载相同质量的物体取代 气候条件 晴天或阴天 环境温度 15 10 风速不大于5m s 道路条件 平坦 硬实 无积雪 车流量较少的公路 2 试验条件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 暖风装置开最高档 对于余热式暖风装置 应控制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 开机10min后 在2min内 用微风速仪和干湿球温度计 多点温度计 分别测出并记录各出风口中心点的温度和风速 由此可得出各出风口的最大温度差和风速差 并求出暖风装置的最大送风量 利用采暖热风进行除霜的客车 测量时应关闭除霜装置 2 采暖系统性能试验 3 试验方法 1 各出风口的温度和风速 风量测量 客车停驶 关闭所有门窗 车内除驾驶员和测试人员外 不得有其他人员 暖风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开最高档 余热式采暖系统发动机转速稳定在额定范围内 本底噪声不得大于60dB A 采暖系统的工作噪声测点设置 与制冷系统性能试验的车内行驶噪声的测点相同 通风换气装置工作噪声的测点 设于装置中心距地板上方1 2m处 数量与通风换气装置的数量相同 各测点重复测量两次 每次测量结果和各测点的平均值记录在有关表中 测通风换气装置噪声时 暖风装置停止工作 所有通风换气装置开最高档 分别测出各通风换气装置的噪声 2 采暖系统和通风换气装置的工作噪声测量 布置测温点 A类测温点 暖风出风口表面中心点 B类测温点 回风口表面中心点 若回风口为多面体时 选最大回风面中心点 C类测温点 座椅上部测点 座椅座垫表面上方635mm与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的交点处 单人座椅和双人座椅设在座椅中部一点 多人座椅均布于座椅中两点 座椅下部测点 座椅前沿距地板50mm高处 单人座椅设在座椅前端靠近走道一侧 双人座椅和多人座椅则上下部测点对应 各测点在车内的分布如同所示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D类测温点 客车纵向中心垂直平面内的前后轴中心点与轴间中心点距地板400mm 1000mm l600mm高处的九点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采暖 保温试验车内座椅处的测点分布 所有测点应避开暖风出口 用综合气象仪 测量记录试验前后的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和风向 风速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外界环境平均气候参数 与此同时 打开客车所有门窗 人员全部下车 使车内外温度平衡 暖风装置预热10min 发动机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试验准备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采暖能力试验 按额定座位坐满乘员 记录各测温点的初始温度 然后关闭客车门窗 起动暖风装置 将暖风调节到最大效果位置 除霜装置正常工作 汽车起步 开始记时试验 并用直接档 无直接档时用速比接近的档位 以 50 2 km h的速度稳定行驶 试验开始后 每隔5min测量 记录一次B C D类测点的温度 试验总时间为40min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保暖能力试验 在做采暖能力试验进行到第40min 关闭暖风装置后紧接着进行的 每2min测量记录一次B C D类测点的温度 直至第50min为止 对于高档型空调客车 则须测量至第55min为止 客车掉头做采暖能力的回程试验时 也须再做一次保温能力的回程试验 测试结果记录在有关表中 车内相对湿度测定 车内风速测定 通风换气测定和车内空气洁净度测量等试验 试验方法与前述有关试验相同 3 采暖能力和保温能力试验 怠速和连续运行稳定性试验对于余热式暖风装置 还需做怠速稳定性试验 连续运行稳定性试验等附加试验 做怠速稳定性试验时 停车 发动机怠速运转 暖风装置和暖风换气装置开最高档 每隔10min测量一次发动机出水口温度 并观察暖风装置工作情况 连续运转lh结束 将数据记录在有关表中 做连续运行稳定性试验时 在规定的道路上 乘员人数不得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 暖风 除霜装置开最高档 客车以正常车速连续行驶4h 每隔30min测量一次发动机出水口温度和C D类测点的温度 同时观察暖风装置工作情况 将数据记录在有关表中 1 试验目的 检查和测定空调客车在严寒条件下使用时 前挡风玻璃除霜装置的技术性能 8 1 3汽车空调整车性能检测 3 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2 试验条件除霜系统性能试验应在无日光照射 气温为 15 10 风速不大于5m s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试验车辆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其除霜装置应调整到最大工作状态 利用采暖热风除霜的暖风装置应工作正常 试验道路应是平坦 硬实 无积雪 车流量较少的公路 3 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仪器除测量范围为 50 50 最小刻度为0 5 的多点温度计 可暂停式秒表 综合气象仪 风速仪 发动机转速表 照相机 描绘除霜图形的特种笔外 还需要造霜用的喷枪 其喷嘴直径为1 7mm 工作压力为 350 20 kPa 液流量为395ml min 距喷嘴200mm处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 300 50 mm 3 试验仪器 3 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前后分别用综合气象仪测试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和风速 风向 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外界环境平均气候参数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试验前 需打开客车所有门窗 使车内外温度平衡 还需用含甲醇的酒精或其它类似去污剂 清除前挡风玻璃内外表面上的油污 待干后用清洗剂进一步擦拭 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 4 试验方法 3 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时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 关闭所有门窗 用喷枪以 350 20 kPa的工作压力 使前挡风玻璃整个外表面生成0 44g cm2的均匀冰霜层 喷射时 喷嘴距玻璃表面距离200 250mm 然后开动除霜装置 当前挡风玻璃上的冰霜融化至最低能见度时 客车开始行驶 随着除霜面积的增大 逐步提高行驶速度 行驶过程中 每隔5min在前挡风玻璃内表面 描绘一次除霜面积踪迹图或拍摄照片 记录驾驶区上 中 下部温度及驾驶员对视野的反应 与此同时 测量各除霜喷口的风速 试验进行40min后或除霜面积达到稳定状态时 即可结束试验 将试验数据记录在试验数据记录表中 并将描绘的各次除霜面积再描绘在方格纸上 计算其在前挡风玻璃除霜性能要求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 对利用发动机余热进行除霜的客车 除上述测试数据外 还应测试发动机进 出口水的温度 绘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变化曲线等数据 3 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制冷系统的故障 经常用系统内各部位的压力进行分析 制冷效果 制冷剂泄漏也是分析事故的重要依据 电气系统方面的故障常表现为 电气元件损环 保险丝烧断 触头接触不良 过载烧坏 电动机不工作等 这些故障使制冷循环停止工作 并且常伴有异味 过热等现象 机械元件出现异常一般为压缩机 风机 皮带轮 离合器 膨胀阀 轴封 热交换器 轴承 阀片等出现故障 8 2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 8 2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 基本判断方法是指根据看 听 摸等方式直观感觉到故障的部位 8 2 1基本判断 1 看 首先查看仪表板上的压力 水温 油压及各性能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 观察冷凝器 蒸发器及管路连接处是否有油污 如有则说明有制冷剂和冷冻润滑油泄漏 系统部件和管路接头处是否有结霜 结冰现象 从贮液干燥器视液窗观察制冷剂量 8 2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 8 2 1基本判断 8 2 1基本判断 2 听 耳听压缩机 送风机 排风机是否有异常声音 作为维修人员 还应当仔细了解 听取驾驶人员对故障现象的描述 3 摸 开启制冷系统15 20min后 用手触摸系统部件 感受其温度 压缩机进 排气管 应有明显温差 冷凝器进 出口管应有温差 出口管温度应低于进口处温度 8 2 1基本判断 膨胀阀进 出口温差明显 贮液干燥器进 出口温度的比较 进口温度与出口温度相等时 表示冷气系统正常 进口温度低于出口温度时 表示制冷剂不足 进口温度高于出口温度时 表示制冷剂过多 8 2 2压力表组检测 8 2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 制冷系统工作时 内部压力变化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 这正是进行仪表诊断的依据 我们可根据压力的变化情况 进一步诊断出系统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及部位 对于制冷系统而言 歧管压力表组是最常用的工具 首先将压力表组的高 低压手动阀关闭 然后将压力表组的高 低压软管分别连接到系统的高 低压检修阀上 并利用系统内制冷剂压力排除管内空气 启动空调系统 待压力表指示稳定后即可读取压力值 1 诊断方法 8 2 2压力表组检测 R134a空调系统压力正常范围 低压侧0 15 0 25MPa 高压侧1 37 1 57MPa R12空调系统正常工作压力范围 低压侧0 15 0 20MPa 高压侧1 45 1 50MPa 2 诊断标准 根据车型不同 测试工况不同 压力范围略有差异 8 2 3系统不制冷 8 2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 启动发动机并稳定在1500r min左右运行2分钟 打开空调开关及鼓风机开关 冷气口无冷风吹出 1 故障现象 2 故障原因 熔断器熔断 电路短路 鼓风机开关 鼓风机或其它电器元件损坏 压缩机驱动皮带过松 断裂 密封性差或其电磁离合器损坏 制冷剂过少或无制冷剂 贮液干燥器 或积累器 膨胀阀滤网 或膨胀管 管路或软管堵塞 膨胀阀感温包损坏 8 2 3系统不制冷 空调系统不制冷分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会所俱乐部项目创业计划书整体运营策划方案
- 黔东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研学旅游课程设计方案
- 音乐节策划方案9
- 旅游定制化服务体验提升策划方案
- 摄影工作室的营销策划方案
- 2025年中国挤压铝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木质人造板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气体吸附测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北廊坊霸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名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答案单选题(20题)
- DB11∕T 510-2024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医疗护理服务管理之优质护理服务培训PPT
- 腹内疝的临床与影像析
- Unit+1+Cultural+Heritage+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GB/T 10001.6-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五四新青年演讲比赛主题活动模板课件
- 企业内部集资合同
- 护理交接班操作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