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_第1页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_第2页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_第3页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_第4页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 Case 陈某 女性 52岁头晕 视物旋转 呕吐3天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 视物旋转 伴恶心 呕吐 卧床静躺可轻度缓解 但体位改变时加重既往有类似发作病史 Case 查体 神清 双眼球各项活动好 无眼震 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等对 病理征 左侧Dix Hallpike试验 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大致正常血常规 肝肾功 电解质 凝血正常 初步诊断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中枢性位置眩晕前庭神经元炎颈性眩晕 Case 治疗 入院后予抗眩晕 抗焦虑 抑制前庭功能 手法复位等治疗经住院3天的治疗 出院时患者无头晕 呕吐 视物旋转 行走平稳 左侧Dix hallpike试验 Case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 耳分为三个部分1 外耳 耳廓与外耳道 2 中耳 鼓室 乳突 鼓窦 咽鼓管和茎突 3 内耳 即迷路 Anatomy 骨迷路 半规管 前庭与耳蜗 膜迷路 半规管 球囊 椭圆囊和内淋巴管 迷路Labyrinth 半规管是半环形的构型 充满着内淋巴液 沿其组成的平面进行运动 由感觉性毛细胞感知各半规管司理着各自平面上的头部旋转运动半规管感受头部角加速度 半规管BonySemicircularCanals 两侧半规管的空间关系 上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上外方外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下外方后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后下方总脚位于前庭后上方 横截面积0 4毫米 各形成2 3的圆 直径6 5毫米 半规管受到刺激后仅出现所在解剖平面的眼震水平规管为水平眼振上半规管为垂直眼振后半规管多为旋转性眼震 眼震与半规管平面一致 耳石膜覆盖在囊斑上皮层表面 为一层厚的蛋白样胶质膜 它的浅层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晶体 称为耳石 耳石Otoliths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 BPPV 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 或眼震 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 恶性呕吐 出冷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但一般没有听力障碍女 男 2 1 病因不明 可由许多疾病引起 Definition 耳石症 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后 半规管具有了重力感受器的作用 随着体位的改变 耳石碎屑撞击壶腹嵴 使得责任半规管的功能亢进 形成眩晕的症状 常在晨起 夜卧 床上左右翻身 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发出现 耳部疾病 中耳炎 迷路炎 前庭神经炎 突发性耳聋 外淋巴瘘 可能造成椭圆囊斑急行梗死 出现一侧半规管功能衰竭 外伤 颅脑外伤 甩鞭综合征 头部做加速度较快的动作如甩辫子 汽车突然加速等 Etiology 嵴顶结石症学说 壶腹嵴上脱落移位的耳石附着于壶腹嵴顶并增加其比重 在特定的位置因重力作用偏离壶腹嵴产生刺激而发生眩晕 管结石症学说 半规管中游离的沉积物在头位变动时移动 牵引内淋巴 使壶腹嵴顶离椭圆囊方向移位 Pathogenesis 发病年龄多为40 60岁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周 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间歇期长短不一患者常诉卧位翻身时突发眩晕 片刻后消失 伴有恶心等不适不伴耳鸣 听力障碍 可有头重脚轻及不稳感 间歇期无不适可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 Clinicalmanifestations 眩晕特点潜伏期 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持续期 渐强 渐弱 短暂 可逆 疲劳适应性 易疲劳性互换性 躺下 坐起均有 Clinical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1 患耳向下位置能诱发短时辰发作性眩晕 2 当患耳朝下时向地性眼震 且眼震随患耳向地位置倒转而倒转 3 头部活动后有短暂潜伏才出现症状和体征 4 反复试验 反应有疲劳性 5 Dix Hallpike试验阳性 后半规管 6 Rollmaneuver试验阳性 外半规管 Dix Hallpike诱发试验 Rollmaneuver试验 Differentialdiagnosis 梅尼埃病中枢性位置眩晕前庭神经元炎颈性眩晕 Differentialdiagnosis 梅尼埃病原因不明 与内耳水肿有关 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的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 伴有耳鸣 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退或耳聋 Differentialdiagnosis 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 可有头痛 恶心 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 常有自发性眼震 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 无潜伏期 无疲劳 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Differentialdiagnosis 前庭神经元炎突然发病 持续数天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冷热试验减低 前庭功能明显减退 Differentialdiagnosis 颈椎病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 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 使前庭供血不足 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 常合并头痛 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 颈椎X线 CT MRI可诊断 1 心理治疗2 抗眩晕药 盐酸氟桂利嗪 敏使朗3 手法复位4 前庭习服疗法 使用重复头和视觉移动运动来减少由特殊移动诱发的症状 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Treatment 手法复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头位变换 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下沉移位 逐步将进入半规管的耳石颗粒顺序移出半规管纳回椭圆囊中 从而消除耳石颗粒对壶腹嵴的作用 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手法包括 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 Harvey管石解脱法 Treatment 以左耳为患侧举例 A 患者坐于床上 头向左转45 B 快速仰卧 颈过仰 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 持续30秒 C 头向右转90 持续30秒 D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90 持续30秒 E 先屈髋屈膝 然后坐起到床边 每日进行3次 直至位置性眩晕消失24小时以上为止 Epley管石复位法 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其头部 A 端坐 头向健侧旋转45 B 向患侧躺下 C 坐起 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 快速翻转 头向下转45 D 端坐 Semont管石解脱法 A 患者仰卧悬头 B 头转向患侧45 患耳向下 C 2分钟后将头以每次15 20 的角度分次缓慢转向对侧 每转一次停留30秒 观察眼震 直到头部不能转动为止 D 转身成健侧卧位 继续转头至与水平面呈135 角 至此头部共转180 E 嘱患者坐直 头部恢复起始位 Harvey管石解脱法 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 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