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秭归县中医医院韩永界 1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指导思想 哲学基础 元气论 阴阳五行学说主导思想 整体观念基础理论 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 辨证施治 2 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 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 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为突出 如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 促成了事物的发生 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 阴阳学说 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 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 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 同时中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内容 黄帝内经 灵枢 病传 说 明于阴阳 如惑之解 如醉之醒 张介宾 景岳全书 传忠录 强调 设能明彻阴阳 则医理虽玄 思过半矣 4 阴阳的起源 5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水 阴 火 阳 要点 相关对立属性 概念 6 阴阳的划分 阳 运动的 热的 在上的 向外的 明亮的 兴奋的 强壮的 阴 静止的 寒的 在下的 向内的 晦暗的 抑制的 虚弱的 7 阴阳的特性 1 普遍性2 阴阳的相对性 如昼夜 上下午 无限可分性3 阴阳的相互转化性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指定事物不同时 阴阳属性随之改变 8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二 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交感 9 1 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 相错 相荡的相互作用 感应交合的过程 二 阴阳的相互关系 10 2 阴阳的对立制约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彼此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斗争 制约斗争动态平衡二个含义 1 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 动静 2 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 如寒热 11 3 阴阳的互根互用 1 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下 2 阴阳互用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 如气血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12 阴阳对立制约对立 属性相反 绝对的 制约 相互克制 相对的 阴阳互根互用互根 相互依存 绝对的 互用 相互促进 相对的 13 4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消 减少 消耗长 增多 增长消长 制约 动态平衡 1 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冬至春至夏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俱消 俱长 气血 14 2 阴阳消长平衡 平衡 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 限度 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总体相对稳定 上限下限正常异常 15 5 阴阳的相互转化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证阳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 重 极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16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阳阴部位 上下表里 脏腑 背胸气血津液 气血 津液脏腑 六腑五脏心阳心阴经络 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 阳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 阴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 二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阳 功能物质 阴 18 三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阴阳偏盛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阳盛则热 阳胜则阴病实热证急性肺炎 19 阴盛则寒 阴胜则阳病实寒证痛经 20 2 阴阳偏衰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阴 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 使对方相对亢盛虚热证肺结核甲亢虚寒证夜尿频 21 3 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阳虚阴虚 正常 阴阳两虚 22 4 阴阳转化 阴证阳证 23 四 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24 五 用于疾病的防治 1 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2 确定治疗原则 1 阴阳偏盛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2 阴阳偏衰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滋阴温阳阴阳两虚 阴阳双补 25 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景岳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26 六 归纳药物性能 27 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 四气 寒 凉属阴五味 辛 甘 淡味属阳温 热属阳酸 苦 咸味属阴一般而言辛温 辛热属阳苦寒属阴相对而言甘寒属阳 苦寒属阴甘温属阳 甘寒属阴辛温属阳 辛凉属阴 28 分析五味 中药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 甘 酸 苦 咸 此外 还有淡 涩等味 实际不只五种药味 但习惯上仍称为 五味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说 譬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泻为阴 咸味涌泻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辛 甘 淡味属阳酸 苦 咸味属阴滋味不同 药效亦有差异 29 归纳药性 中药药性 即将药物分为寒 热 温 凉四性 又称 四气 寒 凉属于阴温 热属于阳一般属凉性或寒性药物 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如黄芩 黄连 栀子 石膏等 一般属温性或热性药物 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如桂枝 附子 干姜等 30 用阴阳指导养生 人生在世 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 一种是关于谋生的知识 是为了生命存在的基础 一种是关于养生的知识 是为了生命本身 即为了健康长寿 根据体质养生根据季节养生 31 季节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指不同季节应偏重保护不同的脏腑阴阳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指的是春夏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与阴中之阳肝 秋冬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与阴中之阴肾 再结合 五行学说 肝 心 脾 肺 肾分别应春 夏 长夏 秋 冬 可更具体地指导四季养生 春季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