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一)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环滁皆山也。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颜白发 ( ) (2)醉翁之意 ( )(3)树林阴翳 ( ) (4)述以文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 (二) 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 (2)悉 7、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0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三)桃 花 源 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13.解释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 (1)渔人甚异之 (2)忘路之远近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粥不充,日昃(z)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孤:幼年丧父谓之孤。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世家:身世。南都:地名。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日昃:太阳偏西。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腰白玉之环 腰:(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4)感泣辞母 辞:( ) 17.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 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 辄以水沃面D.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18.划分朗读节奏并翻译句子(4分)(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19.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等 (要求填写两个)。(4分)(一)(10分) 1、(1)脸色苍老 (2)的 (3)遮盖 (4)用2(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3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4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 (符合要求即可)5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符合要求即可)(二)6.(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7.D8.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9.D10.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1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12.B(交通:互相通达)(2分)1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1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四)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腰白玉之环 腰: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或“穿着”(3)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4)感泣辞母 辞:辞别17.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 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 辄以水沃面D.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18.翻译句子(2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