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浅论,血液PPT课件.ppt_第1页
诊断浅论,血液PPT课件.ppt_第2页
诊断浅论,血液PPT课件.ppt_第3页
诊断浅论,血液PPT课件.ppt_第4页
诊断浅论,血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诊断在诊断中的位置及作用 诊断是医生将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经过分析 评价 整理后 对患者所患疾病提出的符合临床思维逻辑的判断 诊断疾病是医生最重要 最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之一 诊断疾病的步骤 搜集临床资料分析 评价 整理临床资料提出初步诊断确立及修正诊断 1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diagnosis 运用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通过物理 化学反应 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等手段 对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 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 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用以判断健康状态及协助临床诊断 病情监控 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 2 实验室前 医嘱的制定 患者的准备 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实验室中 对样本进行血液学 体液 生化学 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学 细胞学等检查实验室后 综合分析检测结果 实验诊断学内涵 3 实验室检查前 检查的时机 检查的意义 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在分析 评价 整理实验室检查结果时 必须与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切不可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诊断疾病 必须考虑 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 有无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与其他临床资料是否相符 如何解释等 4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 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实验诊断学科中 从手工操作发展为快速高度自动化分析从定性检测发展为定量检测从常量单项检测发展为微量多项检测从细胞 蛋白质水平发展到基因诊断 5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全血 血细胞成分检验血清 大部分生化项目检验血浆 部分临床生化检验凝血因子游离Hb 6 采血部位毛细管 成人婴幼儿烧伤患者静脉 需血量较大动脉 血气分析严禁从静脉输液管中采集血液样本 7 采血时间空腹 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便于结果的对照比较特定时间 时间 微丝蚴 季节 TG Vd 特殊 治疗药物监测 急诊采血 须注明采血时间 8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抗凝剂 草酸盐枸橼酸钠肝素EDTA 2K及时送检和检测 Glu 乳酸 CO2 pH Cl 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 无菌操作 多次 9 2 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骨髓穿刺获得 立即制片 细菌培养 造血干细胞培养3 排泄物 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标本采集后均应随时尽快送检和检验 10 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 学会选择基本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常见影响因素掌握各项常用的检验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学会将检验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相结合分析 学习要求 11 血常规检查bloodroutinetest 12 1 毛细血管采血法部位 手指2 静脉采血法静脉法优于毛细血管法的原因3 抗凝剂 柠檬酸钠 草酸钠 肝素 EDTA K盐尤佳 标本的采集与抗凝 1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 14 成熟红细胞是中央稍浅 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成熟红细胞 15 红细胞计数自动计数仪 手工法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红细胞形态检测瑞氏染色 16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加血容量减少 RBC相对升高 如严重呕吐 大面积烧伤 尿崩症等致脱水血液浓缩继发性 代偿性 增高代偿性 生理 胎儿 新生儿 高原居民病理 肺心 肺气肿 先心 Hb病非代偿性 肾癌 肝癌 卵巢癌 肾胚胎瘤 肾积水 多囊肾等原发性增高骨髓增殖性疾病 17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概念 单位容积血中RBC Hb HCT低于参考值下限 分生理性贫血及病理性贫血贫血分类 生理性贫血 妊娠中晚期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婴幼儿和青少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病理性贫血 病因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失血性贫血形态学分类 1 正细胞 2 大细胞 3 小细胞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 增生 2 增生不良 18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大小异常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 椭圆形 口形 靶形 镰形 泪滴形 缗钱形染色异常低色素 高色素 嗜多色性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19 20 21 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 以及地中海贫血 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 包括盔形红细胞等 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 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 肾功能衰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 23 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有关参数 红细胞比积 定义 红细胞比积 HemocritHct 又称红细胞压积 Packedcellvolume 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参考值 男性 女性 临床意义 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 常作为补液参考 各种类型贫血 24 血细胞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法 25 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有关参数 红细胞常数计算1 三种常数定义 1 平均红细胞体积 meancorpuscularvolumeMCV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MCV 1015fl每升血液中RBC数目 1L 1015FL 26 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有关参数 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MCH 1012pg每升血液中RBC数目 1g 1012pg 27 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有关参数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MCHC g 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28 红细胞平均值参考值 29 临床意义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30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DistributionWidth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 方法 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 CV或RDW SD表示参考值 11 5 14 5 RDW CV 31 临床意义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这种分类法更能反映贫血的病理变化 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诊断缺铁性贫血 IDA的病人95 以上RDW增高 可与轻型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8 RDW正常 鉴别 32 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大细胞均一性部分再障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正细胞不均一性再障 部分溶贫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 33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RBC之间未完全成熟的RBC 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兰 新亚甲兰进行活体染色 这些嗜碱性物质即被凝集沉淀着色 在胞浆中呈现兰色细颗粒状 颗粒状间又有细丝状联缀 而构成网状结构 34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0 5 1 5 新生儿2 6 绝对值 24 84 109 L 35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临床意义1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Ret 表示骨髓红细胞增生活跃溶贫 急性失血 缺铁贫 et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 et 急性白血病 et 2 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及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6 血小板检查 一 血小板计数 Plateletcount PLT BPC 及相关指标 血小板计数 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 100 300 109 L 37 血小板检查 2 临床意义 1 PLT下降 血小板生成障碍 再障 放射线损害 白血病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 免疫性破坏消耗性亢进 血小板自身异常 分布异常 肝硬化 脾亢 增加 原发性增多 骨髓增生性疾病 慢粒 真红反应性增多 急性 慢性炎症 缺铁贫 38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 meanplateletvolume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 PDW 参考值 MPV fl PDW 15 17 39 血小板检查 PLT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外周血的原因PLT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 MPVN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40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简称血沉 原理 由于自身重量产生自然下沉力 而在下沉时 必须与等体积的血浆发生位置互换 造成血浆向上流动 通常情况 膜表面唾液酸带负电荷 红细胞互相排斥 使细胞间距为 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 下沉受到的阻力较大 故沉降率较慢 41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此外 血液白蛋白带有负电荷 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带有正电荷 正常情况下 下沉速度慢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 能降低 的电位 促使其成缗线状聚集 减少了血浆对 沉降的阻力 因而血沉加快 胆固醇 甘油三酯也能促进血沉 白蛋白带负电荷 有抑制 缗线状聚集的用 卵磷脂也有抑制 聚集作用 有利于维持 悬浮性 42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参考值 成人男性0 15 成人女性0 20 43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新生儿 儿童ESR 月经期 妊娠ESR 老年人ESR 病理性 A 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炎症 B 组织坏死及损伤 范围较大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缺血性组织坏死 心肌梗塞 肺梗塞等 44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C 恶性肿瘤 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 增快 与巨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增高等有关 手术 放疗 化疗后 趋于正常 良性肿瘤则正常 D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慢性肾炎 肝硬化等 E 贫血 F 高胆固醇血症 45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4 临床应用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活动期 静止期 正常 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4 区分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46 常见的白细胞具有典型的分叶状的核 高度游走的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外周组织和淋巴组织中发现的各种类型大型吞噬细胞的前体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 单核细胞 47 数量具有日夜周期性 早上最多 下午最少寄生虫感染后 嗜酸细胞数目增多某些过敏性疾病中 一些组织的嗜酸细胞亦增多 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少特点是细胞质内含有大的集中碱性颗粒 嗜酸性白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 48 白细胞计数手工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瑞氏染色电阻抗计数荧光染色后激光计数 N50 75 E0 5 5 B0 1 L20 40 M3 8 49 1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病理性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溶血 术后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恶性肿瘤 50 病理性减少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 4 109 L粒细胞减少症 1 5 109 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粒细胞缺乏症 0 5 109 L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 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血液病 再障 非白血性白血病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51 核象变化粒细胞核象 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反映粒细胞成熟度核象变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52 核左移 外周血 中性粒杆状核 甚至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 早幼粒 原粒等幼稚细胞 超过5 称核左移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 白血病等核右移 正常中性粒以三叶核为主 若五叶核以上超过3 称核右移 为造血功能衰竭或造血物质缺乏所致 常见于巨幼贫 用抗代谢药物后 53 在严重感染 败血症 恶性肿瘤 中毒 大面积烧伤时出现的中毒性和退行性变化 中毒颗粒 空泡粒细胞 形态异常 54 Dohle体 是一种出现于成熟粒细胞浆中的淡蓝色小体 常分布在细胞边缘 圆形或不规则 有时不止一个 经常与严重感染时出现的其它粒细胞 中毒性 改变并存 55 奥氏 Auer 小体 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红色的棍棒状小体 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 正常细胞中见不到 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 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 但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 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56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过敏性疾病 哮喘 药物过敏 荨麻疹寄生虫病 血吸虫 丝虫皮肤病 湿疹 天疱疮 剥脱性皮炎血液病 慢粒 恶性淋巴瘤某些肿瘤 肺癌某些传染病 猩红热其他 风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57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参与超敏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骨髓纤维化症脾切 58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增多病毒性感染 麻疹 风疹 腮腺炎肿瘤疾病 急性 慢性白血病急性传染性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 59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增多某些感染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疟疾 活动性结核病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MDS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60 类白血病反应 指机体对某些病理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表现 外周血中白细胞多明显升高 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 类白血病反应血象逐渐消失 以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见 还见于急性中毒 严重外伤 大面积烧伤 急性溶血等 可分为 中性粒细胞型 嗜酸粒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61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anemia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破坏增多或加速 而骨髓的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红细胞过早地被破坏可以发生在血管外或血管内 血管外溶血 extravascularhemolysis 即红细胞被脾 肝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吞噬后破坏 血管内溶血 intravascularhemolysis 是红细胞直接在血循环中破裂 红细胞的内容 血红蛋白 直接被释放入血浆 62 溶血性贫血分类 RBC内在缺陷多为遗传性疾病 RBC膜缺陷 RBC代谢酶的缺陷 RBC外在因素均为后天获得性疾病 免疫性物理性化学性感染性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亢进 珠蛋白生成异常 溶血性贫血分类 63 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 血浆游离Hb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含铁血黄素尿试验胆红素检测 64 1 膜缺陷 渗透性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酸溶血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 2 内酶缺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葡糖糖 6 磷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3 珠蛋白合成异常血红蛋白电泳 胎儿血红蛋白测定 酸洗脱法检验 红细胞镰变试验4 免疫性溶血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冷溶血试验 65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用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对各型白血病 再障 巨幼贫 ITP 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组织病明确诊断 建立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 协助诊断缺铁贫 溶贫 粒细胞缺乏症 骨髓增殖综合症等血液病 66 血细胞生成 发育规律 血细胞发育规律细胞大小通常胞体由大到小 巨核细胞则相反细胞核 1 大小 由大到小 但巨核细胞则相反 2 核染色质 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密集成块 着色由减变深 3 核膜 由不明显到明显 4 核仁 由清晰到模糊 最后消失 67 细胞浆 1 量 由少到多 2 颜色 由深到浅 红 粒 巨核系着色多由深兰色或浅兰色变为浅红色 淋 单保持浅兰色 灰兰色不变 浆细胞则由灰兰色变为深兰色 3 颗粒 从无到有 由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核浆之比一般由大到小 即由核大浆少到核小浆多 68 骨髓细胞学检查内容及方法 骨髓标本采集及送检采集部位及方法 骼前上棘 骼后上棘 胸骨柄 送检 骨髓涂片至少4张 同时制血涂片2张 填写申请单送检 69 低倍镜检查1 观察骨髓涂片取材制片 染色是否满意2 确立骨髓增生程度根据有核细胞和成熟RBC之比 将骨髓增生程度划分五级增生程度成熟RBC 有核细胞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 1各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 10各型白血病 增生贫 ITP增生活跃1 20正常骨髓象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1 50再障 粒细胞减少症增生极度减低1 200再障3 观察计数巨核细胞4 注意有无特殊细胞 70 油镜镜检有核细胞分类 连续计数200 500个有核细胞计数粒 红比值 M E 以粒系百分率除以红系的百分率 即为M E 正常人2 4 1 观察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观察有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71 血涂片检查低倍镜检查 观察涂片 染色是否满意油镜镜检 1 计数100个白细胞 N L E B M观察形态有无异常及幼稚细胞 2 注意成熟RBC形态是否异常有无幼稚RBC 3 粗略估计PLT数量 4 有无寄生虫 72 正常骨髓象 1 骨髓增生活跃 N R 1 20 2 G E 2 4 1 3 粒系 占有核细胞40 60 原粒 1 早幼 5 中 晚幼 15 嗜酸 5 嗜碱 1 4 红系 占有核细胞20 原粒 1 早幼 5 中 晚幼各占10 5 淋巴系 占有核细胞20 以成熟为主 原淋及幼淋少见 6 巨系 7 35 片 以颗粒巨核细胞 10 50 及产PLT巨核细胞 20 70 为主 7 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 内皮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无特殊细胞与寄生虫 73 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 应用特殊的染色方法 以了解血细胞化学组成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用于血细胞类型的鉴别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1 POX Peroxide 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急粒 2 NAP 感染 及粒系白血病 的鉴别诊断3 酸性磷酸酶 Acidphosphatase 毛细胞白血病 4 NSE 单核细胞白血病 5 糖原染色 PAS 淋巴细胞白血病 6 铁染色人体内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存在与单核 巨噬细胞胞浆 细胞外铁 幼RBC线粒体中也含含铁血黄素 细胞内铁 可用普鲁士蓝感应鉴定 铁染色主要用于IDA 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4 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征 一 贫血 Anemia 1 IDA Irondeficiencyanemia 基本概念 缺铁引起Hb合成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象 RBC Hb降低 小细胞 低色素RBC Ret轻度升高或正常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活跃 幼红 30 以中 晚幼为主 其它系改变不明显 2 HA hemolyticanemia 基本概念 RBC破坏增加 寿命缩短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 血象 RBC Hb降低 RBC大小不均 可见有核RBC RET升高 WBC PLT增高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活跃 幼红 30 50 以中 晚幼为主 其它系改变不明显 75 3 MA Megaloblasticanemia 基本概念 指叶酸及 或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及分裂障碍的一组贫血 特点 三系巨型变 以红系为主 血象 RBC Hb降低 RBC大小不均 巨型变 Ret轻度升高或正常 WBC分叶过多 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活跃 幼红40 50 以早 中幼为主 三系巨型变 4 AA Aplasticanemia 基本概念 指多种原因引起造血干细胞减少或 和功能异常 使得三系减少的一组贫血 特点 三系减少 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分急 慢两型 血象 RBC WBC PLT减少 Ret明显减少 形态相对正常 骨髓象 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 三系减少 有核细胞减少 76 二 白血病 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并浸润和破坏其它组织 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 出血 感染和肝 脾 淋巴结肿大 根据病程及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分急 慢性两大类 成人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常见 儿童以急淋常见 慢性白血病以慢粒常见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ALL L1 L2 L3 AML或ANLL M1 M2a b M3a b M4a b c EO M5a b M6 M07 慢性白血病分慢粒和慢淋 77 1 急性白血病 1 血象 RBC Hb中度或重度降低 正细胞正色素 WBC计数不定 多在10 50 109 L之间 PLT减少 2 骨髓象 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一系或两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30 其他系血细胞受抑制 分裂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急淋可见 篮细胞 急粒和急单可见Auer小体 78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cyticleukimiaCML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 多见于青壮年 起病缓慢 脾肿大和粒细胞显著升高为明显表现 1 血象 RBC Hb降低 正细胞正色素 WBC显著增生 多在100 500 109 L之间 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PLT早期升高 2 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粒细胞系显著增生 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原始 早幼粒 10 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也增多 红系增生受抑制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 晚期降低 79 三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是以一组难治性贫血或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血象 全血减少或任何一 二系细胞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 下降红系过度增生粒系下降巨核系细胞多少不一 80 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表现为骨髓中单一的浆细胞 骨髓瘤细胞 异常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浸润和破坏骨骼和软组织 血清和 或 尿中出现M蛋白 临床表现为骨痛 病理性骨折 贫血 高球蛋白血症 高钙血症 高粘血症等 血象 下降 正常细胞贫血 下降 分类可见少数幼稚细胞 下降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浆系异常增生 病理性浆细胞多见粒系 红系基本正常巨核系早期正常 晚期减少 四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MM 81 五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或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特点为患者体内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 使得血小板寿命缩短 破坏加速 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血象 一般正常 出血时下降 一般正常 下降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 红两系一般无明显异常巨核系明显增生 82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型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遗传性状 各种血液成分包括 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 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 最常见的是 血型系统 其次是 血型系统等其它系统 83 A 血型系统根据 膜表面是否具有 或 抗原而命名 现在人们一般才都接受Berstain 年提出的 三复等位基因学说 该学说认为决定 血型遗传基因位点上存在 三个等位基因 该位点位于第九号染色体长臂 区 带 三个基因可组成六种基因型 和 为显性基因 为隐性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