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现工伤之后,应经过:一、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工商注册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程序:(1)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携带上述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效内,向用人单位工商注册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3)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二、若谈不妥的话,走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2、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受理本市行政区域内以下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位于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区的中央和市属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二)外省、市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驻京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3、用人单位、劳动者及与该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密切关系的第三人,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为申诉人,另一方为被诉人。 4、申诉人应当自劳动者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仲裁委提出书面申请。 5、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请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 (二)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劳动者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三)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 (四)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有关材料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如被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应当提交其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经营地等情况);如被申请人是劳动者的,应当提交其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6、仲裁委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决定受理的案件,自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到仲裁委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办理受理手续。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仲裁委向申请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 7、经仲裁委批准决定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举证,超过举证期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8.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或者双方按责任分担。三、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费由败诉方承担或者由双方按责任分担。工伤劳动争议案件的考虑点:一、是否签订有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退的规定索取经济补偿金。(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二、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1)关于证据按照“劳社部发2005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也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三、认定伤残等级之后,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确定赔付金额。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辽宁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七级为12个月平均工资,八级为10个月,九级为8个月,十级为6个月。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本人月工资计算,不得低于统筹地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七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20个月本人月工资,八级为16个月,九级为12个月,十级为8个月。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四、未按照规定办理工伤保险的处理方法。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第六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在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前款所列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第五条 一次性赔偿金按以下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五、工伤赔偿项目和标准:(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3款。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二)住院伙食补助费1、标准: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2、要求:住院期间。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4、备注:单位没有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参考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金标准。(三)交通费、食宿费1、标准: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2、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四)康复治疗费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6款。3、备注: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五)辅助器具费1、标准: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六) 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但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七)护理费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第3款、第32条。(八)一级至四级伤残2待遇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 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2、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九)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2、要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十)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1、标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分别按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4、备注: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十一)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1、标准: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六、导致工伤人、用人单位责任承担。用人单位若按规定办理了工伤保险,则其没有什么责任,该出的费用基本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但若其没有办理工伤保险,则其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没有办理工伤保险,用人单位损失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该规定,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受到人身损害,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如所受人身损害系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所致,劳动者同时还有权向第三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综合本案的情况,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享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因工伤事故享有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二者虽然基于同一损害事实,但存在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之中,互不排斥。劳动者除有权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外,还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赔偿,用人单位和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各自所负的赔偿责任,不因劳动者先行获得一方赔偿、实际损失已得到全部或部分补偿而免除或减轻另一方的责任。在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关系方面,第三人侵权民事赔偿责任与工伤赔偿机制,在法律上并不相悖。受害人从民事赔偿中获得赔偿并不能减轻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且受害人从他处获得的利益,并未加重用人单位的负担。雇员遭受工伤事故后,只能请求工伤保险给付,不得依据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向加害人请求侵权损害赔偿。但是侵权责任的排除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简言之,即侵权责任排除,仅仅适用特定的加害人(此时的加害人包括了雇主和受雇于同一单位的其他雇员而不包括其他第三人),特定事故类型(意外事故、职业病或上下班交通事故),特定损害(限于人身损害)以及特定意外事故发生原因。也就是说,若是因为雇主、同事原因造成的工伤,则受害人只能要求一份工伤保险赔偿,而不能再要求雇主或同事承担赔偿责任;而如果是因为第三人导致的损害,则受害人可以要求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两份赔偿。工伤(人身损害)案件分析报告 2006.10.82007.1.8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在2006年10月8日到2007年1月8日的3个月间,陆续援助了45件农民工工伤(人身伤害)案件(同一人的工伤案件经过多个阶段的不累计计算);相比于去年同期援助的16个工伤案件,增加了29个,增长了181。工伤问题对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都会带来严重后果,有的农民工终生残疾,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还有的因工死亡,留下需要扶养照顾的父母子女,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困境。许多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赔偿,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原籍,成为农村新的贫困户。鉴于工伤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特对这一阶段的工伤案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维护工伤者的权利。一、工伤案件基本情况1、工伤职工以青壮年农民工为主年龄17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岁以上人数0913167所占比例020%28.9%35.6%15.6%在这45个案件中,年龄比较集中在26到45岁之间,受伤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青年男性发生工伤的比例很高,这与其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有很大关系。而他们发生工伤事故,对其本人来讲,落下残疾,不要说在城市里继续打工,就是回家务农都很困难;对其家庭来讲,他们一般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大部分都上有老下有小,发生工伤后,整个家庭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全家的生活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人数09315所占比例020%68.9%11.1%在45个案件中,受伤农民工的最高学历为高中,仅有5人;其余40人均为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情况一方面说明用人单位非常有必要对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和机械操作的培训,而实际上这一点并没有做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工在发生工伤后并不了解应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有些老板就以威胁、恐吓的方式逼农民工私了,或者故意拖延不让其申请工伤认定。由此来看,对工伤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非常有必要的。3、主要发生在建筑与加工制造行业行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其他行业人数25857比例55.6%17.8%11.1%15.6%工伤事故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占到总数的73.4。其他行业还包括采矿业、交通运输、园林绿化等。这两个行业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劳动强度大,基本上没有门槛的限制,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壮年农民工来说,是最容易找到的工作。但由于加工制造和建筑业本身就是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加之劳动保护条件简陋及安全制度不健全,所以这两个行业经常发生工伤事故。4、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劳动合同有无工伤保险参加未参加人数540人数342比例11.1%88.9%比例6.7%93.3%在45个工伤案件中,仅有5人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其中2人的合同还保存在用人单位处,劳动者本人并没有。从工伤保险的参保率来看,45个当事人中只有3个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为6.7,其中有一个用人单位参加的是工程意外险,其余的42个用人单位均没有给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二、工伤(人身损害)事故赔偿中存在的问题1、包工头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包工头有无人数2322比例51.1%48.9%在工作站援助的这45个工伤案件中,出现了包工头的就有23件,占到总数的一半还多。包工头的存在对工伤农民工的最大影响就是阻碍了工伤认定。在高某某工伤案中,高某某受雇于一个由包工头开采的已经报废的煤矿,因煤矿事故受到伤害。高某某寻求赔偿时,才发现煤矿没有合法经营资质,而且经过数度转手、层层转包,根本找不到发包方是谁。(详细案情参见高某某工伤案介绍)在杨某工伤案中,杨某在建筑工地打工时由于机器故障,导致右手食指和中指被切断两节。分包公司在支付了手术费以后即不愿再承担责任。杨某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单位却以杨某是跟随包工头干活、与单位无关为由拒绝赔偿。由于杨某没有劳动合同,而包工头又逃跑了,考虑到取证的难度,援助律师只好放弃申请工伤认定,而直接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起诉至法院。在建筑工地发生工伤的李某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包工头的存在使得劳动者在申请工伤认定时举步维艰。用人单位将包工头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拒不承担责任;而劳动者也因为直接跟随包工头打工而缺乏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无奈之下,有些案件只能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直接起诉包工头本人,但这样的判决即使胜诉了,也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2、工伤认定时间长,劳动者权利难以保障在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20052006年度报告中对工伤案件中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程序进行了分析。仅仅是申请工伤认定就有可能花2年4个月到3年11个月的时间;全部程序都走完,总共要3年9个月,如果有延长,会到6年7个月。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要走完全部程序,但法律规定中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工伤维权程序列表:工伤维权步骤该步骤可能经过的程序所 需 时 间普通时间最长时间一、申请工伤认定证据不足的先确认劳动关系: 劳动仲裁 民事一审 民事二审合 计67日6个月22日4个月15日1年1个月左右97日 15个月22日 7个月15日2年2个月左右2、工伤认定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结论80日80日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 行政复议 行政一审 行政二审合 计125日3个月22日2个月15日10个月左右155日6个月22日4个月15日1年4个月左右4、工伤认定部门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对此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80日80日 合 计2年4个月左右3年11个月左右二、劳动能力鉴定1 、劳动能力鉴定部门作出伤残等级鉴定60日90日2、对鉴定结论不服,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15日15日3、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最终劳动能力鉴定60日90日 合 计4个半月6个半月三、工伤待遇索赔1 劳动仲裁67日97日2 民事一审 6个月22日15个月22日3 民事二审4个月15日7个月15日合 计 1年1个月左右2年2个月左右总 计3年9个月左右6年7个月左右花费时间长的问题在我们新近受理的工伤案件中同样存在。 对于农民工来说,工伤认定时间长,最主要就是在确认劳动关系上。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根本没有劳动合同,有工作证、工资条、出入证等证据的人也很少。在工作站提供援助的45个工伤案件中,只有5个人有劳动合同,占到11.1(这5个人中,还有2个人的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包管,自己手中并没有),需先确认劳动关系的工伤案件要超过总案件数的50。在他们发生工伤后申请工伤认定而用人单位不承认其是自己的员工时,农民工必须先自己举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证据不足使得劳动部门常常会要求农民工先通过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对确认劳动关系结果不服,还可以提起一审、二审,这就造成了劳动者在确认劳动关系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如在温某工伤案中,温某在确认劳动关系上就经过了仲裁、一审,耗费了长达7个月的时间。(具体情况参见温某某工伤案介绍)由于工伤程序本身环节较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索赔,再加上不得不进行的劳动关系的确认,可能发生的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普遍而言,工伤程序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要高于农民工的其他案件。如尹某工伤案中,尹某在2005年6月3日在收拾劳动工具时被高压电击伤,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丧失劳动能力。因尹某受雇于一个事业单位,其属于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劳动局和人事局各执一词。当劳动局受理其工伤认定申请时,已经过了11个月的时间。(具体案情参见尹某工伤案介绍)3、非法用工现象严重单位性质具有合法资质非法用工人数396所占比例86.7%13.3%在工作站三个月中援助的这45个案件中,有6个是非法用工造成的伤害,占到总数的13.3。如谭某是跟着一个没有资质的装修队干活,在装修过程中受到伤害;柯某在没有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加工厂打工,工作中被烫金机轧伤胳膊;蔡某跟随一个没有合法资质的挖沙队非法挖掘河沙,在装运河沙时受伤致死;高某则是在一个已经对外报废的煤矿里打工,因煤矿事故受伤。不具备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民工在求职时并不会有意识的区分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只要工作有合适的报酬就可以。但非法的用人单位根本不可能为农民工上工伤保险,一旦农民工在工作中受伤,“黑工厂”的老板能躲则躲,能逃则逃。政府部门对其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4、单位扣押工伤证,工伤职工难以获得工伤待遇。在工作站办理的案件中,有些用人单位虽然为当事人申请了工伤认定,还有的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并核定了工伤保险待遇。但却并不将工伤证、核定后的工伤待遇给劳动者,使劳动者无法顺利得到工伤待遇。在谢某工伤案中,谢某在建筑工地打工受伤,用人单位为其支付了医疗费,并申请了工伤认定。但劳动部门下发工伤证之后,单位却拒绝将工伤证交给谢某本人,造成谢某无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无法申请仲裁要求单位给予工伤赔偿。无奈之下,律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交出工伤证。但仲裁委员会认为该要求不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裁定不予受理。最后在援助律师与用人单位协商后,才得以让谢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具体情况参见谢某工伤案介绍)在邸某工伤案中,邸某因连续工作24小时极度疲乏而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曾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发生事故后,又申请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向社保部门核定了他的保险待遇。但社保部门将核定的一次性赔偿金交给单位后,单位却拒绝将赔偿金交给邸某,称其在事故中给单位造成了损失。邸某向工作站申请援助后,律师到劳动部门查询并取得了工伤认定和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凭证后,才顺利的申请了劳动仲裁,为邸某要回了工伤赔偿金。(具体情况参见邸某工伤案介绍)5、劳动部门受理工伤标准不一,工伤认定难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非常低,在这45个工伤案件中也只有5件,其中还有2件中劳动合同只保存在用人单位处,劳动者手中并没有。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农民工发生工伤后申请工伤认定时,只能用其他证据,如工友的证言、工作证、工资条等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不同的政府工作人员有不同的标准,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后很快便给劳动者认定了工伤,有些却要求劳动者提供各种详细的证明材料,其掌握标准之严,以至于阻碍了劳动者的维权。在安某工伤案中,安某于2006年10月22日因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而被机器轧伤了手指。事故发生后,安某第一次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申请表上加盖了单位的公章。负责工伤认定的工作人员称:没有劳动合同,不能认定工伤,让安某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同去的援助律师认为,既然单位已经在申请表上加盖公章,表明其已经认可了双方的劳动关系,而且,律师手里还保存有与单位负责人的通话录音证明,但对方坚持要单位出具认可劳动关系的证明。无奈之下,让单位开具了一份证明:“我单位有职工安某(原名:安某某)一人,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特此证明系我单位工人。”安某第二次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对方又称安某的诊断证明上的名字是“安某某”,名字不符。安某提出安某某是其曾用名,用人单位开具的证明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对方还是要求必须开具证明安某与安某某是同一人。而当安某开出证明后,工作人员又称,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是由单位委托,个人不能申请。在安某本人去了5次、援助律师也去了3次后,劳动局才受理申请。(具体情况参见安某工伤案介绍)在王某工伤案中,王某在用人单位高成家政服务公司工作,由家政服务公司派到某医院做护工。2006年1月30日早晨5点多王某给医院挂春节彩灯花时不慎从桌子上摔下,造成胸骨爆裂,脊髓损伤。家政服务公司在支付了治疗费之后拒绝再承担任何责任。王某到医院所在地的某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工作人员说家政服务公司办公所在地是A区,应到A区申请工伤认定;王某到A区之后,工作人员称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地是在B区,让其到B区申请;当王某到B区申请时,工作人员说家政服务公司当年没有年检,不受理,让她还是到A区申请。王某再次来到A区申请工伤认定,工作人员受理后最终还是将案件材料转到了B区。由于王某没有劳动合同,工作人员让其先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得到了胜诉的裁决后,负责工伤认定的工作人员又称王某受伤是在早晨5点,不属于“工作时间”,王某表示其在医院的工作是护工和杂工,工作时间从早晨5点到晚上10点多,但对方坚持要求王某找医院的负责人开出证明才可以。当王某到医院找到负责人时,对方不愿开。王某只好找到当时在场的病人及其家属为自己证明。但收集到这些证人证言后,工作人员说,病人及家属不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其证词不具有证明力。王某无奈之下直接到北京市劳动局递交了自己的材料,寻求帮助。直到发生工伤将近11个月后,王某才得到了工伤证。6、工伤保险冒名顶替,劳动者权利难保护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就从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费上“偷工减料”。如只给部分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此后无论是哪个劳动者发生事故,均以参加保险的员工名义治疗、认定工伤。但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的权利却难以保障。在律师办理的王某某工伤案中,王某某在建筑工地工作,在地下室拆模板时不慎摔下,事故发生后,老板承诺只要王某某以杨某的名字进行治疗就可以给他支付医疗费。王某某急于做手术只能答应,后来他才知道用人单位给杨某参加了工伤保险。当王某某病情刚刚稳定后,他的亲属为其申请工伤认定,才发现原先治疗的所有凭据上都写的是杨某的名字,劳动部门不予认定。王某某在做二次手术前又将名字改了回来。而用人单位也同时停止了对王某某的治疗费和生活费等相关费用,对其工伤也不予认可。王某某的家属只好自己凑钱做手术,生活已日益艰难。7、用人单位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难保证有些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好,又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破产的,工伤职工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而目前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注销的程序上的不规范,又加重了工伤职工面临的风险。在钟某某工伤案中,钟某某在北京一家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因公外出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在其妻子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后,发现该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已经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为了防止将来公司破产后得不到工伤赔偿金,钟某某的妻子直接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官查明情况后认为,钟某某发生事故属于工伤,驳回其起诉。钟某某的妻子却不知道工伤待遇何时才能拿到,到时用人单位是否还存在。(具体情况参见钟某某工亡案介绍)8、承揽关系、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难区分由于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比较大,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松散。有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到底是劳动关系、劳务关系还是承揽关系,比较模糊。而一旦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就极力推卸自己的责任,坚持认为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只是承揽关系或者劳务关系。在赵某某工伤案中,赵某某在一家公司做园林工人,在清理除草机时手指被切伤。赵某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时,该园林公司提出,其与赵某某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赵某某一直是跟随一个叫任某的人打工,公司并没有对其直接进行管理,双方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赵某只是为公司提供简单的劳务,且没有连贯性,只是有工程的时候才有了劳务的需求,干一天活拿一天钱,双方之间只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在援助律师的努力下,最终还是确认了赵某与园林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在王某工伤案中,王某安装彩钢板时被高压电击伤,全身高位截瘫。援助律师经调查了解,王某是跟随个体工商户聂某给住户安装彩钢的,而聂某是以某彩钢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揽了销售、安装彩钢板的业务。在确认王某与谁建立劳动关系时,彩钢公司认为其从没有招用过王某,不承认与其有关系;而个体工商户聂某认为自己只是在这次安装时临时找到了王某的哥哥王勇,而王某是在和哥哥一起干活时受伤的,对事故负责的应是王勇,与自己无关。由于确认劳动关系比较困难,援助律师决定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将彩钢板厂和个体工商户共同起诉,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具体情况参见王某工伤案介绍)9、发生工伤得不到及时的救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发生工伤事故后,包工头或者用人单位往往只管“救急”而不管“救命”。将发生工伤的农民工送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或手术后便撒手不管,而很多当事人仍然需要继续手术或治疗,农民工不得不在身患病痛的情况下一边申请工伤认定,一边四处筹款治疗。如果治疗费用昂贵到农民工根本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或听天由命,随病情恶化;或铤而走险,采取暴力手段要回赔偿款;或无奈之下答应对方的私了协议。种种的后果不仅不利于农民工本人,也不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在高某某工伤案中,高某某因事故而导致面部严重受损,包工头支付了很少的治疗费后就不见踪影。高某某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面部多处骨折,眼眶、鼻子、牙齿都被毁,他从一个精神的小伙子变成了丑陋的“老头”。高某某找不到包工头,向其他部门求助也四处碰壁,他曾绝望的对律师说,自己已准备好了五十多片安眠药,如果讨不回赔偿款做手术,他只好自杀了。 10、工伤赔偿款执行难工伤职工在拿到工伤证、评定伤残等级、甚至在经仲裁或法院审理确定了工伤赔偿款数额后,仍然有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如果最终无法执行到赔偿款,当事人的困境并未得到纾解,先前的种种努力难免要大打折扣。在于某童工案中,于某于2005年2月23日在北京某化纤棉有限公司车间工作时不慎左臂绞入机器,造成左臂截肢。2005年5月20日,于某的父亲就向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尚未成立)申请法律援助。该案经过劳动能力鉴定、仲裁、一审、二审,最终于2006年4月18日得到了让于某满意的结果:赔偿858456元。由于被告并未主动履行判决,援助律师代为申请了强制执行。但到目前为止,只申请执行到2万元的赔偿款,剩余80多万仍然没有结果。(具体情况参见童工于某工伤案介绍)在耿某工伤案中,耿某在2005年7月11日在工地做钢构安装工作时,从高处坠落受伤,造成半身瘫痪。由于耿某是跟随包工头李强个人干活的,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与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援助律师在综合考虑证据和相关情况后,按照雇员损害赔偿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包工头李强和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在法庭审理中,法官主持调解,李强承诺在半年内分三次支付共18万元。但李强在达成协议后就不知所踪,耿某申请了强制执行,但至今仍没有拿到一分钱。(具体情况参见耿某工伤案介绍)工 伤 赔 偿 清 单一、一般伤情1、医疗费:【29条3款】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29条4款】【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的70%计算。】【单位支付】3、交通费:【29条4款】【条件为医疗机构证明、经办机构同意、统筹地区以外就医】【因公出差标准计算】【单位支付】4、 食宿费:【29条4款】【同交通费条件一样】【单位支付】5、 康复性治疗费【29条6款】【基金支付】6、 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轮椅费用:【30条】【国家规定标准】【基金支付】7、 工资、福利:【31条1款】【停工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原待遇不变、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2年】【单位支付】8、 护理费:【31条3款】【生活不能自理、停工留薪期间】【单位支付】二、造成残疾1、生活护理费【32条2款】【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按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3个等级、统筹地区平均工资的50%、40%、30%】【基金按月支付】2、【A】一至四级伤残待遇【33条】【1】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33条1款】【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级24月*本人工资/月】【二级22月*本人工资/月】【三级20*本人工资/月】【四级18*本人工资】【基金支付】【3】伤残津贴 【按月支付】【一级本人工资的90%】【二级本人工资的85%】【三级本人工资的80%】【四级本人工资的7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补足差额】【基金支付】【B】五级、六级【34条】【保留劳动关系、适当安排工作】【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五级16个月、六级14个月本人月工资】【基金支出】【2】伤残津贴:【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单位支付】【标准 五级本人工资的70%。六级60%】【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3】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标准 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32条】【五级16个月、六级14个月,上年度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 【单位支付】【4】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标准 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32条】【五级56个月、六级46个月】【单位支付】【C】七级至十级【35条】【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本人月工资、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基金支出】【3】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标准 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32条】【7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10级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单位支付】【4】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标准 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32条】【七级36个月、八级26个月、九级16个月、十级6个月】【单位支付】三、工亡1、丧葬补助金【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基金支出】2、供养亲属抚恤金【职工本人工资一定比例1、配偶40%,其他亲属30%,孤寡老人、孤儿增加10%。总额不超过生前工资】【基金支出】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4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见义勇为的,按60个月发放】【基金支出】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工伤赔偿项目和标准:(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3款。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全球垂直旋转模块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成功学校2025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永春三中学片区物理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通辽市名校七下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美化环境种植花卉合同
- 公司安装劳务合同样本
- 人工假山合同范例
- 借款虚假担保合同范例
- 共同开店协议合同范例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及答案详解1套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2025投资咨询合同范本
-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案例1-5-国开-参考资料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国家标准硬度转换表参考模板
- 轮胎式装载机检测报告(共5页)
- 电子设备装接工(高级)理论知识考核试卷一(共11页)
- 毕业设计(论文)玉米育苗制钵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康复评定——感觉功能评定
- 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表-(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