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大运量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PPT课件.ppt_第1页
长距离-大运量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PPT课件.ppt_第2页
长距离-大运量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PPT课件.ppt_第3页
长距离-大运量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PPT课件.ppt_第4页
长距离-大运量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太原科技大学王鹰教授2004年10月 1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关键技术国内发展现状太原科技大学王鹰教授 一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国内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矿山 建材 化工 港口 粮食 电力 煤炭等部门对散状物料的输送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带式输送机要求长距离 指单机输送长度 在国外单机最长达15000m 国内单机最长达8984m 大运量 包括 提高带速和大带宽 和大倾角输送物料 同时提出无公害环保输送散体物料的要求 因此 带式输送机已不只是厂内及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输送设备 而成为可以与汽车运输相竞争的输送设备 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 2 的建材及矿山行业等部门 在这两种运输方案的对比选择中 最终还是较多的选择了以长距离 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代替了汽车运输的方式 这是因为 其一 采用汽车运输不仅要修建公路 购买汽车一次性投资大 同时日常的公路和汽车维修费用也很高 汽车运输费用太高 其二 带式输送机输送散状物料是连续的物料流 目前 国内的最大带速已达到Vmax 5 8m s 其最大输送量Qmax 8400t h 当然增加输送带的宽度B也可以提高输送量 国外采用的最大带宽是B 3300mm 但增加带宽使整机所有相关尺寸增大 增加了设备的总投资 特别是输送带的成本要占整机成本的30 50 而且距离越长 运量越大 占的比例越大 同时大带宽需要相应的硫化设备用于生产输送带和输送带接头的 3 的硫化 因此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最大带宽为B 2200 2400mm 今后的发展趋势也不是增大带宽 要想提高输送量可以提高带速 当然提高带速涉及到托辊转速 主要是轴承的转速 国外生产的轴承转速可达1000r min 而国内的设计规范中为600r min 如何生产出与托辊配套的高质量轴承也是我们轴承行业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的港口 码头 矿山 建材及电站等行业对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需求增加速度很快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带式输送机整套设备及技术 以及国内带式输送机行业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可以说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国内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4 近年来国内投入使用的部分长距离 大运量的典型带式输送机见表1 1和表1 2 其中表1是普通带式输送机 表2是圆管带式输送机 表1 1普通带式输送机应用实例 5 6 表1 2圆管带式输送机应用实例 7 8 9 10 由表1可知国内单机最大长度是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到南疆煤码头的输煤带式输送机 其输送距离为L 8984m 功率N 4 1750KW 该机在尾部进行水平转弯其半径分别为3000m和4000m 最大输送量也是天津港的输煤带式输送机 输送距离为L 1051m 输送量Q 8400t h 表2圆管带式输送机中 目前上海梅山钢铁厂使用的圆管带式输送机 其输送最长尾L 2230 秦皇岛港矿石码头使用的圆管带式输送机 其输送量最大为Q 4500t h 而贵州瓮福肥厂使用的圆管带式输送机是目前国内线路布置最复杂的输送机 沿线共跨过四个山头和一条河 绕过两座山 穿过两个建筑群 水平面转弯3个 垂直面转弯6个 空间转弯3个 11 桐乡电厂输煤用管带机 12 二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与普通带式输送机不同 它具有许多特点 下面就动态分析 软起动等主要技术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关于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研究对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 在起 制动过程计算是不能采用常规的刚体动力学计算方法 而必须考虑到输送带的特性参数 质量 弹性 阻尼等 是长度的函数 在空间离散化的条件下 可以使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处理 带式输送机起动时起动加速度引起电机功率增加 输送带强度增加达28 4 结构件载荷增加 突然停车时减速度过大张力波的振荡带来了 动态振动 13 对水平带式输送机引起局部应力过低 而输送带下垂 造成输送带撕裂 托辊破坏及物料外泄 对提升带式输送机则引起制动滚筒两侧高 低应力比过大 而造成输送带打滑 导致输送带逆转并沿斜面下滑 上述问题就需要采用动力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 目前在动态分析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的有澳大利亚 美国 法国 意大利等国家 它们各自都开发了动态分析软件 并在多台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得到了应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国内东北大学开发了动态分析研究方面的软件 并通过对几条长距离 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和用国外的软件进行动态分析的结果相比较 其计算结果差距不大 并通过现场调试及检测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除东北大学以外 还有太原科技大学 14 阜新矿院等院所也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的工作 总之 在对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研究方面 国内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应加以重视 2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软起动装置的研究方向及现状为了适应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的特殊要求 驱动装置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了多种形式的软启动驱动装置 或系统 并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得到应用 应用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2 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作为软起动装置来满足输送机械的要求 可以做到延长起动时间 改善输送机起动性能 液力偶合器在输送 15 机驱动装置中安装在电机和减速机之间 据英国液力驱动公司统计 在各类机械设备使用液力耦合器 连续输送机类34 35 当用于带式输送机时 它的布置形式如图所示 液力调速装置主要由液力偶合器 电动执行器 稀油润滑装置与油箱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 电动机带动偶合器的泵轮空运转 然后向偶合器工作腔中注入传动介质液 当导流管处于最里边位置 时 进入工作腔中的传动介质液全部由导流管流回油箱 此时涡轮与输出轴不转动 当电动执行器带动导流管缓慢向外移动时 16 也逐渐减少 而进入工作腔中的传动介质液逐渐增多 在高速旋转的泵轮叶片带动下 传动介质液形成高压高速液流 冲向涡轮叶片 使涡轮与输出轴逐渐转动起来 随着工作腔内传动介质液的不断增多 涡轮与输出轴的转速也就逐渐增加 直至达到额定转速 只要控制导流管向外移动的速度 就可以使输送机按着设定速度曲线启动 液力偶合器是依靠液体环流运动来传递能量的 环流的产生是由于泵轮转速大于透平轮转速 因此液力偶合器实现能量的传递的条件是泵轮 但是系统存在 一般有3 5 的滑差 此时具有3 5 的传动功率损失 而且输送机械大都长时期工作 使偶合器发热量大 并浪费大量的能量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无法实现传动比为1的 17 直接传动运行工况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起动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不稳定的过渡区 使得起动性能还不理想 2 2 变频调速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定子的供电频率以改变电动机的同步转速 变频调速具有较高的功率 调速范围宽和高精度的调速性能 有较好的软起动性能 能实现输送机的起动要求 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小到大变化时 电动机转速也随之有小到大变化 只要控制频率变化范围以及频率变化的时间 就可使输送机按照设定的速度曲线平稳地起动 实现输送机的软起动 是交流电机较理想的调速方法 18 这种技术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可控硅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而开始应用的 特别到了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前国内外正在加紧研制高性能 高压 大容量 防暴要求的变频器 由于带式输送机使用的特殊性 大多供电多采用高压 大容量鼠笼电机 同时要相应的解决电气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从而使其线路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高压变频器投资极大 价格高 可靠性差 而且需要采用特殊的电机 同时变频调速会产生强大的信号干扰 影响其它电气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 这些都限制了变频调速在某些场合中的应用 19 2 3CST系统 ControlledStartTransmissionSystem CST能较好实现软起动要求 它是美国RockwellAutomation Dodge公司研究和开发的一种采用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的机械可控起动系统 其传动简图如图1 2所示 主要由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液粘传动离合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 通过调节离合器中的油压 利用摩擦片间所形成 20 的油膜的动力粘性来传递动力 并控制减速器输出轴的转速 达到输送机的软起动 电动机转速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 中间齿轮传递给太阳轮 太阳轮使3个行星轮旋转 与离合器中的动摩擦片相连接的内齿圈是浮动的 可做自由转动 当离合器中无油压时 行星轮使自由浮动的内齿圈转动 从而使行星架不转动 减速器输出轴就静止不转 当对离合器逐渐施加油压时 两摩擦片间油膜所产生的粘性剪切力矩 使内齿圈转速逐渐下降 直至停止转动 此时行星架就逐渐加大转速 直至达到额定转速 通过控制离合器中的油压 就可使输送机按照设定的速度曲线平稳起动 使输送带 滚筒 托辊及结构等的可靠性及寿命大大提高 该装置优点是起动时调速精度高 21 可以变速运行 缺点是 行星减速器与液粘传动装置结合 相互影响 制造难度大 安装调试复杂 对油的粘度与清洁度要求特高 否则影响齿轮寿命 维护复杂 使用维护费用高 摩擦片直径大 必须依赖进口 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液体粘性传动 HydroviscousDrives简称HVD 的国家 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研究 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 到70年代开始工业化应用 当时主要用于风机 水泵的节能调速上 主要生产HVD装置的两大公司是费城齿轮公司 PhiladelphiaGearCorporation 和双盘公司 TwinDiscCorporation 到8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了应用带式输送机的CST系统 ControlledStartTransmissionSystem 到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 22 70年代末 日本新泻控巴达株式会社 NIIGATACONVETERCO 则是从美国双盘公司引进HVD技术应用风机水泵 德国 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也在近几年开发成功这一技术 但不尽完善 国内北京理工大学 上海交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吉林工大等单位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并开发了油膜离合器 液体粘性调速装置等 如山东科技大学开发的粘液可控剪切无级传动软起动系统见图1 3 在煤矿 建材等行业得到较广发应用 已应用15台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设备投资比采用CST减省20 30 对带式输送机软起动还有其他形式在此不再阐述 23 3 其它需要探讨的问题3 1 带式输送机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平面变向运行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采用用特殊结构的输送带 如吊挂带式输送机 圆管带式输送机等 其二是将普通带式输送机实 现自然变向运行 从而扩大普通带式输送机应用范围 平面转弯运行是我国在1959年首先在淮南矿区实现的 但是由于没有理论研究方面的依据 因此使这一项工作没能得到深入 1963年国外也实现了平面转弯运行 并相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24 目前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天津港物流中心的平面拐弯带式输送机就是由该国设计的 我国最早从事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理论研究的是山东科技大学 并且为陶庄和良庄矿设计了两台样机 运转情况良好 从此在山东新汶矿务局和枣庄矿务局的煤矿中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对变向运行的推广比较缓慢 对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合理确定在不同情况下 支撑角 槽角 内曲线抬高角 转弯曲率半径及转弯处阻力和输送带强力等诸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要加强实验研究环节 3 2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输送带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长度在1Km以内的 一般可选 25 织物芯带 1Km 2Km以内的可选用织物带或者钢丝绳带 大于2Km应选用钢丝绳带 目前 ST5400和ST6300的输送带国内业可以生产 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安全系数 各国对安全系数的取值各不相同 最小有取n 4 一般认为 即使采用可控软启动驱动装置 输送带的安全系数目前仍不宜小于7 但是在国内由于对软启动驱动装置的使用还刚刚开始 有待于提高认识和积累实践经验 另外输送带的接头是其薄弱环节 接头强度一般为本体的80 90 对接头强度和可靠性仍然没有十分的把握 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开发监视接头状态的在线检测 同时要采用新材料 新工艺 不断增强接头强度 26 对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 纵向撕裂是容易发生的严重事故 一般因选用防撕裂型输送带 防撕裂输送带是在其垂直于纵向钢丝绳的一面或两面均匀的铺设钢丝绳 钢丝帘线 纤维织物等增强层 使其抗冲击性好 耐撕裂性强 3 3 存仓 料斗等带式输送机辅助装置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实践中由于存仓 料斗的形状尺寸等设计的不尽合理 材质的选用不当 特别是衬板 会产生堵塞 起拱 加料不均和偏载等现象 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法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无论在理论研究 还是实验研究都处于领先水平 27 3 4 输送带及其接头的监控进一步开发完善对输送带的在线检测装置 检测钢绳芯带断绳和接头 预报可能发生的损坏 并深入研究输送带防纵向撕裂的措施 立足于投资少而又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提高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接头强度 也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研究课题 3 5 我国今后对圆管带式输送机除了发展大规格 大运量 长距离和大倾角外 还要充分利用其空间弯曲 布置灵活及密闭输送的特点 扩大其应用范围 同时要注意对圆管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阻力 弯曲半径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