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 纲 一、刑罚的目的的概念二、刑罚的本质与其目的的关系1、刑罚的本质决定了刑罚的目的2、刑罚目的的理论基础三、刑罚的惩罚与预防犯罪的职能浅谈刑罚目的李晨摘要:我国的许多学者在讨论刑罚目的的时候,把“报应论”和“预防论”作为刑罚目的的两大流派进行论证。本文通过对刑罚目的和本质的比较,认为报应论是刑罚的本质,在最大限度内减少犯罪的发生是刑罚的目的,同时刑罚目的受到刑罚本质的制约并通过刑罚本质加以实现。关键词:刑罚目的刑罚本质预防报应一、刑罚的目的的概念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一个古老而又常见的论题,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经过几万年的急诊之后,人们对于刑罚的目的是什么依旧是众说纷纭,无法达成共识。笔者仅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浅薄的认识。所谓刑罚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中确立,由法院对犯罪人适用并通过特定的机构执行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刑罚与犯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犯罪是刑罚的适用前提和基础,刑罚则是犯罪的必然后果。刑罚与犯罪共同构成了刑法的基本内容。任何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就要通过反映本阶级利益的法律,将那些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且以国家的名义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人予以刑罚惩罚。正如马克思所说“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法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他和其他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中的制裁措施一样都是使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是人们在认识到其履行之后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创制的,属于范畴;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对犯罪人适用刑罚,虽然在形式上看是为了惩罚犯罪人,但是惩罚并不是刑罚的最终目的,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已。通过刑罚惩罚这种手段,刑罚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犯罪。刑罚目的是一个主观范畴,是人们通过创制,运用刑罚要达到的某种结果。也就是说,刑罚目的是人的目的,而不是刑罚本身的目的。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中却存在着一些观点,把刑罚目的与刑罚本质混为一谈了。因此要弄清刑罚的目的是什么,为先要界定刑罚目的的与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二、刑罚的本质与其目的的关系1、刑罚的本质决定了刑罚的目的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属于客观范畴,而且是属于主观范畴的。刑罚本质属性决定了刑罚的目的,刑罚的目的是建立在刑罚的本质基础上,反过来刑罚的目的又反作用于刑罚的本质,当这种反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会使刑罚发生质变。刑罚的目的和本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合目的性的人为之物,刑罚是国家基于对其属性的认识并为了利用其各种属性而制造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刑罚的各种状(包括本质状)已被注入了国家意识,而刑国庆日目的的实现就有赖于包括本质状在内的各种状演变为刑罚功能,进而通过刑罚功能的发挥使刑罚目的变为现实。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混淆。刑罚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其客观实在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他不会自在自为的发挥作用,只有服务于刑罚的目的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刑罚目的展于主观范畴,虽然人们为了实现一的目的而创制刑罚,但一经创制完成,人们的目的就要受到刑罚本质的制约,只能利用他而不能改变他。总而言之,刑罚本质与刑罚目的是紧密联系着的两个不同概念,研究刑罚目的就要回答人们为什么要创制和运用刑罚?人们希望通过刑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而刑罚的本质回答的是刑罚的正当化根据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使用刑罚不是犯罪?刑罚为什么是正当的?2、刑罚目的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在讨论刑罚目的时候,把本属于刑罚本质领域的报应论,预防论等等学论作不刑罚目的加以讨论,认为旧派的报应论主张刑罚的唯一目的是报应,除此之外刑罚没有任何目的;新派的目的刑论主张报应不是目的,预防犯罪目的。如有的学者说“报应主义认为犯罪是对犯罪科刑的唯一原因,刑罚是犯罪的当然结果。也就是说,报应即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理由,也是刑罚的目的,除了报应外,刑罚再无其他目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报应论和预防论并不是完全排斥对方的,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刑罚正当化的根据,报应论以个人为单位,强调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反对将个人作为社会的手段,是从犯罪人个人的角度来说明刑罚的正当性。而不是说报应是刑罚唯一的目的;预防论则是以社会为单位,强调国家主义与权威主义,主张为了社会而适用刑罚,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明刑罚的正当性,它也并不排斥刑罚具有报应的目的。虽然报应论与预防说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争议,但这些争议都是围绕着刑罚的本质而展开的,它对刑罚目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刑罚目的不是争议的核心。三、刑罚的惩罚与预防犯罪的职能笔者认为,刑罚是国家维护正常统治的工具,它执行着抵御和镇压敌对势力,惩罚犯罪的职能。当然,各个时期的一切统治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都要建立起符合自己要求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秩序,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法律规范就是刑罚体系。建立他的目的只能是在最大限度内减少犯罪的发生。犯罪对人类文明来说究竟是善还是恶,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犯罪是对法律秩序的破坏,对国家统治的威胁,因此国家才会通过刑罚来制裁它。立法者关注的不是刑罚对犯罪的具体报应公正,也不是刑罚在很大程度上能将一个罪犯教育改造好,使他们不再重蹈覆辙。立法者之所以要制定刑罚,只是要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大致的行为范式,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刑罚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一个相当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国家的统治。在我国,刑罚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人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方法。在我国的法律强制体系中,除了刑罚这种强制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强制方法。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检查机关,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采用拘传,拘留,逮捕等强制方法;由劳教管理委员会对轻微违法尚不构成犯罪的人采用的劳动教养的强制方法,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对违反纪律的人员采用的警告,记过,开除等强制方法等等。千万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必然,是不可以被预防的,在这点上笔者并无不同意见,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是不可以被阻止的呢?人们对犯罪就无能为力了吗?诚然,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们的生存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众多因素有关,不是单凭刑罚这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刑罚在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可以否认的。而且既然减少犯罪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工程,就需要从各个相关方面一起下手,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才能达到遏制犯罪的目标。承认刑罚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就意味着刑罚可以消灭所有犯罪。所以,刑罚不能也不是为了消灭犯罪才产生的,但它是针对犯罪而产生的,为了在最大限度内减少犯罪的发生。按照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即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一般预防是指预防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既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社会上那些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由于看到了犯罪的必然结果是刑罚的惩罚,因而不敢以身试法,不敢犯罪,审判机关通过对犯罪人判处与其犯罪行为相适应的刑罚,是用具体,实际的安全告诫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凡是犯了罪的人都不能逃脱刑罚的惩罚。而刑罚的惩罚意味着人身自由或者某种权益的被剥夺,被限制,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由此产生的压力,能够促使那些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及早醒悟,消除犯罪念头,也就是使那些在犯罪与不犯罪之间摇摆不定的人在这种压力之下最终选择了不犯罪,以免受到刑罚之苦。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对象的特定性,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他们不再犯罪。这里所说的不再犯罪,包括了主动不再犯罪和被动不再犯罪两种情况。被动犯罪不具有自觉性,而是消极的不敢再犯罪,但是无论如何毕竟也不再犯罪了。主动不再犯罪和被动不再犯罪在本质上有着明显差别的,然而从刑罚目的角度看,这两种情况都达到了预防的目的。笔者认为,首先将刑罚目的概括为“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是不妥的,因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这两个词都来源于刑罚正当性的讨论,如果简单将其引入刑罚目的领域则会有混淆刑罚目的与刑罚本质的危险。即使在刑罚目的的意义上使用“预防”一词也是不能准确的。前文已经论述过,犯罪的发生是必然的,无论是刑罚还是其他的什么手段,都不可能预防犯罪的发生,其次,刑罚是为全社会而设,它的着眼点在于一般民众,只要大部分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规定,就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实现立法者的目的。即使有少数人不顾法律的禁止肆意妄为,凭他们的力量也不是中以颠覆整个统治基础,刑罚之所以制裁他们并不是为了教育改造他们,而是将他们作为“敬猴之鸡”,以此告诫民众法律不可侵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坦白说就是把罪犯当作了防卫社会的手段,简言之,刑罚适用于犯罪并不等于刑罚的目的在于犯罪,刑罚的制定和适用就象是一部宣传片,是为了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起到警戒的作用。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在刑罚被制定以前,某人犯了罪,但是立法者明确的知道从此以后社会上不会再有犯罪发生,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制定刑罚,因为这次犯罪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它的存在对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一个国家明天就要解散,那么即使今天有人犯了严重的罪,也不必再对他发动刑罚了,因为国家即将不存在,刑罚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载体,所要保护的对象也已消灭,因此刑罚也没有发挥作用的必要了。有人担心“预防犯罪”(即使在最大限度内减少犯罪的发生。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在此仍采用通说中的称谓,但内容已不相同)作为刑罚的目的就会导致刑罚漫无边际的严厉,甚至为了威慑他人而对没有犯罪的人适用刑罚,换言之,只考虑“预防”的目的刑罚便没有上限。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在形容刑罚目的的同时不可能脱离刑罚的本质的。目的受到本质的制约(刑罚的目的与本质的关系前文已经论及)。笔者认为,刑罚的本质是报应,这便给刑罚划定了上限,即只能在罪刑相适应的范围内判处刑罚,刑罚的目的只能是在这一报应本质制约下的目的。二者相结合,不仅弥补了报应不解释免除处罚、缓刑、减刑、假释制度的不足,也克服了预防无法适应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缺陷。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刑罚的目的要受到刑罚本质的制约,并不意味着目的论为本质的奴隶,人们要充分利用刑罚的本质去实现刑罚的目的,也就是说“预防犯罪”是第一位的,报应是第二位的。因为,刑罚本身是一种对犯罪的恶报,“与恶行发生后期待恶报相比,人们肯定宁愿期待没有恶行。显然,恶有恶报是不得已的,而没有恶行才是最理想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刑罚的程度会越来越轻,非刑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刑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复过程全面指南
- 网络软件使用许可及服务级协议
- 体检科前台培训课件
- 2025年数据增强语义变换(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自动驾驶轨迹规划平滑性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讲第十一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课文档
- 2025-2026年秋季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 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之细胞核文档
- 2024-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碇行业光伏逆变器市场前景报告
- 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生物质能热电联产设备选型与优化策略报告
- 2025年医院财务面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系统维护记录日志表
-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 体育与健康《立定跳远》教学课件
- 煤炭贸易基础知识
- 中医养生秋季篇课件
- 金属冶炼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 华为战略规划BLM业务领导力模型应用实战
- SMT主管岗位工作职责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2024年分割公司股权离婚协议正规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