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讲座 一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历史上没有哪个年代像今天这样 糖尿病如此盛行 呈井喷式发展 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 7 糖尿病前期患者1 4亿并且以每年8 10 的速度转化为糖尿病 25年间发病率增加了25倍 糖尿病是我国引起致残 致贫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 什么是血糖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转变成葡萄糖 再将葡萄糖经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转换成能量 能源 以保证全身各个部位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保持一个恒定状态 3 6mmol L 当人体胰岛素功能障碍或数量下降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 三 什么是血糖异常 1 血糖正常范围 空腹3 6 5 6mmol L因为空腹血糖 5 6mmol L部分人群存在糖耐量异常 日后可发展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7 8mmol L以下2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6 1 7mmol L餐后血糖7 8 11mmol L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 两次空腹血糖在7 0mmol L以上2 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 11 1mmol L 或随机血糖 3 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 11 1mmol L符合以上任何2条 都可以诊断糖尿病 注意老年人2 3的人空腹血糖不高 而餐后血糖高 因此要监测餐后血糖 4 糖化血红蛋白 6 5 说明2 3个月内血糖总体水平超过正常 因此 糖化血红蛋白被国际糖尿病界认为是监测血糖的金标准 尿糖阳性不等于糖尿病 因为影响尿糖的因素很多 所以不能否定或肯定是否为糖尿病 尿糖阳性提示糖尿病可能性大 需测血糖证实 四 糖尿病的分类 1 型糖尿病 一般从幼年就可发现 是由于自身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而引起 2 型糖尿病 就是目前常说的糖尿病 主要为成人发病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胰岛素功能降低而诱发糖尿病 现少儿发病逐渐增多 五 糖尿病的症状 1 2型糖尿病在被诊断糖尿病以前没有典型症状 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已为时过晚 早期只是血糖升高 表现食欲好 肥胖 常有饥饿感 甘油三酯高 脂肪肝等 正式诊断糖尿病时通常已有7 10年的血糖高的病史 2 许多人是在发生了并发症后才发现已患糖尿病 表现 食欲好 肥胖 疲乏 伤口久治不愈 中晚餐之前饥饿难忍 低血糖现象 心悸 气短 神经系统损伤 多汗 四肢麻木 疼痛 性功能降低 便秘 腹泻等 视力减退等等 六 早期发现糖尿病 3 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 伴有肥胖 高血压 高血脂每年进行血糖监测 及早发现糖尿病 晚发现一天 意味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多损害一天 4 运动量小反尔食欲好 老年人吃过年轻人 经常有饥饿感就要考虑是否有糖尿病 因此 以上人员要定期监测空腹 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七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控制好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生活 工作 长寿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易产生下列疾病 并发症 1 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2 高血压 不易控制3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浮肿 肾功衰竭 尿毒症4 糖尿病心肌病 心律紊乱 心力衰竭5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 脑功能下降 糖尿病危害 6 糖尿病眼病 白内障 视网膜病变 失明 7 神经系统 感觉障碍 疼痛 麻木 皮肤溃烂不易愈合 糖尿病足 8 消化系统 便秘 腹泻 反复呕吐 胃瘫 等 9 感染 皮肤 尿道等反复感染 10 肿瘤 好发于胰腺部位及其他 2 八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 1 关键是碳水化合物 主食 脂肪 酒 甜食等总体摄入热量过多2 运动量少 消耗少 造成体内热量过剩3 有糖尿病家族史 高甘油三酯 高血压 肥胖 脂肪肝 中老年人等均为糖尿病高发人群 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 九 糖尿病的预防 1 合理饮食 控制主食 脂肪 植物油 甜食 干果 限制饮酒 2 适当运动 150分钟 每周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每天快走 慢跑 游泳 乒乓球等 3 保持正常体重 45岁以下体重 身高 105 kg 45岁以上体重 身高 100 kg 4 消除腹部肥胖 5 严格控制血脂 血压水平 6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或餐后血糖 十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之一 1 首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耐心的宣教教育 认识其严重危害性 治疗效果好坏与能否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非常有关 2 饮食治疗 由糖尿病或营养师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 体重 血糖的水平计算出需要的蛋白 脂肪 淀粉的量 并按3 5餐分配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之二 3 运动治疗 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无并发症及程度 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4 药物治疗 由医生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 决定采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5 糖尿病的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为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 对治和疗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十分有利 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管住嘴 迈开腿监测和保持体重 血压 血脂 血糖的正常水平戒烟 限酒或不饮酒良好心态正规的药物治疗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唯一良方 再见 在我国 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 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 第一杀手 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10 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30 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60 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Cost 医药费 护理费 营养费 误工费 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 应该怎么预防 认识中风 预防中风 什么是脑中风 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 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 脑中风就是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 脑梗塞或脑出血 脑中风有哪些类型 缺血性中风 占85 出血性中风 好发年龄50 70岁 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发病突然 历时短暂 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恢复完全 不留后遗症状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如瘫痪 失语 定向障碍 黑蒙 眩晕等视其不同病发部位表现不同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 女 65岁 反复发作右侧肢体无力 肢体麻木 视力丧失 言语不清 吞咽困难 1周 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史 每次10余分钟 共发作十余次 发作后能自行恢复 入院查体 170 100mmhg 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腔隙性脑梗塞 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高 血糖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 拜阿司匹林2 降脂药3 降压药4 降糖药 根据患者特殊情况可行 5 支架植入术 6 内膜剥脱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 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 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 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或者叫脑梗死 血管堵塞 可发于任何年龄 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 无前驱症状 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 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 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 与脑血栓形成相比 脑栓塞易导致多发性梗死 并容易复发和出血 脑栓塞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男性多于女性 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史 突然或逐渐起病 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 通常症状较轻 体征单一 预后好 一般无头痛 无颅高压 无意识障碍表现 许多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 腔隙性梗死 据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 占所有脑梗死的20 30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塞的一种 只是因为发生闭塞的血管较小 如穿支动脉 限于其较小的供血区 病灶较小 所以一般危害较小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 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 血管壁发生病变 导致管腔闭塞 形成小的梗死灶 好发年龄50 70岁 男性稍多于女性 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多有高血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