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切削试验指导书范文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北大学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认识车刀的类型及用途;2了解车刀刃磨过程。 掌握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所用仪器。 3弄清楚车刀几何角度的含义及其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 二测量工具1量角台、重锤式量角器,钢板尺。 2各种车刀模型。 三实验步骤及要求1观察所给各种车刀的结构,了解它的用途。 认出主副切削刃。 并用粗线表示在实验报告的简图上。 2用所给各量具量出所给车刀的各角度。 填入实验报告中。 3绘简图表示出弯头车刀(横向进给时)的各基准面,剖面以及工件和刀具的各表面等,并将测得的各角度标注在图上。 图1-1车刀量角台图1-2大指针工作面1.支脚2.底盘3.工作台4.定位块5.大指针6.刻度盘7.小螺钉8.小刻度板9.弯板10.螺母11.支栓四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和使用量角台的结构如图(1-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角度时,须令所有的指针对零,称此为车刀的原始位置。 测量时,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分别和大指针的各表面(如图1-2所示a、b、c、d等面)接触并密合。 在底盘2和刻度板6上即可读出所测角度数值。 1测量车刀主偏角r?图1-3为测量外圆车刀主偏角r?的示意图。 测量前,先把量角台调到原始位置。 然后把被测的车刀放在量角台的工作台3上,并使车刀的侧面紧紧地靠在定位块4的定位面上,再移动定位块4,使车刀处于适当的位置,然后旋转车刀量角台(图1-1)中的大螺母10,使刻度板上的大指针5上下移动,也处于适当位置,这时即可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工作台3,使车刀的主切削刃与大指针5的a面密合,则固连于工作台3侧面的指针2在底盘1上所指出的刻度值即为主偏角r?的大小。 2测刃倾角s?图1-4为测量外圆车刀刃倾角的示意图。 测量外圆车刀的刃倾角s?时,同样可参考图1-3进行测量。 即在测完主偏角之后,旋转车刀量角台(图1-1)中大螺母10,使刻度板6上的大指针5上升,再适当的移动定位块4,使主切削刃与大指针5的d面(底面)密合,大指针5在刻度板6上所指的数值即为刃倾角s?的度数。 图1-3主偏角的测量图1-4刃倾角的测量3测量外圆车刀的前角0?图1-5为测量外圆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0?的示意图。 当测量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0?时须在测知主偏角r?之后进行,即令工作台3从测得的主偏角时的位置开始反时针旋转90?,或者将车刀量角台处于原始位置(即所有指针对零),使工作台3旋转90?-r?,使大指针上的a面作为主剖面并垂直于主切刃在基面上的投影,再移动定位块4,使车刀处于适当的位置,并调整车刀量角台(图1-1)中的大螺母10的高低,使大指针5的d面(底面)与前刀面密合,则大指针5在刻度板6上所指出的数值即为所测前角0?的度数。 4测外圆车刀的后角0?测量车刀的后角0?,可参照图1-6进行测量。 在测量完前角0?之后,向后移动车刀,并旋转大螺母10,使刻度板6下降,让大指针5的c面与车刀的主后刀面密合,这时大指针5在刻度板6上所指的刻度数值即为外圆车刀后角0?的大小。 图1-5前角的测量图1-6后角的测量5测外圆车刀副偏角r?及副后角0?参照测的r?、0?方法,只不过此时测的是副切削刃。 测量车刀副偏角r?时可参照图1-3进行。 副偏角的测量和主偏角测量的方法基本相同。 只有工作台3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旋转到副切削刃和大指针5的a面密合时为止。 则固连于工作台3侧面的指针2在底盘1上所指出的刻度值即为副偏角r?的大小。 副后角的测量可令工作台3从测得副偏角时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旋转90?,或者将车刀量角台处于原始位置(即所有指针对零),使工作台3旋转90?-r?。 使大指针5上的b面与车刀的副后刀面密合,这时大指针5在刻度板6上所指的刻度值即为外圆车刀副后角0?的大小。 6测量法剖面内的前角n?和后角n?当测量法剖面内的前角n?和后角n?时,图1-1中3顺时针旋转r?后,再旋转图中的弯板9,使小指针7在小刻度板8上转动一个刃倾角s?的数值之后(注意正负),即可参照图1-5按测0?和0?同样的方法测得n?和n?之值。 7车刀切深前角p?及切深后角p?、进给前角f?及进给后角f?的测量可以根据0?、0?、r?、s?利用公式分别求出p?、p?、f?、f?,但为了刃磨时方便,可直接测量p?、p?、f?、f?,然后通过公式验算0?和0?,其目的是检验准确与否和帮助大家记忆角度换算的公式sntgtg?cos0?snctgctg?cos0?rsrptgtgtg?sincos0?rsrftgtgtg?cossin0?rsrptgctgctg?sincos0?rsrftgctgctg?cossin0?rfsptgtgtg?sincos0?rfrpstgtgtg?cossin?测量方法测量方法与测量0?、0?的方法相同。 把图1-1中4调到平行或垂直5的平面a后,可分别测得p?、p?和f?、f?。 五重锤式量角器的使用说明工作原理很简单,如图1-7所示,即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指针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当将测角边转一角度值时,壳体上的零点也同样转一个角度我们在刻度盘上就可读出所转角度的数值。 图1-7.重力量角器的工作原理pp?pp图1-8用重力量角器测量车刀各角度重锤式量角器携带方便,所以经常在车间现场使用。 只要车刀在水平位置,即使装在机床上,也可利用重锤式量角器来测量出前角、后角、刃倾角和副后角,车刀翻倒90?,再测主偏角和副偏角。 图1-8是用重锤式量角器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各种情况。 实验二切削过程影响因素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研究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积屑瘤现象及表面粗糙度的相互关系。 2掌握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的调整及标定的方法。 并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技术。 3熟悉实验数据的一般处理方法。 4用实验方法求出切削力的公式。 ZFZFZYXpFzfaCF?YFYFYYXpFYfaCF?XFXFXYXpFXfaCF?并求出式中的系数和指数值5研究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变形及变形系数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掌握研究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方法。 6学习切屑变形系数的测定方法;7研究切削速度、进给量、刀具前角和工件材料对切屑变形的影响;8观测在上述条件变化时的下列现象切屑类型和卷曲的变化、积屑瘤和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9了解切屑根部标本的制作过程,观察切屑根部的金属变形情况;10了解通常研究切屑变形的仪器设备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条件1.设备具有无级调速性能和速度显示装置的C620-1车床、铣床(X52k)、刨床(B665)、车刀、端铣刀、宽刃刨刀、45钢、20钢、A3钢、细铜丝、钢板尺、天平秤、电子秤、爆炸式快速落刀装置、钢锯、镶嵌机、抛光机、秒表、金相显微镜、读数显微镜、体式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照相机、摄影机、反拍机、洗相设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或比较样块等。 2仪器1)立式平行八角环式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铣削测力仪。 2)微机切削力测试系统3)压电晶体测力仪YDC-784)动态电阻应变仪DYB-5型5)数据采集分析系统WS-USB6)电荷放大器FDH-27)切削温度测量装置和切削温度标定装置(自制)8)光线示波器SCl69)电位差计10)量角台3刀具硬合金可转位车刀和硬质合金焊接式车刀各一把。 4工具游标卡尺及自备对数坐标纸,计算器,三角板。 5试件45钢,调质处理。 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A.车削力的测定车削力的测定测力仪是研究切削动力学的重要工具,切削力的测定是研究机床刚度、振动、机械加工精确度,表面质量和刀具切削性能等的重要实验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力仪的调整、标定及正确使用技术,并利用相关仪器研究车削过程中切削条件(积屑瘤现象)与切削力间的相互关系。 (一)八角环形电阻式车削测力仪原理电阻式测力仪系采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主体为平行八角环结构。 通常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有两种结构。 图2-1所示为卧式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 此八角环(上下环)作为弹性元件,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 图2-1卧式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图2-2所示为立式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 此八角环(前后环)作为弹性元件。 它采用了端面粘贴应变片测三向力的原理。 图2-2立式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二者使用时相同,取下车床的四方刀架,安装上测力仪即可。 它们的工作原理如图2-3所示。 图2-3测力仪工作原理当外力作用在车刀上时,测力仪的弹性元件受力变形,于是粘贴在弹性元件一定位置上的电阻丝应变片也随之产生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将按SLR?的关系变化,使由应变片组成的电桥失去平衡。 经过输出放大和记录,再根据标定换算关系求出切削力的数值。 弹性元件受力变形后引起电阻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 电阻变化率RR?与应变LL?有如下线性关系0KRR?,?0KLL?式中0K为电阻应变片的应变灵敏系数。 一般0K值为2.02.4。 1卧式车削测力仪的原理卧式测力仪的八角环(上下环)作为弹性元件,其上粘贴二十片电阻应变片。 应变片粘贴位置及电桥平衡原理见图2-1,组成三个电桥,采用全桥法分别测出ZF、YF、XF三个方向的切削分力。 1)主切削力ZF的测量把1R、2R、3R、4R组成全桥电路,如图2-1平衡图所示。 当弹性元件(上下环)受主切削力ZF作用时,即产生变形,使2R、4R压缩,电阻减小,1R、3R拉伸,电阻增大。 因此在E、F两点产生电位差,使电桥失去平衡,经过放大、数据采集,记录后,再根据标定换算主切削力的值。 2)进给力XF的测量把5R、9R联成一臂,8R、12R联成对臂;6R、10R联成一臂,7R、11R联成对臂;四臂组成全桥电路。 当弹性元件(八角环)受进给力XF作用时,即产生变形,使5R、9R、8R、12R拉伸,电阻增大,6R、10R、7R、11R压缩,电阻减小。 因此在E、F两点产生电位差,使电桥失去平衡,经过放大、数据采集,记录后,再根据标定换算出进给力XF的值。 3)径向力YF的测量把13R、15R联成一臂,14R、16R联成对臂;17R、19R联成一臂,18R、20R联成对臂;四臂组成全桥电路。 当弹性元件(八角环)受径向力YF的作用时,即产生变形,使17R、19R、18R、20R压缩,电阻减小,13R、15R、14R、16R拉伸,电阻增大,因此在E、F两点产生电位差,使电桥失去平衡,经过放大、数据采集,记录后,再根据标定换算出径向力YF的值。 2立式车削测力仪的原理。 立式八角环形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的八角环(前后环)作为弹性元件,其上粘贴箔式电阻应变片十六片测各分力。 应变片粘贴位置和电桥联接电路如图2-2所示,采用全桥线路联接。 1)主切削力ZF的测量把1R、2R、3R、4R粘贴在八角环对角的两个半环中间的内外表面上,受力ZF时由于八角环内外环产生的变形性质不同,当1R、3R受拉伸电阻增大时,2R、4R必受压缩,电阻减小,使电桥失去平衡,向应变仪输入信号。 2)进给力XF的测量把5R、6R、7R、8R粘贴在八角环上斜45处的外表面上。 受XF力作用时八角环的左侧和右侧的变形性质不同,当左侧的两片(5R、6R)受压缩电阻减小时,则右侧的两片(7R、8R)必然受拉伸电阻增大,使电桥失去平衡,向应变仪输入信号。 3)径向力YF的测量把9R16R八片电阻应变片,粘贴在八角环前环的前端面和后环的后端面,电桥联接电路采用电补偿原理可消除XF、YF分力和切削力作用点位置改变的干扰。 当弹性元件受径向力YF作用时,即产生变形,当电阻9R、10R、15R、16R受压缩电阻减小时,11R、12R、13R、14R必然受拉,电阻增大,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信号输出。 (二)压电晶体测力器基本原理图24压电现象有些晶体如石英等具有“压电特性”,即当有外力作用在晶面时,晶体表面就会立即产生电荷,如图2-4所示。 而且有QF严格的线性关系。 压电晶体测力仪就是根据压电晶体的这种力电转换特性而设计制成的一种测力仪。 绝缘套上盖石英片图25单向压电传感器图26压电测力仪简图图2-5是单向压电传感器的简图,把经过适当切型的石英晶片放在密闭的不锈钢盒子里并配上电极和引线,内部高度绝缘并用上盖密封,外力通过上盖变形使力作用到晶体片上。 负电荷经引线传出,正电荷经壳体接地。 压电式测力仪结构如图2-6所示。 压电式测力仪本体类似一个悬臂短梁。 将压电传感器置于刀杆的中下部,切削时ZF力作用在刀尖上,并按一定比例传到刀杆下方的压电晶体传感器上,然后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便可显示和记录。 图2-7,当外力作用在刀尖上时,传感器便产生静电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测量和记录仪器。 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之间使用低噪音电缆(STYV-2)连接,输出信号需要一般屏蔽电缆线连接。 FyDC-78FDH-2SC16压电晶体测力仪电荷放大器光线示波器数字电压表z图27压电晶体式测力仪测量系统框图这种测试系统特点是 (1)具有很宽的频率响应特性,所以既可测动态力,又可测静态力。 (2)仪器调整使用方便,该系统没有绝对零点,在动态测量中可以单独将动态分量加以放大,只显示或记录增益部分。 因此可用作自适应系统的反馈信号。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实验前,先根据仪器的功能和特点及实验本身所需的要求来选定适合本实验所需要的测力仪,下面分别叙述以上几种测力仪的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应用立式平行八角环电阻式三向车削测力仪系统的实验步骤及方法对于此种形式的测力仪,通常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是很小的,使用应变仪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微信号电压的变化,并加以放大,就可以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 电阻应变仪种类很多,但结构基本相似。 主要有测量电桥(测力仪)、放大器、相敏检波器、振荡器、电源等部分组成。 DYB-5型动态应变仪结构见示意图2-8。 电桥振荡器相敏检波器滤波器数字式电压表磁带机放大器24伏稳压电源相敏检波器滤波器紫外光示波器图28动态应变仪工作框图DYB-5采用电压桥。 记录下的电压数值通过预先标定,通过计算机可换算成刀尖上作用的载荷(XF、YF、ZF)。 1准备工作 (1)先将试件夹牢在卡盘内。 并用尾顶尖将试件顶紧,卸下原四方刀架,把测力仪装在四方刀架位置上,并将车刀装在测力仪的方孔内。 然后用刀垫使刀尖高度与机床中心高度一致,然后夹紧。 (2)将应变仪的电桥盒上的1- 5、3- 7、4-8接线柱的短接片除去。 将ZF、YF、XF力的各组电桥分别按全桥法连在电桥盒上的l、 2、 3、4对应的接线柱上,如图2-9所示。 图29全桥测量接线图 (3)仪器的连接R4R1R2R312345678将与测力仪相联接的三个电桥盒的另一端插头分别插入应变仪后面板的“输入”插座内,并将插头旋紧。 图210面板说明将输出线一端的二芯插塞,分别插入应变仪后面板的“电压输出”插口中。 另一端的接线柱分别接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相应的输入计算机中,见图2-10。 打开电源开关,用表检查电源输入端有无短路和断路,如不正常,则关掉“电源开关”。 接通电源,重新打开“电源开关”,电表指针为24伏正常后则关掉电源开关,将应变仪用联接线与DYB-5电源输出连接起来。 (4)接线完毕。 DYB-5型通道后面板处的“电源开关”在“关”位置。 DYB-5应变仪各个放大器面板上的“衰减”开关在“0”位,“标定”开关在“0”位,应变仪后面板上的输出开关放在所需振子阻抗上。 应变仪面板如图2-10所示。 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WS-USB接在DYB-5应变仪输入端,然后将计算机接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输出端。 2平衡调节 (1)打开DYB-5型电源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观察面板上的电压表,指针应稳定在24伏上。 (2)从DYB-5型应变仪的第一通道开始,先观察输出衰减是否指零,如果不指零,可调节。 然后将衰减开关依次转到“100”、“30”、“10”、“3”、“1”档。 同时转换“预静”开关“预”、“静”位置上都指零。 注自动调节例外。 (3)在计算机上设置XF、YF、ZF曲线的颜色。 (4)预热30分钟后,将各条放大线再平衡一次,然后将“输出”开关放在适当位置上,使用示波器按振子来选,这里选“12”档上。 3实验步骤 (1)进给量f对切削力的影响单因素实验法。 用同一把车刀,固定切削深度p a=lmm,切削速度大约V=100mmin,只依次改变f(0. 1、0. 15、0. 2、0. 3、0.4mmr)进行切削。 通过计算机记录下相对应的数值。 根据事先标定曲线,计算机自动得出切削力XF、YF、ZF的数值和绘制坐标曲线。 标定值为XFkg/mm,YFkg/mm,ZFkg/mm,将其数值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中。 (2)切削深度p a的影响用同一把车刀,固定走刀量f=0.1mmr,切削速度大约V=l00mmin,只依次改变p a( 1、1. 5、 2、2. 5、3mm)进行切削、通过计算机记录下相对应的数值。 利用标定求出实际切削力XF、YF、ZF的数值。 将其数值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中。 (二)应用压电晶体车削测力仪测力系统的实验步骤及方法1准备工作 (1)先将试件夹牢在卡盘内,应用尾顶尖将试件顶紧,卸下机床四方刀架,把测力仪装上,并牢牢地夹紧,但夹紧力不是越大越好,其大小以测力仪能获得良好线性为原则,本测力仪预紧力为400450公斤为好。 调好后不得随意松动。 (2)用光线示波器记录,事先选好记录仪的振子,最好选用固有频率高的振子,这种振子动态性能好,即使灵敏低,可是因信号较强,仍可较好记录出实验切削波形。 2仪器的连接连接前将测力仪插座中心与外壳短接一下,以泄掉存放电荷,否则因放大器输入端电阻极高,容易使mos效应管击穿,所以接线前“短接”必须严格遵守。 还应在连接前,用一根导线将测力仪外壳、电缆外屏蔽与电荷放大器零线相接,以便它们处于等电位,并将电荷放大器接地线。 做好上述两项工作方可接线。 (1)将测力仪输出线插入电荷放大器前面板电荷输入插座内,并将插头旋紧。 (2)将输入屏蔽线,一端插入电荷放大器后面板的功率输入插座内,另一端插入光线示波器使用通道的输入插座内,并将插头旋紧。 (3)接线完毕,通电前检查各开关的位置。 SC-16型光线示波器电源开关在关的位置,FDH-7电荷放大器的电源开关也在关的位置,面板上传感器灵敏度空转盘置于10.00pcUnit,仪器的灵敏度转盘位于10.00pcUnit上,下限频率在最低,量程转换开关在100Unit。 检查完毕通电预热30分钟。 3实验步骤 (1)进给量f对切削力ZF的影响单因素实验法在只改变走刀量f,而其它条件固定时进行切削。 示波器记录下相对应的数值,利用标定求出切削力。 将其数据填入实验报告表格中。 (2)切削深度p a对切削力ZF的影响方法同上,只改变切削深度p a进行切削。 示波器记录下相对应的数值,利用标定求出实际切削力ZF,填入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处理可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出切削力公式中的指数和系数。 1作图法即双对数坐标法求切削力的经验公式图2-12切削力经验公式建立过程依据实验数据,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作出LgFz-Lg f和LgFz-Lgp a的图线,为了减少误差,连接时应使各点在直线的两侧。 LgFz-Lg f和LgFz-Lgp a图线表达了切削深度p a、进给量f的单项切削力指数公式ZFpXpazaCF?ZFYfzfCF?为求出上式中的指数(ZFX、ZFY)和系数(paCfC)可写出对数方程在双对数坐标中是一条直线方程,即相当于直线方程y=a+bx,当切削深度p a=1mm时,LgFZ=LgCp a,去掉等号两边的Lg,则FZ=Cp a;也就是LgFz-Lgp a中在p a=1mm时纵坐标的截距大小。 同理f=1mmr时,FZ=Cf。 指数ZFX、ZFY分别是LgFz-Lgp a、LgFz-Lg f图线的斜率,计算如下其中AB、BC是用直尺量得三角形的直角边长。 ?由单项切削指数公式合并,就得出切削力的经验指数公式pFaZLgaXLgCLgFZp?LgfYLgCLgFZFfZ?BCABtgXZF?CBBAtgYZF?ZFZFZYXpFZfaCF?当p a=1mm时,可得出下列等式故可求出系数理论上讲,CFZ1=CFZ2,但因仪器的不稳定性及操作等因素引起误差的影响;往往使CFZ1CFZ2因此要取平均值,即2用最小二乘法求切削力的经验指数公式由上述的作图法可知,实验测定各点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当用直线连接时必然产生误差,而最小二乘法的指导思想是求一条直线方程使实验所测各点到该直线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 即必须使式中为误差值的平方和,满足最小的条件是六测力仪的定度pZFZFZaYXpFZCfaCF?ZFpzYaFfCC?1Z?FZXpfFaCCC?2221ZZZFFFCC?最小?niiFiXXbyZ12)(?0?b0?XZF?测力仪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标定。 应变仪所输出的毫伏值电信号不是切削力值的大小。 为了将毫伏值换算为切削力的公斤值,必须事先对测力仪进行标定(也称为定度)。 求出“切削力(公斤值)毫伏值”的关系曲线(即标定曲线)。 本测力仪标定是在铣床上采用单向力分别标定的方法进行的。 标定装置见图2-13所示。 标定杆上的A点相当于切削时刀尖的位置。 以FZ向标定为例。 上升工作台,对测力仪加载电子秤的指针转动某一公斤数时,数据采集系统同时也记录某一毫伏值,逐次加载到200公斤,而后逐次卸载,反复进行三次,求出平均值,在坐标纸上,以加载公斤数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毫伏值为横坐标,画出标定曲线,如图2-14所示。 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标定曲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得到。 实际测量时,根据记录的毫伏值,可用此标定曲线或定度方程得到对应的切削力值。 B切屑变形测定1研究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和前角对切屑变形的影响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切下的切屑厚度(ach)通常都要大于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ac),而切屑长度(Lch)却小于切削层长度(Lc),(见图215)。 在切屑宽度方向虽略有增加,但变形的量很小,常常不予考虑。 衡量切屑变形程度通常用厚度变形系数a或长度变形系数l来确定。 oM?图215变形系数的求法厚度变形系数haaa?长度变形系数chcLLL?式中cha切屑厚度;ca切削层厚度;Lc切削层长度;Lch切屑长度。 根据体积不变的原理,=aL,由此可知,也可采用称重法求切屑变形系数,即?faLQpch1000式中Q所取小段切屑的重量(克)Lch所取小段切屑长度(mm)p a切削深度(mm)f进给量(mmr)切屑材料比重(克厘米3)本实验采用量长度法求变形系数。 在刨床上做实验时,取试件边长LW=Lc较方便。 在车床上做实验时,为了获得切削层长度Lc,可以在试件上开槽(见图216),槽内镶有铜条或钢条,它保证切屑按一定长度断开,并可减少刀具的冲击。 量出试件外径dw和镶条宽度B,可按下式计算切削层平均长度Lc。 AAA-A图216车削法测变形系数的试件BadLpw?4)(?B值本为弦长,因B值不大,可近似弧长。 如果B的宽度较大,应进行计算。 量切下切屑的长度Lch时,用细铜丝缠绕在切屑底层中部,而后测量铜丝长即为Lch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在各种切削条件下,至少量三段切屑取其平均长度nLLLLchnchchch?21用不同强度的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切削厚度(或进给量)和前角进行切削,测量切屑和切削层长度,计算切屑变形系数L,并在方格纸上做出L-、L-v、L-f、L-o的曲线。 最后根据这些曲线分析变形系数的变化规律。 本实验也可以在车床上采用直角自由切削的方法测量切屑厚度,即naaaachnchchch?21切削层厚度:ca=fsinKr,而后根据公式计算变形系数a。 这种方法应特别注意的是测量切屑厚度时,不能因挤压使切屑侧面隆起当成切屑厚度,应测平均厚度。 在铣床上进行实验时,可采用单齿镶齿端铣刀,其主偏角Kr可取900,主切削刃的旋转直径为do,用对称铣法进行铣削(见图217),则铣削长度Lc可按下式计算2e aAC?(mm))2arcsin(o dAC?(弧度)?oocddBA?L22(mm)oABC?afae图217铣削长度的求法铣削时用铜丝测出切屑长度,则可按公式计算L。 用厚度比较时,必须保持af不变,故在变更铣刀转速n0时,应同时变更工作台的进给速度vf,使之满足af=ofnv=常数。 因为铣削时沿AB各点的切削厚度是不相等的(当铣刀直径d。 愈大,工件宽度ac愈小时,切削厚度变化愈小),所以尽量多测几个切屑中点的厚度,而后与工件对称点的切削厚度进行比较,求得a。 2切削条件变化时,观测下列现象并作记录 (1)切屑类型的变化(可用体式显微镜或放大镜); (2)积屑瘤的产生与消失观测刀刃处或切屑底层的积屑瘤比较方便。 积屑瘤在切屑底层多呈麻亮的鱼鳞状,在刀刃处可测其高度; (3)用粗糙度仪测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或用样块进行比较。 3观察切屑根部金相磨片为了进一步研究切屑形成过程的本质,可用爆炸式快速落刀装置(见教材第三章)取切屑根部(如图218)并制成图219所示的金相磨片,则可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 图218切屑底部图219切屑标本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实验三刚度实验由于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均要发生一定的变形,这些变形导致刀刃和加工表面在y方向上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必然对加工工件的尺寸,几何形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刚度”和“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这里不再重复。 刚度的一般表示式为j=py(牛顿毫米)式中p切削力(牛顿);y在p力使用下刀刃与工件的相对位移量(毫米)j刚度(牛顿毫米)从工艺观点来研究刚度时,我们感兴趣的是在切削分力yP方向的变形太小,故又可用下式表示j=yPy(牛顿毫米)所以这样表示,是因为在切削分力yP作用方向的变形y比任意其他切削分力使用方向所产生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大的多。 在同一方向和大小的使用力(yP)情况下,由于变形方向的不同又可将刚度分为正刚度和负刚度两种。 若变形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这时的刚度规定为正值,若变形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则刚度为负值。 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y系统是各个组成部分位移y机床,y夹具,y刀具,y工件的迭加,即y系统y机床y夹具y刀具y工件而ypjy系统系统;ypjy机床机床;ypjy夹具夹具;ypjy刀具刀具;ypjy工件工件则11111j系统刀具夹具工件机床jjjj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这就是当知道了工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刚度以后,就可以求出的工艺系统的刚度。 本实验将要进行的动载荷测定法和静载荷测定法均从工艺系统的角度出发。 重点了解工艺系统中机床刚度的测定方法和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了解工件加工余量不均匀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熟悉机床刚度的测定方法(动、静载荷测定法);.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用“动载荷测定法”测定机床部件刚度;.用“静载荷测定法”测定机床部件刚度; 三、实验设备,工具及其他准备.620普通机床台.硬质合金外圆车刀(?45,0?10,s?=0)2把.千分尺(200225)1把.千分表个.三盘刚度测定装置套.测力环个.加载装置(三向加力仪)套.PC1500袖珍计算机.学生每人按实验一的实验报告中表和表格式画一张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动载荷测定法动载荷测定法又称生产测定法,由于此法简单而又易于得到可靠的结果,故应用广泛。 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 (1)实验原理此法是以变化(不相等)的余量来加工工件,然后根据误差复映规律讲刚度计算出来。 图一为动载荷测定车床刚度的三盘刚度测定装置简图,测定前将其装到车床前后顶间。 装置上的,和,为将被车削的三个具有不等余量的阶梯盘。 它们靠套筒和坚固钉牢靠的装在心轴成为一体,因为该装置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略不计。 在同样的加工条件下(即走刀量r和切削速度v等均不变)车削三个盘 1、2和3。 每个盘上有1ap和2ap不同的切削深度,直径为1D和2D,由误差复映规律可知,这样的三个盘车削后仍为阶梯形,其直径分别为1d和2d。 在上述条件下的车削过程中,因为车削深度的变化,车削力也随着变化,于是车床部件的弹性压移量也随着改变,因此得到的已加工表面也将是梯形(误差的复映)复映显著的程序与机床的刚度成比例关系。 当所有条件相同情况下,零件已加工表面上的误差与毛坯误差的比例就表明了机床的刚度大小。 设毛坯误差12DD?毛坯零件误差12dd?零件则复映系数12121212ppddyyDDaa?零件毛坯 (1)式中1y和2y分别为切削深度为1p a和2p a时机床的压移量(由xp,y p和zp共同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作用,刀尖在y p方向上的位移)?11ypyj?系统;22y pyj系统则由 (1)式有12121212yyyyppppppppjaajaa?系统系统() (2)根据切削原理,切削分力ypzxyzpzppc fap?式中yzpp?比例系数。 与刀具几何形状、切削用量、刀具磨损等情况有关。 一般来说y p(0.30.5)zp xp=(0.150.3)zp:xyzppp=1:0.4:0.25本实验取?=0.4pzc切削系数,由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加工状况等确定,本实验取pzc214(由陶乾金属切削原理176页表81查得);f走刀量(毫米转)pzy系数,与加工方式有关如车外圆,镗内孔,切断等,本实验取pzy0.75。 x系数,当?45,0?10,s?=0时x值接近1.将y p值代入 (2)式得1212()9.89.8ypzypzpzpppzppc faac fjaaj?系统系统() (3)对照 (1) (3)式表示了加工后工件误差与毛坯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说明了误差复映的规律。 ?定量地反映了毛坯误差经加工后减少的程度。 可以看出,工艺系统刚度越高,?值越小,也即复映在工件上的误差越小。 当一次走刀不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时,必须进行第二次走刀。 当加工过程分成多次走刀进行时,每次走刀的复映系数为1?、2?、3?,则总的复映系数为123?总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由于变形y总是小于切削深度ap,复映系数?总是小于1,经过及次走刀后?降到很小的数值,加工误差也就降到允许的范围以内。 在一般的车削加工中,由于工艺系统的刚度还比较高,复映系数?远小于1,在23次走刀以后,毛坯误差前一此走刀相对后一次走刀就下降很快,尤其上第二次第三次走到时的走刀量常常是递减的,复映系数?亦逐次递减,加工误差下降很快。 所以在一般车削中,只有在粗加工时用误差复映规律估算加工误差才有实际的意义。 在系统刚度较低(例如镗杆较细,车削时工件较细长以及磨孔时镗杆较细等)的情况下,误差复映的现象比较明显。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认为工件、刀具的刚度是很大的,这时由 (1)式和 (3)式可有0.759.80.4214?9.8ypzcf pzfj?因测定装置上的三个盘在机床的不同位置,切削时分别测出的?值是不同的,故分别按 (4)式求出、和三个位置的机床刚度,j?机床、IIj机床、IIIj机床,于是有下列关系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中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农村党群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租赁合同单方解除责任归属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牧骑招聘事业编制舞蹈演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柳州市堡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合作伙伴雇佣合同模板
- 2025辽宁铁岭市调兵山市招聘临床医师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届春季中核集团社会招聘及实习生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数字化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课程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件
- 盆腔炎性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女性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标准
- 创伤急救(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 抖音短视频运营一周选题表(每周选题策划)
-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表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