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始参数计算过程 参数 数值单位步骤 1 盘管参数 1 1 铜管外径 d012 7 mm 2 铜管壁厚 0 34 mm1 1 3 铜管孔距 S131 75 mm 4 铜管排距 S227 5 mm 5 翅片厚度 f0 115 mm 6 每英寸翅片片数 Nf 12 片 7 波纹翅片的半波长 Xf6 875 mm1 2 8 波纹翅片的波高 Pd2 mm 9 孔数 N1 36 个 10 排数 N2 4 排 11 铜管迎风面长度 L0740 mm 12 回路形式 Ls1 回路1 3 2 工况参数 1 风量 G2000 m3 h 2 进风干球温度 t1 27 3 进风湿球温度 ts119 5 4 设计进水温度 tw1 7 1 4 6 管内流体流量 W30 48 L min 3 管内流体物性参数 默认流体为水 1 流体密度 w1000 kg m3 2 流体比热 cw4 19 kJ kg 3 流体导热系数 w0 574 W m 4 流体运动粘度 w1 306E 06 m2 s1 5 输出参数 参数数值单位 1 冷量 Q14 219 kW1 6 2 出风空气干球温度 t212 250 3 出风空气湿球温度 ts212 157 4 出水温度 tw213 680 5 进风空气比焓 h155 781 kJ kg 6 出风空气比焓 h234 452 kJ kg 7 肋化系数 19 579 8 肋表面全效率 00 783 9 析湿系数 1 4321 7 10 空气侧换热系数 a37 492 W m2 11 流体侧换热系数 w739 948 W m2 12 总换热系数 Ks19 892 W m2 13 换热面积 F78 785 m2 14 空气侧压降 pa9 073 Pa 15 流体侧压降 pw0 138 kPa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2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10 3 3 1 3 1 1 3 1 2 3 2 3 2 1 3 2 2 3 3 4 5 5 1 5 2 5 3 5 4 5 5 6 6 1 6 2 6 3 7 8 8 1 8 2 8 3 8 4 8 5 8 6 8 7 9 9 1 9 2 9 3 10 11 12 13 14 14 1 14 2 14 3 14 4 14 5 15 15 1 15 2 15 3 15 4 15 5 15 6 15 7 15 8 15 9 15 10 15 11 15 12 计算表冷器结构 计算铜管内径 di 1 1 式中 d0 由式 1 1 得 di 12 02 mm 计算翅片根部直径 db 1 2 式中 d0 由式 1 2 得 f db 12 93 mm d2 0 ddi fb ddd2 0 计算过程 计算表冷器沿气流方向长度 b 1 3 式中 N2 S2 由式 1 3 得 b 110 mm 计算单根铜管横截面积 fc 1 4 式中 di 由式 1 4 得 fc 0 000113475 m2 22 SNb 2 1000 4 i c d f p 计算表冷器翅片间距 Sf 1 5 式中 Nf 由式 1 5 得 Sf 2 116666667 mm 计算表冷器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面积 fmin 1 6 式中 S1 Sf db f 由式 1 6 得 fmin 3 76714E 05 m2 f f N S 4 25 6 1 min 100 1 ffb SdS f d 计算表冷器最小单元格的截面积 f min 1 7 式中 S1 Sf 由式 1 7 得 f min 6 72042E 05 m2 计算表冷器净面比 1 8 式中 fmin f min 由式 1 8 得 0 560551057 6 1 min 100 1 f SS f minmin ff e 计算每米管长铜管外翅片表面积 ff 1 9 式中 S1 S2 Sf 由式 1 9 得 db ff 0 700930664 m2 m 计算每米管长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 fb 1 10 式中 db Sf f 由式 1 10 得 fb 0 038413837 m2 m f b f S dSS f 1000 2 2 4 21 p f ffb b S Sd f 1000 dp 计算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fo 1 11 式中 ff fb 由式 1 11 得 fo 0 739344501 m2 m 计算每米管长管内表面积 fi 1 12 式中 di 由式 1 12 得 fi 0 037761944 m2 m 计算表冷器肋化系数 bfo fff 1000 1 i i d f p 1 13 式中 fo fi 由式 1 13 得 19 57909018 计算表冷器肋通系数 a 1 14 式中 fo S1 由式 1 14 得 a 23 28644098 计算表冷器迎风面积 Fy 1 15 式中 S1 io ff t 1 1000 S f a o 1000000 011 LNS Fy N1 L0 由式 1 15 得 Fy 0 84582 m2 计算表冷器换热面积 F 1 16 式中 a N2 由式 1 16 得 Fy F 78 78455003 m2 步骤1计算完毕 y FNaF 2 1000000 011 LNS Fy 计算表冷器空气侧换热系数 a 计算表冷器迎面风速 vy 2 1 式中 G Fy 由式 2 1 得 vy 0 656824804 m s 计算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风速 vmax 2 2 式中 vy 由式 2 2 得 vmax 1 171748399 m s y y F G v 3600 e y vv max 计算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当量直径 de 2 3 式中 S1 Sf db f 由式 2 3 得 de 0 003618478 m 查表选取空气运动粘度 q 此处选取1标准大气压下 20 时空气运动粘度 且作为常数 q 1 506E 05 m2 s 1000 2 1 1 ffb ffb e SdS SdS d d d 计算最小空气流通单元处的空气雷诺数 Req 2 4 式中 vmax de q 由式 2 4 得 Req 281 5368708 计算翅片传热因子 j 2 5 Req S1 S2 Sf f db q e q dv u max Re 133 0558 0205 0272 0 2 1357 0 R e3 94 0 ff d d f b ff q S P P X d S S S j d d Xf Pd 由式 2 5 得 j 0 037235175 计算空气的质量流量 Gm 2 6 式中 G q 查表得空气的平均密度 且作为常数 q 1 2 kg m3 再由式 2 6 得 Gm 0 67 kg s 3600 q m G G r 计算空气的质量流速 G 2 7 式中 Gm Fy 由式 2 7 得 G 0 788189765 kg m2 s 查表选取空气相关的状态参数 Pr cpPr cp 此处选取1标准大气压下 20 时空气的普朗特数 定压比热容 且作为常数 Pr 0 703 cp 1 01 kJ kg y m F G G r 计算表冷器空气侧换热系数 a 2 8 式中 j G cp Pr 由式 2 8 得 a 37 49171825 W m2 步骤2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流体侧换热系数 w 32 Pr 1000 pa cGj r a 计算管内流体的流速 vw 计算表冷器通流截面积 fw 3 1 式中 Ls N1 fc 由式 3 1 得 fw 0 004085087 m2 计算流体流速 vw 3 2 式中 W w fw 由式 3 2 得 vw 0 124354755 m s cw fNLsf 1 ww w f W v r60 计算流体物性系数 计算流体的热扩散系数 aw 3 3 式中 w w cw 由式 3 3 得 aw 1 36993E 07 m2 s 计算物性系数 3 4 式中 w w aw 由式 3 4 得 ww w w c a r l 1000 43 037 0 021 0 ww w a u l y 1619 765438 计算表冷器流体侧换热系数 w 3 5 式中 vw di 由式 3 5 得 w 739 9479139 W m2 步骤3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可提供的接触系数 E 4 1 式中 a 2 0 8 0 1000 i w w d v ya 1000 exp 1 2 pqy a cv Na E r a a N2 vy q 由式 4 1 得 cp E 0 987559331 步骤4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进风空气的比焓 h1 计算进风空气的干 湿球热力学温度 T1 Ts1 5 1 式中 T t 15 273 tT 1000 exp 1 2 pqy a cv Na E r a 上式为通式 分别将进风空气的干 湿球摄氏温度t1 ts1代入计算即可 则 由式 5 1 得 进风空气的干球热力学温度T1 300 15 K 进风空气的湿球热力学温度Ts1 292 65 K 计算进风空气分别在T1 Ts1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qb 1 pqb s1 5 2 式中 T c1 c6 上式为通式 分别将进风空气的干 湿球热力学温度T1 Ts1代入计算即可 公式里 c1 5800 2206 c2 1 3914993 c3 0 04860239 ln ln 6 3 5 2 432 1 TcTcTcTcc T c pqb c4 4 1764768E 05 c5 1 445209 E 08 c6 6 5459673 则 由式 5 2 得 ln pqb 1 8 190927985 ln pqb s1 7 737439313 等式两边同取以e为底的指数 得 pqb 1 3608 068925 Pa pqb s1 2292 594243 Pa 计算进风空气在t1温度下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q 1 5 3 式中 pqb s1 A B 1111ssqbq ttBApp t1 公式中 A 0 0006635ts1 B 101325 Pa 则 由式 5 3 得 pq 1 1788 375712 Pa 计算进风空气的含湿量 d1 5 4 式中 pq 1 B 由式 5 4 得 d1 0 011175481 kg kg 1 1 1 622 0 q q pB p d 计算进风空气的比焓 h1 5 5 式中 t1 d1 由式 5 5 得 h1 55 78111164 kJ kg 步骤5计算完毕 假定表冷器出风空气的干球温度 t2 确定空气终状态 假定出风空气的干球温度 t2 此处规定 出风空气的干球温度 t2 的初始假设值为12 然后由此进行6 11步的计 算 程序中需不断更改 t2 的假设值 使得步骤11的计算结果达到要求的精度 t2 12 25 86 12501 01 1 1111 tdth 由假设计算表冷器出风空气的湿球温度 ts2 6 1 式中 t2 E t1 由式 6 1 得 ts1 ts2 12 15669498 计算表冷器出风空气的比焓 h2 6 2 式中 ts2 1 1122ss ttEtt 053106 0exp 93575 167937629 0495628 7 222ss tth 由式 6 2 得 h2 34 45238693 kJ kg 步骤6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7 1 式中 h1 h2 cp t1 由式 7 1 得 t2 1 431698252 21 21 ttc hh p x 步骤7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的总换热系数 Ks 查表分别选取铜 铝的导热系数 铜 铝 铜 398 W m 铝 204 W m 计算翅片形状参数 m2 8 1 式中 a 铝 5 0 2 2000 铝f a m dl ax f 由式 8 1 得 m2 67 64635705 计算翅片当量高度 le 8 2 式中 R r0 8 3 S1 8 4 d0 由式 8 3 8 4 得 R 0 015875 mm 065 1 lg85 01 065 1 0 0 r R rRle 2000 1 SR 2000 00 dr r0 0 00635 mm 由式 8 2 得 le 0 014373145 m 计算中间参数 m2 le和 th m2 le 式中 m2 le m2 le 0 972290893 双曲正切函数 th x 8 5 xx xx ee ee xth 由式 8 5 得 th m2 le 0 749709276 计算翅片效率 f 8 6 式中 m2 le th m2 le 已由上一步计算出来 由式 8 6 得 f 0 771075078 计算肋表面全效率 0 8 7 式中 f ff fb e e f lm lmth 2 2 h o bff f ff h f0 由式 8 7 得 fo 0 0 782969241 计算表冷器的总换热系数 Ks 8 8 式中 a 0 铜 由式 8 8 得 w Ks 19 89223454 W m2 步骤8计算完毕 1 w0 1000 1 铜 a t l dt fax a s K 计算表冷器能达到的全热效率 E g 计算传热单元数 9 1 式中 Ks F Gm cp 由式 9 1 得 1 625709789 计算水当量比 pm S cG FK x b 1000 9 2 式中 Gm cp W 由式 9 2 得 cw 0 45290162 计算表冷器能达到的全热效率 E g 9 3 式中 由式 9 3 得 E g 0 723802606 w pm cW cG x g 60 1 exp 1 1 exp 1 gbg gb g E 步骤9计算完毕 计算所需要的全热效率 Eg 10 1 式中 t1 t2 tw1 由式 10 1 得 Eg 0 7375 步骤10计算完毕 比较两个全热效率 Eg和 E g 11 21 w g tt tt E Eg E g 0 013697394 对上面所得的差取绝对值 即 t2 12 25 0 013697394重新假设 说明 若两个全热效率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 001时 则所设 t2合适 若不合适 则 应重设 t2 再算 步骤11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冷量 Q gg EE 12 1 式中 Gm h1 由式 12 1 得 h2 Q 14 2191498 kW 步骤12计算完毕 计算表冷器出水温度 tw2 13 1 式中 tw1 Q W cw 由式 13 1 得 21 hhGQ m w ww cW Q tt 60 12 tw2 13 6802989 步骤13计算完毕 注 下面的绿色区域为校验计算 不在表冷器热工计算之内 不要出现在程序内 对冷量Q进行验算 1 水侧的冷量Q1 式中 cw W tw1 tw2 由上式得 60 12 1 www ttWc Q Q1 14 2191498 2 表冷器热交换的冷量Q2 计算对数传热温差 tm 式中 t1 t2 tw1 tw2 由上式得 tm 8 667627426 计算冷量 Q2 式中 Ks D 12 21 1221 ln w w ww m tt tt tttt t 1000 2 ms tFK Q D F 由上式得 tm Q2 13 58391218 kW 验算结果对比 Q 14 2191498 kW Q1 14 2191498 kW Q2 13 58391218 kW 计算表冷器的空气侧压降 pa 1000 2 ms tFK Q D 计算空气流经翅片时的摩擦系数 1 14 1 式中 Req 由式 14 1 得 1 0 118158165 计算空气流经翅片摩擦造成的压降 pa1 14 2 式中 1 b de q 由式 14 2 得 vmax pa1 2 959037917 Pa 2 1 5 1Relg8 1 1 q m 21000 2 max 11 v d b p q e a D r m 计算空气流经管簇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2 14 3 式中 N2 Req 由式 14 3 得 2 7 421467054 计算空气流经管簇时的局部压降 pa2 14 4 式中 2 q vmax 由式 14 4 得 pa2 6 113779226 Pa 25 0 22 Re 6 64 q Nm 2 2 max 22 v p q a D r m 计算表冷器的空气侧压降 pa 14 5 式中 pa1 pa2 由式 14 5 得 pa 9 072817143 Pa 步骤14计算完毕 计算流体侧压降 pw 计算换热管总长 L 15 1 式中 N1 21aaa pppD D D 1000 021 LNN L N2 L0 由式 15 1 得 L 106 56 m 计算表冷器回路数 N3 15 2 式中 N1 Ls 由式 15 2 得 N3 36 个 计算每一回路铜管长 L1 15 3 式中 L N3 LsNN 13 31 NLL 1000 021 LNN L 由式 15 3 得 L1 2 96 m 计算管内侧流体雷诺数 Rew 15 4 式中 vw di w 由式 15 4 得 Rew 1144 520789 计算流体侧沿程阻力系数 f 15 5 式中 Rew w iw w dv u1000 Re 25 0 Re 3164 0 w f l 由式 15 5 得 f 0 054397702 计算流体侧沿程阻力造成的压降 pwf 15 6 式中 f L1 di w 由式 15 6 得 vw pwf 103 5768242 Pa 设定弯头数目 z 选定弯头数目 且定为常数 z 4 个 2 1000 2 1ww i fwf v d L p D r l 弯头局部阻力系数 m1 查表选取弯头局部阻力系数 且定为常数 m1 1 计算弯头的曲率半径 Rq 15 7 式中 S1 由式 15 7 得 Rq 15 875 mm 计算弯头摩擦阻力系数 m2 15 8 式中 Rq di 2 1 SRq i q m d R 094 0 2 l 由式 15 8 得 m2 0 124147255 计算流体侧局部阻力造成的压降 pwm 15 9 式中 z m1 m2 w vw 由式 15 9 得 pwm 34 76786234 Pa 计算流体侧压降 pw 2 2 21 ww mmwm v zp D r ll i q m d R 094 0 2 l 15 10 式中 pwf pwm 由式 15 10 得 pw 0 138344687 kPa 步骤15计算完毕 表冷器热工计算完毕 1000 wmwf w pp p D D D 铜管外径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壁厚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外径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计算过程 表冷器排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排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内径 此参数由步骤1 1计算得出 每英寸翅片片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翅片根部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1 2计算得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表冷器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6计算得出 表冷器最小单元格的截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7计算得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排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翅片根部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1 2计算得出 翅片根部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1 2计算得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每米管长铜管外翅片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9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0计算得出 铜管内径 此参数由步骤1 1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1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管内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2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1计算得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孔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迎风面长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表冷器肋通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1 14计算得出 排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表冷器迎风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5计算得出 风量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表冷器迎风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5计算得出 表冷器迎面风速 此参数由步骤2 1计算得出 表冷器净面比 此参数由步骤1 8计算得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翅片根部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1 2计算得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风速 此参数由步骤2 2计算得出 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当量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2 3计算得出 空气运动粘度 此参数由步骤2 4给出 最小空气流通单元处的空气雷诺数 此参数由步骤2 5计算得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排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间距 此参数由步骤1 5计算得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根部直径 此参数由步骤1 2计算得出 波纹翅片的半波长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波纹翅片的波高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风量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空气密度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空气质量流量 此参数由步骤2 7计算得出 表冷器迎风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5计算得出 空气的普朗特数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翅片传热因子 此参数由步骤2 6计算得出 空气质量流速 此参数由步骤2 8计算得出 空气定压比热容 此参数由步骤2 9给出 空气普朗特数 此参数由步骤2 9给出 回路形式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孔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单根铜管横截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4计算得出 管内流体流量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流体密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表冷器通流截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3 1 1计算得出 流体的导热系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流体的密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流体的比热容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流体的导热系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流体的运动粘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流体的热扩散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3 2 1计算得出 流体的物性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3 2 2计算得出 流体流速 此参数由步骤3 1 2计算得出 铜管内径 此参数由步骤1 1计算得出 表冷器空气侧换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2 10计算得出 表冷器肋通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1 14计算得出 排数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表冷器迎面风速 此参数由步骤2 1计算得出 空气密度 此参数由步骤2 7给出 空气的定压比热 此参数由步骤2 9给出 进风空气的干球或湿球热力学温度 此参数由本步骤计算得出 进风空气的干球或湿球摄氏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进风空气的干球或湿球热力学温度 此参数由步骤5 1计算得出 相关系数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基于进风空气湿球温度Ts1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此参数由步骤5 2计算得出 相关参数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标准大气压 此参数由本步骤给出 进风空气干球摄氏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进风空气湿球摄氏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进风空气在t1温度下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此参数由步骤5 3计算得出 标准大气压 此参数由步骤5 3给出 进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进风空气的含湿量 此参数由步骤5 4计算得出 出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步骤6 1给出 表冷器可提供的接触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4计算得出 进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进风空气湿球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出风空气湿球温度 此参数由步骤6 2计算得出 进风空气比焓 此参数由步骤5 5计算得出 出风空气比焓 此参数由步骤6 3计算得出 空气的定压比热 此参数由步骤2 9给出 进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出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步骤6 1给出 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7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2 10计算得出 铝的导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8 1给出 翅片厚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孔距的一半 此参数由本步骤计算得出 铜管外半径 此参数由本步骤计算得出 铜管孔距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管外径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翅片形状参数 此参数由步骤8 2计算得出 翅片当量高度 此参数由步骤8 3计算得出 翅片效率 此参数由步骤8 5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铜管外翅片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9计算得出 每米管长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0计算得出 m2 le th m2 le 已由上一步计算出来 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1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7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2 10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肋表面全效率 此参数由步骤8 6计算得出 肋化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1 13计算得出 铜管壁厚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盘管参数给出 铜的导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8 1给出 表冷器的流体侧换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3 3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总换热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8 7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换热面积 此参数由步骤1 16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7计算得出 空气的质量流量 此参数由步骤2 7计算得出 空气的定压比热 此参数由步骤2 9计算得出 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此参数由步骤7计算得出 空气的质量流量 此参数由步骤2 7计算得出 空气的定压比热 此参数由步骤2 9计算得出 管内流体流量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工况参数给出 流体的比热容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的管内流体物性参数给出 传热单元数 此参数由步骤9 1计算得出 水当量比 此参数由步骤9 2计算得出 进风空气干球温度 此参数由初始参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水电暖工程绿色施工劳务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微信小程序商城用户行为分析合作协议
- 2025年淘宝店铺美工设计及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版信用修复与再认证服务合同
- 心理健康服务在社区2025年推广中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土地租赁与承包合同
- 2025年文化中心临时活动场地出租合同
- 2025版区域内授权经销商销售合作协议
- 2025版生殖医学手术医疗事故赔偿及生育保障协议
- 2025版淘宝店铺店铺会员体系设计与运营合同
- 心内科护理进修报告
- 引流管管口渗液的护理
- 食堂工人培训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 医德医风课件培训宣传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494mb
- 2025java中高级面试题及答案
- 偷盗自愿赔偿协议书
- 民航飞行员招飞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物业管理条例》教学课件
- 篮球课件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