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1.D/A112)(RRsG?图11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R1U11)(?TSKsG12RRK?CRT2?图12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TSsG1)(?RCT?图13100KR2200KD/A1U2A/D1C1ufR1100KR2200KU1U2A/D1R1100KU1D/A1U2A/D1C1uf2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RCSsG?)(图145.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1()(?TSKsG12RRK?CRT2?图156.比例加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11()(TsKsG?12RRK?CRT2?图16 三、软件使用1.在DOS提示符下运行AT.EXE,即弹出主界面菜单2.选择实验三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并且进入参数设置和波形显示窗口。 3.参数设置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 1)采样周期设置选中采样周期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周期”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周期,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最小周期0.01S。 2)采样点数设置选中采样点数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点数”的参数显示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点数,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3)输入阶跃信号幅值设置选中输入电压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电压”的R2100KU1D/A1U2A/D1C1ufC10.01ufR1100KR2100KU1D/A1U2A/D1C10.01ufC1ufR1100KR2100KU1D/A1U2A/D1C1uf3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阶跃信号幅值,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输入范围为02.5V。 4.运行观测选中“运行观测”菜单项,波形显示窗口将动态显示输入(下)输出(上)波形,采集完成将显示波形。 如想采集终止,请按ESC键。 5.退出实验,选中“退出”菜单,即可退出该实验。 如想退出DOS,应按ESC。 四、实验步骤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A/D,D/A连线,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运行AT.EXE,设置T和N。 参考值T=0.05妙,N=200。 3观测计算机屏幕示出的响应曲线及数据。 4记录波形及数据(由实验报告确定)。 五、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4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定量分析?和n?与最大超调量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p?和调节时间st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及电路典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n22n2?)(nss? (1)其中?和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1图21电路的结构图如图22图22经计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RCS112RRRCS1R100KU1D/A1U2A/D1R100KR100KR100KU2A/D1R1100KR2500KR100KR100KC1ufC1uf52221) (1) (1) (2)(TsTKsTsUsUs? (2)式中RCT?,12RRK?。 比较 (1), (2)二式,可得RC2T21n1R1?,可以改变二阶系统的阻尼比。 改变RC值可以改?12RK2R?R (3)由 (3)式可知,改变比值?。 Rxx?电阻R取?K100变无阻尼自然频率n令取K,?K1.0R500f?102(?2R由电位器调节),可得实验所需的阻尼比。 f,可得到两个无阻尼自然频率,电容C分别取和n?。 三、实验步骤1了解实验仪,熟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sradn10?,即令?R1001?K 140、?K200?和调节时间5.0?,即取fC?1.0?注意两个电容值同时改变,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并记录最大超调量2取?2K2RR(K100R由电位器调节)分别等于 0、?。 输入阶跃信号,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并记录最大,fC?1?;分别0?、0. 25、0. 5、0. 7、?K 50、 1、2,即取?K,?K 100、400超调量pst的数值和响应的动态曲线,并与理论值比较。 ?KR1002;n?3取R1srad100,即取?KR100,p和调节时间?Rst。 ?K4取100,fC?1?,KR?的数值。 1001?,?KR502,测量系统阶跃响应,记录响应曲线,特别要记录st和p 四、软件使用1在DOS提示符下运行AT.EXE,即弹出主界面菜单2选择实验三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并且进入参数设置和波形显示窗口。 3参数设置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 1)采样周期设置选中采样周期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周期”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周期,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最小周期0.01S。 2)采样点数设置选中采样点数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点数”的参数显示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点数,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3)输入阶跃信号幅度设置选中输入电压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电压”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阶跃信号幅值,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输入范围为02.5V。 4运行观测选中“运行观测”菜单项,波形显示窗口将动态显示输入(下)输出(上)波形,采集完成将显示波形。 如想采集终止,请按ESC键。 5退出实验,选中“退出”菜单,即可退出该实验。 如想退出DOS,应按ESC。 五、实验预习要求61通过理论分析分别求出实验步骤中所对应的?和n?值下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p?和调节时间st以备与实验时比较。 2通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设备。 六、实验报告1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并求参数?、2把不同?和n?条件下测量的n?的表达式。 p?和st列表,根据测量结果得出响应结论。 ?计算出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3根据步骤3画出系统响应曲线,再由st和p传递函数相比较。 7实验三设计性实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设计一个能方便的调节开环增益的至少3阶系统的模拟电路,通过调节增益观察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调节出临界稳定的相关参数;同时用稳定判据进行理论计算,并分析其结果的一致性。 三实验条件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计算机、导线。 四试验报告1写出所设计系统的数学模型。 2画出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及写出各个器件的参数。 3调整系统放大系数,使系统各个状态(收敛、振荡、发散)至少出现一次,得出相应的模拟参数值,画出波形图。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并与测得的临界放大系数相比较,看是否一致。 5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错误、故障及解决方法。 五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软件使用1在DOS提示符下运行AT.EXE,即弹出主界面菜单2选择实验三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并且进入参数设置和波形显示窗口。 3参数设置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 1)采样周期设置选中采样周期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周期”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周期,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最小周期0.01S。 2)采样点数设置选中采样点数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点数”的参数显示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点数,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3)输入阶跃信号幅度设置选中输入电压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电压”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阶跃信号幅值,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输入范围为02.5V。 4运行观测选中“运行观测”菜单项,波形显示窗口将动态显示输入(下)输出(上)波形,采集完成将显示波形。 如想采集终止,请按ESC键。 5退出实验,选中“退出”菜单,即可退出该实验。 如想退出DOS,应按ESC。 8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2、掌握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41和图42图41图42?K,则系统传递函数为2系统传递函数取?R500350010500) (1) (2)(2?sssUsUs? (1)若输入信号tUtu?sin1)(1?,则在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12UU和?随?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sin (2)(2u?t?Ut。 改变输入信号角频率?值,便可得到二组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三、软件使用1在DOS提示符下运行AT.EXE,即弹出主界面菜单2选择实验三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并且进入参数设置和波形显示窗口。 3参数设置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项,按ENTER键将选中该菜单项。 1)频率参数设置选中频率参数,在参数显示窗口中,“频率”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0.120hz。 2)幅度参数设置选中幅度参数,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电压”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度02.5V。 s1011.01s?K1U1U2100K100KU1D/A1100K100K100KU2A/D1C1ufC1ufR3500K94运行观测1)单个频率点的响应波形观测,选中“频率响应”菜单项,将显示频率参数中设置频点的响应曲线。 2)画制波特图,选中“测波特图”菜单项,将自动测试各频率响应,并画出波特图,自动测试范围0.410hz.5退出 四、实验报告1.画出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计算其传递函数,根据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 2.把上述测量数据列表,根据此数据画Bode图。 3.分析测量误差。 10实验五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串连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熟悉和掌握系统过渡过程的测量方法。 二、系统模拟电路图及传递函数 1、串联超前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51,图中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超前校正情况。 图512)系统结构图如图52图52图中2)(1?sGc (1)1005.0)1055.0 (2)(2?sssGc (2) 2、串联滞后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53,图中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滞后校正情况。 图53s1012.02?sU1U2)(sGc100K100KU1D/A1100K100K100K100KU2A/D11uf50K1uf1ufS10uf500K100K100KU1D/A1100K200K100K200KU2A/D1C1uf100K5K1ufC1ufS112)系统结构图如图54图54图中10)(1?sGc (3)111)1 (10)(2?sssGc (4) 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如图55,图中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滞后超前校正情况。 图55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56图56图中6)(1?sGc (5))105.0)(16()115.0)(12.1 (6)(2?sssssGc (6) 三、实验步骤1.连接模拟电路图,开关s放在断开位置,系统加入阶跃信号,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和调节时间并记录超调量?st。 s10)(sGcU1U2101.01?s11.01?ss10)(sGcU1U2105.01?s11.01s?100K100KU1D/A1100K100K100K100KU2A/D11uf100K50K1uf0.1uf1ufS100K100K1uf500K10uf100K100K122.开关s接通重复步骤1。 四、软件使用1在DOS提示符下运行AT.EXE,即弹出主界面菜单2选择实验三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并且进入参数设置和波形显示窗口。 3实验内容选择1)串联超前校正选中“超前校正”菜单项,将进入超前校正实验2)串联滞后校正选中“滞后校正”菜单项,将进入滞后校正实验3)串联超前滞后校正选中“超前滞后”菜单项,将进入超前滞后校正实验4参数设置按动光标“上、下”键,移动高亮菜单,按“ENTER”将选中该菜单项。 1)采样周期设置选中采样周期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周期”的参数显示处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周期,按ENTER确认输入完成。 最小周期0.01S。 2)采样点数设置选中采样点数菜单项,在参数显示窗口中,“点数”的参数显示将改变颜色,此时可输入采样点数,按ENTER确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