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应的旧标准:GB 219-74ICS 73.040D 2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219-1996煤 灰 熔 融 性 的 测 定 方 法Determination of fusibilityof coal ash1996-12-19发布 1997-07-01实施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前 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5 40:1993固体矿物燃料灰熔融性的测定高温管法。 本标准代替GB 21974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l、按GB/T 1.1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和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 48387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修改了书写格式,术语和符号; 2、在定义和测试要求中增加了“半球温度”; 3、将通气法列为第一种气氛控制法;封碳法列为第2种气氛控制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淮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起草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云龙、韩立庭。 本标淮于l964年首次发布。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煤 灰 熔 融 性 曲 测 定 方 法GB/T 2191996代替GB21974Determiation of fusibilimtyof coal ash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19批准 1997-07-01实施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灰熔融性测定的定义、方法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条件,操作手续以及精密度等。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l29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定义3.1 变形温度(DT) 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图1DT)。 注:如灰锥尖保持原形则锥体收缩和倾斜不算变形温度。3.2 软化温度(ST) 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图1 ST)。3.3 半球温度(HT) 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图1 HT)。3.4 流动温度(FT) 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图1 FT)。4 方法提要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观测并记录它的四个特征熔融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5 试剂和材料5.1 氧化镁(HG/T 2573):工业品,研细至粒度小于0.1mm。5.2 糊精:化学纯,配成100g/L溶液。5.3 碳物质:灰分低于15%,粒度小于lmm的无烟煤、石墨或其他碳物质。5.4 参比灰:含三氧化二铁20%30%的煤灰,预先在强还原性(100%的氢气或一氧化碳或它们与惰性气体的混合物构成的气氛),弱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中分别测出其熔融特征温度1),在例常测定中以它作为参比物来检定试验气氛性质。 1)在强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中的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约比还原性气氛者高l00300C。5.5 二氧化碳5.6 氢气(GB/T 3634)或一氧化碳。5.7 刚玉舟(图2):耐温l500以上,能盛足够量的碳物质。5.8 灰锥托板:在l500下不变形,不与灰锥作用,不吸收灰样。灰锥托板可购置或按下述方法制做: 取适量氧化镁(5.1),用糊精溶液(5.2)润湿成可塑状。将灰锥托板模(6.4.5)的垫片放入模座,用小刀将镁砂铲人模中,用小锤轻轻锤打成型。用顶板将成型托板轻轻顶出,先在空气中干燥,然后在高温炉中逐渐加热到1500。 除氧化镁外,也可用三氧化二铝或用等质量比的高岭土和氧化铝粉混合物制做托板。6 仪器和设备6.1 高温炉:凡满足下列条件的高温炉都可使用:6.1.1 能加热到1500以上;6.1.2 有足够的恒温带(各部位温差小于5);6.1.3 能按规定的程序加热;6.1.4 炉内气氛可控制为弱还原性和氧化性;6.1.5 能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试样形态变化。 图3为一种适用的管式硅碳管高温炉。6.2 铂链-铂热电偶及高温计:测量范围01500,最小分度5k,加气密刚玉保护管使用。6.3 灰锥模子(图4):由对称的两个半块构成的黄铜或不锈钢制品。6.4 灰锥托板模(图5):由模座、垫片和顶板三部分构成,用硬木或其他坚硬材料制做。6.5 常量气体分析器:可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7 试验条件7.1 试样形状和尺寸 试样为三角锥体,高20mm,底为边长7mm的正三角形,锥体的一侧面垂直于底面。7.2 试验气氛及其控制7.2.1 弱还原性气氛,可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控制:7.2.1.1 炉内通入(50l0)%(V/V)的氢气和(50l0)%(V/V)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或(405)%(V/V)的一氧化碳和(60士5)%(V/V)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7.2.1.2 炉内封入碳物质(5.3)。7.2.2 氧化性气氛,炉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使空气自由流通。8 试验步骤8.1 灰的制备 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按GB 212-91规定将其完全灰化,然后用玛瑙研钵研细至0.lmm以下。8.2 灰锥的制做 取l2g煤灰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5.2)润湿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铲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心地推至瓷板或玻璃板上,于空气中风干或于60下干燥备用。 注:除糊精溶液外,可视煤灰的可塑性用水或100g/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9 测定手续9.1 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用糊精水溶液(5.2)将少量氧化镁(5.1)调成糊状,用它将灰锥固定在灰锥托板(5.8)的三角坑内,并使灰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与托板表面垂直。 将带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舟(5.7)上。如用封碳法来产生弱还原性气氛,则预先在舟内放置足够量的碳物质(5.3)l)。 1)一般在刚玉舟中央放置石墨粉1520g,两端放置无烟煤4050g(对气疏高刚玉管炉瞠)或在刚玉舟中央放置石墨粉56g(对气密刚玉管炉膛)。 打开高温炉(6.1)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炉内、至灰锥位于高温带并紧邻电偶(6.2)热端(相距2mm左右)。 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为; 900以下,1520/min; 900以上,(51)/min。 如用通气法产生弱还原性气氛,则从600开始通入氢气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7.2.1.1),通气速度以能避免空气渗入为准。 随时观察灰锥的形态变化(高温下观察时,需戴上墨镜),记录灰锥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待全部灰锥都达到流动温度或炉温升至1500时断电、结束试验。 待炉子冷却后,取出刚玉舟、拿下托板,仔细检查其表面,如发现试样与托板作用,则另换一种托板重新试验。9.2 在氧化性气氛下测定 测定手续与9.l条相同,但刚玉舟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使空气在炉内自由流通。10 10 试验气氛性质的检查 定期或不定期地用下述方法之一检查炉内气氛性质。10.1 参比灰锥法 用参比灰(5.4)制成灰锥并测定其熔融特征温度(ST、HT和FT)如其实际测定值与弱还原性气氛下的参比值相差不超过50,则证明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如超过50,则根据它们与强还原性或氧化性气氛下的参比值的接近程度以及刚玉舟中碳物质的氧化情况来判断炉内气氛。10.2 敢气分析法 用一根气密刚玉管从炉子高温带以一定的速度(以不改变炉内气体组成为准,一般为67mL/min)取出气体并进行成分分析。如在10001300范围内,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70%,同时1100以下它们的总体积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不大于1:1、氧含量低于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拆除工程施工服务合同:拆除工程拆除物运输与储存安全协议
- 2025版离婚补充协议书: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权益维护
- 2025版绿色能源项目财务顾问及风险管理合同
- 2025代办理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与备案服务合同
- 2025版建筑工地环保设施改造与升级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公司战略规划保密协议
- 2025版护士疫情防控责任聘用合同
- 2025年水电安装工程施工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合同
- 2025年度股份制改革部分股份转让协议范本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建筑材料环保认证采购合同
- 财务共享模式下中储粮财务集中管理研究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摸底考试数学试卷
- 【公开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 山东省环境卫生作业计价定额编制说明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讲课件
- (干货)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协议
- YC/T 593-2023打叶复烤加工服务能力评价办法
- 医美员工制度管理制度
- 大棚搭建用工合同范本
- T/CCS 059-2023智能化煤矿运维技术架构与流程
- T/CAQI 96-2019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