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 教案.doc_第1页
生物统计学 教案.doc_第2页
生物统计学 教案.doc_第3页
生物统计学 教案.doc_第4页
生物统计学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月节次学时内容纲要(章、节)第1周8月22日至8月26日18月23日342第1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第二节 数据类型及频数分布第三节 样本的几特征数第1周8月22日至8月26日28月26日342第2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第一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概率分布第三节 总体特征数第2周8月29日至9月2日38月30日342第3章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第一节 二项分布第二节 波松分布第三节 另外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第3周9月5日至9月9日49月6日342第3章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第四节 正态分布第五节 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第六节 中心极限定理第3周9月5日至9月9日59月9日342第4章 抽样分布第一节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第4周9月13日至9月16日69月14日342第4章 抽样分布第二节 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第5周9月19日至9月23日79月20日342第5章 统计推断第一节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第5周9月19日至9月23日89月23日342第5章 统计推断第二节 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第6周9月26日至9月30日99月27日342第6章 参数估计第一节 点估计第7周10月10日至10月14日1010月11日342第6章 参数估计第二节 区间估计 第7周10月10日至10月14日1110月14日342第7章 拟合优度检验第一节 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第二节 拟合优度检验第8周10月17日至10月21日1210月18日342第7章 拟合优度检验第三节 独立性检验第9周10月24日至10月28日1310月25日342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固定效应模型 第9周10月24日至10月28日1410月28日342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随机效应模型第10周10月31日至11月4日1511月1日342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四节 多重比较第五节 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第11周11月7日至11月11日1611月8日342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一节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固定模型 第三节 随机模型第11周11月7日至11月11日1711月11日342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四节 混合模型第五节 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第12周11月14日至11月18日1811月15日342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六节 缺失数据的估计第七节 变换 第13周11月21日至11月25日1911月22日342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一节 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第13周11月21日至11月25日2011月25日342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四节 一元非线性回归第14周11月28日至12月2日2111月29日342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五节 相关第15周12月5日至12月9日2212月6日342第11章 多元回归及复相关分析第一节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第二节 复相关分析第15周12月5日至12月9日2312月9日342第11章 多元回归及复相关分析第三节 多项式回归 第16周12月12日至12月16日2412月13日342第11章 多元回归及复相关分析 第四节 非线性回归第五节 逐步回归第17周12月19日至12月23日2512月20日342第12章 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实验计划与方案三、实验方案的拟定 第17周12月19日至12月23日2612月23日342第12章 实验设计二、实验计划与方案三、实验方案的拟定 第18周12月26日至12月30日2712月27日342复习42*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1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第二节 数据类型及频数分布第三节 样本的几特征数教学目的1、了解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的内容和方法、偏斜度系数和峭度系数的计算。2、熟悉资料分类;原始数据的检查、核对;3、掌握不同数据类型分布图的制作及应用、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变异数的计算及应用。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平均数、标准差的计算难点:偏斜度系数和峭度系数的计算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需时5分钟)(一)教师准时,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进入课堂。(二)师生问好,检查并询问缺席情况,自我介绍。(三)提醒同学注意,使同学做好物质准备、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纪录准备。二、导入新课(需时3分钟)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mathematical 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数量现象的科学,也可以说是数理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生物数学的范畴。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一、统计数据的不齐性二、总体与样本三、抽样第二节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一、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二、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第三节 样本的几个特征数一、表示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二、表示离中趋势或变异的样本特征数4、 归纳总结(需时5分钟)本节课内容包括总体与样本、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样本的几个特征数。5、 布置作业(需时2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20/5、P21/12参考资料教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2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第一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第四节 概率分布第五节 总体特征数教学目的掌握: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熟悉:概率的一般运算了解:随机现象与统计规律,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统计概率及其运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难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第1章中对总体和样本的概述以及样本数据的处理方法做了一般介绍。用某个样本去推断同一总体将得出不同结论。这些结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 一、随机现象与统计规律二、统计规律频率的稳定性三、概率的统计定义四、概率的古典定义五、概率的一般运算第二节 概率分布一、随机变量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四、总体特征数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分布、总体特征数。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20/5、P21/12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3章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第一节 二项分布第二节 波松分布第三节 另外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教学目的掌握:二项分布、波松分布熟悉:另外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二项分布、波松分布难点:二项分布、波松分布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本章将介绍生物学中几种常见的离散型概率分布律,其中以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在生物学中尤为重要。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二项分布一、二项分布定义。 二、二项分布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 三、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第二节 波松分布 一、波松分布的意义 二、波松分布重要的特征三、波松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关系第三节 另外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二项分布、波松分布、另外几种离散型概率分布。重点是二项分布、波松分布。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64/6、P65/17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3章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第四节 正态分布第五节 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第六节 中心极限定理教学目的掌握:正态分布熟悉:中心极限定理了解: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正态分布难点:中心极限定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在生物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生物学现象所产生的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四节 正态分布一、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三、标准正态分布 四、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第五节 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一、指数分布二、分布第六节 中心极限定理一、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二、中心极限定理推理的两个例子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正态分布、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中心极限定理,重点是正态分布,难点:中心极限定理。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64/7、P64/13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4章 抽样分布第一节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第二节 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熟悉: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难点: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我们所研究的抽样分布,全部是建立在正态分布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全部是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进行抽样的。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一、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二、 样本方差的分布三、 样本标准差的分布第二节 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一、 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二、 两个样本方差比的分布F分布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抽样分布,包括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重点是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难点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79/1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5章 统计推断第一节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第二节 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教学目的掌握: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难点: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第3章研究了随机变量的几种分布律,总体如何配合样本。第4章讲的是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这些都属于总体与样本之间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即从总体到样本的研究。本章讨论第二个方面,即如何通过样本去推断总体。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一、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二、单个平均数的假设检验第二节 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一、 两个方差的检验F检验二、 标准差书籍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三、 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成组数据t检验四、 标准差未知且可能不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五、 配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配对数据的t检验六、 二项分布数据的显著性检验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统计推断,包括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重点是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难点是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08/4、P109/12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6章 参数估计第一节 点估计第二节 区间估计 教学目的掌握:点估计熟悉:区间估计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点估计难点:区间估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这一章介绍由样本推断总体的第二条途径,即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参数估计。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点估计一、 无偏估计量二、 有效估计量三、 相容估计量第二节 区间估计一、 区间估计的一般原理二、 的置信区间三、 的置信区间四、 平均数差的置信区间五、 二项分布的置信区间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重点:点估计,难点:区间估计;应掌握点估计,熟悉区间估计。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24/3、P125/8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7章 拟合优度检验第一节 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第二节 拟合优度检验教学目的掌握:拟合优度检验熟悉: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拟合优度检验难点:拟合优度检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拟合优度检验是用来检验实际观测数与依照某种假设或模型计算出来的理论数 之间的一致性,以便判断该假设或模型是否与观测数相配合。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一节 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一、 什么是拟合优度检验二、 拟合优度检验的统计量第二节 拟合优度检验一、一般程序二、对二项分布的检验三、对正态性的检验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拟合优度检验一般程序、对二项分布的检验、对正态性的检验。重点是拟合优度检验,难点:拟合优度检验。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37/2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7章 拟合优度检验第三节 独立性检验教学目的掌握:列联表c2检验熟悉: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法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列联表c2检验难点: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列联表c2检验是另一种类型的c2检验,可以用它检验事件间的独立性或者说检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三节 独立性检验一、列联表c2检验二、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法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拟合优度检验这一章的独立性检验,包括列联表c2检验,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法。重点:列联表c2检验,难点: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法。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38/5、P139/10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固定效应模型 教学目的掌握:固定效应模型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固定效应模型难点:固定效应模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方差分析是一类特定情况下的统计假设检验,或者说是5.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一种引申。t检验可以判断两组数据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而方差分析则可以同时判断多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方差分析的一般概念二、不同处理效应与不同模型第二节 固定效应模型 一、线性统计模型二、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 三、均方期望与统计量四、平方和的简易计算方法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固定效应模型,重点、难点是固定效应模型,应掌握固定效应模型,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57/3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随机效应模型 第四节 多重比较第五节 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教学目的掌握:随机效应模型、多重比较熟悉: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随机效应模型、多重比较难点:多重比较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某个因素有许多可能的水平,若实验的a个水平,是从该因素水平总体中随机抽出的,那么这一因素称为随机因素。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随机效应模型一、线性统计模型 二、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三、不等重复时平方和的计算第四节 多重比较一、最小显著性检验二、Duncan检验第五节 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一、方差分析应满足3个条件二、多个方差齐性检验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随机效应模型、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重点是随机效应模型、多重比较,难点是多重比较。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58/5、P159/7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一节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固定模型 教学目的掌握: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熟悉:固定模型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难点:固定模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在第8章中讲了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那是方差分析中最简单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一节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一、模型类型二、主效应与交互作用三、两因素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的一般格式第二节 固定模型一、线性统计模型二、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三、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四、平方和的简易计算方法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固定模型,重点是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固定模型。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20/5、P21/12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三节 随机模型第四节 混合模型教学目的掌握:两种模型的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熟悉:两种模型的线性统计模型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两种模型的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难点:两种模型的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按上节所讲,如果A和因素B都是随机因素,则构成随机模型。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三节 随机模型一、线性统计模型二、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第四节 混合模型一、线性统计模型二、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随机模型、混合模型,重点和难点是两种模型的均方期望与统计量F的确定。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87/6、P187/8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五节 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第六节 缺失数据的估计第七节 变换 教学目的掌握: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熟悉:缺失数据的估计了解:变换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难点:缺失数据的估计、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可以把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扩展到一般情况。举例。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9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第五节 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一、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的一般规律二、均方期望的表格化推演三、统计量F的确定第六节 缺失数据的估计一、缺失一个数据二、缺失两个数据三、缺失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七节 变换一、平方根变换二、反正弦变换三、对数变换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缺失数据的估计、变换,重点是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难点是缺失数据的估计、变换,应该掌握两个以上因素的方差分析,熟悉缺失数据的估计,了解变换。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188/10、P191/19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一节 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教学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了解: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难点: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前面讨论的问题,都只涉及一种变量。两个量或两个以上量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例子,在生物界俯拾即是,这类问题属于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问题。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一节 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散点图二、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三、参数和 的估计 四、回归方程的计算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一、b和a的数学期望与方差二、b和a的显著性检验三、两个回归方程的比四、一元回归的方差分析 五、一元回归分析的意义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重点是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难点是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应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了解: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230/1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选修限选课( );任选课( )章节名称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四节 一元非线性回归第五节 相关教学目的掌握:一元非线性回归熟悉:相关教 学重 点难 点重点:一元非线性回归难点:相关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过程1、 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2、 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一元线性回归虽然是和种简单的回归,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却是很多的。3、 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第10章 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第四节 一元非线性回归 一、处理一元非线性回归的原则二、对数变换三、概率对数变换四、多项式回归五、曲线拟合状况的检验第五节 相关一、相关系数二、相关系数的性质三、相关系数的计算四、相关系数的检验五、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4、 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本次课学习了一元非线性回归、相关;重点是一元非线性回归,难点是相关,应该掌握:一元非线性回归,熟悉:相关。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作业题和思考题布置教材:P232/3、P233/4参考资料教 材:1. 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生物统计学 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生物统计学 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要求自学内容双语内容教学后记(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大学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