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科融合-富阳中学毛艳龙-觉行·体悟·外化.doc_第1页
2学科融合-富阳中学毛艳龙-觉行·体悟·外化.doc_第2页
2学科融合-富阳中学毛艳龙-觉行·体悟·外化.doc_第3页
2学科融合-富阳中学毛艳龙-觉行·体悟·外化.doc_第4页
2学科融合-富阳中学毛艳龙-觉行·体悟·外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觉行体悟外化浅谈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之价值观功能的融合渗透浙江省富阳中学语文组 毛艳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图给人们提供一个精神底色,构筑社会精神层面的重要底座,形成国家与民族的健康风尚。作为教学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成为重要的抓手。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笔者进行了一些梳理、思考与尝试,与各位同仁分享,恳请批评指正。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意追求与反思自2009年浙江高中语文教材选用苏教版以来,教材内容的调整经历了两个版本的变化。现行浙江省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用的苏教版(2014年)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变化,必修一至必修五板块及专题目录如下:板块名称专题名称板块名称专题名称必修一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回旋舞光阴的故事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经世济民获得教养的途径求学之道经典的力量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灵魂的对白人性在复苏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乡关何处笔落惊风雨风骚比兴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像山那样思考大地的眼睛与造物者游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倾听论辩的理性必修二珍爱生命向死而生大爱无垠必修五科学之光探索与发现奇异的自然美丽的创造和平的祈祷遭遇战争永恒的瞬间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千古江山直面人生生存选择真的猛士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永远的新故事心连广宇送怀千载登高能赋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汉字的王国清词丽句必为邻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文明的对话碰撞与沟通认同与圆融寻觅文言津梁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观察以上目录所示,我们会发现教材编写者始终追求以人文专题统摄教材的体例设计,这些人文主题既有对祖国经典传统的珍视,比如“求学之道”“经典的力量”“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又有对古诗词的重温及对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事的追念,比如“风骚比兴”“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送怀千载”“登高能赋”;也有对人生梦想与信念的坚守与坚定,比如“吟诵青春”“英名与事业”“经世济民”;也有对人生姿态、家国情怀的引领与塑造,比如“漂泊的旅人”“乡关何处”“向死而生”“大爱无垠”“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灵魂的对白”“人性在复苏”;更有对科学理性与中西文明碰撞的呼唤,比如“碰撞与沟通”“认同与圆融”“在演讲厅”“倾听”“论辩的理性” “探索与发现”“奇异的自然”“美丽的创造”等。无论是珍视、重温、追念、坚守与坚定,还是引领、塑造与呼唤,都充满了教材编写者的温情与敬意。这种温情恰恰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与呵护,这种敬意涵盖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就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言可谓用心良苦。教材编写者对学生价值观层面的设计有感觉且努力实行,对学生情感需求能体悟,也对“情感价值”这些内隐的精神层面内涵有意外显,即所谓的觉行、体悟与外化。然而,这样宏大的人文专题的设计,易使语文教学出现偏转,从而游离语文教学的根本。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语文教学有着眼于阅读对象与着眼于阅读主体之别。简而言之,着眼于阅读对象重在对文本对象的内容阐释,着眼于阅读主体则是重在对读者阅读图式的构建。因此,我们心中虽有人文设计,但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应该重渗透与融合。如何坐实这些内容,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尝试。二、坐实人文素养培育与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努力尝试就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尊重他人学会倾听的习惯、自由平等的对话机制,这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条目。目标的设定需以具体可行的课堂行为求得落实,在教学行为中渗透之,在活动中践行之。1.依托传统经典,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因子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古人造字以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为本。我们在教学古代文化经典尤其是文言文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古人的智慧,再次求得发明。在与汉字的亲密接触中,让学生感觉文字是有温度的。文言文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位一体的,内容丰厚,教学内容的选择亦可多样。我们认为首先要教会学生对文字能做到基本的剖析,从字源的角度进行梳理。比如,我们经常会根据“阝”在汉字中的位置关系称为“左耳旁”或“右耳旁”,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偏旁指称而已,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进行这样的活动设计,那教学的内容会有趣丰厚一些:请你猜想下列两组词的共同点(1)鄙、郭、邦、郊、都(2)陈、阵、降、阳、阶、陵学生的基本反应是它们在偏旁上的特征,其实组(1)在古汉语中属于“邑”部,“上为囗( w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说文)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组(2)为“阜”部,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但可以让学生从字源的角度探究汉字,觉得汉字很“好玩”同时形成解字的能力。类似的还有“辶”(走之底)为“辵”(chu)部,与行走有关;“宀”(宝盖头)为“宀”(min)部,与家室相关我想如果以这样的姿态来辨识汉字,学生定会学有所得,兴趣盎然,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感受古人造字智慧,体会文字的博大精妙,自然也渗透了对祖国文字的热爱,这样的热爱在现在看来弥足珍贵。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还应包括热爱饱含在其间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骨。比如学习陈情表时,我们可以将情感目标设置为“忠孝之间的艰难抉择”,核心探讨问题可以是:君臣相谐的主要条件是臣子的屈从意识和主体需求的“退隐”。学习渔父则可以将情感目标设置为“对屈原这一民族文化符号的体悟与理解”,核心探讨问题可以是:(1)“屈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的内心,请说说你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理解;(2)追索渔父原型,深化认知与情感统一,请比较楚辞渔父与庄子渔父,说说“渔父”的特质。 学生在对这些核心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会从无意识状态上升为自觉的行动,从而涵养中华读书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象。类似的课堂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相机展开,在此不一一列举。2.分拨文体类型,培育语文学科的学术思维训练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严格的学理依据作为支撑,而根据文体特征开发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文体中培养语文学科的学术思维,为以后的阅读构建有益的图式。细细分来,大概可以做如下分拨:(1)史事传记类:在春秋笔法中见证历史的波澜和传主的人格;(2)诸子散文类:在神奇想象和飞扬文采中领略逻辑和思想的魅力;(3)传奇小说类:在情节中把握人物鲜活的性格;(4)游记小品类: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秀丽山水和名士情怀;(5)政论辩说类:在严密的论证中体会文人的入世精神和思想锋芒;(6)诗词散曲类:在古典的意境、和谐的节奏中把握诗人的心灵律动;(7)骈文辞赋类:在铺采摛文、体悟写志的形式中鉴赏作者行文技巧和情怀思想;(8)古代戏曲类:在矛盾巧合的冲突、雅俗共赏的语言中见识风土人情和世俗价值;(9)书信公牍类:在得体言辞和真诚达意的张力中感受交往的艺术;(10)序跋赠言类:在客观的叙述和简明的评价中窥见主客著文的意图。比如,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请按照你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歌进行重新分行;在教学晏殊的蝶恋花时,该词最后一句为“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们可做这样的设计:如果是在现在,我望不到你,我给你发伊妹儿,QQ,加微信,古人是只能写写信,假如让你写信,会怎样写那些内容?请用词的形式来表达你所写的内容。我的学生叶禾填江城子如下:记得当年春尚好,青杏小,桃花夭。一支曲误,却得周郎顾。红袖朱颜泼茶香,今回望,非寻常。南浦送君又几年,时已过,境又迁。就算江淹,彩笔难尽言。茫茫不知君去处,万不负,山有木。陈梦瑶填青玉案如下:豆蔻词工难绣目,纤纤步,红绡拂。锦绣年华嫁君妇。春风十里,花开万树,韶光之何处?朱颜辞镜花辞树,思君不见书鱼腹。泪湿衾枕梦何物?十里花事,与君长叙,把酒东风祝。两生所填之词虽青涩,但这不正是自由平等地与文本对话的体现吗?这难道不是语文学术思维训练之管窥?谁又能说这不是渗透着人文价值观呢?3.创设活动平台,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的课堂试图追求平等对话。殊不知,由于个体经验与解读能力的差异,“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平等性,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以求达成对文类的共通反应之目的。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之时,我们的学生基本能形成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老一辈艺术家用生命捍卫年轻艺术家的生活信念与艺术信仰;(2)青年艺术家之家互相关爱,能唤醒人们对生命的信念。然而,课后周卫涛同学对“苏艾”这一人物产生如下质疑:在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过程中,我对于苏艾与贝尔曼的谈话是否是苏艾有意为之产生疑问,下面我将对全文谈谈个人看法。接着他就两人的对话部分进行细部剖析,进而上升到对全文思路的细密爬梳,由点及面。我们不否认学生在解读文本是存在过度诠释的可能,但正如周卫涛的质疑一般,他会在“否定”中形成“肯定”的价值判断,这样的教学对话会让师生兴奋不已。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表达自身观点的平台,在活动中渗透融合价值观的培育。比如,在我为班级开设的阅读课中,学生选材多样:同呼吸,共命运穹顶之下不只是柴静(附图1),电影等级制度的中美韩比较分析(附图2)等等。探讨形式多元:演讲、辩论、模拟联合国、新闻访谈等形式均有涉及。学生就是在这样的选材与探讨之中形成了批判性的思维,再也不是盲目被动接受的困局了。三、结语当“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共识并成为共同追求的时候,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责无旁贷,但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它有自身的学科特性,我们能做的是在尊重语文学科特性的前提下,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