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李庄古镇中央博物院旧址讲解词.doc_第1页
宜宾李庄古镇中央博物院旧址讲解词.doc_第2页
宜宾李庄古镇中央博物院旧址讲解词.doc_第3页
宜宾李庄古镇中央博物院旧址讲解词.doc_第4页
宜宾李庄古镇中央博物院旧址讲解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李庄旧址讲解词(征求意见稿)各位来宾、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李庄旧址!张家祠是过去张家的宗族祠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由垣墙、院坝、宗祠主体建筑三部分组成。清道光十九年(1839),张师德约族人集资660两银子向族人张旌祖、张阊手中购得这处房产,作为张氏宗族祠堂。1940年底,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人员及3000箱文物迁往宜宾李庄,驻张家祠,作为文物库房和工作办公用地,筹备处在张家祠驻六年时间。当时护卫文物的军队也驻张家祠内,门口有军队站岗。张家祠是依地势而建,宗祠主体建筑地基比院坝略高,从外入内,有“步步高升”之含意。主体建筑是为四合院,以木结构为主,辅之部分砖石。建筑风格不仅是川南民居的代表,而且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工艺精湛。张家祠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先参观李庄“四绝”之一木雕“百鹤窗”。过去张家祠百鹤窗有50扇,每扇窗雕刻仙鹤两只,共雕刻仙鹤100只,被誉为“百鹤窗”。每扇窗长米,宽0.6米,全部采用上等楠木在整块上精工雕刻,仙鹤形态不同,栩栩如生,四周配以动感缭绕的云彩,有的云彩似“卷草凤”,有的似“卷草龙”。在每扇窗的下部,还分别刻有龙、麒麟、蝙蝠、奔马、鹿、奇花异草等吉祥动植物图案,组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生动画面。据张氏宗谱记载:每扇窗的雕刻工价为纹银14两,可见其造价和工艺要求之高。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赞誉“百鹤窗”是“李庄四绝”之一。左右侧门上,分别是石雕“禄”、“福”。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驻李庄,可以看出李庄民众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第一单元 未雨绸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进而觊觎华北。1933年2月,国民政府批准将北平(北京)故宫等19557箱文物,南迁上海。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前,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修建了文物保存库,这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征集和保护创造了条件。(筹备处成立)1933年4月,在蔡元培的倡议和主持下,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南京设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这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合影。理事长是蔡元培,他是中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进士,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年曾担任北大校长。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第一任主任是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19年在“五四”运动期间,曾担任游行总指挥。这是教育部令:委任傅斯年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函。这是傅斯年的哲学著作性命古训辩证,他把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后,教育部指令:拟筹备自然、人文、工艺三馆定名及聘定各馆筹备专员。翁文灏(18891971),浙江鄞县(今宁波)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聘为自然馆筹备主任。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聘为人文馆筹备主任。1934年7月,傅斯年因中央研究院本职事务太忙而离职,李济担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第二任主任。周仁(18921993),江苏江宁人,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聘为工艺馆筹备主任。这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历任领导。中央博物院的筹建在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34年7月,按照国立中央博物院暂行规则成立建筑委员会。翁文灏任委员长,委员有张道藩、傅斯年、梁思成、李济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拟建自然、人文、工艺三大馆,总占地193亩。1936年11月12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建筑工程奠基典礼(指图)。这是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的中央博物院示意图。动工兴建中的国立中央博物院。通柜中是当年装运国宝文物的木箱。(文物保存库落成)1934年12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常务理事会根据王世杰的提议,在南京朝天宫修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1936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8月文物保存库落成。12月8日22日,从北平迁徙至上海的故宫国宝文物,由行政院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和内政院派专员会同监运,分5批用火车运到南京存放。这是1936年4月15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建筑南京分院保存库奠基典礼。左7为蔡元培。这是1930年代南京朝天宫保存库。(国宝荟萃南京)南迁国宝文物运存南京,其中有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物13518箱,北平古物陈列所文物5450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国子监文物11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的3000多片甲骨等,同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还花重金收购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荟萃南京的文物总数达30余万件。这一时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增加了许多文物藏品。一是1933年10月5日,按照中央政治会议377次会议决定,把内政部所属古物陈列所文物划拨中央博物院作为基本藏品,这批文物原属奉天行宫(现沈阳故宫)和热河两行宫(现承德避暑山庄)物品。二是1936年7月,经教育部案准原国子监的北平历史博物馆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并,迁往南京的文物21万件,也作为中央博物院的基本藏品。三是向社会收购征集了部分文物。四是有关单位向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捐献了部分文物藏品。这样,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藏品达30万件左右。(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7月29日北平沦陷。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南京受到威胁。由于战事紧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故宫博物院立即准备文物西迁。“七七事变”后,李济预感到战争临近的威胁,提前选择藏品装箱。1000余箱文物经赣入湘密存,一部分文物密存南京故宫库房,一部分书画珍品密存上海兴业银行。1937年8月,在建中的中央博物院一期工程被迫停工(指图)。第二单元 国宝西迁1937年8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北平故宫博物院陆续将国宝文物分南路、中路、北路,冒着战火向西迁移。当初为什么分三条路线西迁呢?一是为了文物的安全,另一个是运输工具的不足,开始没有一个详细的西迁计划,因为抗战时期情况千变万化,特别是有日机的轰炸和追踪。文物西迁的三条具体路线和到达的地点,是国民政府根据战争情况临时决定的。在中国军队没有掌握战略主动权的情况下,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三条路线之间的人员毫无联系,彼此都不知道行踪。淞沪会战打响的第二天,首批西迁文物从南京中山码头启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同故宫博物院文物从南京迁武汉。这是国宝西迁路线图和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内迁路线图。1937年11月1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奉令迁武汉。1938年1月,因日机开始飞临武汉上空肆虐,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又奉令入渝。1938年2月,日机开始轰炸重庆。年底,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奉令疏散迁入昆明。(国宝南路西迁)南路文物中主要有1935年11月1936年3月,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精品,共有80箱文物,先后转运到汉口、长沙、贵阳、安顺,最后转运到四川巴县存放。1937年8月14日,首批80余箱西迁文物装上招商局“建国”轮(指图),由南京经水路运往汉口。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由于汉口战事紧张,南路文物从武昌换乘粤汉铁路火车运抵长沙,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这是1937年11月24日,日机第一次轰炸长沙火车站后的惨状(指图)。由于日军对湖北、湖南轮番轰炸。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奉令将文物立即迁往贵阳。文物刚搬走的第二天,日军飞机把图书馆夷为平地,这是日军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后留下的残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学者们不辞辛苦,一路风餐露宿,提出“人在文物在,文物亡人亡” 的铮铮誓言。1938年1月,国宝文物转移入黔。这是国宝文物存放地六广门的毛公馆(指图)。毛公馆是原国民革命军25军军长、贵州省主席毛光翔的公馆,1932年毛光翔下野,1935年3月,蒋介石飞抵贵阳时,曾把行营设在毛公馆。1939年1月,为免遭日军飞机的轰炸,国宝文物又迁移到贵州安顺县华严洞储存。1939年4月13日,南京古物陈列所五箱文物,计有秦汉古剑等珍贵文物118件也移藏华严洞。图为安顺郊外大山深处的华严洞。这是一份当年的史料,南京古物陈列所主任及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舒楚石函告国民政府:“奉令监同故宫及本所文物运湘存储,以时局关系,复由长沙经桂移黔,近因避寇机空袭,由贵阳运存贵州安顺县华严洞,此地不虞轰炸,并有滇黔绥靖主任公署派兵一连驻守”。1944年11月21日,日军沿黔桂路进犯黔南。12月5日,存放于安顺华严洞的文物又紧急转移到四川巴县飞仙岩。这是故宫博物院驻巴县办事处主任庄严。(国宝北路西迁)皇家殿本书籍等7286箱文物走北路迁移。1937年12月,文物分三批在南京浦口火车站装车。国宝文物辗转徐州、郑州、宝鸡、汉中、成都、彭山,1939年6月最后运抵峨眉山下,存放在大山深处的大佛寺和武庙。1937年12月,装载北路西迁文物的火车经陇海线,冒险狂奔到了郑州,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到达郑州20多分钟后,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郑州站变成了一片火海。大火被风席卷着扑了过来,装有文物的列车眼看就要被火海吞噬,危急关头,司机冒着生命危险,果断开着列车冲出火场,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1938年,那志良等人押运文物由宝鸡转移至汉中的文庙存放(指图)。这是押运文物的工作人员在文庙大成殿前合影。在汉中立足未稳,当地飞机场又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新绥汽车公司将部分国宝文物从汉中运往成都。这是北路文物由陕西汉中经剑阁入川,汽车经过明月峡。在川陕公路上,北路文物运输车队向成都艰难地前行。在汉中至成都路上装载文物的汽车正在渡河。西迁文物途中,车辆涉水而行。装载文物的军车驶过广元千佛崖。到达成都后,押运文物部分同仁游览望江楼,在薛涛井旁合影留念。1939年7月,北路文物从成都转移来到峨眉大佛寺附近。这是北路文物存放地峨眉大佛寺和峨眉武庙,照片上的大佛寺和武庙如今已不存在了。这位是那志良(19021998),北京宛平人。故宫驻峨眉山办事处主任。(国宝中路西迁)瓷器是故宫博物院的主要藏品,西迁时走中路。1937年11月,9358箱国宝文物经“江安”轮和“黄浦”轮运达汉口,再辗转宜昌、重庆。中路文物从南京向重庆转移的途中,故宫国宝押运员牛德明携眷属在铁驳船头迎风而立(指图)。这是运载文物的汽车乘舟过河。1938年1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及价值较高的文物迁至重庆,向重庆大学借沙坪坝地与中央研究院合建临时仓库,存放文物、文卷档案和其它物资。由于日机轰炸重庆,1939年春各机关奉令疏散。这是重庆教会学校遭日机轰炸后的情形。筹备处主任李济迫不得已将其中53箱、78箱、12箱文物分别运送三处地方妥善保存。1938年5月,故宫的国宝文物陆续秘密运抵重庆,分别存放在川康银行、安达森洋行、吉时洋行仓库。川康银行的前身是川康殖业银行(指图),1930年由时任21军军长的刘湘和24军军长的刘文辉以及民营企业家卢作孚官商合办。安达森洋行是瑞典商人安达森在重庆开设的洋行。吉时洋行是美商开设的洋行。由于重庆雾大雨多,又遭日机空袭,5月,中路文物通过轮船经川江运到宜宾,8月至9月,再经木船运抵乐山。这批文物被迁移到乐山安谷乡,择定一寺(古佛寺)、六祠(朱潘刘三氏、宋氏、易氏、陈氏、梁氏、赵氏)作为文物的临时保存库,其中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存放安谷乡赵家祠。这是当年乐山安谷乡曾经藏过国宝文物的洞穴。欧阳道达(18931976),安徽黟县人。故宫博物院驻乐山办事处主任(指图)。尹焕章(1909-1969),抗战中,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被派驻乐山管理中央博物馆筹备处珍贵文物。中路文物在乐山安谷乡藏身近8年,无一件国宝损坏和流失。1946年4月,故宫博物院特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为旌表乐山安谷乡各宗祠设库存放文物的功绩,以国民政府名义颁赠“功侔鲁壁”木匾,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题写。“功侔鲁壁”的意思是:“功”即功劳、功绩;“侔”(音:某)为等同、相当;“鲁壁”是一典故,史载西汉前期,鲁恭王刘馀拆毁孔子故宅,在墙壁中发现孔子后代藏匿的数量巨大的竹简文献,使得孔子典籍得以躲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战火浩劫而传于后世。(辗转迁徙李庄)1939年10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文物分三批迁到昆明,获得了短暂的安宁。这是李济领导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昆明龙泉镇龙头村的临时办公地 。1940年6月,日军发动“南进”进攻云南的战争计划,妄图对中国形成夹击。昆明危急,各个机构和人员又纷纷向四川转移。1940年10月初,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3000箱文物开始动迁四川。1940年底,抵达宜宾李庄。当时迁入李庄的不仅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还有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十余家教育、文化科研单位。为什么有这么多单位迁入李庄呢?1940年秋天,日军对昆明空袭日益增多,迁到昆明的同济大学不得不考虑第6次迁校。校方委托校友、宜宾中元纸厂厂长钱子宁在川南一带寻找校址。由于宜宾城区早已人满为患,无力安置。钱子宁初步选定南溪县城,但当地士绅担心大量人口涌入会导致物价上涨,消费昂贵,对此很不乐意。正在尴尬之际,此事被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知道了,他便约请代理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惠以及李庄的社会名流到他家(羊街8号)共同商议,凭着他在地方上的威望和权力说服了大家,达成共识。李庄的士绅们草拟了一份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委托钱子宁把电文带到宜宾发给昆明的同济大学。李庄士绅罗南陔(19041950)。随即,又写了几份函件,从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民情等方面逐一介绍,分致同济大学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不久,同济大学派理学院院长王葆仁、事务主任周召南前来考察和筹备,驻昆明的中央研究院三个所和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也派史语所副研究员芮逸夫随同入川考察落实。李庄这个不到3000人口的小镇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包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内的十余个中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近万名文人学子。李庄小镇,由此成了抗战时期与重庆 、成都 、昆明齐名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这是陈寅恪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由商务印书馆印行。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中国历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等职。这是1941年2月,国立中央研究院致社会科学所的公函。公函说:此次职员和家属由昆明迁李庄,历时一月左右,由于沿途食宿昂贵,拟将迁移费补助增加一倍(指展柜)。中央博物馆筹备处驻张家祠,这是1941年6月30日,全国粮食管理局宜宾仓库复函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同意借用李庄张家祠仓库房35间。函中还附有张家祠平面图。李庄有“九宫十八庙”之说,镇上所有庙宇祠堂大院全部腾空,改建成大学学府和科研机构,神仙菩萨纷纷让位于学者教授;中央博物院连同数千箱珍贵文物搬进了雕梁画栋的张家祠,祖师殿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课堂,东岳庙安置了同济大学工学院,面积最大的禹王宫成了同济大学的校本部不少李庄人自己搬到乡下,把房子让出来免费给学生们住。这是一幅创作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运到李庄后,民众帮助搬运进张家祠。第三单元 李庄岁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到李庄后,结束了三年多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学者们立即投入文物整理、科学研究活动中。(健全组织机构)在昆明和李庄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健全调整,先后成立研究部、图书室、会计室,明确文牍、收发、庶务等各部门分工,对服务人员进行甄别和补充。这是筹备处成立以来在行政组织方面具有重大举措的改善。王世杰(18911981),湖北崇阳人。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1940年3月,中央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蔡元培先生不幸病逝。1940年11月,推举王世杰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理事会第二届理事长。张道藩(18971968),贵州盘县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他曾任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等职。这是1942年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驻李庄的职员录和历年工作经费划拨。(开展学术研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一大批学者和大师,在短暂的安宁环境中不辱使命,潜心投入学术研究,对保护、整理、研究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我给大家介绍几位:李济与殷墟器物甲编:陶器。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李庄,李济除组织领导筹备处工作外,还以殷墟发掘为基础,通过专题和综合研究,建立了殷商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写成殷墟器物甲编:陶器西阴村史前遗存等著作。这是留学初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时期和晚年时期的李济。这是李济在82岁时完成的一本学术著作安阳,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对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的收获和研究成果作了概要回顾和总结。王振铎与复制司南。王振铎(19111992),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内迁,教育部拟定了抢救10个在沦陷区的人文学者名单,其中有王振铎。古代司南、汉代地动仪、北宋水运仪象台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作,随着朝代的更迭,实物早已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王振铎是一个集学者和工匠于一身的奇才,他在张家祠的办公室就像是一个机械制造车间,他把这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复制出来。他还根据文献考订,投入研究和复制科技作品,为博物馆复原模型解决了许多重大难题。指南针在古代称为司南,王振铎复制的司南为学术界所接受,成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早期祖型。这是王振铎复制的古代司南模型。贵州民间艺术考察。1939年12月1940年2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组织“贵州民间艺术考察团”, 由专员庞薰琹主持,并借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芮逸夫担任助理,调查贵州省贵阳、安顺、龙里、贵定四县的苗族村寨60余处,采集标本402件,绘制了民族服饰纹样和民俗风情图。返滇后,立即进行整理及研究苗族服饰、纹样。庞薰琹(19061985),江苏常熟人。这是呈报请批聘庞薰琹为职处专员的文件,庞薰琹考察贵州苗族服饰时所拍摄的照片、笔记。庞薰琹是一位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这是他在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橘红时节、双人吹笙图。谭旦冏与传统手工业调查。谭旦冏(1906-1996),江西九江人。1930年赴法国留学。1941年8月,谭旦冏赴川南、川西,对旧手工艺盐业、皮革业、造纸业、陶瓷业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记录了近20类传统手工业品的制作工艺和制造过程,征集实物标本千余件,为“工艺馆”的筹建撰写了几十万字的调查报告,留下大量的测绘图和摄影资料。这是手工业调查时拍摄的老照片“制糖业”、“造纸业压纸成捆”。 一天李济在张家祠的办公室里,难得开心的把大家召集拢来,得意地说道:谭旦冏给我弄回来的是土布,我今天弄了点平价的洋布分给大家。这是南溪县政府致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公函,当时李庄属南溪县管辖。1941年8月22日,南溪县县长叶书麟致函社会科学研究所,告之据李庄镇镇长李汝明呈报,该镇第八保应征壮丁伍世春在贵所充当工役而图避兵役,要求转饬该丁回籍,听候申送入营服役。这是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使用工役的规定以及工役登记表。登记表比较详细和规范,并有介绍人、保证人签名且有本人左手二指捺印。李霖灿与东巴文化。李霖灿(1913-1999),河南辉县人。1941年7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云南丽江设立工作站,李霖灿负责调查采集滇边民族材料。1943年,李霖灿在丽江鲁甸乡征集纳西族东巴教经书1186册。回到李庄后,先后编写了麼些象形文字字典麼些标音文字字典。这两本传世专著,为东巴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东巴文化之父”。这是1943年,李霖灿在云南丽江鲁甸镇乡征集的纳西族东巴教经书。李霖灿与和才合译纳西族挽歌苦凄岁寒买寿买岁的故事(指图)。这是李霖灿著麽西象形文字字典、李霖灿麽西研究论文集选摘(指展柜)。曾昭燏与博物馆。曾昭燏(19091964),湖南湘乡(今双峰)人,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这是1932年,曾昭燏(前排左1)与家人合影。她先后留学英国、德国,1938年曾昭燏在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与二位指导老师合影。1939年初,曾昭燏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主要奔波于川、滇一带从事考古研究及征集、调查、发掘等工作,如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的发掘工作,云南苍洱的考古发掘等。1943年7月,与李济合著的博物馆一书在重庆出版,这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馆学研究代表著作。(学术机构合作)在李庄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学术科研机构广泛合作,组织科学考察,搜集动植物标本,征集民俗实物,进行考古发掘,开展学术研究。在抗战大后方,为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继续向前延伸。川康民族调查。1937年1939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组织川康民族考察团,由马长寿几次率队入川康开展民族调查,搜集各类标本12箱。1941年7月1942年1月,再次组建川康民族考察团,凌纯声任团长、马长寿任专员,赴四川西北区和西康东北区、东部区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征集文物标本600余件,撰写约百万字的调查报告。川康民族调查团是中央学术机构有计划、有系统开展的边疆民族调查。这是凌纯声、芮逸夫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指展柜)。马长寿(19071971),山西昔阳人。当代民族学家、历史学家。1936年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任职。凌纯声(19021981),江苏武进人。民族学家。1929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这是川康民族考察团报告书、马长寿考察线路图。大理考古发掘。1938年10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对云南大理进行考古发掘。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在云南苍洱地区先后对6处古遗址、古墓进行考古发掘。1939年3月,发掘结束,提出了“苍洱文化”的命名。大理发掘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基础。这位是吴金鼎(19011948),山东安丘人。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这是1942年4月,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出版的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指展柜)。川康古迹考察。1941年春,在李济的倡议下,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三家联合组成“川康古迹考察团”。吴金鼎是李济的学生、考古学博士,他听从老师的召唤从英国归来,被李济委以重任,主持西南考古,担任“川康古迹考察团”团长。这是川康古迹考察团在四川彭山调查崖墓时合影。彭山汉墓考古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中国第一次多学科学者参加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极为艰苦,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墓被水淹没,里面淤泥堆积,阴暗潮湿。这个佛像插座证明了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已传入中国,现在还有学者据此认为,佛教是从四川传到中原去的。1943年春,傅斯年、李济、梁思成三人决定,派出川康考察团支援成都永陵发掘,同时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西北科学考察。1944年1945 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组长为向达,夏鼐为副组长,阎文儒为组员,赴甘肃敦煌等一带文明遗迹进行考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开展敦煌学研究。向达(19001966),湖南溆浦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敦煌学家。1944年,北大教授向达受傅斯年、李济等之聘请,离开昆明西南联大,携家赴四川李庄,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向达到达敦煌时,画家张大千已经在这里临摹敦煌壁画很久了,张大千为敦煌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敦煌部分石窟的壁画是画中有画,作为考古和历史学者的向达不赞同张大千把宋元时期的壁画揭下来,把唐代的壁画面部现出来的做法,两人产生了矛盾。针对敦煌管理混乱的状况,向达忧心忡忡,奋笔疾书了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他连带的几个问题一文。1942年底,重庆大公报以方回的笔名发表了这篇文章。夏鼐(19101985),浙江温州人,著名考古学家。1935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1年初回国后,任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1945年,夏鼐在甘肃安定县阳洼湾发掘齐家文化墓葬时,发现了属于仰韶文化的两块彩陶片,由此改写了中国西北史前文化的序列。中国建筑史料编纂。1940年7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委托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专门搜集、整理、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史料及其附属艺术资料,同时制作古建筑模型,以供展览之用,经费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支付。中国营造学社是1925年在北京由私人出资成立,以后又申请了中美及中英庚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经费。中国营造学社到李庄后,工作经费产生了困难,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伸出了援助之手,委托中国营造学社做建筑史料的收集、整理、编纂等工作。这位是刘敦桢(18971968),湖南新宁人。1932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兼文献部主任。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重要开创者。这位是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31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1944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在李庄诞生。1946年4月,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图略在李庄脱稿。这是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举办文物展览)1942年1945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期间,先后举办了史前石器、青铜器、贵州苗族衣饰、云南丽江纳西族文化、十三种汉代车制、中国历代建筑图像、古代铜镜等展览。内容丰富的展览,让李庄百姓大开眼界省,受到高度赞誉。这是曾昭燏关于办展览的工作汇报。如“北京人”头盖化石以及科普展览就在张家祠内举办的。这是一张举办展览的历史图片,当时担任展览解说员不是一般人员,都是研究员。(出版学术刊物)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艰苦的条件下,成立有李济、郭宝钧、曾昭燏、王振铎、谭旦冏等人参加的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学术书籍和专刊乙种等,许多学术成果在李庄诞生。这是筹备处编辑出版的部分刊物和书籍。这是1942年3月,李济在李庄组织编写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概况,该书记载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从1933年成立至1942年的基本概况。(学者往来信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同仁在工作中的往来信函,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字里行间浓缩了一段李庄的艰辛岁月。这封是1945年10月13日,曾昭燏致李济信:双十节吃炸酱面以示庆贺。什么是双十节呢?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了推翻帝制的武昌起义,这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912年9月,民国临时政府决定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也称为“双十节”。曾昭燏在信中告诉李济,傅斯年今天去宜宾,准备搭船赴重庆,大概可以赶上16号在重庆召开的博物院理事会。另外告诉李济,双十节这一天全体同仁吃炸酱面以庆贺节日。可见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同仁在李庄的生活和工作是比较清苦的。(存放李庄文物)李庄张家祠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迁驻地,3000箱国宝文物在这里避免了战争的摧毁,没有一箱遗失,完好妥善地得到保存。这些是当时珍藏李庄的部分珍贵文物(指图)。(李庄生活)在艰苦岁月的几年中,专家学子与李庄百姓之间建立起了友谊,大家相互支持,共度难关。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的文物保护和学术成果,双双成绩裴然。抗战时期文化教育机构落户李庄示意图(指图)。1942年初春,李济17岁的大女儿李凤徵(后立者),在李庄中学读书即将毕业时,不幸身染伤寒,由于缺医少药,终于不治而去世。另外在1939年夏,由于医疗条件差,李济14岁的的二女儿鹤徵在昆明突患胰腺炎而亡。在西迁中,李济失去了一鹤一凤,李济遭遇巨大打击。这是1943年梁思成在李庄拍摄的照片,后经董作宾的儿子董敏组合,成为了一组反映梁思成在李庄的生活照片,即从龙头村的窗口 到李庄的门口 希望抗战胜利能喝这样一碗。这是1944年李济(左4)、士绅罗南陔(后排右2)参加逯钦立与罗筱蕖在李庄的婚礼。逯钦立(19101973),山东巨野人。古代文学史研究专家。1941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入李庄,担任助理研究员。1944年,逯钦立在李庄与乡绅罗南陔的九女罗筱蕖结婚。这是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这是场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库房。里面堆满了许多文物木箱,学者们正在整理文物。第四单元 文物东归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及“西迁文物”又全部东归南京。从国宝文物南迁、西迁、东归,历时十余年,没有一箱丢失,没有对国宝文物造成大的损害,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重返南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840年起的100余年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抵御外侵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史语所等机构陆续告别李庄,返回南京。西迁四川的国宝文物,也分别从四川巴县、峨眉、乐山转运重庆,集中在重庆南岸海棠溪向家坡贸易委员会的临时仓库中,向家坡临时库房分别成立甲、乙、丙仓库办事处。原来的故宫博物院巴县办事处、乐山办事处和峨嵋办事处随即撤销。1947年5月1947年12月,集中于重庆的国宝文物分水陆两条线路运回南京。这是1947年2月1日,护送国宝文物西迁人员在重庆南温泉留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回到南京后,停建的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按原设计继续施工。1948年4月竣工,并通过验收。(清理文物损失)1945年4月,为保存战区文物,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12月,该会改名为“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调查沦陷区重要文化建筑、美术古迹、古物被劫被毁情况,并设法予以保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许多学者参加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情况调查,及追回被劫夺文物、善本图书的工作。抗战胜利前,中央研究院的有关学者就已经着手对抗战损失的调查研究。这是1941年中央研究院的有关调查研究资料。韩启桐经过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编著中国对日战事损失之估计。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主任,后担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第三任主任。梁思成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副主任。抗战胜利前夕,同盟军司令部约请梁思成将日本的重要文物古迹列表并标在军用地图上,使许多日本古建免遭轰炸。李济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副主任。李济一度前去日本,为索回在日的中国珍贵文物、图书做了大量工作。曾昭燏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成员。(举办展览)1948年5月29日6月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南京博物院陈列厅举办了联合展览,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帝后像等。这是参加联合展览的相关人员合影。蒋介石在联合展览中观看书画。于佑任参观联合展览。当时观众之多,一时堵塞了中山东路。国宝文物殷商时期的司母戊鼎是中国最大的青铜鼎。1939年3月,由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发现。1946年,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1949年,国民政府欲将司母戊鼎运往台湾,但终因搬运困难而放弃。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后来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 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现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改为“后母戊”,意思是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国宝文物西周时期的毛公鼎铭文最多,有497字。道光末年,毛公鼎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出土,后由巨商陈咏仁出资购买,捐献给政府。1947年,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1948年运台,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运台)1948年12月起,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等数千箱、约65万件国宝文物,陆续运往台湾。其中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计10000余件。从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