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PowerPointP.ppt_第1页
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PowerPointP.ppt_第2页
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PowerPointP.ppt_第3页
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PowerPointP.ppt_第4页
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PowerPointP.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科技发展指南与当前科技创新中国金属学会苏天森 2008年11月19日厦门 一 认清形势 增强信心 坚持创新二 2006年 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指南有关炼钢的内容三 当前炼钢科技创新重点 一 认清形势 增强信心 坚持创新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 钢铁及与石灰生产相关的行业在三季度末都放缓了增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积极应对挑战 1钢铁生产形势走向今年初虽然原 燃料涨价 但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7 3 社会消费品增长21 7 出口增长22 7 钢铁不仅大幅度增产 而且钢材价格上涨 上半年 粗钢日均产量平均达到146万吨 1 7月份全国生产粗钢30829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9 6 而表观消费量 产量 出口 进口 增长14 96 国民经济需求的拉动作用依然十分明显 但八月中旬开始 特别九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出现了数周持续较大幅度的下滑 钢厂库存增加 进入十月份后 部分钢厂出现亏损 停产 减产 汽车 造船 机械制造 建筑 尤其是住房建设等行业也程度不同地放缓了增速 经济形势究竟怎样走向 已成为大家一致关心的问题 2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在当前形势下 盲目乐观和悲观都是不可取的 2 1要从内部分析原因 加强应对从钢铁生产看 目前形势行业自身是有责任的 年初祈求高额利润和对形势过于乐观 近期又急于大幅度降价 企图保本减产 却影响了市场信心 下决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淘汰落后产能和装备的力度 挖潜降成本 注意控制产量并理性对待产品价格调整 增强市场信心 拉动需求 依靠国家宏观调控面向内需为主的思路上来 2 2国内经济形势依然良好 坚定信心十分重要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远小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我们没有任何惊慌失措的理由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 我国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 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 金融业稳健运行 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 要更加自觉 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 坚定信心 冷静观察 多管齐下 有效应对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 温总理在广西视察时明确指出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规定了到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 财政 刺激房市等旨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控制物价超快上涨的政策 而且实际上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GDP年均增长水平10 人左右 2008年上半年为10 5 1 3季度为9 9 明年预计9 十一月十一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拉动经济的四项实施措施9000亿元破解低收入者住房难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棚户区改造 据传铁路建设将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核准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西气东输二期930亿元 水利174亿元 核电955亿元3770项产品出口退税调高 取消部分钢材 化工品和粮食出口关税灾区重建资金方案3000亿元加强支持林业生态恢复重建 二 2006年 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与发展指南 第4部分工艺技术炼钢和钢铁能源部分内容 4 2 2 1转炉炼钢技术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总体上适应国内外转炉技术装备优化的发展要求 实现转炉大型化 改造与建设 100吨转炉 加快淘汰 30t的小转炉 冶炼高效化 强供氧 短的冶炼时间 标准化 生产操作 原料供应等管理规范和标准化 自动化 提高计算机冶炼 尤其是冶炼终点的控制水平 如实现副枪和炉气分析相结合的动态控制全自动炼钢 实现转炉智能型调度生产管理等 绿色化 如转炉煤气 蒸汽全部综合利用 实现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 转炉留渣操作 转炉渣和转炉除尘灰 泥的综合利用 实现 零排放 无公害化生产 4 2 2炼钢技术发展目标 分阶段目标 2006年 2010年 100t转炉实现计算机终点动态控制平均供氧强度4 4 5m3 t min平均吨钢石灰综合消耗量45 55kg t 平均转炉炉龄 10000炉50 的转炉 100t的钢厂实现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平均冶炼周期30 34min 2011年 2020年各钢厂基本上实现转炉计算机动态控制 全自动炼钢 终点控制合格率达到99 以上 平均供氧强度 5 0m3 t min平均吨钢石灰综合消耗量 35kg t平均冶炼周期 30min平均转炉炉龄 13000炉90 以上的转炉 100t的钢厂实现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 4 2 2 2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高度重视炼钢原料技术的研究 实现冶炼高效化以及自动化和标准化 平均吨钢电耗低于380kwh t 冶炼周期 50min 氧气消耗30 35m3 t 平均炉龄 1000炉 分阶段目标2006年 2010年平均吨钢电耗 420kwh t 冶炼周期 60min 氧气消耗25 30m3 t50吨以上电弧炉实现计算机操作炉龄 800炉 2011年 2020年平均吨钢电耗低于380kwh t 冶炼周期 50min 氧气消耗30 35m3 t平均炉龄 1000炉实现智能化电炉生产 注 上述目标是如下炉料结构的可比值 全部冷固体料 冷生铁配比15 其余为冷废钢和直接还原铁 4 2 2 3炉外精炼及铁水预处理技术发展 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全量铁水预处理钢水基本经过精炼 真空精炼比达到60 以上可稳定生产各类纯净钢 分阶段目标2006年 2010年铁水预处理比和钢水精炼比均 60 真空精炼比达到30 高效 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 2020年全量铁水预处理 30 铁水 三脱 处理后的铁水硫含量 0 002 磷含量达到 0 010 钢水基本都经过炉外精炼处理 钢水真空处理的比例 60 稳定生产各类纯净钢 4 2 2 4连铸技术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提高现存铸机的水平 全部实现高效化 优质 高速 高作业率 高连浇率 加快特钢连铸技术的推进 连铸比 70 促进我国连铸比 98 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薄板坯连铸连轧的装备和工艺 品种生产技术国产化并保持走在世界前列加强自主开发新型连铸设备与半凝固加工 电磁连铸等前沿工艺技术的开发力度 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分阶段目标2006年 2010年高效连铸机数量比例 60 条形材高速连铸直接轧制试验有重大进展薄板坯连铸生产效率 品种 质量全面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年产300万吨薄板坯连铸设备国产化薄带坯连铸技术开发有突破性进展特钢连铸比 70 基本解决稳定生产优质铸坯的工艺技术 瓶颈 2011年 2020年薄带坯连铸直轧技术产业化连铸复合钢材生产产业化连铸生产实现智能化 4 2 6钢铁能源技术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20年全国钢铁企业综合能耗 700kgce t 新水消耗 6m3 t大于200m2烧结机基本实现余热回收利用炭化室高4 3 以上焦炉干法熄焦装置 CDQ 比例达60 1000m3以上容积高炉均有煤气压差发电设施 TRT 高炉煤气全部综合利用100 以上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 煤气蒸汽回收后全部有效利用大中型钢铁企业全部建立能源计算机管理中心或能源环保综合计算机管理中心钢铁生产大规模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在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 分阶段目标2006年 2010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综合能耗 730kgce t 耗新水 8m3 t烧结球团余热利用有重大突破 开始推广炭化室高4 3m以上焦炉干法熄焦装置比例达40 以上1000m3以上高炉煤气压差发电设施 TRT 普及率达80 以上 高炉煤气加热 发电等综合利用率 95 100t以上转炉50 以上实现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 回收蒸汽 煤气放散率 10 兑入一定比例铁水的电炉 铁合金矿热炉的汽化冷却 煤气回收利用技术有突破50 以上大中型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或能源环保综合管理中心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在钢铁生产应用的技术有重大突破 2011年 2020年2020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综合能耗 700kgce t 耗新水 6m3 t大于200m2烧结机基本上实现余热回收利用炭化室高4 3M以上焦炉干法熄焦装置 CDQ 比例达60 1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全部进行煤气压差发电 TRT 高炉煤气全部得到综合利用 100t以上转炉实现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电炉 铁合金炉 轧钢加热炉余热和煤气回收技术基本产业化冶金低温余热利用技术产业化能源计算机管理中心或能源环保计算机综合管理中心在大中型钢铁企业普及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在全行业得到推广钢铁生产大规模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优化钢铁生产能源结构的技术产业化 4 3 2炼钢关键技术4 3 2 1转炉炼钢关键技术2006年 2010年转炉炼钢少渣 溅渣相结合的冶炼技术主要是铁水三脱 脱磷转炉操作后 脱碳转炉渣量将减少到50kg t以下时 仍进行溅渣护炉的技术 包括新条件下炉渣改质技术 喷枪结构优化技术 与喷补结合技术 全留渣技术等 转炉炼钢高强度供氧和长寿复吹技术供氧强度 5 min t 供氧时间 10min的系统工艺 装备技术 氧枪头结构优化与长寿是技术的关键 也要配合优化炉型 改进底吹透气元件结构和材质 优化工艺 100 复吹 高炉令技术 转炉炼钢冶炼洁净钢和特钢技术在优化炉料质量基础上 实现过程 终点和精炼精确控制的转炉 精炼结合冶炼各类中高合金钢的高效优质生产技术 其中转炉不锈钢冶炼系统技术为开发重点转炉内熔融还原合金化冶炼技术脱磷炉加铁矿 脱碳炉加铬矿 锰矿等矿物直接还原 合金化 低成本冶炼技术 转炉炼钢环保节能技术1 转炉煤气 蒸气回收技术实现煤气回收 100m3 t 蒸汽回收 80kg t 蒸汽完全满足炼钢厂各种需求 包括RH VD的蒸汽 有余 供应其他厂 2 转炉干法除尘技术自主开发高效 易控 低成本的干法除尘技术 3 转炉低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是水零排放 烟气全除尘 消灭无组织排放 炉渣 烟尘与尘泥基本上全利用等系统技术 转炉长寿复吹技术 转炉冶炼特钢技术 转炉干法除尘技术是该阶段主导技术 2011年 2020年 零排放 清洁转炉炼钢生产技术在低排放控制技术上 进一步做到气 水 固废完全无排放 固废中可利用元素回收利用等系统技术 经济高效的厂房房顶三级除尘装备与技术是研发的要点 转炉炼钢连续炼钢技术连续兑铁加料 连续出钢 控制合金化 生产各类合格钢水的高效化生产技术 4 3 2 2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2006年 2010年电弧炉炼钢合理炉料结构和废钢处理技术低成本 强化冶炼的最佳炉料配比结构与工艺技术 废钢分捡 加工 包括粉碎性加工 剪切 打梱 贮存与配料技术 电弧炉炼钢强化氧燃辅助能源应用和余热利用技术除废钢全量预热外 主要是电炉汽化冷却与蒸汽供真空精炼使用的系统装备与技术各类氧燃烧咀 氧枪结构优化提高供应强度与利用效率的技术 集束氧枪 高效氧燃枪的研发及布置应用是重点 电弧炉炼钢合理供电技术1 电弧炉炼钢优化供电技术 包括优化供电模型 供电曲线和高效节电技术2 高效 电网低干扰的高阻抗电炉系统技术3 直流电弧炉炼钢技术综合引进的几类主要装备技术优点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高稳定性供电 长寿底电极 低 N 控制技术等高效 低耗的直流电炉技术 电炉冶炼终点精确控制技术电弧炉炼钢成份 温度精确控制技术 电弧炉炼钢烟气成分分析与动态控制技术 电弧炉高效炼钢技术高效废钢预热技术 超高功率及供电优化技术 高供氧强度 供燃强度技术 全固体料冶炼周期 60min 30 热铁水条件下冶炼周期 45min 2011年 2020年电弧炉炼钢 零排放 清洁生产技术1 高效一 二次除尘技术2 汽化冷却技术3 炉渣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4 水 零排放 技术电弧炉连续炼钢技术连续加料 冶炼 出钢和合金化控制装备与技术 4 3 2 3炉外精炼及铁水预处理关键技术2006年 2010年铁水预处理技术1 铁水脱硫工艺的优化如纯镁 镁复合喷吹预脱硫的低耗 长寿命喷枪 高效除渣技术 KR搅拌法优化脱硫等系统技术2 铁水脱磷工艺的优化铁水包脱磷低喷溅和高效率技术 包括抑喷剂开发 转炉高效预脱磷技术等 钢水综合真空处理工艺与装备技术 夹杂物控制技术 如超低氧控制 喂丝夹杂物变形 LF渣精炼夹杂物脱除及性状控制等技术钢中残余元素 Cu Sn Pb Sb Bi等 去除技术 2011年 2020年炉外精炼过程提高碳溶解速度和碳替代物技术 高洁净度脱氧技术 解决钢水中氧快速传质与脱除 脱氧产物 H2O 排除 电解质探头寿命 低氧量快速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 4 3 2 4连铸关键技术2006年 2010年高效连铸系统装备与工艺优化技术包括方坯抛物线型结晶器 板坯连铸高均匀 高传热强度结晶器 液压正弦与非正弦振动 凝固末端动态轻压下与连续矫直 二冷动态控制 低温 高速 高均质 高等轴晶凝固等工艺和装备技术 电磁连铸技术主要有电磁约束 搅拌 制动 侧封 流动控制 电脉冲孕育形核等技术 电磁约束包括磁约束结晶器 软接触结晶器 和磁约束水口技术 电磁侧封用于薄带坯连铸 薄板坯连铸连轧优质品种生产技术集中在以热代冷薄规格板带 高强度微合金化板带 硅钢等的开发研究 薄带连铸直轧产业化技术主要是双辊同径薄带连铸生产低碳钢 不锈钢 碳工钢 硅钢的50 100万吨 年 流生产线成套技术 也考虑反向凝固 水平凝固等其他技术的开发 型 线 管坯连铸直轧技术异形坯连铸 5 10mm棒线连铸直轧 内10 100nn管坯连铸直轧 复合钢材连铸技术以钢为基板复合连铸 不同钢种复合连铸等 研究内容有喷射沉积工艺技术 水平电磁法复合钢坯连铸技术 LMF 包覆层连续铸造技术 CPC 反向凝固连铸技术 双结晶器连铸双金属技术 充芯连铸法CFC制作复合金属的技术 300万吨 年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装备技术包括全部设备 工艺的自主设计 开发 优化 2011年 2020年半凝固加工产业化技术半凝固态的制备 保持 输送 成型 加工的系统技术 熔融还原 连续炼钢 高效连铸直轧全连续新型流程系统技术 4 3 6冶金能源关键技术2006年 2010年冶金矿山采矿与选矿节能技术冶金生产余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如TRT CDQ 转炉煤气 蒸汽回收利用 电炉 加热炉汽化冷却与蒸汽回收利用 连铸坯热送 热装等技术 蓄热式燃烧技术动力设备模糊控制与交 交 交 直 交变频调速技术企业能源与能源环保计算机综合管理中心技术全流程组合优化综合节能技术 2011年 2020年大中型企业能源生产与使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冶金生产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冶金生产能源结构优化 大规模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核能 氢能 技术低温冶金节能生产技术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优化节能生产技术 最近3 5年国内钢铁企业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以下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1 转炉溅渣护炉与长寿复吹技术 2 转炉高效吹炼工艺 3 高效连铸技术 4 连铸恒速浇注技术 5 薄板坯连铸 连轧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专线化生产技术 7 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8 全自动转炉炼钢与终点控制技术 目前尚存在的主要生产技术问题 1 炼钢厂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 炼钢厂环境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3 企业管理不够精细 应加强对废钢 石灰等辅料 耐材和铁合金的分类管理 实现炼钢精料 进一步减少渣量 减轻转炉回硫 降低生产成本 4 钢水成分控制精确度偏低 产品质量稳定性存在差距 5 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创新不多 炼钢厂平面布置研究不够 主要生产设备的差异化选型研究不够 特别要注意避免精炼工艺装备选型和位置的失误所造成炼钢 连铸的混乱运行 应该深入研究专线化生产品种钢和动态 有序的运行模式 三 当前炼钢科技创新重点1充分发挥炼钢科技创新在新一代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作用21世纪先进钢铁厂是在20世纪现代化钢铁厂发展的基础上 为满足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和钢铁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而建设的新型钢铁厂 其基本特点是 生产高效化 产品洁净化和对环境的无害化 新一代钢铁流程将具有高效 低成本 稳定生产高品质钢材的钢铁产品制造功能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能源 资源转换功能和大量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功能 这是应该树立的新理念 钢铁生产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 因此树立新理念还必须结合流程工业的基本特点 系统复杂性 生产连续性 管理协调性和发展整体性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复杂的钢铁生产工艺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 实现生产过程动态 有序 连续 紧凑和高效稳定的生产 21世纪社会要求的新一代炼钢 连铸流程应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流程应具备高效化的生产特点 可以大批量 低成本 稳定地生产各类不同品质的钢材 新流程应具备资源 能源减量化 可循环和再利用的基本功能 建设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的新流程 新流程应具备社会大宗废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