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案.doc_第1页
验收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案.doc_第2页
验收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案.doc_第3页
验收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案.doc_第4页
验收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通用知识、体系知识轴承通用技术规则径向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一、分类滚针轴承调心球轴承角接触向心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向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向心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轴向接触球轴承轴向接触轴承滚动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推力轴承轴向接触滚子轴承推力滚针轴承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推力球轴承角接触推力轴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推力滚子轴承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组合轴承微型公称外径尺寸26mm以下小型公称外径尺寸2855mm中小型公称外径尺寸60115mm中大型公称外径尺寸120190mm大型公称外径尺寸200430mm特大型公称外径尺寸400mm以上二、代号、符号及意义:表示偏差(deviation) V:表示变动量(variation) m:表示平均(mean) e:表示外圈(external) K:表示径向跳动 i:表示内圈(internal) p:表示平面(plane) a:表示装配好的轴承(assembled) S:表示单一的(single);用于旋转精度表示侧面的即轴向的(side)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D :轴承公称内径d1 :基本圆锥孔在理论大端的基本直径ds :单一内孔直径偏差dmp:单一两面平均内径偏差(对于圆锥孔 dmp仅指内孔的理论小端)d1mp:基本圆锥孔在理论大端的平均内径 偏差vdp :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Vdmp :平均内径变动量(只适用于圆柱孔) :公称半锥角D :轴承公称外径D1 :外圈凸缘公称外径Ds :单一外径偏差Dmp :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偏差D1S :外圈凸缘单一外径偏差VDp :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变动量VDmp :平均外径变动量B :内圈公称宽度Gr :径向内部游隙Ga :轴向内部游隙Bs :内圈单一宽度偏差VBs :内圈宽度变动量C :外圈公称宽度C1 :外圈凸缘公称宽度Cs :外圈单一宽度偏差C1S :外圈凸缘单一宽度偏差VCs :外圈宽度的变动量VC1S :外圈凸缘宽度变动量Kia :成套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Kea :成套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Sd :内圈基准端面(背面)对内孔的跳动SD :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背面)的 倾斜度变动量SD1 :外径表面母线对凸缘背面的倾斜度变 动量Sia :成套轴承内圈端面(背面)对滚道的 跳动Sea :成套轴承外圈端成(背面)对滚道的 跳动Sea1 :成套轴承凸缘背面对滚道的跳动d1mp-d2mp :锥度公差T :轴承公称宽度TS :轴承实际宽度偏差T1 :内组件与标准外圈组成轴承的公称宽 度T1S :T1的实测偏差T2 :外圈与标准内组件组成轴承的公称宽 度T2S :T2的实测偏差T4S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的公差T5S :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的公差rsmin :最小允许单向倒角尺寸rsmax :最大允许单向倒角尺寸rasmax :轴和外壳孔最大允许单向圆角尺寸d :单向轴承轴圈公称内径d2 :双向轴承轴圈公称内径dmp:单向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径 的偏差d2mp:双向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 径的偏差Vdp :单向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径 变动量Vd2p :双向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径 变动量D :座圈公称外径Dmp:座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外径的偏差VDp :座圈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变动量Si :轴圈滚道对底面厚度变动量Se :座圈滚道对底面厚度变动量代号的构成 代号是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和后置代号构成。其构成及排列顺序如下图所示。 代号可由基本代号单独构成基本代号 基本代号用以表示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尺寸,是轴承代号的基础,它由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和内径代号构成。 例: N 2210 10内径代号。 (内径实际尺寸为:50mm ) 22尺寸系列代号 尺寸系列为 22 N 类型代号 园柱滚子轴承 2、1 类型代号 轴承类型代号是用字母或数字表示。典型的滚动轴承类型代号见表1。其它类型代号见表4 表4代号轴 承 类 型代号轴 承 类 型012345678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双列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推力园柱滚子轴承NUQJ园柱滚子轴承双列或多列用字母NN表示外球面球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 内径代号 表示轴承公称内径的内径代号见表轴承公称内径mm内 径 代 号示 例06到10(非整数)用公称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在其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分开深沟球轴承618/2.5 d2.5mm1到9(整数)用公称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对深沟球轴承7、8、9直径系列,内径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分开深沟球轴承62 5 618/5 d5mm10-1710121517 00 01 02 03深沟球轴承 62 00 d10mm20-480(22、28、32)除外公称内径除以5的商数,商数为个位数,需在商数左边加“0”,如 08调心滚子轴承232 08 d40mm大于和等于500以及22、28、32用公称内径毫米数直接表示,但在与尺寸系列之间用“/”分开调心滚子轴承230/500 d500mm 例:调心滚子轴承 23224 2类型代号 32尺寸系列代号 24内径代号 d120mm后置代号中:公差等级代号见表代号含义示例/Po/P6/P6x/P5/P4/P2/SP/UP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0级,代号中省略不表示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6级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6x级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5级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4级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2级尺寸精度相当于P5级,旋转精度相当于/P4级尺寸精度相当于P4级、62036203/P630210/P6x6203/P56203/P46203/P2234420/SP234730/UP游隙代号见表代号含义示例/C1/C2/C3/C4/C5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1组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2组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0组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3组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4组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5组HN3006K/C16210/C262106210/C3NN3006K/C4NNU4920K/C5配置代号在轴承代号中“/”的后面代号含义代号含义DTQFS两套轴承三套轴承四套轴承五套轴承六套轴承BFTBTFTBCFC背对背面对面串连背对背和串连面对面和串连成对串连的背对背成对串连的面对面例如:成对配置的DB、DF、DT,三套配置的TBT、TFT、TT以及四套配置的QBC、QFC、QT、QBT、QFT等7210C/DB成对背对背安装角接触球轴承32208/DF成对面对面安装圆锥滚子轴承7210C/DT成对串联安装角接触球轴承在轴承振动噪声、摩檫力矩、工作温度、润滑等有特殊要求时,须标注表中的代号代号含义示例/Z/V轴承的振动加速度级极值组别,附加数字表示极值不同Z1具有规定的振动加速度级极值Z2振动加速度级极值小于Z1组Z3振动加速度级极值小于Z2组轴承的振动速度级极值组别,附加数字表示极值不同V1具有规定的振动速度级极值V2振动速度级极值小于V1组V3振动速度级极值小于V2组6204/Z16205-2RS/Z16306/V16304/V2代号含义示例/ZC/T/RT/S0/S1/S2/S3/S4轴承噪声级值有规定、附加数字表示极值不同对启动力矩有要求的轴承,后接数字表示启动力矩对转动力矩有要求的轴承,后接数字表示转动力矩轴承套圈经过高温回火处理,工作温度可达150C轴承套圈经过高温回火处理,工作温度可达200C轴承套圈经过高温回火处理,工作温度可达250C轴承套圈经过高温回火处理,工作温度可达300C轴承套圈经过高温回火处理,工作温度可达350CN210/S0NUP212/S1NU214/S2NU308/S3NU314/S4代号含义示例/YY和另一个字母(如YA、YB)或在加数字组合用来识别无法用现有后置代号表达的非成系列的改变YA结构改变(综合表达)YA1轴承外圈外表面与标准设计有差异YA2轴承内圈内孔与标准设计有差异YA3轴承套圈端面与标准设计有差异YA4轴承套圈滚道与标准设计有差异YA5轴承滚动体与标准设计有差异YB技术条件改变(综合表达)YB1轴承套圈表面有镀层YB2轴承尺寸和公差要求改变YA3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要求改变YA4热处理要求(如硬度)改变注:凡轴承代号中有Y和另一个字母或加数字的后置代号,必须查阅图纸或补充技术条件才能了解改变的具体内容三、材料及硬度钢号套圈与滚子硬度GCr15 ZGCr156165HRCGCr15SiMn Z GCr15SiMn6064HRC四、互换性0级、6X级公差的圆锥滚子轴承,其分部件应能互换。五、测量方法下列轴承允许用成品零件检查代替成套轴承的检查。零件的各项公差值按成品零件标准执行。1、 内孔直径小于3mm的轴承;2、 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3、 内孔直径小于10mm的调心球轴承;4、 滚道表面带凸度的圆锥滚子轴承;5、 外径大于300mm的轴承;6、 直径系列7的向心轴承;7、 推力轴承。六、合格证上应注明:1、 制造厂厂名;2、 轴承代号;3、 本标准编号或补充技术条件编号;4、 包装日期。体系知识1、首、末件对照在首件检验时,具有双向偏差的质量特性值的测量结果应使其接近公差中间值,单向偏差的质量特性值的测量结果应不太于(或小于)公差的2/3,否则应重新加工确认。汽车轴承零配件各过程间除应做首件比较外,还应进行末件比较(当班本批产品已加工结束,可不做末件比较)。下班次末件的质量不低于前批产品加工的水平方可继续加工。2、作业文件现场不允许使用未加盖“受控”印章和未经审批版本的作业文件。3、追溯性各过程不应使用未经编号和格式审查的记录。4、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5、装前检查案子、装后装配案子及检查案子上不允许蹭伤、蹭锈;现场用量、检器具必须随时清理,外观保持无脏物、无锈蚀;6、发现不合格品时,要求标识、隔离。检验的三大职能是鉴别职能(把关职能),(报告职能)第二部分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一、定义测量:为确定物体特征尺寸或变动量而进行的一组操作。检验:用量规、量仪检查尺寸或形状的操作。测量和检验原则:测量或检验几何特征所遵循的基本几何原则。测量和检验方法:测量原则在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操作时的实际应用。测量力:由批示仪或记录器的测头施加于被测件上的力。基准面:轴承加工中指定的表面,可用作测量的基准。(作为套圈测量基准的基准面,通常选择非打字面。如果是对称套圈,当不可能确定基准面时,则可认为公差是对两个端面而言的。推力轴承的轴圈和座圈的基准面,系指承受轴向载荷的表面,通常为滚道的背面。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套圈和圆锥滚子轴承套圈,其基准面为承受轴向载荷的端面(背面)二、符号1、 平台(测量平面)2、 固定支点3、 指示仪表或记录仪4、 带指示仪表的测量支架。根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测量支架的符号可画成不同形式。5、 定心的心轴一周以上6、 间歇直线往复运动7、 间歇转动8、 旋转(图同间歇间歇转动,变实线)9、 载荷、载荷方向10、 相对方向的交变载荷。三、一般条件1) 测量温度:测量前应使被测轴承、零件、块规或标准件、测量仪表处于同一温度,测量量应尽可能避免热量传递到被测零件或轴承上,推荐的环境温度为+20C。中系列磨削等温时间表,其它系列酌情。套圈装前无等温时间,可按下表执行。测量部位公称直径公差等级测量部位公称直径公差等级GE、DGE、D外径10011.5内径50111001501.52501001.51.515030022.51002501.5230044.52503.54外滚道10011内滚道50111001501150100111502801.51.51002601.51.528044260442) 测量区域:内径或外径的测量,在离开套圈端面1.2倍rsmax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区域内进行。 厂标:套圈宽度30mm时,在离开套圈端面最大倒角(或油沟)坐标1mm以内;套圈宽度30mm时,在离开套圈端面最大倒角(或油沟)坐标2mm以内。3) 测量的尺寸基准:尺寸的确定,是将零件与相应的块规或标准件进行比较而决定。块规或标准件应校准,并按规定进行传递。(有效期内,磨损情况,3个比较)4) 测量用指示仪:测量中所用指示仪必须经过校准,并具有与所测轴承相适应的精度与灵敏性。被测件精度所用仪表分度值0.001扭簧表0.001 0.002扇形比较仪0.001 0.002 0.0050.01扭簧表0.01扇形比较仪0.015) 测量误差:总测量误差,原则上不应超过公差的10%。6) 心轴:当使用心轴测量跳动时,应决定心轴的旋转精度,以便在轴承测量中对明显的心轴误差进行相应的校正。7) 测量力及测头半径为避免套圈过度变形,测量力应尽量减至最小,测头半径应尽可能增大。测量轴承内、外径时测量力、测头半径见表轴承部位公称尺寸范围mm测量力N测头半径mm超过到maxmin内径d1020.8103022.5303.52.5外径D3022.5302.52.58)测量载荷:为使轴承零件相互间处于正常的工作位置,获得稳定测值,应施加轴向载荷。见附录A。9)测量前的准备:粘附于轴承上,影响测量结果的油脂或防锈剂,都应除去。测量完成后,轴承应立即防锈。四、轴承专用检测仪型号编制规则共四节第一节指主要参数或功能:G高度J角度C垂直度H壁厚差W位置B摆动X游隙D直径L圆度(三点法,棱圆)Y(半径法)第二节指测轴承轴承的类型:0深沟球1调心球2圆柱滚子3调心滚子4滚针5螺旋滚子、关节6角接触7圆锥滚子8推力9通用第三节指被测轴承零件种类:0内、外圈,轴、座圈1外圈或座圈2内圈或轴圈3保持架4滚子5钢球9成品6、7、8备用第四节指被测轴承尺寸段代号:微型D26mm 1小型28D55 2中小型60D115 3中大型120D190 4大型200D430 5特大型D440 6五、 轴承成品检验方法a、尺寸精度检验 滚动轴承国家标准GB/T307.1-94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公差规定,尺寸精度检验项目包括:轴承外径、内径、宽度(高度)和装配倒角。1 外径的检验 检验原则:按照国家标准GB/T307.2-1995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规定,检查轴承成品外径时,是以两个固定点来支承轴承外径,将轴承的端面靠在工作台上进行测量的。 常用仪器D913、D914等,工作台一般是倾斜的(图4.1)。工作台也可以是水平的如D901仪器(图4.2)。检验时用标准样圈比较测量。 图4.1 图4.2 测量时,将外圈转动一周以上,可得一径向平面内最大及最小单一外径,从而求出单一平均外径的偏差DMP及单一平面外径变动量DP,而对若干个径向平面(通常是在轴承两端,测量支点至端面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倒角公称尺寸的两倍。)进行测量时,可得出平面外径的变动量DMP。 对于一般轴承外径,虽允许立起来测量如G903、G904、G905等仪器,但这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别是薄壁轴承,因当轴承立起来时,沿直径方向的变形量较大。在测量中如两种放置方法,所测得的结果不同时,以在水平位置检验的结果为准。2 内径的检验 轴承成品内径的检验原则与外径基本相同。 内径检验仪器为D923、D924、D925等,采用标准样圈比较法测量(图4.3)。 图4.3 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 测量方法1:采用精密锥度心轴装置测量(图4.4) 将成套轴承安装在圆锥心轴上,并将心轴装在两顶尖之间,使其可以精确地旋转。指示表置于内圈基准端面平均直径处,外圈不动,心轴与内圈一起转动一周以上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 图4.4 图4.5 测量方法2:当用心轴有困难时可在D712、D713等仪器上测量(图4.5),所测得的数值为内圈内径中心线对基准端面的两倍垂直度误差。与其Sd的关系式如下:式中:测得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p由产品图算得的接触直径,一般可取为1.2()支点与测点间距离()3 套圈宽度、成套轴承宽度、凸出量及倒角尺寸的检验3.1 轴承成品套圈宽度(或)(图4.6) 常用、等高度仪器和量块对表测量。这项成品检验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为抽检,在检验套圈宽度的同时检验其宽度变动量BS、CS。在检验外圈时,要将内圈悬空,同时被测套圈的基准面要用三点等分支承,也可用平面支承,发生争议时以三点支承为准。 图4.63.2 套轴承宽度(装配高)3.2.1 圆锥滚子轴承成套宽度T(图4.7) 图4.7 这项测量常用高度仪器G903、G904、G905等,用块规比较测量,将内圈大端面置于平台上,测头置于外圈大端面。在平台与测头之间的几个等分位置上进行多次测量。轴承实际宽度测量的偏差TS为多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对于特轻、超轻系列的轴承,可采用加标准盖板测量轴心高度的办法,来决定轴承实际宽度的偏差TS。3.2.2 角接触球轴承成套宽度TS(图4.8) 这项测量常用高度仪器G903、G904、G905等,用块规比较测量。将内圈基准端面置于平台上,测头置于外圈基准端面。在平台与测头之间的圆周几个等分位置上进行多次测量。轴承实际宽度的偏差TS为多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图4.83.2.3 推力球和推力滚子轴承成套高度HS(图4.9) 这项测量常用高度仪器G903、G904、G905等,用块规比较测量。将轴承支在平台上,再在成套轴承上放一标准平板,如图示,指示仪置于平板中心,并读取指示仪读数。测量前应旋转零件,务必使高度达到最小。注意轴承实际高度应去除标准平板的高度。 图4.9 3.2.4 倒角尺寸 常用刻线样板抽检。(图4.10) 图4.10b、轴承成品旋转精度的检验 成套轴承旋转精度包括四项内容:内圈径向跳动Kia和内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ia。外圈径向跳动Kea和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1 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Kia和Sia的检验 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常用仪器为B023、B024、B025等(图4.11),也可用G904、G905仪器。圆锥滚子轴承常用仪器为B7207、B7212、B7236(图4.12),测量时,支承住轴承外圈,以基准端面定位,对内圈基准端面或其背面施加一稳定的与轴承同轴的规定负荷(执行标准GB/T307.2-1995),使滚动体与滚道良好接触,测Kia的指示表应置于内孔滚道中部的位置,转动内圈两周以上,测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1为 Kia,表2为Sia。 图4.11 图4.122 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的Kia和Kea的检验(图4.13) 常用仪器为B203,将轴承安装在圆锥心轴上,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有端面定位挡圈,测头置于外圈中部,外圈不旋转,使心轴与内圈一起旋转两周以上,测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Kia。内圈固定,旋转外圈两周以上,测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Kea。 3 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Kea和Sea的检验 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常用仪器为B013、B014、B015等(图4.14),也可用G904、G905仪器。圆锥滚子轴承常用仪器为B7111、B7120、B7136(图4.15)。测量时,支承住轴承内圈,以基准端面定位,对外圈基准端面或其背面施加一稳定的与轴承同轴的规定负荷(执行标准GB/T307.2-1995),使滚动体与滚道良好接触,测Kea的指示表应置于外表面滚道中部的位置,转动外圈两周以上,测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1为 Kea,表2为Sea。 图4.14 图4.15c、游隙的检验 根据各种轴承的结构类型,游隙的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的径向游隙是在一定负荷作用下用仪器测量的,而圆柱滚子轴承则用夹具以手推动轴承测量,对无外圈或无内圈的圆柱滚子轴承,可用标准内圈或外圈,按圆柱滚子轴承检验径向游隙方法进行检验。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可用塞尺检验。角接触球轴承通过检验径向游隙来控制接触角,对成对双联的角接触球轴承,是以检验端面凸出量来控制游隙。1 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的检验(图4.16) 常用仪器为X093、X094、X905,测量时,将内圈固定在心轴上,调整好测量负荷和测头位置,测外圈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移动量(每隔120测量一次),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轴承的径向游隙。 注意,测量时,被夹紧的内圈,其变形量要尽量小,使之加上负荷后不致有径向滑动的现象,并且测量点最好要通过一个钢球。 图4.16 图4.172 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检验(图4.17) 常用仪器为X294,测量时,将内圈压紧,在轴承的直径方向用手推、拉外圈,在表上反映的数值差即为径向游隙。在不同的角位置,按同样程序重复地进行若干次测量,取几个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轴承的径向游隙值。3 调心滚子轴承和中大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的检验 检验方法:用塞尺检验最大和最小径向游隙,确定方法如下:用塞尺沿着每列滚子和滚道圆周间测量时,在连续三个滚子上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不能通过时的塞尺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在连续三个滚子上不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能通过时的塞尺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值。由于塞尺检验具有一定误差,因此,所测得的最大与最小游隙,允许小于或大于规定极限数值的0.01,而所测得的最大游隙和最小游隙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轴承的径向游隙值。4 角接触球轴承的径向游隙和接触角的检验 这类轴承由于接触角的检验较复杂,配套时一般控制径向游隙来保证接触角。径向游隙在X093、X094、X905仪器上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同深沟球轴承。5 调心球轴承轴向游隙的检验(图4.18) 这类轴承目前多是通过检验轴向游隙来控制径向游隙,检验仪器为X193、X194等,测量时,外圈固定,内圈沿轴线上下移动,指示表所测得的内圈上下移动的极限位置距离即为该轴承的轴向游隙。 图4.18 图4.19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检验(图4.19)测量时,将内圈和隔圈压紧,转动外圈待数值稳定后读数,翻转测量的两个读数差为该轴承的轴向游隙。对于外径大于280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可用理论方法进行检验,执行标准为JB/T8236-96滚动轴承 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及调整方法。7 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同侧端面高度差(凸出量)的检验(图4.20) 检验仪器为专用仪器,测量原理如图所示。 图4.20 d、轴承振动检测1 概述轴承在运转过程中,轴承零件随时间变化的弹性变形及除轴承功能所必须的其它一切偏离理论位置的运动称为轴承振动。轴承振动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就产生了我们听到的噪音。振动是噪音的发源地,控制了振动就能有效的控制噪音。由于噪音的检测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在生产现场难以操作,所以目前人们大都采用通过控制振动的办法来间接的控制噪音。滚动轴承在旋转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振动与噪音,由于质量水平的差异,所产生振动与噪音的大小也不一样。轴承的振动检测就是在一定的操作规范下,对轴承振动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检查测量。2 轴承振动测量的物理量及特点目前,我们常见的轴承振动测量的物理量有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安德鲁三种。3 轴承振动测量3.1 测量原理加速度测量原理:将被测轴承和与之相应的心轴安装在驱动装置主轴锥孔中,轴承外圈由载荷加载装置施加一定的的轴向或径向载荷,内圈和滚动体组件由驱动装置带动,以恒定转速旋转。传感器传振杆以规定的压力置于轴承外圈外圆柱面宽度的中部,将拾取到的轴承径向振动加速度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经测量放大器的前置放大后,分别送到监听放大、带通滤波,经运算电路运算后由指示仪表(指针式或数显式)指示出振动加速度有效值, e、残磁检验1 残磁是指轴承被磁化,经退磁后的残留磁性。残磁用磁感应强度表示,其单位采用毫特(mT)。2 用检磁仪检查2.1 残磁测量采用霍尔效应原理,测量仪必须具备1 mT的量程和3%的精度。仪器配备的霍尔元件规格为:4X2X0.2mm3霍尔元件平面与被测表面距离为0.05mm(如图4.21) 图4.21 测量示意2.2 残磁测量时以测得的最大值为该轴承的残磁值。2.3 不允许在导磁工作台上和大于地磁场强度的环境磁场中测量。2.4 球轴承、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其测量部位为内、外圈(或轴、座圈)端面和倒角处,可分离轴承、调心滚子轴承、调心球轴承还应测量滚动体。可分离轴承应分离后测量;调心滚子轴承、调心球轴承应将内、外圈互成90后测量,如发现滚动体残磁部位处于与保持架交界处,可转动滚动体使其暴露后进行测量。2.5 测量轴承端面残磁时,探头垂直于轴承端面位置,测量轴承倒角处及滚动体残磁时,探头可作适当倾斜,但倾角不大于45。2.6 残磁在轴承上的分布是随机的,测量时,探头在轴承上的测量位置不可以预先设定,探头的运动方式应使其可到达轴承上任何被测部位。3 用铆钉检查,可作为参考3.1 套圈外径D130mm和滚子直径d10mm者用0.02g重的铆钉检查,以吸不起来为合格。3.2 套圈外径D130mm和滚子直径d10mm者用0.03g重的铆钉检查,以吸不起来为合格。f、旋转灵活性检验1 本检查方法适用于对摩擦力矩无特殊要求的一般用途轴承。2 轴承旋转灵活性的检查方法2.1 轴承清洗干净后,当用手正、反两个方向转动时,滚动体相对于固定套圈应能旋转一周以上,并不得有被夹住现象;当在惯性力作用下自由转动时,由于摩擦阻力等影响,对球轴承允许有轻微的骤停(刹车)现象,对滚子轴承允许有骤停现象。一般说来,轴承旋转时,转的时间长,停的缓慢,灵活性就好,反之转的时间短,停的突然,灵活性就不好。2.2 检查轴承旋转灵活性时,轴承放置位置为: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轴线处于水平位置,其它轴承轴线处于铅垂位置。2.3 当对轴承的旋转灵活性有争议时,以在加有6%机械油或锭子油的汽油中清洗后评定。必要时在加上负荷(按GB307.2附录A中表A1,表A2的规定)后检查评定。2.4 在保证旋转灵活性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装备车间应尽量减小保持架的径向串动量,以降低轴承噪音。g、铆合质量检验1 有铆钉或支柱铆接保持架轴承铆接质量1.1 铆接后铆钉头不允许有“双眼皮”存在。1.2 铆接后每个轴承上允许有不超过下表规定的较明显的歪头。轴承系列中、重系列轻、特轻系列特轻窄、超轻系列允许最多歪头个数2351.3 铆接端铆钉头直径(D)和高度(h)允许与机制端铆钉头不等,但应符合如下规定:a)长铆钉 D1.5d h0.5db)短铆钉 D1.4d h0.6d 注:d为铆钉公称直径1.4 电铆钉头和支柱头不允许有烧烂和严重的粘连凹凸不平。1.5 铆接支柱头在铆紧的前提下,允许有长度不超过支柱头周长1/4的缝隙。 2 焊接支柱轴承质量要求 焊接支柱头时,支柱头及钉窝应焊满、焊平,不得有气泡、夹渣、裂缝、凸瘤、烧穿及钉窝边缘熔化等现象,焊渣应彻底清除干净。3 无铆钉钢板冲压保持架轴承装配质量要求 圆锥滚子轴承筐形保持架和推力球轴承钢板冲压保持架,在装配收缩后,不允许有尖锐的刻痕和毛刺、允许有边界圆滑的压痕,焊接的筐形保持架收缩后允许焊缝在保持架小端面上有波浪形凸起。h、外观质量检验1 配合表面1.1 不允许有折叠、裂纹和夹杂物。1.2 除与倒角连接处允许有黑皮外,其它部位一律不允许有黑皮,有黑皮的部位不得超过倒角座标最大尺寸。1.3 不允许有较大的斑溃。1.4 不允许有不经酸洗即可看到的烧伤。1.5 不允许有锈蚀和腐蚀,但允许有不影响精度的除锈痕迹。1.6 允许有无心夹具支承的痕迹,但不得有拉毛。1.7 点子尺寸和点子数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单位:mm公差等级单 点群 点单 点 尺 寸群点中任一单点尺寸直径10mm的圆面积内点子个数20.20.15140.30.20450.40.2540、6(6X)0.60.3041.8 磕碰伤的长轴与短轴之积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磕碰伤部位不允许有凸起的金属。轴 承 外 径D mm超 过3080180315到80180315440磕碰伤 mm2(长轴与短轴之积)5级轴承0.20.30.40.50、6(6X)级轴承0.40.60.81.01.9 轴承配合表面的磨伤应符合以下规定。1.9.1 内圈内孔表面不允许有磨伤。1.9.2 外圈外圆柱表面距端面最大轴向倒角座标范围允许有磨伤,其它部分不允许有磨伤。1.9.3 端面外侧倒角边缘允许有轻微磨伤,其长度不得超过周长的1/10,宽度不得超过端面有效宽度的1/3,其深度不得超过套圈宽度变动量的数值。1.10 P4、P2级轴承不允许有除1.6、1.7以外的任何缺陷。2 倒角表面2.1 P0、P6(6X)、P5级轴承装配倒角的磕碰伤不得影响内径、外径和端面尺寸及轴承的装配。2、4级轴承倒角须打光,打光后允许有热处理工序留下的黑斑、凹坑。2.2 不允许有锐角、毛刺。2.3 不允许有锈蚀和裂纹。第二部分 常见轴承质量、检测问题及处理1 尺寸精度 轴承的尺寸精度包括:内径、外径尺寸公差及其变动量、内外套圈宽度尺寸、成品宽度尺寸轴承的内径和外径尺寸超差,将直接影响到与主机的配套质量,因为轴承的内径与主机的轴配合,属于过盈配合。如果轴承的内径实际偏差超过上限,就可能使过盈配合变成间隙配合,而改变主机的性能;如果轴承内径的实际偏 差超过下限,则可能使配合的过盈量过大,不但造成用户装配的困难,而且会使内圈胀大,外圈收缩,从而减小了轴承的工作游隙,使主机的工作性能和轴承的使用寿命都受到影响。轴承的外径尺寸与主机的外壳过渡配合,如出现轴承外径上下偏差超差现象,就会出现间隙或过盈配合,也会造成主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为避免轴承的尺寸精度超差,在测量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1 产品的测量温度,保温时间 产品的测量温度应保持在202范围内,产品的保温时间应根据产品的外形尺寸大小决定,具体执行Q/WZ.J7502滚动轴承套圈磨削测量方法。产品在保温时,标准件应与产品放置在一起。1.2 产品仪器、仪表精度的选择 检测时,检验人员应对被检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对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做到心中有数。正确选择仪器量具,要选用刻度值和产品精度相应的仪表,不能用低精度的仪表测量高精度的产品。1.3 标准件的准确度 标准件的准确度对产品的测量误差起着重要作用,各标准件之间的传递误差必须按规定执行。1.4 测量位置的选择 在测量时,测量 的基准必须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重合,减少或避免由于测量基准不统一带来的测量误差。测量时,产品须离开倒角尺寸的最大值,具体应执行Q/WZ.J7502标准滚动轴承套圈磨削测量方法。1.5 清洁度、测量方法 由于检测方法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测量正确性,在测量时,必须把产品旋转一周;如遇产品表面粗糙或有棱子,在测量时应减低转速以使反映出真正数值,减少测量误差;每批产品先外观后测量各部尺寸。在外观时要注意清除测量障碍,如清洁度,产品卡、碰伤,毛刺,发现上述缺陷,预以剔除,再进行检测。2、旋转精度 旋转精度包括:成品轴承内圈径向跳动Kia、成品轴承外圈径向跳动Kea、轴承内圈基准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ia、轴承外圈基准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内圈两端面宽度变动量VBS、轴承的旋转精度是轴承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用于工作母机主轴的精密轴承、冷轧钢带的轧机轧辊轴承、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和高速运转机械的轴承等,对于轴承的旋转精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精密坐标镗床的镗孔精度、精密磨床的砂轮轴精度、冷轧钢带的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所用轴承的旋转精度,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旋转精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径向跳动要求小于0.001mm的超精密轴承,需将跳动的最大点在轴承上标记出来(目的是便于安装,与安装部位相应处的径向圆跳动相抵消,从而提高该部件的安装精度)等,这些新的要求,也对轴承成品的检测质量提出了新的课题。 影响轴承旋转精度的原因较复杂,有测量方面的原因,也有轴承套圈、零配件质量的原因,归纳起来如下:2.1 轴承套圈的内、外圈径向跳动(厚度变动量)、圆度误差超差,滚动体批直径变动量、滚动体圆度误差超差,将直接影响成品轴承的径向跳动;2.2 轴承套圈的内外圈宽度变动量、内外滚道对基准端面平行度、或基准端面对滚道母线倾斜度的变动量、挡边平行差、滚动体基准端面圆跳动、凸度超差都对端面对滚道跳动有直接影响;2.3 产品的清洁度、测量负荷也会对测量旋转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3 游隙滚动轴承的游隙可分轴向和径向两种,有些类型的轴承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求径向游隙,如: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等,有些则只要求轴向游隙,如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而有些轴承轴向和径向游隙都有要求,如调心球轴承,汽车用圆柱滚子轴承。由于用途不同选用的游隙也不同,如:高温作业的设备,多选用大游隙的轴承;而对要求旋转精度高的工作母机,所用轴承的游隙则应尽可能小,在有的情况甚至采用预过盈。对于以预过盈安装的轴承,在轴承的润滑和降温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轴承将很快损坏;对于一般用途和一般润滑条件的主机,则可以使用基本组游隙的轴承。轴承游隙过大或过小,都直接影响部件的旋转精度以及轴承的使用寿命。如果轴承游隙过大,就会降低设备的旋转精度和增大设备的振动;如果轴承在安装前径向游隙过小,则由于在安装以后游隙的缩小,工作时必然产生较高的温升,兼以内圈的冷却条件一般比外圈差,所以内圈的温度比外圈高,这就会使径向游隙进一步减小。假如冷却条件不能使轴承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时,就会因温度上升和游隙减小的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轴承损坏,由此可见游隙检查是轴承成品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影响轴承游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3.1 测量不准确,测力大或过小;3.2 轴承套圈内外滚道直径变动量,滚动体批直径变动量超差;3.3 深沟球轴承内外沟道R形状不好,过大或过小;3.4 室温、标准件精确度、塞尺精度误差大;3.5 游隙的计算,互换轴承游隙值计算误差;3.6 产品清洁度不好直接影响轴承游隙值检测正确性;3.7 用户选择游隙不当,要求大游隙的轴承,由于用户不了解工作性能,误定为基本组游隙;3.8 用户安装使用不当;4 旋转灵活性在理想条件下绝大部分类型的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产生磨擦的,因此在转动中,应该是轻快,而没有阴滞现象,但是于由轴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和装配的不恰当,就会影响轴承的旋转灵活性。 影响轴承旋转灵活性的主要原因:4.1 加工过程中,轴承套圈的误差和装配不恰当,如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外圈和滚子三者的圆锥角没有交于一点(见图),将使轴承在运转中,套圈和滚动体产生滚动磨擦和滑动磨擦。滑动磨擦将使轴承的旋转灵活性变坏,并造成轴承的加速磨损,从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装配过程中,由于收缩力过大,使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的间隙减小,造成轴承转动不灵活;4.2 深沟球轴承装配后,如果保持架夹球及保持架靠套,或保持架引导面之间产生磨擦,以及轴承有残磁等,都会使轴承旋转不灵活;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安装使用不当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