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两则修改PPT课件.ppt_第1页
消息两则修改PPT课件.ppt_第2页
消息两则修改PPT课件.ppt_第3页
消息两则修改PPT课件.ppt_第4页
消息两则修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 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广播 网络 电视 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 新闻缩短了你 我 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 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 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 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 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 重温那段荡气回肠 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闻的特点 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 要素 结构 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 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3 第一次先学后教 预习课文介绍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4 毛泽东 字润之 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 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 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中国革命家 政治家 战略家 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5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 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 包括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 新闻是一种报纸文体 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 消息的三个特点 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6 三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1 标题 分为 正题 引题 副题 2 导语3 主体4 背景5 结语 7 1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 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 主题 副题 正题 也叫主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 烘托气氛 副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 或作内容提要 8 2 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 最有影响力的材料 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 主体 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 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 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 时间顺序 或 逻辑顺序 写作 但仍然要先主要的 再写次要的 4 背景 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9 四 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高潮在前 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10 第二次先学后教 1 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的新闻要素 结构及语言特点 2 再读课文 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11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 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 的命令 1 分析消息的结构 12 2 仔细阅读课文 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 芜湖 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 可适当议论 13 4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 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5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 中国 美联社 美国 路透社 法国 塔斯社 俄罗斯 共同社 日本 14 第三次先学后教 品析语言 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 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 好像是中立的 纯客观的 但是 完全中立的 客观的 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 事实 是不可能存在的 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 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 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我们学后怎么办 15 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败 摧枯拉朽 长江风平浪静 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 不可阻当 没有风浪 水面很平静 比喻平静无事 16 1 南渡长江 南 怎么理解 向南 2 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 写敌方的有 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 进击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17 3 导语中的 大约 一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 4 试找出 不到二十四小时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一句中表现我军攻势猛烈 势如破竹的词语 并加以分析 5 试分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 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 18 6 据了解 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 那么 标题中的 三十万大军 改为 百万大军 行不行 不行 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7 那么 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 不可以吗 不可以 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19 当堂检测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20 第二课时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2 文体上新闻的特点和知识题材上战争的主题和思想语言上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23 第一次先学后教 1 查阅资料 了解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 解决生字词 24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 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 于4月21日晨 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 东至江阴 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 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写作背景 25 检查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泄气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上当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y su z xi ku ji n xi d ng d ng s i s i s s i 26 第二次先学后教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理清本则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7 第二次先学后教 快速默读本则新闻 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二十日夜起 课文最后 28 1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 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内容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29 2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相信你一定能概括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30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1 第三次先学后教 1 给本文划分层次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对照地图 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2 第三次先学后教 3 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分别概括其内容 一层 20日夜起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 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 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 汤恩伯认为南京 文末 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33 讲授新课 4 对照地图 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4 讲授新课 35 各路军渡江情况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南京 江阴 20日夜到21日夜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到22日22时 30万 35万 35万 30万 三分之二 大部分 繁昌等地 贵池等地 扬中等地 36 5 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6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37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突出了文章中心 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7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38 品味语言 1 比较阅读甲 乙两句话 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 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 芜湖线 到达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 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渡至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39 品味语言 越过 只写出了 经过 突破 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 只表示一般的 到了 抵达 之意 渡至 则表现的是 从水路进军 来到了 共 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强调了时间之短 进军之神速 所以 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40 品味语言 2 比较阅读甲 乙两句 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 现在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 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41 品味语言 现在 与 至发电时止 相比 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 且有 战势发展迅速 我军胜利进军 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 剩下的 容易产生误解 是人员 还是物资 余部 是军事术语 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 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 既确切 又得体 所以 乙句的语言准确 语言色彩恰当 42 品味语言 3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此句中的 不料 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 神勇 嘲讽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一句中 能把 南京 改为 蒋介石政府 吗 不能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43 上述议论 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论述的 论述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主要抓住第二方面来论述 作用意义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 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 瓦解敌军 同时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 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在新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 观点 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44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 狭义新闻 它真实 及时 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 地点 战线 战况 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 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 值得细心体味 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 铿锵有力 45 教师寄语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 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 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用心体验 感受 思考周围的世界 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水平 46 当堂检测 中新网9月3日电印尼强烈地震已经造成至少57人死亡 上万栋房屋被毁 目前至少110人因受伤被送往医院 另有数十人失踪 印尼西爪哇省2日发生里氏7 3级强烈地震 超过1 8万栋房屋和办公楼被毁 目前至少5300人被安置在临时避难点 当地官员称 有一些乡村地区较为偏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