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德国介绍ppt.ppt_第1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德国介绍ppt.ppt_第2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德国介绍ppt.ppt_第3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德国介绍ppt.ppt_第4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德国介绍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50378 2014 5月27日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公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的公告 现批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GB T50378 2014 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50378 2006同时废止 新标准主要在 定位与原则 和 评价方法 上做了调整 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 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在节地 节能 节材 节水 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 增加施工管理 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 施工管理 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在评价方法方面 新版标准沿用 控制项 合并 一般项 优选项 为 评分项 另外增设 加分项 其中 控制项 决定达标不达标 评分项 决定得分不得分 加分项 是为了鼓励绿色建筑技术 管理的提升和创新 节能指标中针对玻璃幕墙方面 现行指标对玻璃幕墙的开启面积有定性要求 建筑玻璃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新国标 报批稿 则对玻璃幕墙的开启面积有定量要求 不小于5 但小于10 得3分 不小于10 但小于15 得7分 不小于15 得10分 他指出 未来建筑在申报绿色建筑项目时要注意 可以减少玻璃幕墙的设计 若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 则要考虑开启面积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从2015年起 绿色建筑认证的新项目必须采用新标准 另外 从现在起到2015年之前的半年时间内 现行标准评审工作可能进入高峰阶段 正在进行的项目会加快步伐和节奏 正在观望的项目也可能加入申报大军 一位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提出疑问 2015年以前已经申报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 2015年之后再申请运行标识 如何操作 是坚持旧标准 还是按照新标准来申请 另外 新国标2015年启用 但是很多地方一二星评价标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新旧标准更替 这样就会造成一星级 二星级项目标准抉择问题 这也是众多绿色建筑工程师面临的问题 上述工程师提议 可以以 规划许可文件 的日期为基线 规划审批文件在2015年之前的依然可以采用旧标准 然后推荐鼓励大家使用新标准 据悉美国的LEED标准就是以注册时间为基准 来确定采用哪一个版本做考评 详解德国在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 预计到2015年 德国所有建筑将按照 被动式建筑 标准建造 从低能耗建筑 到3升房 再到被动式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德国在建筑节能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介绍德国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改造 以及行业组织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中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上图为三层真空玻璃已经是kfw70标准的标配门窗 1977年 德国第一部节能法规 保温条例 WSchV77 正式实行 提出新建建筑的采暖能耗限额为每平方米楼板面积每年消耗能源250千瓦时 即250KWh m2a 该条例在1984年和1995年分别被修订 1995年提出的限额已下降为100KWh m2a 2002年 为贯彻欧盟对建筑节能的要求 开始实施新的 能源节约条例 EnEV2002 采暖能耗限额调整为70KWh m2a 其后在2005年 2007年 2009年分别被修订 2009年提出的采暖能耗限额为45KWh m2a 目前 该条例又在修订 EnEV2014 关于被动式建筑 即超低能耗建筑 的采暖能耗限额将下降到15KWh m2a 这是目前环保节能建筑的最高标准 基本实现建筑的 零能耗 推行建筑物的能源认证证书 2002年 德国 能源节约条例 EnEV2002 要求 建筑物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要进行量化 包括供暖 空调 热水供应等方面 要建立建筑物的能源认证证书系统 这与家用电器上的能效标签一样 反映了建筑物的能耗属性 另外还包括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的建议 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2004年 德国联邦能源署会同有关部门 在全国范围内对能源证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结果表明 能源认证证书制度已被市场广泛接受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 所有新建 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须出具能源证书 以便购房者或租房者了解在房屋能源消费方面可能支出的费用 对非居住建筑 则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规定 同时要求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必须在建筑物显著位置悬挂能源证书 推广供热计量 两德统一后 从1991年开始对既有居住建筑开展大范围的综合改造 通过改造楼内采暖系统 安装新的散热器和自动温控阀进行温度调节 加上电子式热分配器进行供热计量 1994年开始全面实现热计量收费 困难人群政府给予补助 上图为暖气阀门 冷了就开热了就关按照热计量收费 比起平米公摊收费更合理公平 而且避免了巨大的浪费 注重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 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 对建筑物的外墙 屋顶 地面和地下室采取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 外墙外保温是保温效果最好 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保温形式 保温材料选择主要考虑导热率与燃烧特性 德国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 EPS XPS 聚氨酯 PU 木质软纤维等有机类保温材料 以及人造矿物纤维 矿棉 岩棉 泡沫玻璃 发泡水泥保温块 真空绝热保温板等无机类保温材料 EPS是德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保温材料 市场占有率约80 其他主要使用的还有岩棉板等 外墙保温隔热层厚度一般为23 40cm 屋顶保温有隔热方式 采用膨胀珍珠岩 玻璃棉和聚苯乙烯泡沫等保温材料 也有反射降温等方式 屋顶刷铝银粉或采用表面带有铝箔的卷材 地下室一般采用环绕式保温层 选用XPS板 地下室顶板基本采用岩棉或矿棉保温板 施工时与地面以上的保温层无缝连接 绝不能产生热桥 更不能出现渗水 保温施工完成后可以通过热敏相机 红外成像仪 进行检查 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的表面温度 通过热敏图检验保温层施工质量 2 节能窗户 窗户结构是决定其节能性能的主要因素 推拉窗密封性能较差 正逐步被淘汰使用 平开窗的窗扇与窗框间有良好的密封压条 窗扇关闭时能将密封条压紧 密封性好 在德国新建建筑和改造建筑中普遍使用 传统建筑一般使用一层或两层玻璃 窗框一般是金属结构 隔热性能较差 目前推广使用的新型环保节能窗户一般采用三层玻璃 玻璃间真空或充满氩气等惰性气体 可以大大降低热传导率 如果在玻璃上镀低辐射膜 Low E膜 隔热效果更佳 传热系数比普通中空玻璃下降70 以上 降至0 8W m2K 窗框则推荐使用非金属材料 如木头 保温塑料等 隔热性能较铝合金等金属窗好 3 新风换气系统 新风换气是指在密闭室内的一侧通过专用设备向室内输送新风 新鲜空气 在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空气 在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场 送风设备还可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 灭毒 杀菌 增氧 预热 冬天 排风设备在空气排出前可进行热回收交换 减少能量损失 使用新风换气系统 既可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也可隔绝室外噪音 还能节约能源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不带换热功能的新风换气系统 可以节能30 如果带换热功能 节能高达80 以上 在德国 新风换气系统已经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建筑节能法规要求 建筑物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通风问题 4 建筑遮阳系统 建筑遮阳装置一般分为外遮阳 内遮阳和位于两层玻璃之间的中置遮阳 外遮阳应用最广泛 它适用于朝南 朝东 朝西的大面积窗户及天窗处 既防止阳光直射 也阻挡室内温度上升 内遮阳主要以防眩为主 遮阳为辅 适合于冬季采暖地区 在防止阳光直射的同时 可以让阳光进入室内提高温度 中置遮阳兼有内外遮阳的特点 一体性较强 不易损坏 但造价较高 通过不同遮阳装置的组合使用 在夏季可以大大降低空调负荷 在冬季可以节省取暖能源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遮阳技术 建筑物可节省约40 的能源 德国十分注重建筑遮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无论是办公楼 商业建筑还是住宅楼 随处可见遮阳装置 5 供热空调技术 虽然德国面积不大 但工程师能根据地域特点 采用集中与分散供热合理使用 末端用能装置多样化 高效热电联供等方式 因地制宜为建筑物选择合理的供热空调方式 同时 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使热泵空调能根据室内外温度 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精细调节 对建筑物分层 分区进行温度调控 公用建筑的热泵空调系统能根据上下班时间进行自动开启和关闭 根据公用建筑室内监测空气质量的传感器返回的实时数据 新风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开启 关闭以及调节新风量大小的功能 实现节能目的 三 注重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德国除对新建筑实行较高节能标准外 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相当重视 一方面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例如 根据欧盟能源效率规程 每年要对3 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 如KFW基金 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 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旧房节能改造 改造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建筑舒适度 降低建筑能耗 减少环境污染等 改造内容包括增加建筑外保温设施 更换高效门窗 对供热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拆除褐煤供热锅炉 安装热气锅炉和燃气发动机热电联产装置 将居民的燃气热水器改为供热公司集中供应热水 改造楼内采暖系统 安装新的散热器和自动温控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