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民族与社会chaptPPT课件.ppt_第1页
北京大学民族与社会chaptPPT课件.ppt_第2页
北京大学民族与社会chaptPPT课件.ppt_第3页
北京大学民族与社会chaptPPT课件.ppt_第4页
北京大学民族与社会chapt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与社会第五讲 民族理论和族群关系的国家目标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2004 1 一个多族群国家如何设定它在处理族群关系方面的国家目标 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任何一个多族群的政治实体 都需要制定国家 政府处理族群关系的发展目标 如果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好 所有的族群均将是 赢家 如果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 所有的族群均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的苦果 都是 输家 2 3 我们可参考的对于族群关系的长远发展目标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中国社会历史上关于族群的观念和处理族群关系的传统理论 2 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的理论 以及其体现在前苏联和我国建国以来政府在处理族群关系方面的政策与方针 3 欧洲和美国关于多族群国家应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理论 4 一 中国传统的族群观和族群关系理论 1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 天下 观和相应的 族群 观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夷夏之辨 3 华 夷 之间的相互转化 4 天下 格局 天子 统治的 天朝 与四周的夷狄番邦 5 中原王朝处理与四周番邦之间关系的策略 教化 仁政 5 二 苏联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论 1 民族自决权问题 列宁 民族问题提纲 1913年 民族自决权 的含义 除了从政治自决 即从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之外 我们决不能作别的解释 第1条 从东欧 亚洲的革命形势出发 处于国家制度最落后 最反动的沙皇俄国 社会民主党人必须在宣传中坚持 民族自决权 第2条 和制定相应的战略 第3条 6 共产党人是否应当支持某一个族群实行国家分离 则必须考虑 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 要警惕资产阶级用 祖国 的口号来分裂 离间各民族的无产阶级 第4条 凡是国内居民生活习惯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区域 都应当享有广泛的自主和自治 第5条 7 应 颁布全国性的法律 以 保护国内任何地方的任何少数民族的权利 第6条 民族文化自治 的口号则在教育 或者整个 文化 事业上宣扬民族的隔绝 第7条 8 在党的机构上不是实行 各自治地区 的联邦制 也不是成立各民族的社会民主党集团 第8条 党的机构不能以民族划分进行组织 要 坚持地域自治 同时坚持各民族的社会民主党机构的统一 第9条 当时俄国的形势要求俄国共产党人重视民族问题 并以坚定的国际主义和各民族无产阶级团结一致的精神对这个问题作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解答 第10条 列宁 1913a 236 244 9 2 区域自治或者国家联盟 1914年列宁曾经反对过联邦制 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决反对联邦制和分权制的 原因很简单 因为资本主义为了自身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尽可能大 尽可能集中的国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觉悟的无产阶级将始终坚持建立更大的国家 它总是反对中世纪的部落制度 总是欢迎各个大地域在经济上尽可能达到紧密的团结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地域上 无产阶级才能广泛地展开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列宁 1914b 28 10 1917年修改党章时 列宁指出 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 国内各民族都有自由分离和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权利 俄罗斯人民的共和国不应当用暴力 而应当完全通过自愿的协议 来吸引其他民族建立一个共同的国家 列宁 1917a 439 1920年列宁根据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修订了对于联邦制的观点 指出 联邦制是各民族劳动者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 联邦制已经在实践上显示出它是适当的 既然承认联邦制是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 那就必须力求达到愈来愈紧密的联邦制同盟 列宁 1920 126 11 3 民族语言问题 按照斯大林的观点 民族语言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1 在存在着民族压迫的历史时期 各个民族和各种语言的和平与友谊的合作条件还没有具备 事实上是 一些语言的被同化和另一些语言的胜利 12 民族语言问题 2 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 民族平等将会实现 压制和同化语言的政策将会取消 各民族间的合作将会建立 而各民族的语言将有可能在合作的方式下不受约束地互相丰富起来 3 这些语言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上 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长期合作将首先划分出最丰富的单一区域性语言 然后区域性语言再溶合为一个各民族的共同的语言 这种语言当然既不是德语 也不是俄语和英语 而是吸收了各民族语言和各区域语言的精华的新语言 斯大林 1950 557 558 13 4 民族关系的发展前景和民族融合问题 列宁 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家的现象和各民族间的任何隔离状态 不只是要使各民族互相亲近 而且要使各民族融为一体 正如人类只有经过被压迫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才能达到阶级的消灭一样 人类只有经过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的过渡阶段 才能达到各民族的必然融合 列宁 1916 140 141 14 民族融合 Integration 与 民族同化 Assimilation 的区别 同化 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成员集体 或个体 完全自愿地或被迫地接受了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 融合 则一般指两个或多个民族 族群之间的相互融合 而且这种融合并不以其中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模式为 模本 或 范本 15 5 关于 形式上的平等 和 事实上的平等 列宁的观点 认为惟有对大民族采取 不平等 的政策 才能帮助落后民族在一段时间内赶上大民族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可以在心理上对他们过去的创伤进行补偿 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就是少数民族从 形式上的平等 过渡到 事实上的平等 的过程 为帮助实现这一过渡 政府应当采取的办法之一 就是对大民族 不平等 实行 歧视 对少数民族给予各种优惠 16 列宁认为 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压迫民族 的国际主义 不仅在于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 而且在于遵守对压迫民族即大民族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可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 列宁 1922 628 17 列宁认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曾是压迫民族的那些民族的工人 要特别谨慎地对待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感情 不仅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的劳动群众达到事实上的平等 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文学 以便清楚资本主义时代留下来的不信任和隔阂的一切痕迹 列宁 1919 102 103 18 总结前苏联关于民族问题的指导理论 一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 解放被压迫民族 实行民族平等 二是实行民族自决或区域自治 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通过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使各民族之间从形式上的平等过渡到事实上的平等 19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 1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统一中国本部 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 成为民主自治邦 用自由联邦制 统一中国本部 蒙古 西藏 回疆 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参见王丽萍 2000 192 20 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纲领的演变 1938年10月毛主席的一次讲话中强调 少数民族有权利处理自己的事务 并与汉族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 调整了有关的政策 不仅反对少数民族地区分离 而且认为苏联的联邦制也不适宜中国国情 主张民族区域自治 21 2 我国建国后实施的民族政策 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地区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宁夏豫旺 海原两县建立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此后陕甘宁边区1942年在定边曾设立回民自治区 1947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民族自治区即 内蒙古自治区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制定的 共同纲领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多民族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2 建国后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先后共成立了5个省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 旗 在这一政策是实施过程中 政府又明确提出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不应以少数民族所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定比例为基础 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 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 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李维汉 1992 525 526 2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包括当地人民政府 人民代表大会等机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 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自治区主席 自治州州长 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吴仕民 1998 43 2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报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生效 经过上报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 24 3 民族自治地方拥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主发展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权利 可以决定本地区的教育规划 学校设置与学制 教学用语 招生办法等 4 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培养干部的权利 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少数民族中培养各级干部 科学技术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 并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 拥有发展本地区经济 开展贸易活动 管理财政的权利 并且在对外贸易的一些方面享受国家的优待政策 在财政上得到中央财政的定期补助 在税收上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 以上参见吴仕民 1998 45 47 25 四 西方学者对于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共产党国家民族政策的研究 1 康纳的 马列主义理论和战略中的民族问题 W Connor 1984 TheNationalQuestioninMarxist LeninistTheoryandStrategy PrincetonUniv Press 2 德雷尔的 中国的四千万 J T Dreyer 1975 China sFortyMillions HarvardUniv Press 26 3 罗伯特 康奎斯特主编的 最后的帝国 民族问题与苏联的前途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1986年出版 RobertConquest ed 1986 TheLastEmpire NationalityandtheSovietFuture Stanford HooverInstitutionPress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文版 27 五 欧美各国的民族 族群关系演变 1 欧洲在近代形成了几个民族均势对峙的局面 英 法 德 奥匈等 2 欧洲各国在处理欧洲内外族群关系方面的两重性 双重标准 3 以殖民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移民国家 美 加 澳 新等 28 六 美国族群关系发展的 三阶段理论 戈登 MiltonM Gordon 1964年出版 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 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 Oxford OxfordUniv Press 第一阶段 盎格鲁 萨克森化 Anglo conformity 它的文化导向明确以强化盎格鲁 萨克森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心 A B C A 第二阶段 熔炉 Melting pot 主张族群之间彻底相互融合 A B C E 第三阶段 文化多元主义 CulturalPluralism 主张承认并容忍 亚文化群体 的存在 A B C Ea Eb Ec 29 七 内部殖民主义 InternalColonialism 理论 1 以族群为单元的 内部殖民主义 民权运动 之后美国种族主义最重要的形式是 制度性种族主义 在制度的形式上标榜族群平等 但是由于一些少数族群在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在竞争中其结果仍然处于劣势 制度性种族主义是一种称为国内殖民主义 Internalcolonialism 的经济剥削形式的结果 按照支持国内殖民主义观点的人的看法 非裔美国人实际上仍是一个被殖民的民族 处于从属地位 制度性种族主义的持续存在就反映了这一点 波普诺 1999 316 30 2 以族群 地区的复合体为研究单元的 内部殖民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赫克托 MichaelHechter 1975年出版 内部殖民主义 InternalColonialism Univ ofCaliforniaPress 提出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族群居住地区之间关系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两种模式 1 扩散模式 Diffusionmodel 2 内部殖民主义 模式 31 扩散模式 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两个地区之间基本没有联系 在经济活动上各自有自己的传统 如有的族群在边疆草原地区从事畜牧业 主体族群从事农业和制造业 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市场 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有很大差距 各自的社会结构和分层有自己的特点 32 扩散模式 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 在工业化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加 核心地区的行政机构 经济商业机构 各类社会组织机构 文化形式 消费方式逐渐向边缘地区扩散 原有的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 边缘地区开始步入工业化的进程 扩散的过程也就是先进族群控制的核心地区的政治 经济 文化逐渐渗透到周围的地区的过程 33 扩散模式 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边远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 各个地区的财富均匀分布 在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已经消失 残存的文化差异也随着失去了其社会意义 建立起全国性的政党 各族群 各地区都平等地有代表参与 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完成了整合 34 2 内部殖民主义 模式 Internalcolonialism 是指中央政权采取一种与殖民主义相似的统治形式 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政策 原来是施诸海外殖民地的 但是政府也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路引入对境内一些边远地区的治理 由国内发达族群控制的中央政府 可以把这些少数族群居住的地区也当作 殖民地 对待 核心地区 与 边远地区 在国家政治体制中 立法 司法 行政 经济等机构 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核心地区 对 边远地区 在政治上进行控制 在经济上进行掠夺 35 八 关于赫克托 扩散模式 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 赫克托 Hechter 提出的 扩散模式 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我们下面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中央与西藏地区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 36 1 西藏在1952年以前相当于 扩散模式 的第一阶段 相对隔离 2 1959年平叛之后至90年代 与 扩散模式 的第二阶段 制度扩散 相似 3 1994年西藏城镇居民年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93元 排在广东 5181元 之后 江苏 3080元 之前 国家统计局 1995 267 4 1999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386元 农村居民1309元 同年全国城镇人均收入5844元 农村居民收入2210元 就财富和收入来看 目前西藏可以说大致接近于赫克托 Hechter 描述的 扩散模式 的最后阶段 边远地区人民的收入在逐渐接近核心地区人民的收入 37 l但是西藏工业的发展水平依然很低而且严重亏损 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凭靠中央财政补贴而达到的 而不是靠本地经济的切实发展 西藏各项建设事业所需物资和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内地调拨的物资和商品 l在 扩散模式 的最后阶段 文化差异应该失去其社会意义 核心地区与边远地区在文化方面渐趋一致 因为作为独立族群意识所赖以生存的经济 文化和政治基础已经消失了 Hechter 1975 8 但在西藏 文化 宗教差异在汉族与藏族之间仍然存在 38 l西藏经济在财政上对中央的高度依赖性 经过了30多年 西藏的行政事务 经济活动 社会运转等等已完全依赖于中央的财政补贴 西藏的经济目前与其说是 依赖型发展 更不如说是一种 依赖型经济 DependentEconomy 因为在西藏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和工业化 只是因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实现了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39 如何修订 扩散模式 l西藏因此很难被称作是 扩散模式 的成功例子 我们的问题是 如果 扩散模式 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其原因是什麽 根据研究的实际案例分析 这一模式还需要作出哪些修订 40 扩散模式 所含的内容应当不仅仅是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扩散 同时也是经济生产活动和科技生产力水准的扩散 是边区的工业化 在这一过程中边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核心地区趋同并融为一体 所以我们不妨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目前西藏自治区是否已真正融合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部分 41 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制度与内地基本相同 西藏与内地各省和中央政府之间有广泛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往来 这是事实 但是 1 西藏引入内地体制时 是把相同的体制实施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土壤 2 相同的体制 在西藏并没有组织起与内地相同的生产 规模 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