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1页
慢性咳嗽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2页
慢性咳嗽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3页
慢性咳嗽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4页
慢性咳嗽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程 8周的咳嗽 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体检肺部无异常发现 胸片正常 常规治疗无效 慢性咳嗽定义 咳嗽感受器传入支的定位 平滑肌 上皮 国外占咳嗽的14 23 呼吸科门诊量的10 38 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治疗上无针对性 药物不良反应 增加身心负担和医疗费用 慢性咳嗽 研究历史 Irwin首先建立了咳嗽解剖学诊断方法 常见病因为各家报导有差异 最常见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后滴流综合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大部分 86 98 治疗后咳嗽可缓解或消失 制定了慢性咳嗽的初步指南 1998 咳嗽的发生机制 指南颁布历史 ManagingCoughasaDefenseMechanismandasaSymptom作为保护机制与临床症状的咳嗽的处理ACCPChest1998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ough ACCPevidence 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咳嗽的诊断和治疗ACCP临床循证操作指南ACCPChest2006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南日本咳嗽学会2003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cough咳嗽的诊治指南Respirology2006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hroniccough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EurRespirJ2004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 2009Recommendationsforthemanagementofcoughinadults成人咳嗽处理的推荐方案Thorax2006 慢性咳嗽定义变迁 1981年 3周IrwinRS AmRevRespirDis1991年后 3 8周2000年 8周IrwinRS NEnglJMed 咳嗽分类 按病程 急性 Acute 8周按咳痰 干咳 non productive 湿咳 productive 咳嗽分类 优点 有利于病因诊断以及分类处理有利于研究结果的比较缺点 强制性 绝对性 不能反映病程演变的连续性 可能在临床上有误导作用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后滴流综合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感染后咳嗽 ACEI相关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后滴流综合征 UACS PNDS 鼻腔或鼻窦疾患形成的分泌物漏进咽喉下部而刺激咽喉部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总称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前称为PNDS 2006年ACCP改为UACS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 UACS PNDS 为西方国家第一位的慢性咳嗽病因 占慢性咳嗽的20 87 日本虽认为少见 但可能是UACS PNDS不同命名的SBS和AC多见欧洲和英联邦国家直接称为鼻炎 鼻窦炎 或上气道疾病所致慢性咳嗽国内为慢性咳嗽病因的第二位 导致UACS PNDS鼻炎分类 感染性病毒 细菌异物药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妊娠 过敏性常年性季节性非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非过敏性伴有Eos增多肿瘤 畸形感染后慢性鼻窦炎 急性 慢性 发生机制 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受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受局部炎症刺激局部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升高鼻或鼻窦分泌物误吸刺激刺激气管 支气管咳嗽感受器下呼吸道咳嗽感受器受气道炎症刺激 临床表现 咳嗽 在其他鼻部症状缓解时出现或加重 鼻后滴流感咽喉清洁感流鼻涕 鼻黏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卵石样外观咽后壁黏液 黏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鼻旁窦黏膜肥厚 6mm鼻旁窦黏膜模糊鼻窦腔有液平肺功能可表现为明显可变的胸外的上气道阻塞 如最大吸气流速 FIF 降低 最大吸气 呼气流速 50 FIF 50 FEF 比值下降 诊断 要综合多项标准病史 有慢性鼻炎和鼻窦炎首先考虑症状 慢性咳嗽和鼻咽部症状体征 慢性咽喉炎X线检查 可正常或鼻窦炎表现注意点 除慢性咳嗽外 无其他症状或体征 SilentUACS PNDS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UACS PNDS 可伴有无症状性的EB 甚至气道高反应性 使用激素治疗均有效 极易混淆针对性治疗证实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这步特别重要 治疗 局部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 色甘酸钠和抗组胺药口服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疗效需要数天或数周对感染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 第1代抗组胺药优于新一代慢性鼻窦炎所致者 可用抗流感嗜血杆菌的抗生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性 非过敏性 感染后和环境刺激性鼻炎 吸入或滴鼻激素治疗有效 同时应避免环境刺激和过敏原接触 定义 鼻后滴流 PND 鼻腔或副鼻窦分泌物流入咽喉正常的生理过程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鼻腔或鼻窦疾患形成的分泌物漏进并刺激咽喉部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总称 PNDS定义矛盾 按定义 慢性咳嗽是由PND引起的不是所有的慢性鼻炎或鼻窦炎都存在慢性咳嗽20 PNDS没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 而仅表现为慢性咳嗽 silentPNDS PND和咳嗽表现不平行 西欧51 vs65 日本80 84 vs28 41 PNDS概念变迁 部分患者无鼻后滴流感很多患者无鹅卵石样外观与慢性咽炎交叉诊断标准较复杂 PNDS鼻炎 鼻窦炎 R S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UACS取代PNDS理由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PND与咳嗽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上气道炎症及其介质的刺激缺乏客观的检查手段治疗的诊断性 使用UACS名称优缺点 优点 和一般的PNDS分开 突出慢性咳嗽的特点 有助诊断和治疗缺点 PNDS引起的急性咳嗽是否包括 与感染后咳嗽的分界 PNDS各国定义差别 美国 1981年PNDS2006年UACS日本 PNDSSBS 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AC 变应性咳嗽 中国和欧洲 R S UACS PNDS 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sinobronchialsyndrome SBS 确诊标准 对临床研究者 日本咳嗽研究学会 1 有痰咳嗽8周或以上 无喘息 2 存在下列1种或以上表现 i 鼻后滴流或咽喉清洁感等症状 ii 咽后壁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 淋巴滤泡增生呈卵石样外观 iii 鼻旁窦X片或CT示黏膜模糊 或肥厚 6mm或鼻窦腔有液平 iv 鼻分泌物中性白细胞而无嗜酸粒细胞增多 3 痰中中性白细胞而无嗜酸粒细胞增多 4 无变应性体质表现 5 无气道可逆性 6 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7 咳嗽敏感性不增高 8 14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治疗2月后评估疗效 痰量减少50 或以上可判断为有效 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可确诊SBS 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SBS 临床诊断标准 对临床医生 日本咳嗽研究学会 如果SBS确诊标准的1条或以上不符合或没有条件进行 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可以作出SBS的临床诊断 1 有痰咳嗽8周或以上 无喘息 2 存在下列1种或以上表现 i 鼻后滴流或咽喉清洁感等症状 ii 咽后壁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 淋巴滤泡增生呈卵石样外观 iii 鼻旁窦X片或CT示黏膜模糊 或肥厚 6mm或鼻窦腔有液平 iv 鼻分泌物中性白细胞而无嗜酸粒细胞增多 3 14和15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变应性咳嗽 atopiccough AC 确诊标准 对临床研究者 日本咳嗽研究学会 1 干咳6周以上 无喘息和呼吸困难 2 存在下列1个或以上变应性体质的表现 哮喘以外的变应性疾病史或并发症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6 或 400细胞 L 血清总IgE 200IU mL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 过敏原针刺试验阳性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2 0 3 无气道可逆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表现为吸入舒喘灵300 g后FEV1增加10mg mL 5 咳嗽受体敏感性 辣椒素咳嗽敏感性 增高 C580 预计值 FVC 80 预计值 和FEV1 FVC 70 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可确诊变应性咳嗽 变应性咳嗽 atopiccough AC 临床诊断标准 对临床医生 日本咳嗽研究学会 如果变应性咳嗽的确诊标准的1条或以上不符合或没有条件进行 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可以作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断 1 干咳6周以上 无喘息和呼吸困难 2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3 存在前述的1个或以上变应性体质表现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2 0 4 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 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消失 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 无呼吸困难或喘息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 占慢性咳嗽的35 60 欧美为第二位 中国和日本为第一位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咳嗽的发生可能与气道炎症或支气管收缩刺激咳嗽感受器有关 现在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轻微的哮喘或是哮喘的前期阶段 可能向典型哮喘转变 30 40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气道炎症以大 中气道为主 大中气道的咳嗽感受器较远端小气道丰富 受刺激易引起咳嗽 且由于气管软骨环的存在 以及平滑肌相对减少 气道痉挛不明显 故较少出现喘息 咳嗽变异性哮喘 发病机制 诊断 1 慢性持续咳嗽 8周 不伴有喘息或呼吸困难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痰少 运动后可加重2 体检肺部无罗音 X胸片正常 抗生素治疗无效3 有气道高反应性 表现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蜂流速变异率增大4 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5 除外其它慢性咳嗽病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治疗 1 和典型哮喘相似2 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可有效地缓解咳嗽 可先口服b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 随之吸入或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吸入b2受体激动剂 因吸入剂本身也可能造成部分病人咳嗽 少数情况下CVA仅对大剂量口服激素有效 3 疗程在8周以上 停药后可能复发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日本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咳嗽缓解或消失是诊断基本条件 气道高反应性并非必需中国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是诊断的基本条件欧美气道高反应性和抗哮喘治疗有效是诊断基本条件欧美无气道高反应性和激素治疗无效可以排除 国内外CVA诊断标准区别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由Gibson于1989年首先描述 最早称为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osinophilicbronchitiswithoutasthma 是随着诱导痰细胞分析等无创性气道炎症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而发现的新病种 日本学者提出的变应性咳嗽 atopiccough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都和EB非常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诱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能发现嗜酸粒细胞 而后者仅在诱导痰中能找到嗜酸粒细胞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则缺如 而且抗组胺药对部分变应性咳嗽患者有效 EB不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或CVA不出现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的可能原因 1 炎症的强度轻微2 炎症累及支气管树的中央部位3 EB的基础气道反应性水平较低 炎症虽然使气道反应性增加 但未超过正常高限4 CVA患者有较高的喘息阈值或咳嗽敏感性5 肥大细胞浸润部位 支气管黏膜 非平滑肌6 微血管渗漏程度小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EB的病因 发病机制和哮喘相似 可能与过敏或吸烟等因素有关 和CVA的差别在于无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病程较长者和单纯慢支的区别在于气道内嗜酸粒细胞增多 如未行诱导痰细胞分析检查 临床上难于和单纯慢支相鉴别 极易误诊 因此 传统上诊断为单纯慢支的部分患者有可能属于EB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广义EB表现形式1 典型哮喘2 CVA3 非哮喘性EB4 合并COPD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EB地位 1 特殊的哮喘2 哮喘的前期表现3 一种独立疾病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与哮喘的关系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EB CVA 典型哮喘 EBCVAClassicasthma 30 ICS x EB是否会发展为哮喘 临床特点慢性咳嗽是唯一症状 病程从8周以上至10余年不等 大多为干咳 有时有少许白色黏液痰 但不伴有喘息 体检两肺无哮鸣音 肺功能 峰流速变异率和气道反应性都正常 但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 2 5 通常在10 15 之间 是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 大约占慢性咳嗽的10 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咳嗽 仅对皮质激素起反应 在咳嗽症状得到控制的同时 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也减少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EB诊断 1 慢性咳嗽 多为刺激性干咳 2 X线胸片正常 3 肺通气功能正常 AHR阴性 PEF日间变异率正常 4 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 2 5 5 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6 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EB诊断标准和CVA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正常 痰或诱导痰中要有嗜酸细胞增多的证据 治疗上只对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起反应 一般可先口服强的松7 10天 待咳嗽症状减轻或缓解后再改成口服 部分EB和CVA可向向典型哮喘发展或出现不可逆的气流阻塞 这种转变可能由喘息阈值降低和气流阻塞程度增大超过喘息阈值所致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EB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4 8w 短期口服强的松3 5d GERC是GERD的特殊类型 以慢性咳嗽为突出表现 又称为反流性咳嗽综合征 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远端食管粘膜过度暴露于反流胃内容物常常引起烧心 食管或胸骨后不适以及胸痛 慢性咳嗽是GERD常见的食管外表现 可发生在20 25 的患者 部分患者可无胃肠道症状或不典型 仅表现为慢性咳嗽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发病机制 1 微量或大量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下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 通过RARs介导而兴奋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反流理论 2 胃内容物反流至喉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下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 通过RARs介导而兴奋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反流理论 3 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引起食管 气管支气管反射 使支气管痉挛 进而刺激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反射理论 即使无食管炎也可诱发咳嗽 可能是最重要的作用机制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发生机制 反流理论 微量或大量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胃内容物反流至喉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 Chest 2006 129 80S 94S 发生机制 反射理论 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引起食管 气管支气管反射长期反复刺激使咳嗽中枢敏感性增高 即使胃食管反流刺激消失 咳嗽仍持续食管黏膜对各种反流刺激存在高敏感性 Chest 2006 129 80S 94S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 754 62 咳嗽特点 1 多为干咳 2 咳嗽在白天出现 入睡后消失 3 进食时或餐后加重 4 平卧 弯腰 大笑或下蹲可诱发 5 除烧心 胸骨后不适以及胸痛外 可有声音嘶哑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诊断 1 慢性咳嗽 可伴胸骨后烧灼感或口腔有酸味 部分表现为单纯咽喉炎体征2 上消化道钡餐示钡剂反流3 食管镜活检示食管炎4 24h食管pH或MII pH监测示异常酸或非酸反流5 抗反流治疗咳嗽减轻或消失诊断应在综合分析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MII pH MII pH 吞咽动作 吞咽引起的阻抗变化 从口至食管下端 阻抗先后下降 开始阻抗增加为食团周围空气引起 MII pH 酸性液体反流 反流使食管内pH50 MII pH 酸性液体反流混合气体反流 酸反流过程中叠加气体反流 阻抗值迅速增加 5000 MII pH 弱酸性液体反流混合气体反流 液体反流中pH在4 7叠加气体反流 MII pH 弱碱性液体反流 反流时食管内pH 7 阻抗值下降 50 GERC诊断相关指标 症状指数 symptomindex SI 时间窗内随反流事件发生后的咳嗽数占总咳嗽数的百分比 时间窗最早定为5min 后改为2min 阳性标准为SI 50 症状敏感指数 symptomsensitivityindex SSI 伴随咳嗽症状的反流事件占总反流数的百分比 阳性标准为SSI 10 症状相关概率 symptomassociatedprobability SAP 咳嗽与反流事件的相关并非偶然因素引起的概率 目前最常用 阳性标准为SAP 95 我国定为 75 AmJGastroenterol 1988 83 358 61 DigDisSci 1994 39 402 9Gastroenterology 1994 107 1741 45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407 13 多通道阻抗 pH的诊断价值 DeMeester DeMeester 酸SAP 酸反流SAP 非酸反流SAP 灵敏度 特异度 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 总符合率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ROC曲线下面积Kappa值 74 1100025 98610076 70 8700 724 18 5100081 55610051 10 5930 173 7 495 74 392 64866 746 80 5150 028 31 6100068 47410070 50 6580 364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11 总体 71 7752528 37297 118 80 7340 197 GERC诊断标准 慢性咳嗽时间8周以上24h食管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 14 72 和或SAP 75 通过病史和相关检查 排除CVA EB UACS等疾病抗反流治疗有效 治疗 目标1 减少反流时间和频率2 消除刺激胃内容物反流因素3 改善症状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治疗措施 1 调整食谱 选择高蛋白 45g 天 和低脂等抗反流食物 睡前2 3h禁食 禁饮 除三餐外禁零食 不吃酸性饮料或食物2 其它如减轻体重和戒烟 戒咖啡3 抗酸剂和胃肠道动力药物 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 首选质子泵抑制剂 8周判断效果 疗程3月以上4 药物治疗无效者 可考虑内镜下胃黏膜折叠术等抗反流手术 胃 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PIC是指呼吸道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 包括病毒性支气管炎 百日咳等 但病毒性肺炎不在内 约为慢性咳嗽病因的10 15 我国也常见 特点为在出现咳嗽之前或同时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如发热 流涕或头痛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痰中嗜酸细胞不高 两月之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应首先考虑为PIC 病程自限 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对症处理 怀疑百日咳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者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感染后咳嗽 PIC 1 约10 15 患者服用ACEI后出现咳嗽副作用2 用药后数天或数月出现 多为干咳 3 女性常见 可能与咳嗽敏感性较高有关4 机制可能与ACEI抑制缓激肽或速激肽降解有关 或ACE及缓激肽B2受体基因变异5 停药后数天即消失 部分患者可持续数月 ACEI相关咳嗽 Irwin于1981年首先报道咳嗽诊断的解剖学流程 在1990年改进 其核心是是通过病史 体格检查和咳嗽感受器传入支解剖部位的实验室检查来初步明确咳嗽的病因 再通过针对性治疗来确认使用该诊断程序 能查明80 100 的慢性咳嗽病因 针对性治疗成功率为84 98 UACS CVA和GERC是最常见病因 以后的慢性咳嗽诊治流程均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 最重要者为1999年Brightling引入的诱导痰细胞分析技术 咳嗽诊断流程 1 病史询问 慢性鼻炎 鼻窦炎 上呼吸道感染 职业接触史 反酸和胸骨后烧灼感等以及使用药物 2 辅助检查 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鼻窦和胸部X线或CT 诱导痰细胞分析 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 有条件视情行24h食管pH或MII pH监测 必要时行心脏超声或心功能检查 3 诊断性治疗 咳嗽诊断的解剖学流程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推荐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 赖克方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407 413 我院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程序 魏为利 邱忠民等 Respiration 2009 77 259 264 评估慢性咳嗽的检查手段 X线胸片和肺功能为必需咳嗽病因不明而肺功能正常者需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能有异物吸入患者需行纤支镜检查HRCT在其他检查正常时应考虑诱导痰有条件时尽可能进行24h食管pH或MII pH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诊断性治疗对确立可能的慢性咳嗽病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效果要正确评估 国内外诊断程序差异 针对常见病因不同 流程优先地位不同 欧美主张先排除UACS 中国同时排除CVA EB 日本主张先排除AC和SBS根据临床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等不同对象 设计出不同的诊断程序 尤其是可疑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国内外经验性治疗也是慢性咳嗽病因诊治的重要措施2周的口服激素治疗无效可以排除CVA和EB 英国 认识一致 诊断性治疗有效是慢性咳嗽病因确诊关键条件 国内外常见病因定义和诊断条件差异 欧美对常见病因UACS 哮喘 EB GERD定义和诊断条件基本相同 仅病名有差别日本有其特点 根据临床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等不同对象 设计出不同诊断流程 尤其是可疑病因的经验性治疗 主张从亚急性咳嗽阶段就要考虑慢性咳嗽的诊治国内是欧美和日本的混合体 但GERC命名有特点慢支和慢性咳嗽常见病因间的界限不明确口服激素治疗2周无效可以排除CVA和EB 英国 咳嗽病因构成比UACS41 CVA24 GERD21 慢支5 支扩4 其它5 慢性咳嗽病因 IrwinRS 1990 病因频率一个病因73 二个病因23 三个病因21 病因不明5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 IrwinRS 1990 咳嗽病因构成比PNDS20 24 CVA16 17 6 病毒感染后咳嗽12 13 2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12 13 2 GERD7 7 7 原因不明6 6 6 COPD6 6 6 支扩5 5 5 ACEI相关咳嗽4 4 4 肺癌2 2 2 肺间质纤维化1 1 1 慢性咳嗽病因 BrightlingCE 1999 咳嗽病因构成比特应性咳嗽 AC 89 49 4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28 15 5 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SBS 20 11 1 AC 哮喘11 6 1 AC SBS10 5 6 ACEI相关咳嗽6 3 3 心因性咳嗽3 1 7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 0 6 原因不明12 6 7 慢性咳嗽病因 FujimuraM 1999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 咳嗽病因病因分布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22 51例 鼻炎 鼻窦炎17 39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14 31例 变应性咳嗽12 28例 胃食管反流12 27例 慢性咽炎8 18例 感冒后咳嗽5 11例 慢性支气管炎4 10例 支气管扩张症1 2例 左心衰竭0 5 1例 肺间质纤维化0 5 1例 病因未明4 9例 赖克方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96 99 我院5年来940例慢性咳嗽病因分布 咳嗽病因病因分布 咳嗽变异性哮喘46 437例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2 304例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9 87例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9 83例 感染后咳嗽6 60例 ACEI相关5 46例 其他1 6例 余莉 邱忠民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414 417 我院慢性咳嗽病因分布 病因老年组非老年组 咳嗽变异性哮喘36 34 6 76 41 5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 19 3 43 23 5 ACEI相关咳嗽17 16 3 3 1 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1 10 6 7 3 7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 7 7 25 13 7 病毒感染后咳嗽2 1 9 12 6 6 支气管扩张症0 0 3 1 7 心因性咳嗽1 0 9 1 0 5 特发性咳嗽9 8 7 13 7 1 合计104 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