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高三刷题资料(1)光合、呼吸综合非选择题2016高三刷题资料(1)光合、呼吸综合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角度1光质+科学史9.(2014安徽理综,29,24分)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答案】(1)高蓝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2)3(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解析】I.(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CO2吸收量更大,说明30d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更大。三种光照射,蓝光处理的组吸收的CO2更多,胞间CO2浓度更低,说明对CO2的利用率更高,而蓝光处理的组气孔导度也最大,说明蓝光通过促进了气孔开放,使CO2供应充分,加快暗反应,最终提高光合速率。(2)CO2固定部位在叶绿体基质,因此叶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需要穿过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3层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作用部位。(3)为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可做到随机取样,并进行重复测定,避免偶然性。42(2006-高考-X-广东)(10分) 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 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 kg,比原来只减少01 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其原因是 。(3)、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 (4)、C0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 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0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参考答案(l)、不确切(05分)。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量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l5分)。(2)、柳树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吸收了矿质元素(l分,其他合理答案斟情给分)。(3)、曲线见右图(3分,正确标注横、纵坐标轴名称和单位各给l分,正确画出曲线给l分。平滑曲线也给分)。植物绿色叶片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蓝紫光和红橙光),对绿色光吸收最少(2分)。(4)、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l分);C(l分)8非选择题-角度2光照强度14.(2014广东理综,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cm2)气孔密度(个mm2)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强浅绿13.6(100%)826(100%)4.33(100%)中绿20.3(149%)768(93%)4.17(96%)弱深绿28.4(209%)752(91%)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CO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答案】(1)自由扩散(1分); C5(五碳化合物,1分);H(或NADPH)和ATP(2分) (2)增加叶面积(2分); 提高叶绿素含量(2分); (3)较少(2分); 较少(2分); 净光合速率(2分); 叶面积(2分)【解析】(1)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细胞中的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C3在ATP供能下被【H】还原成有机物或C5。(2)据表可知,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所以柑橘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大平均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3)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28.4cm2100mm2/cm2752个/mm2=2135680个,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13.6cm2100mm2/cm2826个/mm2=1123360个,后者远少于前者;要计算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的吸收量,可用净光合作用速率平均叶面积的值来表示,弱光下为:28.4cm20.01m2/cm23.87molCO2m-2s-11molCO2s-1;强光下为13.6cm20.01m2/cm24.33molCO2m-2s-10.6molCO2s-1;后者也是小于前者。结果,强光下,气孔总数少,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少 ;对强光下生长柑橘适度遮阴,首先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其次,为了适应弱光环境,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后,叶面积扩大。强光比弱光的气孔总数多,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高,据表可知,弱光下,色素吸收的光能少,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首先发生变化,平均叶面积是最后发生变化。13.(2014大纲,31,9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表示了_对某种C3植物和某种C4植物_的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p时,C3植物和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_植物。通常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_的面积,补充_气体等。(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吸收的CO2被固定后首先形成_化合物。(3)C3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_。NADPH的中文名称是_,其在暗反应中作为_剂,用于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答案】(1)光照强度(1分) 光合作用强度(1分) C4(1分) 光合作用(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CO2(1分)(2)四碳(或C4)(1分)(3)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薄膜)(1分) 还原型辅酶(1分) 还原(1分)【解析】(1)根据图示的横、纵坐标可知,该图表示了光照强度对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为P时,C3植物已达光的饱和点,而此时C4植物还没有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大于P时,C4植物对光的利用率更高;在一定光强强度下,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CO2的浓度来提高光能利用率。(2)与C3植物不同的是,C4植物具有C4途径,其吸收的CO2被PEP(C3)固定后首先形成C4(四碳化合物),能通过对CO2的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3)因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因此ATP和NADPH也在该部位形成,其中NADPH又称为还原型辅酶,简写为H,在暗反应中作为还原剂。26(2013-X-海南)(10分) 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l) 两组麦苗中,于重较大的是_组,原因是_。(2) 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组,其主要原因是_。(3) 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对小麦_的影响。 (4) 若将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_。26(10分) (1)甲 (1分) 甲组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乙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呼吸作用 消耗有机物 (2分) (2)乙 (1分) 在黑暗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降解,且无叶绿素合成 (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光(1分) 光合作用(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甲组吸收的光能多,光合作用强:乙组吸收的光能少,光合作用弱 (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1. (2013-理综-全国-大纲)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的量),回答下列问题:()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的途径,CO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的。 ()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答案】 (1)固定的CO2总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量 释放CO2 自由扩散 (2)A B 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 【解析】 (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吸收外界的CO2,而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2的量,两部分的CO2都会被植物的叶肉细胞所吸收,即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出B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而C段则表示植物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CO2。CO2属于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2)题干中提到适宜条件是针对光合作用,所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都会使光合作用减弱,所以A的面积会变小,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要高,所以提高问题会增大呼吸作用的速率,而光照的改变对呼吸作用无影响,所以B的面积会变大。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图形处理能力,难度较大。35(2005-高考-X-上海)(9分)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1)、图中X1、X2、X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是_。(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所致。(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_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_。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和温度 暗反应 施放干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燃烧柴草)或适当升温 (2)光波长(或光质) 光反应 (3)光反应和暗反应 Z3、Z2、Z1I、(2007 -高考-理综 全国I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条件下。参考答案(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较强光照I 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被染成_,被染色的原因是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植物,小麦属于_植物。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出: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的化合物有_种,即_参考答案:叶肉细胞、蓝色、光和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 C4 , C3C3与C4 2 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29 (2009高考-理综 宁夏)(7分)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a、b、c、d)。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答案: (1)甲 C 甲 (2)来自于H2O 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解析】(1)依题意,在强光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乙丙植物高,因此,甲固定CO2能力最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乙植物在C光照强度时先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在a点三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而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最大,所以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2)首先分别标记CO2 和H2O中的氧提供给两组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的植物中产生8非选择题-角度2日变化(光强)11.(2014山东理综,26,11分)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上。需先用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答案】(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无水乙醇(或丙酮);叶绿素a;增加叶绿素含量(2)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 线粒体、叶绿体(3)减少【解析】(1)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一个个圆饼状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层析后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更远说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由图甲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面积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加对弱光的适应能力。(2)8:00到12:00气温升高呼吸速度增强,光照强度增加,但气孔导度相对稳定,由于受到CO2供应的限制,光合速率升高远不如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18:00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3)突然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强,为暗反应提向更多的ATP和H,导致较多的C3被还原,C3含量减少。(2012-高考-X-上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2分) 表3为某地夏季晴朗的某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测定值。图17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而花生缺乏类似的“CO2泵”。49 11:00时,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原料之一的_减少,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有所升高,原因是_。50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ATP的含量变化呈_趋势,原因是_。51与11:00时相比,17:00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52假设用表中11:00对应的光照强度连续照射两种作物10分钟,则玉米积累的葡萄糖总量比花生多_mgm2。(相对原子量:C-12,O-16,H-1)53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H+最初来源于物质_。来源:中*教*网z*z*s*tep54NH4+能增加类囊体膜对H+的通透性,从而消除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若将NH4+注入叶绿体基质,下列过程中会被抑制的是_。A电子传递 BATP的合成 CNADPH的合成 D光能的吸收【答案】49 CO2 50 上升 此时卡尔文循环(或暗反应、或C3的还原)受阻,ATP的消耗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ATP的过程不受影响51 光照强度52 36053 水54 B【解析】49 叶孔开度下降,CO2进入叶肉细胞受阻,故CO2减少,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玉米内有CO2泵,故在进入植物内CO2减少的情况下,玉米仍可以维持较高的细胞内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促进光合作用加强。50 当注入抑制剂后,卡尔文循环(或暗反应、或C3的还原)受阻,ATP的消耗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ATP的过程不受影响,故ATP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来源:zzstepcom51 与11:00时相比,17:00时,外界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小,温度和CO2浓度基本相同。故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限制。52 从外界吸收的CO2是植物积累的葡萄糖的量是相对应的,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6。由表3可知每小时每平方米玉米比花生吸收CO2的物质的量为72mmol,所以在10分钟内玉米多吸收CO212mmol,产生的葡萄糖为2mmol,即360 mg/m253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态的氢。54 光反应过程中,ATP的中的能量来源于H+的电化学势能。本题中,注射NH4+后消除了膜内外的H+的浓度差,电化学势能为零,所以无法合成ATP。【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计算能力,试题难度较难。26 (2011-高考-理综-广东)(16分)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4) 依图9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5) 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6) 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1)有 细胞内有呼吸作用 无 叶绿体在无光时不能合成ATP和H 温度过高,气孔关闭;(2)长期干旱 遮阴(3)全能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0(26分)I(2009 -高考-理综 重庆)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题30图1(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与化和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或);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2)曲线b 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用于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 和 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1)C5;深 (2)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ATP、NADPH(H);氮(N);蛋白质;核酸 (3)温度解析:I(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13时处于正午太阳光强,为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关闭进入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即实际光和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变小(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晌),含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ATP,减少消耗的少形成少,而光反应产生ATP和并没有少(光反应继续进行),所以不断地消耗形成,因而植株叶绿体内与化和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而在13时植株上部成熟叶片净光合作用的累积量(淀粉)比11时多,13时所取叶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显色深。(2)曲线b 的峰值低于曲线a,全天盖膜,a全天不盖膜,所以膜内(棚内)空气不流动,光合消耗的大于呼吸产生的,即小于外界空气中的含量影响了暗反应,同时棚内光照强度减弱影响光反应,而温度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ATP、NADPH ( H )用于还原。在棚内利用豆料植物做绿肥,豆料植物可利用根瘤菌固氮,所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氮(N)元素的含量,生物大分子中含水量氮的是蛋白质和核酸。(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即光合作用强,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 较高。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对植物代谢光合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包含选修和必修两部分的内容。 (2009高考-理综 四川)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大。(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皑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测量指标分组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510-5510-4510-3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247297928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a-1054043027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10分)(1)19:30(或E点 (2分)(2)B点(或10:00) C点(或12:00) (2分)(3)C点(或12:00) (1分)(4)a样本量太小。应“取叶片若干,等分为三组”。 (2分) b缺乏空白对照。增加1组,将叶片的叶柄下浸在不含X的培养液中。 (2分)降低 (1分)37 (2007-高考-X-上海)(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_,c植物叶片出现在_ 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_植物叶片。(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 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 66n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答案:(1)19:00、5:00 10:00、15:00(每格1分) (2)b(分)(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ch量减少(2分)(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2分)(5)abc(1分) (6)78(2分)(2012-高考-理综-重庆)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题30图)。(1)据图分析: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填“光照”或“CO2”)。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2)若该地土壤缺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首先表现出钙缺乏症的是_(填“老叶”或“幼叶”)。(3)假设若干年后将引种后代重新移栽回原产地,与原产地长叶刺葵杂交不育,原因是地理隔离导致了_。【答案】 10:00 12:00 气孔导度 光照 降低 幼叶 生殖隔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解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从图中可见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H用于暗反应对C3的还原,CO2增多,使生成C3增多,这时会消耗更多的H,使H的含量降低。 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利用,当缺钙时,首先引起幼叶出现症状。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出现生殖隔离8非选择题-角度3二氧化碳浓度12.(2014江苏单科,31,8分)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8.5,25)条件下测得的Pn 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32-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32-越多,而CO32-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答案】(1)光强 光质(2)难以确定(3)120mgL-1 达到了CO2饱和点 CA量有限(4)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解析】(1)可调光源可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可以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除对实验的干扰。(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g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3-。(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3-的含量,从而影响Pn;另一方面pH也会影响C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Pn。29 (2011-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9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_(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低、高)。(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高、低),其原因_。31 (2009高考-理综 全国2)(8分)(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原因是_。(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答案(1)A(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解析】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26 (2011-高考-X-海南)(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回答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大、小),原因是_缺二氧化碳,影响暗反应的进行_;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 (大、小),原因是二氧化碳较为充足。8非选择题-角度4温度27. 【2015. 江苏,27,8分】(8分)为了研究2 个新育品种 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1 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2) 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与C5 结合生成 ,消耗的C5 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3) 由图可知,P1 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4) 栽培以后,P2 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解析 ()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或 的吸收量来表示,一般选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光照强度、 浓度下进行测定。()光合作用暗反应中, 首先与 结合生成 ,而后 在和 的作用下生成( )和 。()由图可知, 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产生更多的 和; 二是其含有更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由于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较少,最终获得的籽实产量并不高。8. (2013-理综-天津)(16 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组 别光合作用速率(mol CO2m-2s-1)气孔导度(mmolm-2s-1)细胞间CO2浓度(molmol-1)叶绿素相对含量25 有菌根无菌根8.86.5626250120393315 有菌根 无菌根6.43.858427815731285 有菌根 无菌根4.01.44417802422623请回答下列问题:(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 )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 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 促进了光反应; ,促进了暗反应。(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 是。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 是。【答案】(1)互利共生(2)高(3)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气孔导度大,CO2 供给充分(4)5(或低温)(5)平均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解析】(1)由题可知,菌根真菌从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2)在2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细胞间CO2 浓度相对于无菌根玉米较低,说明有菌根玉米利用率较高,光合作用较强。(3)在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有菌根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大,有菌根玉米,吸收光能速率较大,促进光反应进行,气孔导度较大,细胞间CO2 浓度较小,CO2 供应充足,促进暗反应进行。(4)对比三个温度条件下,在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与无菌根玉米光合速率相比,提高程度最大。(5)牧草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且取各样方平均值,保证数据的科学有效性。从图表中分析,优质牧草在真菌作用下,种群密度逐年升高,而劣质牧草种群密度逐年降低。接种真菌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试卷评价】本试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分析能力,属于理解层次,但考查内容相对简单,容易得分。(二)(2010-高考-理综-福建)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答案:(1)CO2 (2)原设定的PH值(起始PH值) 自(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4)富营养化(N、P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二)解析: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以引发东海赤潮的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温度与pH等环境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赤潮发生的机理。(一)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淀粉的产生量。有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所以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人文地理专项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政策调整与影响医疗保险政策试题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易混淆试题试题(含答案)
- 学校课后服务协议模板
- 劳动争议解除协议书范本
- 【语文】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 网络安全标准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培训安全员考试内容考试题型及答案解析
- 薰蓉提取物的免疫调节应用前景研究-洞察及研究
-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洞察及研究
- 写字楼公司门禁管理制度
-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金坛区疾控中心)
- 传感器应用技术 课件 3-18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 医院培训课件:《S/D 比值临床价值》
- 《湖南民居特色》课件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 2025年度火锅店合伙人合作协议书:特色火锅底料配方保密协议
- 岗位化验员述职报告
- 2023年价格鉴证师考试《价格鉴证案例分析》试题真题及答案二
- 2025年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我的家乡沧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