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 1 刑法的传统理论2 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3 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学专题 本章结构和框架 犯罪的真实尺度就是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凯撒 贝卡利亚 关于犯罪与惩罚 1764年 布罗格斯被认定袭击并打断了帕塔托斯的鼻子 作为惩罚 法官需在高额罚金和短期监禁之间作出选择 如果法官相信每一种惩罚将同等程度地威慑将来的犯罪 法官应使用哪一种惩罚 例1 例2 布罗格斯被判监禁 但监狱已满 并且狱卒不能再合法地增加任何囚犯了 国家能建造另一座监狱 或者释放某些现有的囚犯以便为布罗格斯腾出地方 哪一种方将将会更有效地威慑犯罪并最小化犯罪的社会成本 一个小偷打碎了一扇价值为100美元的车窗 并偷了一部价值为75美元的收音机 犯罪的社会成本是175美元 受害者的损失 还是100美元 受害者的损失减去侵权者的收益 还是其他 例3 伊冯想要提高她家防备夜贼的安全性 她可考虑如下三种选择 1 在窗户上安装栅栏 2 安装一个声响防盗报警器 3 买一支枪 每一种选择将对夜贼和附近的房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 伊冯窗户上的栅栏将减少附近的犯罪还是仅仅将罪犯引向其他房屋 警报器是否将影响邻居 夜贼是否知道她有一支枪 国家应鼓励伊冯采取哪一种选择 例4 1 刑法的传统理论 一 犯罪意图 无可指责 小心 疏忽 鲁莽 故意 残忍 过失 犯罪 由过失到犯罪的界线 刑法 危害的公众性 在这些粗野和凶残的侵害 犯罪 中 私人错误被淹没有在公众中 我们极少听到让个人满意 而社会满意则变成如此重要 布莱克斯通 1 它提出了民事和刑事诉讼中原告的区别 二 公共危害与公诉 犯罪对公众造成危害的应用意义 2 暗示 没有受害的犯罪 如赌博 卖淫和贩毒 参加犯罪的当事人经常进互惠的自愿的交易 但传统的刑法理论要求该交易中必须要有受害者 社会 即和平和安全受到威胁 3 传统公共危害理论证明对导致危害的企图进行惩罚是正当的 当潜在的危害行为并没有导致实际的伤害时 受害者遭受的侵害为零 故他们没有理由提起民事诉讼 然而未成功的犯罪企图在公众中造成了恐惧和其他危害 故传统理论认为一个企图侵犯他人但未遂的人应受到惩罚 对原告在举证中要求高标准 即必须提出占有优势的证据论证其主张 理由 错判一个无辜的人看上去比漏判一个有罪的人更糟糕 控方能调动国家的全部资源来赢得官司 给控方施加这一证据上的负担有助于削弱这一优势 三 证据标准 刑法中的惩罚与民法中的赔偿 四 惩罚 赔偿 侵权恢复受害者的福利状态 刑法中的惩罚不直接使受害者受益 而是使侵权者的福利变差 当刑事诉讼紧跟侵权赔偿时 在赔偿之外还有惩罚 惩罚可作为赔偿的替代手段 如袭击他人的乞丐会被关进监狱 受害者不会提起侵权诉讼 完美赔偿 使受害者在有赔偿的侵权和不受侵权无差异的货币金额 完美吐赃 使侵权者在有吐赃的侵权和不侵权间无差异的货币金额 货币惩罚 使倾向于不侵权而不是侵权的货币金额 一般地 惩罚要强过吐赃 一个例证 若小偷打碎一扇价值100美元的车窗 并偷了一部价值75美元的收音机 完美赔偿 175美元完善吐赃 75美元惩罚 超过75美元的货币金额罪犯会被要求支付175美元作为赔偿给受害者 同时向国家支付100美元的罚金 1 赔偿不完美 如失去一条腿时 完美赔偿是不可能的 惩罚的目的不是给犯罪定价 而是威慑犯罪 如你要多少钱才同意某人用一把锤子袭击你 2 关于犯罪和惩罚的经济理论 一 侵权法之不足 刑法之必要 民事诉讼法不能最小化犯罪成本 2 即便完美赔偿是可能的 法律也会尽力保护潜在受害者的权利而不是利益 例如 车祸受害者获得了完美赔偿 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利益虽受到保护 但其不受他人干涉自由行事的权利却遭受践踏 当物品通过自愿交易获得时 能保证物品流到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里 但物品未经双主同意的换手 如偷窃 并不能带来同样的保证 3 用惩罚替代损害赔偿 为了威慑 惩罚通常是必要的 如一小偷考虑是否偷窃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电视机 假设他被逮住并被判罪的概率为0 5 他受财产法约束 但不受刑法惩罚 其犯罪的预期成本等于预期赔偿 0 5 1000 500 预期收益 1000 故他的净收益为 500 没有惩罚的民事赔偿使偷窃有利可图 在抓住小偷时要其返还所偷的东西 并不能威慑犯罪 为此 法律必须施加足够的惩罚使犯罪的预期净收益为负 如威慑小偷要求在归还电视机时至少支付1000的罚金 当威慑是目标时 行为人并不能自由地支付价格并做其想做的事 相反 惩罚被用来威慑那些不管价格做事件的人 二 理性犯罪 惩罚的严厉性程度是违法行为严重性的函数 问题1 45 线表示何种涵义 问题2 实际惩罚线的涵义 预期惩罚 完善吐赃 犯罪的严重性 惩罚严厉性 45 惩罚 若宣判 1000 1000 1500 2000 惩罚的不确定效应 例证 若贪污1000将被罚款2000 且违法者被抓住并判有罪的概率是0 75 则预期惩罚是0 75 2000 1500 实际惩罚 完善吐赃 犯罪的严重性 惩罚严厉性 45 预期惩罚与犯罪决策 当预期惩罚小于完善吐赃 三 理性犯罪的数学表述 x为犯罪的严重性 美元 y为犯罪收益 y y x 是递增函数 f f x 为惩罚罚金 严重性为x的罪行受到惩罚的概率为p p x 理性犯罪会选择x最大化其净收益 Maxy x p x f x 当贪污犯罪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预期成本时 就实现了犯罪净收益的最大化 y p f pf 罪犯的边际收益 罪犯的边际预期惩罚成本 执行刑法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将提高惩罚罪犯的边际概率p 在惩罚犯罪上作出更大努力 改进罚金征收体系 将提高边际严厉程度f 因此 p 和f 的提高将降低理性罪犯所犯罪行的严重性 预测罪犯对边际成本和收益变化的反应 当p 和f 的提高 或y 的降低 将减少犯罪所从事的犯罪的数量 对犯罪严重性可类推 威慑第一定理 当预期惩罚上升时人们会犯较少的罪行 犯罪机会的变化 1 社会损害 价值净损失 若小偷打碎一扇价值100美元的车窗 并偷了一部价值75美元的收音机 罪犯获得75美元而受害者损失175美元 将社会损失为100美元 犯罪的社会成本 四 刑法的经济目标 2 国家和潜在受害者用于预防犯罪所花费的资源 刑法的经济目标 最小化犯罪的社会成本 五 最优威慑与有效惩罚 减少犯罪的边际成本 犯罪减少 100 MSCD MSCD1 MSB 犯罪减少的边际社会收益 有效威慑水平 MSCD和MSB的变化能改变最优威慑水平 如用于制止犯罪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下降 而威慑的边际社会收益不变 则最优的威慑水平提高到D 当减少犯罪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时 便实现了最优威慑 低于D 的任何程度的犯罪减少量 进一步减少犯罪的边际社会收益都大于边际社会成本 故应进一步减少犯罪 反之亦然 只要威慑是有成本的 最优的犯罪数量就是正的 威慑的成本使得一个理性的社会不能完全消灭犯罪 若威慑的成本上升 最优的犯罪数量也将上升 然而 若犯罪的净损害上升 最优的犯罪数量将下降 这是为什么 简要结论 首先选择把资源花在惩罚的确定性或严厉性方面 六 最优威慑方式的经济学 0 惩罚的严厉性 惩罚的概率 等威慑线 D1 D2 1 1 用惩罚的概率乘以严厉程度 预期惩罚2 向下倾斜的等威慑线表示相同预期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程度的组合 沿同一条线的惩罚概率的变化恰好抵消了预期惩罚的增加 3 更高的等威慑线表示预期惩罚的增加 等威慑线的含义 4 假设当预期惩罚不变时 犯罪数量也不变 预期惩罚上升时 犯法数量减少 故等威慑线上犯罪数量不变 更高的威慑等值线将导致较低的犯罪率 故D1线上的确定性和严厉程度的组合所威慑的犯罪总数小于D2威慑的数量 假设 低支出线代表较低的威慑支出在某地所能达到的确定性和严厉程度的组合 沿着同一条等支出线移动时 威慑的支出保持不变 支出线向上移动时 支出增加 其次 惩罚确定性和严厉程度的有效组合 考虑威慑犯罪的总支出 0 惩罚的严厉性 惩罚的概率 等威慑线 D0 A B 低支出 高支出 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程度的有效组合 1 最优威慑点及其条件是什么 问题 例证 假设惩罚的确定性取决于警方和检察机构的支出 且惩罚的形式是罚金 警方和检察机构的成本都是很高的 而罚金对管理者极为便宜 并为国家创造了利润 只要罪犯的收入能支付得起罚金 0 惩罚的严厉性 罚金 惩罚的概率 等威慑线 D 等成本线 1 A 惩罚的确定性成本高于严厉程度成本时的威慑资源配置 问题 此时的有效威慑是什么 假设国家为较长的刑期 提高惩罚的严厉程度 所花费成本高于增加警察和检察力量 提高惩罚的确定性 的成本 此时 有效的威慑要求中等程度的惩罚与较高的概率相结合 如下图 惩罚的严厉程度成本高于确定性成本时的威慑资源配置 罚金和监禁之间的权衡 当最优严厉程度低于罪犯的破产约束时罚金与监禁的权衡 等威慑线 1 等威慑线表示同等威慑效应的罚金与监禁的组合 即保持犯罪数量不变 为抵消监禁 必须增加多少罚金 2 等支出线表示实施监禁和收取罚金的相对成本 3 在支出线与威慑线相交处 威慑效应最大 即在给定成本下 国家能通过完全靠罚金就可实现最大的威慑效应 4 y 位于Sa之下 说明罪犯付得起罚金 分析 当罪犯的破产约束限制了使用罚金作为威慑手段时罚金与监禁的权衡 1 由于受到破产约束 只有兼用罚金与监禁 才能达到D0的威慑效应 即Sb的罚金与刑期为x 的监禁 2 最优点的两个事实 最优的惩罚包括罪犯能支付的最大罚金 为威慑那些没有能力支付罚金的人们 国家的支出要高于威慑那些有能力支付罚金的人 这一事实要求政策制定者寻求提高罪犯支付罚金的能力的方式 分析 1 最近几十年 美国的犯罪率 按人口平均的犯罪数量 有如下趋势 1 大多数犯罪率 暴力和非暴力 从20世纪30年代的高峰下降到60年代早期的低点 3 犯罪和惩罚的经济学专题 一 美国的国内犯罪 一 犯罪率 2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到70年代中后期 犯罪率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迅速上升 3 20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 成人之间的大多数非暴力犯罪率显著下降 成人之间的暴力犯罪率轻微下降 但年轻人之间的暴力犯罪率由上升了 原因 1 大多数大城市的暴力犯罪率比郊区要高出2 7倍 虽说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 但城市化的变化不能解释上述趋势 2 年轻男性在罪犯中的比例高于其在人口中的比例 如美国所有的街头犯罪中 有2 3是由25岁以下的人干的 3 暴力罪犯及暴力犯罪中的受害者之中的非裔美国人的比例超过了他们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 1992年 刑事审判系统上的支出占所有地方 州和联邦政府支出的7 5 每年所有级别的政府花在刑事审判系统上的总额是900亿美元 其中 大约350亿用于警方保护 联邦和州监狱系统每年花费210亿 检察官 公共辩护人 见习官员 法院 档案保管等花费剩下的340亿 二 犯罪的社会成本 国家在预防和惩罚犯罪上的支出 1993年 用于预防犯罪的私人支出约为650亿 主要用于警报器 私人保安 安全系统等 个人和私人组织在预防犯罪上的支出 1992年 被偷窃的所有物品的价值约为450亿 受害者的个人损失 大致估计 不考虑犯罪使受害者的间接伤害 如外伤 焦虑和担惊受怕 其医疗费用为50亿 总和 预防犯罪支出 1550亿 受害者的直接损失 500亿 总成本 2050亿 相当于GDP的大约5 犯罪对受害者的财产和个个造成的价值损失 统计研究把某种犯罪解释为三种类型变量的函数 1 预期惩罚的典型值 如被拘捕和定罪的概率及该罪行所判处的平均刑期 2 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条件 如失业率和收入水平 用来衡量犯罪的机会成本 3 某些社会变量 如人口的年龄 种族构成和城市化水平 二 惩罚能否威慑犯罪 一 威慑 1 恩里克利用1940 1950和1960年美国与抢劫罪有关的资料测算威慑假说 若所其他变量不变 抢劫行为被定罪的概率越高 其发生率越低 2 布鲁门斯坦和纳金对20世纪60和70年代逃避征兵及对其惩罚的研究 较高的定罪率与惩罚水平将导致较低的逃避征兵率 研究成果 犯罪率 3 沃尔宾利用1894 196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威慑效应 发现英国的犯罪率是惩罚概率及严厉程度的反函数 1 惠特查阅了北卡罗来纳州641名男子在假释后3年内的行为 收集这些人是否再次被捕 以前被指控的罪行和被判的刑期 获释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经历 是否酗酒或吸毒等资料 结论 被判刑和监禁的概率越高 每月出狱后又再次被捕的人数越少 研究成果 特定人群的行为 2 默里和考克斯调查平均年龄为16岁并在伊利诺斯劳改局初次服刑的317名芝加哥男子的档案 年龄小但屡教不改 首次入狱前 已经平均遭到13次拘捕 有14人次被控杀人 23人被控强奸 300多人次被控殴打他人 300多人被控盗窃汽车 200人持枪抢劫 平均判决是10个月 通过考察获释后约18个月的行迹 发现这一期间再次被捕的在案者减少了2 3 因此 监禁可制止危险人物的未来犯罪 理性罪犯对犯罪的机会成本的反应 如果挣得合法收入的机会上升 犯罪应减少 若机会成本效应很强 则减少犯罪数量的最佳政策是改善经济和社会条件 二 经济条件与犯罪 1 在萧条阶段 盗窃和抢劫的犯罪率有所增加 但商业周期和凶杀案之间没有关系 而经济状况与偷窃汽车间存在反向关系 2 犯罪率的长期趋势与经济周期无关 经济条件的周期性波动与犯罪率之间存在某种可识别的联系 商业周期影响犯罪的机会成本 同时又影响了犯罪机会 其在不同方向起作用 当经济变差时 罪犯获得合法收入的机会减少了 但犯罪的机会也减少了 三 犯罪是否有利可图 犯罪与正当工作的年收入 1 监禁的社会收益 1 威慑犯罪 2 惩罚犯罪惩罚主义认为 公正意味着根据犯罪的罪行按比例地对其进行惩罚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