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 题。(10分)苏幕遮 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多角度写出夏日特定时间的景物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B词人用 “呼”与“窥”状写出鸟雀活泼顽皮之态,欣喜之情蕴于其中。C下片用语如同白话,既没有用典故,也没有化用诗句,但情感抒发饱满。D词以“梦入芙蓉浦”结笔,再点荷花,至此,荷花一以贯之,线索清晰。本词中有对荷花的传神描写,王国维曾赞之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4分)请结合下片中的词句,说出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4分) D (2分) 答案示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写出了荷的神韵。“叶上初阳干宿雨”句,词人的目光落在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既交代了时间与天气状况,又富有动感,写出了荷在朝阳下的润朗。“水面清圆”句,词人的目光扩及水面,“清圆”描写出荷叶圆圆,清丽而舒展,铺落在水面上。“一一风荷举”句,“举”字用得极佳,既写出一株株荷的亭亭玉立,又写出荷的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这三句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荷的形象,极富韵致。(4分,结合词句赏析,3分;语言表达,1分)答案示例一:下片开头二句“故乡遥,何日去”,词人自问,表达了思乡之切。“遥”字写出与家乡相距甚远的无奈,“去”字强化了词人盼望离开此地回到家乡的愿望,思乡之情自然流露。“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句,家乡遥远,客居长安,“久”字表现出作者对飘泊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归家的愿望。答案示例二:“五月渔郎相忆否”句,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友朋,却询问渔郎是否记得自己,这恰恰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思乡之情。“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句,写梦中划小船入莲花塘中,“梦” 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词人思归之心得到些许的满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 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朱蕤:(ru) 红色的花。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二句点明兰若生长的季节,用“芊蔚”与“青青”两个词形容枝叶的茂盛。 B. 三四句中“空”与“冒”相对,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花色。C五六句中“白日晚”“秋风生”写出了季节变化特点,白昼渐短,秋风渐起。D. 末尾用反问句“芳意竟何成?”感叹兰若如此秀美,到头来也只是随风凋落。说说“幽独空林色”一句中“空”字的妙处。(4分)从全诗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B(2分)答案示例:“空”与“冒”相对,用作动词,可解释为“使空”,“空林色”就是“使林中群花丽色为之一空”。兰若幽雅清秀,独具风采,使林间别的花木芳草都黯然失色。用群花的失色对比衬托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空”字不仅写出了兰若的独特风姿,也流露出诗人对兰若的赞美之情。(4分。词、句理解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诗人以兰若自比,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年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感慨。“幽独空林色”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中用“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4分。感慨2分,联系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8分)渡湘江 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2)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5分)(1)A(“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景依旧是迟日繁华,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2)(今昔、实虚、已然和将然)对比、反衬。(明确其中一方面即可)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意思对即可)(手法,2分。简要分析,3分:其中两句诗的合理解说,各1分;整体语言表述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7分)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3分)A(“梨雪”是说梨花似雪)(4分)要点一:“桑柘”两句,写透过又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解释诗句,1分)要点二:运用了细节描写(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1分)要点四: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新城道中(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注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12(7分) (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哈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将后两点答成“对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2)“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新城道中(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注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12(7分) (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将后两点答成“对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2)“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13(略)(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简析这首诗写出了涛人的哪些乐趣。(4分)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11(8分)8(颇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牵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共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12答案示例: (一)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 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 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 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J捐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 (二)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附:评分标准 108分,观点明确,能联系文本和课本充分阐释,表达通顺。 75分,观点较明确,能联系文本和课本阐释较充分,表达通顺。 40分,观点基本清楚,能联系文本或课本阐释,表达欠通顺。 每少20个字减1分,减到3分为止;关键错字,每两个减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 题。(7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枳(zh):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上句概括写“早行”,下句直抒胸臆,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仍然紧扣题目而写,所用笔墨精简,但视角扩大,“商山早行”之景可见。C颈联描写了商山早行路上的自然秋景,“落”“明”二字,生动传神,赋情于景。D尾联的“思杜陵”与首联的“悲故乡”相呼应,更表达出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梅尧臣曾以本诗颔联为例,指出最好的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你具体赏析。(4分)C(3分)诗人以“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简笔勾画羁旅早行的凄清之景,鸡鸣清远,茅店依残月,荒野旷远,行路长长,踏步板桥,春朝寒霜之上留“人迹”。诗歌形象鲜明真切,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整联文字处处写景,但字字言情,意蕴丰富,包含了抽象而又丰繁幽微的情思,表达出旅人的孤独悲愁、思乡之情。(4分,点出难写之景,结合诗句描述诗人状写之景,2分;写出“不尽之意”的所指,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题。(7分)橘诗【南朝】虞羲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7分)(3分)C(“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有误)(4分)“独”是“仅仅”、“只”的意思(解释词语,1分),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说明对比内容,1分),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突出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表达感情,1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题 画 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注: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B. 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C. 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D. 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12.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 D (A. 春夜喜雨不是题画诗。 B. 第一句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致。 C. 第三、四句作者慨叹当时的人只重富贵荣华,表达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评分要点:1.对诗人的思想表述清楚;2.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2. 略(评分标准:联系实际2分,阐述道理在生活实际中的体现4分,自己的体会3分,语言顺畅1分,表述有特色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眼儿媚 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B.上片描绘春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愁苦,这种愁苦是通过黄莺啼叫唤起的。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 “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苏轼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 析。(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7分)眼儿媚 无名氏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3.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10分)(7分)(3分)B(“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与词意不符,“做弄”意为“有意弄出”,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荻花仿佛有意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使词人见了更添愁闷)(4分)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2分,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深厚情谊”)。【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13.(10分)【评分参考】词中举例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结合其他诗文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四、(共7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注 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出了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更是惆怅倍增。B.颔联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C.颈联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杜审言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D.此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风格绮靡,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结合全诗,简述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分)13生活中,送别有很多种,如泪别、伤别、壮别你欣赏哪种送别?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10分)12、(7分) (1)D(语言风格应为朴素自然)(2)“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三点4分,两点3分,一点2分。)13、(10分)评分标准:明确欣赏的送别类型2分,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谈看法5分,语言表达3分。四(共7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题。(7分)泊 公 安 县 陆 游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八年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但不久便被调往成都,后又免职。淳熙五年,诗人又被起用,不久奉诏到临安廷对。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一“辽”一“回”,含蕴很深,既写出了空间之辽远,又传达出时间之漫长。B颔联写远眺之景,秋高气清,江天无际,海风送爽,月光如水,意境清幽恬适。C颈联视线移至近处,描绘了萤火闹、萍花开的景象,与颔联形成错落有致之趣。D尾联“长笛哀”与关山月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7分)(3分)B(4分)八年外放、一再受挫、饱经颠沛的沉郁感慨;得到面陈素志机会、看到实现理想希望的兴奋;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前途渺茫的沉痛哀伤。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阙 题 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4分)(1)(3分)D(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2)(4分)(本题综合考查对古典诗歌作者情感的体察和对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参考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评分标准:解释句意、分析特色、概括句旨、联系全诗,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游东田 谢胱戚戚苦无惊,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茵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谢胱(464 -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东田,是齐惠王在钟山建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惊:。cng,心情,这里指欢乐。陟:即升、登的意思。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布的样子。(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戚戚”两句写出游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B“寻云”两句写出游登山。“寻”点明诗人内心的想望,“随”凸显其情态的悠闲。C“远树”两句运用叠词,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树木葱翠、云雾缭绕的秋日山水图。 D结尾两句与首联呼应,诗人由衷慨叹,酒味再美,也不如自然美景更能消人忧愁。(2)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作者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游东田 谢胱戚戚苦无惊,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茵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谢胱(464 -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东田,是齐惠王在钟山建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惊:。cng,心情,这里指欢乐。陟:即升、登的意思。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布的样子。(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戚戚”两句写出游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B“寻云”两句写出游登山。“寻”点明诗人内心的想望,“随”凸显其情态的悠闲。C“远树”两句运用叠词,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树木葱翠、云雾缭绕的秋日山水图。 D结尾两句与首联呼应,诗人由衷慨叹,酒味再美,也不如自然美景更能消人忧愁。(2)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作者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7分)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谪居宜州时期,由于他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 人:指孟子离娄下中的齐人,他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士:指晋文公重耳的辅臣介之推。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便不同凡响,清明情调在诗人的笔下不是惆怅与伤感,而是别有一番景象。 B颔联极写春气发动给天地带来的蓬勃生机,前句柔美后句壮美,是对佳节的最好说明。 C尾联写时光流逝,历史无情,不管贤愚最终难免同归荒冢,写出历尽人世沧桑后的沉郁。D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在清明这个特殊日子的感悟,景情理结合在一起。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4分)结合诗中的词句说一说诗人对“人”“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的生活态度的?并结合文本之外的事例,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2分)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运用衬托(反衬)、炼字等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一种写法,作简要分析。(4分)答:诗歌后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就二者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之处,试作赏析。(4分)答:12.答:赠别诗(或送别诗)七言绝句a.首句写与友人在江楼“醉别”,可是又写出了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这是运用了反衬的写法,更加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惜别之情。b.这个字是“凉”。它生动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突出地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答:这两句都是作者的想象之词,前者设想友人别后的所闻(清猿啼),后者设想醉别醒后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见,都以环境的凄清,衬托人物心情的悲凉。此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江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天地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书法练习指导八年级上册川教版
- 2025租赁合同偏向甲方
- 2025合同范本(办公设备)
- 2025年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自助成交版)
- 2.4 向量的坐标表示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基础课-拓展模块一 上册-高教版(2021)-(数学)-51
- 1.1 数列的概念(1)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橡胶厂文件管理规范制度
-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宁波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先进纳米材料研发合同
-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讲稿-第1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认知
- 2023年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阳光社区工作人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全国各大媒体的报料热线电话号码
- 数控heidenhain说明书TNC直接提供两种加工孔模板的循环
- GB/T 42453-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用技术要求
- JJG 860-2015压力传感器(静态)
- GB/T 22231-2008颗粒物粒度分布/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
- GB/T 18253-2000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
-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 液化气站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记录
- 高中生励志奋斗与梦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