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 菌落总数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定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或原辅材料中菌落总数的检测。 3术语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4职责成品微生物检测员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并报告结果。 5工作流程图见附件6内容及要求6.1设备和材料6.1.1生化培养箱361、5516.1.2冰箱256.1.3恒温水浴锅4616.1.4电子秤感量0.1g6.1.5无菌刻度吸管1mL(具0.01mL刻度)和10mL(具0.1mL刻度)6.1.6无菌三角瓶250mL和500mL6.1.7无菌培养皿直径为90mm6.1.8无菌试管18200mm6.1.9玻璃珠直径为5mm6.1.8酒精灯6.1.9镊子6.1.10放大镜6.1.1175%酒精棉6.1.12净化工作台6.1.13高压灭菌锅6.2培养基和试剂6.2.1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6.2.2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6.2.375%乙醇溶液6.3操作步骤6.3.1实验前准备6.3.1.1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准备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配制和分装灭菌按培养基配制使用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的清洗、烘干、灭菌按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执行。 6.3.1.2样品处理样品按成品抽样规范要求抽取后,编号、登记并用75酒精棉擦拭面盖(三片罐样品需用燃烧的酒精棉灼烧擦拭面盖),置于无菌室紫外线灭菌30min以上。 水质卫生和流程卫生的棉签擦拭样品可直接放在洁净传递窗内紫外线灭菌30min以上。 6.3.1.3无菌室和洁净工作台在使用前,须用紫外灯照射30min以上,并在关闭紫外灯30min后,方可以进入无菌室操作。 6.3.1.4进入无菌室前需换鞋或套上一次性鞋套、更换紫外灭菌后的工作服、帽、口罩并洗手消毒,进入无菌室用75%的酒精喷手消毒并用75%的酒精棉擦拭洁净工作台。 6.3.1.5点燃酒精灯置于洁净工作台中央,将无菌平皿放入洁净工作台并编号。 6.3.2实验操作6.3.2.1成品直接吸取5mL于灭菌平皿中;半成品、水样以无菌操作直接吸取1mL于灭菌平皿中;原材料、成品复检及一些可疑样品可以视污染情况作不同的稀释处理。 6.3.2.2样品稀释方法6.3.2.2.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mL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经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均液。 6.3.2.2.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缓慢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制成1100的样品均液。 6.3.2.2.3按6.3.2.2.2操作,制备10倍递增样品均液,注意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6.3.2.2.4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均液,在作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该稀释度的样品均液1mL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对污染程度估计不明确的样品,应将原样品也作平板计数。 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3.3接种培养6.3.3.1样品移入平皿后,及时将15-20mL冷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平皿,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6.3.3.2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61与551生化培养箱内培养48h2h,取出计算平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5mL或1mL检样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 6.3.3.3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6.3.3.2条件进行培养。 6.3.4菌落计数6.3.4.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总数。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4.1.1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6.3.4.1.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3.4.1.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限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6.3.4.2稀释度的选择6.3.4.2.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 6.3.4.2.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式 (1)计算N=C/(n1+0.1n2)d? (1)式中N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示例稀释度1100(第一稀释度)11000(第二稀释度)菌落数232,24433,35NC(n10.1n2)d(2322443335)/2(0.12)10-2544/0.022=24727上述数据经“四舍五入”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6.3.4.2.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6.3.4.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6.3.4.2.5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6.3.4.2.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CFU-300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CFU或小于30CFU时,则以最接近30CFU或300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6.3.5菌落数的报告6.3.5.1菌落数在100CFU以内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6.3.5.2大于或等于100CFU时,第三位数字采用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两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6.3.5.3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6.3.5.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6.3.5.5菌落计数、报告、判定等具体方法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xx)第6. 3、7条执行;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成品微生物检验记录表。 6.3.5.6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或同批次样品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