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期末报告最终.doc_第1页
心理学实验期末报告最终.doc_第2页
心理学实验期末报告最终.doc_第3页
心理学实验期末报告最终.doc_第4页
心理学实验期末报告最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实验报告姓 名学 号222013306011003专 业师范心理学年 级2013课 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14.10-12同组人姓名成 绩背景音乐对计算效率的影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摘 要 本实验以大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背景音乐对于计算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背景音乐对不同偏好的的被试产生了不同影响。古典音乐对于计算效率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于有音乐偏好的人,促进效果更明显;现代流行音乐对于计算效率没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相反,流行音乐对于计算效率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于没有音乐偏好的被试抑制影响更大。在对流行音乐对计算效率的影响的进一步探究中发现,清唱和全音乐对于被试的影响差不多,而伴奏则计算效率的抑制影响要小一些。关键词 背景音乐 计算效率 大学生 1 引言 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往往人们听音乐并不是当下的主要活动,而是作为一种改善人们工作学习环境或状态的一种附属活动。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关于背景音乐对于学习的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背景音乐对于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哲学博士Lozanov 开发了“暗示学习法”,利用节奏舒缓的音乐刺激大脑,使音乐节奏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一边听为教学所选取的古典音乐,一边听老师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课文,6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一门外语。美国快速学习专家欧斯特兰德在“超级学习法”中介绍,只用缓慢的巴洛克音乐,无需任何方法,就能使学习速度提高 24%,使记忆力增长 26%,因为音乐能唤醒语言能力和记忆,还能解除压力,有助于集中精力。20世纪80和90年代,“莫扎特效应”使人们对背景音乐的功效有了更深刻认识(阎国利, 1991)。Rauscher 及同事提出“莫扎特效应”音乐对认知能力有重要影响,他们要求学生做智力测验前听 10分钟莫扎特奏鸣曲。结果表明:测验前听音乐被试的测验成绩显著高于没有听音乐的被试。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莫扎特效应”的存在。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并非所有音乐对认知的影响都相同,应更深入探讨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影响。 例如,20 世纪初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对儿童刚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效率、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平均成绩最优的是听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的儿童,其次是在无音乐条件下,最差的为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 的儿童。 Botwinick(1997)在讲解拼写规则之前让学生听莫扎特奏鸣曲、管弦乐或爵士乐中的一种。结果表明:音乐组单词拼写成绩显著提高,莫扎特乐曲组的成绩高于其它两组。专家认为: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对完成认知任务有积极影响,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有消极影响(Furnham & Allass, 1999)。甚至有些学者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背景音乐对于认知任务有消极影响。例如,Boyle和Coltheart(1996)发现有伴奏人声歌曲、无伴奏人声歌曲以及纯音乐这三种音乐条件都会干扰短时记。Cassidy和MacDonald(2007)证明高唤醒音乐对认知任务造成了最大干扰,其次是噪音,低唤醒音乐,最后是安静条件。Dobbs,Furnham和McClelland(2011)发现安静条件下的瑞文抽象推理测验显著优于有音乐的条件。Liu,Huang,Wang,&Wu(2012)要求被试在听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或安静的条件下检测出真实的汉字,行为和ERP结果都支持莫扎特音乐产生了干扰。总的来说,现有文献提出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有两种,一种认为音乐对学习有积极影响:彭聃龄(2001)指出,大脑右半球同样可以进行计算效率这种比较复杂的信息加工。一般情况下,只有大脑的左半球参与言语信息加工,右半球的言语加工区不容易被激活。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如边听音乐边学习,这一加工区一旦被激活,将会大大改善计算效率问题。另一种是认为音乐对阅读有消极影响:王甦,汪圣安(2003)注意资源理论提出人在加工信息时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使用同一信息加工通道的时候,某项活动占用了注意资源就会导致剩下的资源不足于支持其他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听音乐就会影响当前的阅读,背景音乐占用了加工资源,导致阅读效率降低。2 提出问题对于背景音乐对于认知学习的影响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并没有得出比较主流权威的结论。并且,大多人对于认知学习的研究大多数还聚焦于记忆,除了有记忆类的认知学习,还有另外一大类,那就是认知计算。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就不用赘述了,但是众多学者对于背景音乐对于计算的影响却还很鲜有探索,也没有得出比较权威的观点和结论。由于对于额外变量的控制不够,事实上,大部分的研究简单地将音乐分成几种类型,却并未报告提供对于音量的控制的办法。有人通过研究证明声音刺激音量比声音刺激类型对被试记忆成绩的影响更大(张乐,梁宁建,2006)。因此,如果几种音乐类型各自的音量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将记忆成绩的不同归结为音乐类型的作用,它很有可能是由于音量的影响所致。对于学习,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得知,背景音乐的类型和实验参与者本身是否对音乐有偏好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如国内学者李宁宁、李洪玉在背景音乐对中学生计算效率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古典音乐对于计算效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现代流行音乐,对于计算效率阻碍作用,并且实验被试是否对音乐有偏好也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该文章指出,不同背景音乐偏好被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有背景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流行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无显著的干扰作用:对无背景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既无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无显著的干扰作用,而流行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有显著的干扰作用。那同样,对于计算效率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1)、音乐是否会对计算效率产生影响? (2)、一首完整歌曲,歌词、伴奏,到底是哪一个因素真正影响了我们?3 研究假设(1)、不同背景音乐对计算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古典音乐对于计算效率有促进作用,现代流行音乐有抑制阻碍作用。(2)、被试对音乐有无偏好对于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3)、全音乐中,歌词的信息量最大,可能会是正真影响计算效率的因素。4 研究方法及过程本实验的被试采用由李宁宁、李洪玉在不同背景音乐对计算效率的影响中使用的背景音乐偏好问卷进行筛选,按照计相应分方法选出20名高分组被试和20名低分组被试。所谓低分组被试和低分组被试指的是被试有无在背景音乐环境下学习得习惯或偏好,如果被试得分高则称为有偏好被试,如果得分低于相应标准,则称为无偏好被试。5 实验一5.1 实验目的 探究背景音乐对于计算效率有无影响5.2 被试 西南大学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大二学生一共4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20名。所有被试在正式试验前,被要求选择是否有背景音乐偏好。经统计,有音乐偏好被试20名,无音乐偏好被试20名。5.3 实验材料准备5.3.1 实验设备 酷狗音乐软件 音频剪辑软件Goldwave 手机3部5.3.2 练习及计算材料 本实验的计算材料分为4组,其中三组为正式测试用,另外一组用作练习。每一组的题目组成结构相同,难度相当。 每组四则混合计算题由24道题组成。其中加、减、乘、除,各6道,每一种运算又分为三个难度梯度,每个难度梯度由2道题组成。5.3.3 音乐材料 古典音乐:天之痕-钢琴曲 流行音乐:半城烟沙 所有音乐使用音乐软件Goldwave 进行编辑,删去开头和结尾的空白个性,以保证循环播放时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在手机酷狗软件中进行单曲循环播放,音量根据被试个人决定,调到被试感觉最佳为止。5.4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3实验设计,包括三种背景条件(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以及被试的两种习惯(有在背景音乐下学习的偏好,无在背景音乐下学习的偏好;以下简称有偏好和无偏好) 每组实验的被试按照ABBA法顺序进行实验,按相应顺序完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三组实验。因变量指标:(1)计算材料的计算时间 (2)计算材料的正确率5.5 无关变量的控制5.6 实验程序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坐好。先填一张登记表,表上标电话、年龄、性别、是否愿意参加实验等。告知他们随时可退出实验。填完后交给主试,主试确定该被试的实验顺序。(1)、主试宣读指导语。指导语如下:这是一项背景音乐与计算效率的关系研究。实验结果仅供研究使用。成绩不会公开,请你认真做答。音乐背景分别为古典乐、流行乐和无音乐。每种背景下都要完成1组四则混合运算题,所有题目都四舍五入到整数即可,时间为8-10分钟分钟(请放心,10分钟内完全可以做完)。实验中要戴耳机。音乐响起后就开始答题。音乐结束后立即停止答题,无音乐时也会戴着耳机。两种背景之间休息5分钟,请大家也不要在实验过程中摘下耳机。音量在手机上统一调整为三格,大约为70dB。(2)、实验开始,发给被试1张计算题单和草稿纸2张,被试戴好耳机后,用手机酷狗音乐播放器播放背景音乐。(3)、3种背景下的3组计算题全部完成后,被试摘下耳机,离开实验室。主试收回题单。5.7 结果与分析 对实验所收集到的每位被试在3种背景下的计算题使用时间,正确率做出记录和统计。根据实际统计结果,实验被试的正确率都在95.8%-100%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就不进行结果分析。 表1 被试计算时间均值比较 时间单位:minNMSD偏好有无有无有无古典20206.746.893.654.74流行20207.167.475.378.94无20206.936.954.755.23total602020.8321.3113.7718.91 通过LSD事后检验,表明古典音乐背景下的成绩好于流行音乐和无音乐背景下的成绩。流行乐与无音乐背景下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古典乐与无音乐背景下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无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背景下和无音乐背景下的计算效率成绩均显著地好于流行乐背景下的成绩。变异来源SSdfMSF背景3.06027.5303.494*偏好6.04714.1474.964*偏好*背景7.230216.1157.088*误差149.75114 表2 被试计算时间方差分析表 时间单位:min 首先,我们从表2可以看出,音乐背景之间有显著差异,组间变量偏好有显著差异。背景*偏好存在交互作用。 对背景变量与背景音乐偏好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有背景音乐偏好被试和无背景音乐偏好被试在古典乐、流行乐和无音乐3种背景下的计算效率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2,78)=52.509,p0.001;F(2,78)=54.002,p0.001。 上述的结果表明:对有背景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流行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无显著的干扰作用;对无背景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既无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无显著的干扰作用,而流行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有显著的干扰作用。 从实验一我们得出古典音乐对于计算效率都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有偏好的被试来讲,古典音乐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古典音乐而言,没有歌词,只有悠扬婉转的曲调,但是流行音乐不但有歌词而且曲调也较为激昂。那么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影响了计算的效率呢,歌曲伴奏,歌词,还是都有?关于这个问题实验二将做进一步的探索。6 实验二6.1 实验目的 探究流行音乐的清唱、伴奏对计算效率的影响6.2 被试 实验被试与实验一的被试为同一组实验被试。西南大学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大二学生一共4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20名。所有被试在正式试验前,被要求选择是否有背景音乐偏好。经统计,有音乐偏好被试20名,无音乐偏好被试20名。6.3 实验材料准备6.3.1 实验设备 酷狗音乐软件 音频剪辑软件Goldwave手机3部6.3.2 练习及计算材料 本实验的计算材料分为4组,3组正式测试用,另外一组作为练习用。每一组的题目组成结构相同,难度相当。 每组四则混合计算题由24道题组成。其中加、减、乘、除,各6道,每一种运算又分为三个难度梯度,每个难度梯度由2道题组成。6.3.3 音乐材料 流行音乐:半城烟沙全音乐 半城烟沙伴奏 半城烟沙清唱 所有音乐使用音乐软件Goldwave 进行编辑,删去开头和结尾的空白个性,以保证循环播放时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在手机酷狗软件中进行单曲循环播放,音乐播放音量都控制在第三格,大约为70dB.6.4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包括四种背景条件(全音乐,仅伴奏,仅清唱,无音乐),被试都是无偏好被试。(有在背景音乐下学习的偏好,无在背景音乐下学习的偏好;一下简称有偏好和无偏好) 每组实验的被试按照ABBA法顺序进行实验,按相应顺序完成全、伴奏音乐、清唱音乐、无音乐四组实验。因变量指标:(1)计算材料的计算时间 (2)计算材料的正确率6.5 无关变量的控制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且恒定 环境安静噪音小于40dB 背景音乐音量保持恒定6.6 实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坐好。先填一张登记表,表上标电话、年龄、性别、是否愿意参加实验等。告知他们随时可退出实验。填完后交给主试,主试确定该被试的实验顺序。(1)、主试宣读指导语。指导语如下:这是一项背景音乐与计算效率的关系研究。实验结果仅供研究使用。成绩不会公开,请你认真做答。音乐背景为大家熟悉的光亮的半城烟沙,但是分为全音乐、伴奏乐和清唱音乐和无音乐四种。每种背景下都要完成1组四则混合运算题,所有题目都四舍五入到整数即可,时间为8-10分钟分钟(请放心,10分钟内完全可以做完)。实验中要戴耳机。音乐响起后就开始答题。音乐结束后立即停止答题,无音乐时也会戴着耳机。两种背景之间休息5分钟,请大家也不要在实验过程中摘下耳机。音量在手机上统一调整为三格,大约为70dB。 (2)、实验开始,发给被试1张计算题单和草稿纸2张,被试戴好耳机后,用手机酷狗器播放背景音乐。 (3)、4种背景下的4组计算题全部完成后,被试摘下耳机,离开实验室。主试收回题单。6.7 结果与分析 表3 被试计算时间均值比较 单位:minNMSD偏好无无无全音乐207.558.73清唱乐207.2610.94伴奏乐207.478.56无音乐206.976.47total8029.2534.7 通过LSD事后检验,表明清唱音乐背景下的成绩明显差于伴奏音乐和无音乐背景下的成绩。清唱乐与全音乐音乐背景下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来源SSdfMSF背景6.04239.5303.494*误差86.2472 表4 被试计算时间方差分析表 单位:min我们从表4可以看出,音乐背景之间有显著差异,音乐背景变量的主效应显著。结合表3数据可以大致看出,不同音乐背景对于无偏好的被试来说影响是不同的,全音乐对于所有被试都有抑制作用,伴奏音乐对于无偏好的被试基本没有影响。清唱曲目对所有被试都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更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流行歌曲中,真正对被试计算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歌词。7 讨论音乐背景对不同偏好被试计算效率的影响。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更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考虑到他们对学习环境熟悉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计算效率成绩。因此。本研究考虑了背景音乐偏好这一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背景音乐偏好的被试来讲,古典乐背景下的平均成绩显著地好于流行乐背景和无音乐背景下的平均成绩。对于无音乐偏好被试来讲。古典乐背景下和无音乐背景下的计算成绩均显著地好于流行乐背景下的成绩。古典乐与无音乐背景下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有背景音乐偏好的被试来讲,音乐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音乐情境对他们来说是温馨的、舒适的。这种对音乐的喜爱和对音乐环境的适应。使得他们在音乐情境中也能发挥出色。因此。他们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古典乐背景下成绩更佳。而处于对学习有阻碍作用的流行乐,他们也能受到较小的干扰。此时,用彭聃龄的特定脑区加工理论来解释就最为恰当了。舒适的音乐情景,激活了大脑的特定区域,从而导致了被试计算效率的提高。 对于无背景音乐偏好的被试来讲,古典乐对他们的计算效率促进作用不大。流行乐则严重干扰了他们的计算效率。这个时候,利用王甦,汪圣安提出的注意资源理论来解释就很合理了。人在加工信息时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使用同一信息加工通道的时候,某项活动占用了注意资源就会导致剩下的资源不足于支持其他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听音乐就会影响当前的阅读,背景音乐占用了加工资源,导致阅读效率降低。这些无偏好被试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一旦处于有声音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些焦虑。而这种焦虑的情感体验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古典乐也未能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流行乐甚至对他们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可能性是,对无背景音乐偏好者来讲,背景音乐就相当于一种主观噪音。因此。无论是多么优美动听的声音,只要我们当时不需要,都会把它看成噪音。大量研究表明噪音使人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操作有消极影响。因此,背景音乐对无背景音乐偏好被试可能产生了与噪音同样的效果。从而阻碍了他们对计算效率任务的完成。歌词对无偏好被试的影响最大。通过实验二我们发现,在一首完整的歌曲中,相对于伴奏来讲,清唱对被试的影响更大。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抑制作用。因为古典音乐没有歌词,所以对于古典音乐,我们无从讨论歌词的影响。实验中只有现代流行音乐有歌词,而流行乐对被试主要产生的是抑制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寻到相关文献。所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