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基础物资。近几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农资流通也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农资流通是指物品(农资)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张永强,2006)。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一直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垄断经营,由省、地、县三级农资公司独家批发,由供销部门的乡镇网点进行零售。直到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才使整个农资市场的流通有了一定的松动,但农村物流(包括农资流通)几乎处于自然发展之中,国家没有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随后国家对农资市场的进一步重视,2003年3月发布了关于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逯忠斌,2004),但我国农村的物流包括你农资流通依然被包含于自然经济浓厚的农村经济中,显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王新利,2005)。安徽省是全国首批农资流通改革试点地区,有为其它地方的农资流通探索道路,提供可借鉴经验的义务。皖北地区是安徽的主要农业产区,对皖北地区自流通市场的研究看可以从侧面映射安徽省乃至全国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状况。作者通过对皖北地区实地调查研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有个概括性的把握,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2.皖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6000 万多人口中约有2/3 分布在农村(王崇彩,杜立辉,燕保锋,2008),耕地面积广阔,这为农资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安徽农资市场需求总量每年约为200亿元,至今尚无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农资连锁企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皖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带有少量的低山丘陵,淮河穿过其大部分地区。本文主要考察的地区具体有以下几个地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滁州市,详见下图:表1:各市行政区划情况地区行政区划淮 北 市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亳 州 市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宿 州 市萧 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宿县蚌 埠 市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去阜 阳 市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颍上县、阜南县淮 南 市凤台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潘集区滁 州 市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琅琊区、南谯区皖北地区是传统的农耕区,是主要的粮食等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具有耕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08年皖北地区总人口34226514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9067741人;总耕地面积2294958公顷(安徽统计年鉴2008);详见下表:地区农林牧渔从业人数/人年末是有耕地面积/公顷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农药使用量/吨化肥用量/吨粮食产量/吨油料产量/吨淮 北 市42163613812725762216518727110155279562亳 州 市17229164949618489976851300710358846779556宿 州 市1900670292156771063148722947033274020196553蚌 埠 市96853628738243580151342617142269099218519阜 阳 市244723257458010278956160364528423100276424淮 南 市3508411150302061685256131485120666613839滁 州 市125591039272265168157173117603755414199162表2:皖北地区基本情况统计表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083.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资料简称农资,就是农用物资。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基础物资,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化肥、农膜等很广泛的内容等,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点商品(杜九如,2O04)。自1949年以来,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与其它物资流通一样,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由省、地、县三级农资公司独家批发,进行垄断经营,由供销部门的基层网点进行零售。直到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才使整个农资市场的流通有了一定的松动(洪运华,2006)。随着三农问题逐渐被社会关注,国家对农资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重视,分别在2003年3月发布了关于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在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这些措施促进了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农资流通渠道发展逐渐实现多样化,基本形成了由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三站”、种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参与农资经营的格局,改变了原有供销社独家经营农资的垄断局面,农资经营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也在皖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资连锁等经营形式迅速发展。3.1 行业内各主体的经营现状供销社。供销社原来是皖北地区农资流通的主要渠道,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前,供销社负责绝大部分农资的流通。但由于过分强调国有流通渠道的主要地位和农资的专营以及统购统销等,而忽视了市场竞争在促进流通市场发展方面的作用。农资流通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其经营很长时期都处于国家的总体计划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产权主体结构比较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经营机制和市场观念落后,低水平重复的组织结构,使整体竞争力低下(魏巍,2006)。随着农资流通渠道对全社会放开,各种民间资本的进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采购加供应”,供销社的独家经营局面被打破,其它各种经营体制发展迅速,农资市场出现了农资公司、农业“三站”、个体经营同台唱戏的局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供销社渠道的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淡薄,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上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致使供销社存在问题凸现,经营出现困难,甚至有的地方的主渠道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供销社的品牌形象影响力下降。农技部门。农技部门由于技术人员比例高,拥有人才结构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农资销售。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技部门是皖北地区传统的农资经营部门之一,但随着市场的放开和竞争的加剧,大多数农技部门由于受到自身资金少、经营规模小的限制,在营销服务上力度不够,农资销售份额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在皖北部分乡镇,农技部门成为个体户经营农资的招牌,原有的农技部门已经名存实亡。个体、私营农资流通企业。皖北地区作为我国农资流通市场改革的试点之一,出现了一些大的个体、私营农资流通企业,例如喜洋洋农资连锁和辉隆连锁等凭借资金、设施、人员及政策优势,通过特许、连锁等流通组织形式,吸收各界农资力量加盟,壮大了实力,企业发展迅速,在农资流通市场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与此同时,一些个体、私营农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且受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维持,有的已经濒临破产。3.2 行业内部主体参与竞争的方式在皖北地区,农资流通行业内部主体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在价格上。农资属于大宗商品,消费时间的集中度高,为此很多农资流通企业都要在淡季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为了降低储存费用,在旺季把农资尽快销售出去,快速回笼资金,各农资流通企业之间经常进行价格竞争,以至于市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同时也给了一些不法经营者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可乘之机,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近年来皖北地区农资流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注重进行内部改革。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完善服务体系,树立自己的良好品牌形象上下功夫。农资商品一般是标准化生产,同种类型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流通领域的主体进行差别化经营的余地小。因此,完善的服务、知名的品牌,对于建立流通主体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供销社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竞争主体的要求;个、私经营主体通过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树立自身品牌,博取农民的信赖;农技部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把技术推广与农资销售相结合,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来赢得形象上的差别化。4.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4.1企业对进货渠道管理不善,农资质量难以保证过去农业生产资料大多数来自供销合作社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质量不仅能够得到保证,而且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所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品质、用途和使用方法等负责管理,既节省费用又能放心使用。近几年,随着农资流通体制的变革,皖北地区各市县都有很多新的农资经营主体进入流通市场,原有的农资市场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情况,而新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对农资流通市场的管理上出现一些混乱现象。因为进货渠道的不规范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使得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假冒的伪劣农资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皖北地区,每年都有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优质农资搭配劣质农资销售是农资企业的潜规则。4.2 监管部门职能划分过细,执法深度受限目前,对农资监管包括农业、质检、工商、质检、专利、环保以及公安等部门。农业部门是农资的行业主管部门,兼有执法权;质检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商品质量监管。从农药企业投资审批、农药登记、生产许可证发放到农药经销审批和注册登记,以及环境保护和打假等等,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这样的职责划分看似明确,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很容易造成执法过程的“中断”。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工商、质检部门,受执法领域的限制,都不能将查处的案件一追到底,往往贻误最佳办案时机,在基层,这样的职责划分是造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不力的根本性原因。4.3 农资经营的微观基础薄弱, 难当农资流通大任经营主体混乱(蔡文著,2006),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总体偏小。随着国家对农资流通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进入农资经营领域门槛的降低,使得大量企业涌人农资流通领域。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点多面广且分散,没有固定的供应渠道,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且大多处于单独分散经营的状况,彼此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导致其抵御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农资流通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小型企业,使得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流通过程中需要承担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使得最终的经营成本上升,而这些小型企业又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等问题,规模效益无法实现。由于现阶段进货渠道混乱,无序竞争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合法流通渠道发展也比较困难。以皖北地区的宿州市为例,仅浍水路上就有100多家经营农资的企业;在作者接触的农资流通企业中,小的企业几乎等同于夫妻店,仅有一个门面一辆送货车而已。品牌缺失。由于受到农资流通本身特征的影响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农资流通行业现阶段品牌集中度低,缺少一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强势品牌,仍然还是以区域(主要是以县、市为主)作为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基础。即使安徽农资流通第一品牌-辉隆连锁在皖北地区的市场份额也超不过15%。在皖北地区,农资流通行业的品牌发展无论在理论基础的研究还是实际工作的推广中,都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深入、全面的体系。农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品牌发展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更注重收效快、投入少的营销策划,而对于能够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品牌建设却投入极少。在皖北地区,农资流通企业的营销策划多是见效迅速的产品推广会,很少有其它的活动。但随着开推广会的企业越来越多,乡镇经销商也越来越没有参与的热情,推广会很多被开成了吃饭会,花费不小,结果却收获不大。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不强。一是竞争上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总体上,农村市场上的农资经营企业缺少自有品牌,也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供应链不完整、渠道不畅,检测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都不完备,管理技术、经营理念不完善,对于农资这种特殊商品经营,很难提高竞争力(张洪吉,2007)。二是经营难以取得太大突破,农村市场上的农资流通企业,几乎没有大企业,以单兵突进的较为突出,资金、仓储设施、技术人员都明显不足,多数借助于乡邻的相互关照来销售农资,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商圈不大,企业始终做不大也做不强。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扛起领军农资市场大旗的底气还不足,商业资本渗透、渠道与终端的主导权,都还不在这些企业手中。三是竞争难以规范。在皖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中,很多企业由于知名度不够,仅仅是依托于试点的平台,积极地以挂牌的简单方式占领市场,但发展方式过于简单、管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农资店 “蓬头垢面”的外观形象没有得到改观,农资陈列杂乱无序,柜台货架依旧,甚至招牌一挂了事,更谈不上配送,难以发展强大,承担大任。而本土发展的农资经营企业,一方面由于实力不足,难以对外快速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在基层广泛存在的农资赊销,占用了企业有限的流动资金,制约了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皖北地区各地的农资流通企业服务范围一般以县为区域,很少拓展到本县以外的区域;而比较大的企业像喜洋洋农资连锁和徽商农家福,虽然其服务范围较大,但在每个县级区域内与其它当地企业相比往往不存在优势。4.4 农资流通企业经营人员素质较低,运营管理落后首先,在皖北地区,农资企业对经营人员的准入管理缺乏,并且很少有专门培训,使得不少经营人员对自己经销的农资都不甚了解,有些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对零售商和农民进行误导。由于农业生产特征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方天堃,陈仙林,2007),而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相关的科技知识掌握得很少,对不同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运用,主要是凭经验、靠感觉,有的甚至是听信道听途说,使得在购买农资时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使农业生产很难取得最大效益。其次表现在硬件不足,在零售网点开发、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过于简单,不能够很好满足终端经营者和农民的需要。皖北地区,农资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农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很多企业对零售店有“饥不择食”的心理,导致基层网点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与服务。再次是重销售、轻服务,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且可行的农资销售服务体系。皖北地区很多企业的销售模式为简单的“送货车+业务员”模式,业务员在自己区域内包办所有事务,很少有专门的服务队伍的,而业务员又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以及精力的限制,服务工作多表现为滞后。4.5流通主体之间拖欠、违约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在皖北地区,大部分农资企业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这时长期竞争形成的前规则。流通企业为了能够在旺季多销货,往往采取大幅度优惠,产品卖后回款的方式,大面积铺货以求占领终端货架。导致货款的严重被拖欠,挤占企业的大部分流动资金,导致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形成了农资流通企业利润都在账本上的尴尬局面,经济效益难以快速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皖北地区,赊销是流通企业最不愿意做的生意,但是很多时候出于经营的需要又不得不进行赊销。对于赊销,流通企业对其反对声一直不断,但是没有太大的改观。5.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对策探讨5.1整合农资分销渠道,组建大型流通企业由于行业内部没有主导流通主体,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农资流通市场秩序总体显得比较混乱。传统的农资流通主体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经营效益差、债务负担重等遗留问题,无力成为新时期农资流通市场的主导者,对市场上的其他主体也难以起到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而一些新型的流通主体,如个体、私营农资流通企业,由于受自身资金少、规模小的局限,也很难成为我国主导的流通主体,客观上还是目前我国农资流通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制造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农资分销渠道进行整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农村物流和相关行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物流资源,但由于原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这些物流资源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中,在建立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市场干预和市场调节等手段,通过农资流通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组建战略及策略联盟,也可以是通过组建农资连锁的方式(王新利,2005),或是通过在各主体价值链上的优势环节上进行联合等组建规模大、功能完备的农资流通主导型企业,从而提高社会农业生产物资的流通效率。另外通过销售渠道整合,可以避免无序竞争的状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流通环节的不必要消耗,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同时还应完善农资流通市场主体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不善、债务负担重的小企业可逐步淘汰,使其退出市场;或是被大企业兼并,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徽商农家福为例,徽商农资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农资连锁企业品牌宣传,拥有一批十分精通流通领域、农村市场、农资产品营销的各类专才,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并制订了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营销行动计划,设计并注册了徽商“农资连锁企业”徽标,通过电视广告、广播、报纸、助学活动、农资连锁企业报、配送车、墙体广告、访销员和连锁店等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农资连锁企业”的品牌。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农资连锁企业公司进行专访,称赞“农资连锁企业”连锁店是农民的放心店。据最近调查,不到一年时间,农资连锁企业品牌无为县知名度达到70以上,巢湖(含山)和庐江县达到50以上。农民普遍认同,农资连锁企业“农家福”农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服务又好,买农资连锁企业商品就是买放心(王芙蓉,2007)。5.2企业以服务为核心,建立品牌优势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小农业大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被逐渐分割出去,形成各种专业化分工,如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等。(王新利,200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农资流通企业加强服务功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依托于品牌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 。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徐鼎亚,2001),品牌就是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培养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合理地应用品牌战略。品牌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李和平,2007)。在农资市场,农民朋友的品牌意识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今天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现象屡禁不止的今天,农民朋友更意识到购买品牌就是购买保障。随着2008年,随着国家取消农药商品名的新政的实施,创立农药名牌将是农药企业最后的晚餐。(王芳,王双进,2005)以服务为核心塑造农资经营品牌,建立自己独立的经营销售品牌,拥有自己的商标、包装、服务等方面的形象标识已成为农资经营企业参与竞争的一个重要模式。然而,皖北地区的农资流通企业却很少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企业名称大多是地名+公司,谈不上什么品牌识别。事实上,经过市场这么多年的优胜劣汰的选择,皖北地区的很多农资流通企业有良好的销售网络和信誉基础。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产,发展自己的品牌,应该是大有作为的。经营品牌的良好信誉,也有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促进农资销售。眼下已有一些企业在尝试以经营品牌为核心的农资连锁经营。作者接触的合肥顺龙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顺龙”商标,并建立了农资连锁的“土煌地”品牌;合肥顺龙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聘请当地知名农业技术专家成立了技术服务队伍,受到了当地农民的赞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当地,合肥顺龙高科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受到农资流通界的普遍关注。在皖北地区,像“喜洋洋”、“徽商农家福”、“红太阳”品牌已获得很大的知名度,成为优秀农资企业的代表。5.3 加大国家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显得相当落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就更加落后了,主要表现在道路、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商品储存保管等水平上。(王新利,2005)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专项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生产资料的高效流通创造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首先,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资流通的全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解决农资流通中最薄弱的基层配送问题。其次,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为农资流通企业提供便利,使其能够最准确最快捷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应当从研发、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进行扶持,各级政府要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不仅在资金上而且在政策上、技术上进行扶持,促进农资流通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作用。2008年,安徽全省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合计达47.46亿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8.57亿元,比上年增加约22.17亿元,增幅达1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4强化政府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农资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也离不了政府的监管。当前皖北地区农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对整个农资流通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农资的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在市场上的流通,对于一些不规范、信誉低的企业要坚决取缔或限期改正。在皖北地区,很多进行违法经营的农资流通企业在应对政府部门执法检查时,利用执法弊端与执法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致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政府部门要给予重视,加大执法力度。 6. 结束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向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皖北地区农资市场已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经营、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农资流通市场新的主体模式在促进农资流通的同时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农资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整合流通渠道,加强社会化服务力度,建立品牌优势,组建大型农资流通企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来促进农村农资商品流通的现代化(连会仁,2005)是农资流通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 张永强:物流管理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逯忠斌:农资经营必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 王崇彩:杜立辉,燕保锋:安徽省农资连锁经营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外资,2008(8)5安徽统计年鉴20086 杜九如:关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唐山经济,2O04 (10)7 洪运华:中国农资连续经营的发展之路,商业现代化,2006(14),8 魏巍: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分析,合作与经济,2006(2)9 蔡文著:我国农资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2006(5)10 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1 张洪吉:李红芹,张现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构建诚信农资的营销盘点,乡镇经济,2007(8)12 卢福财: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方天堃:陈仙林,农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4 王芙蓉:农资连锁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以安徽徽商农家福公司为例,职业圈,2007(12)15 徐鼎亚:市场营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6 王芳,王双进,李红梅,曾祥静:中国农资流通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517 李和平:品牌经营与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8王钊:邓宗兵,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 崔亚:农药行业企业创牌回归正当时,农资与市场,2008(21)20 连会仁:王耀球,农资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 (1)AbstractThe agriculture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country economic, mea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the basic material in agriculture produce.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growing national concern for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materials in circulation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s circul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has been operating under a mandatory program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monopolized by the provincial, prefectural and county levels exclusively agricultural wholesale, supply and marketing departments from the township to the retail outlets. Until the fertiliz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1998 before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markets so that the whole flow of a certain loosening. Followed by countries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agricultural markets, in March 2003 issu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materials on the views of chain operations;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in February 2005 launched a village of a thousand villages, the market works; the State Council in August 2005 issued the circul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opinions, in which the flow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ear guidance. Anhui is the flow of the first reform agricultural areas, a number of national polic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low of the agri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金融合同中担保资产范围及买卖双方风险分担
- 电力系统检修安全操作协议
- 高层管理人员内部股份转让及股权激励协议
- 2023年辅警招聘报名表
- 大学法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造价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全球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研究-洞察及研究
- 网媒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检验专业英语试题及答案
- 吊篮租赁公司半年工作总结
- 演唱会招商方案
- 河北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集
-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总监题库
- 创业合伙人五份协议书模板
- 建筑工程消防查验检查表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 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
- FZ∕T 71006-2021 山羊绒针织绒线
- 慢性创面的治疗及护理课件
-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招聘考试真题
- YY/T 0003-2023手动病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