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仿生化视角的企业蜕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汇报人 丁诚2011年12月26日 目录 蜕变理论与涵义蜕变类型与方式蜕变选择实证研究总结 蜕变理论与涵义 美国的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 中小型企业3 5年内倒闭的将近80 5 15年内倒闭的约占10 只有10 的企业得以存活 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2 5年年 40 的公司存活不到10年 稳定的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 民营企业3年 中小企业只有2 9年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公元718年的一个日本小旅馆 现在由创始人的第46代孙在打理 美国目前有百岁企业1万多家 如杜邦 卖当劳 西尔斯 可口可乐 福特 摩托罗拉等 瑞士的劳力士200多岁 雀巢100多岁 瑞典Stora公司 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同仁堂药店 经历了330多年 VS 短命夭折 基业长青 1 企业什么周期 仿生进化论 企业仿生论者认为 企业也会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资源 而其内部经营机制将人 财 物 技术 信息等资源结合起来 经过各种循环过程 最终消化吸收为企业内部要素 仿生论最具影响的理论是企业进化论 该理论以Winter 1984 为代表 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这种理论把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 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这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与问题上 阶段论影响最大 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 因此产生了许多彼此有别的阶段论 爱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成长阶段 再生与成熟阶段 老化阶段 九个时段 孕育期 婴儿期 学步期 青春期 盛年期 稳定期 贵族期 官僚早期和官僚期 死亡期 并针对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企业治理对策 目的是为了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3 企业生命周期归因论 这一理论试图通过揭示决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具体因素 来找出改善和延长生命周期的 处方 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 这一理论的早期研究者的分析 主要以技术 产品生命周期为依据 试图揭示企业特定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本身生命周期之间的联系 产品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生命周期 而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延伸 蜕变的研究历程 在西方 组织转型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组织发展的产生与兴起而开始的 它被作为组织变革的一种手段加以研究 组织变革是以美国学者KurtLewin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解冻 变动 再冻结 变革模式为基础的 因此该模式也就成为企业组织转型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1972年美国学者Greiner在 哈佛商业评论 上发表 组织成长过程中的演化与变革 一文 提出了 组织发展模型 文中用 变革 代指组织转型 成为本研究领域的一篇奠基之作 1976年 美国社会学家WilliamEvan 转组理论 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组织转型成为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 其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如Gouillart 1997 的 组织转型 Fletcher 1990 的 组织转型的理论家与实践者 轮廓与主题 等 在国内 钱平凡博士 1999 构建了企业组织整体结构模式 分析了企业组织转型的影响因素 过程和机制 认为企业组织转型的主要途径有再造流程 组织学习 组织网络化和组织虚拟化等 企业转型的类别 1 Slywotzky 1996 则由企业价值转移的观点切入探讨企业蜕变的型态 提出了七种价值移转的型态 多方向转型 如钢铁业化身为材料工业 蜕变转型不转行 如美国解除民航业管制后 航空公司变成无利可图的产业 转而经营大型转运中心服务等 脱胎换骨转型 多类别转型 从系统整合到专业分工 从传统销售到平价流通 从传统销售到高附加价值 企业转型的类别 2 Kimberly Quinn 1984 则强调转型与组织重组之关系 说明企业转型的内涵分别包括四类型 组织重组 策略重新定位与组织重组 改造重生加上组织重组 改造重生加上策略重新定位与组织重组 企业转型的类别 3 台湾学者陈明璋 1996 将企业转型类别分为以下五种 产业类别 产业型态转型 产业间之转型 如纺织 石化 电子等产业别间的转换 业态的转换 如制造 批发 零售业者之间的转换 其它如多角化经营或缩小事业范围 经营型态转型 如 独立店朝加盟店的改变 垂直以及水平方式的整合 与其它事业整合 合作开发 成立策略联盟 与其它公司合并或合并其它公司 产品转型 产品线结构的调整 产品质量的提升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新产品开发 市场转型 品牌 通路 目标顾客 销售方法等营销面的改变 经营体质转型 除营销功能外 企业功能之改善与调整 生产技术 设备 程序之改善与改变 研究发展 人事 财务功能的加强与改善 藤芳诚一的企业蜕变观 在总结帝国人造丝转产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 蜕变的经营哲学 在企业的发展历史过程之中 曾经有一个由旧式的事业的经营方式脱胎换骨的时期 这种蜕变时期对企业而言 是企图转换路线的一大关键 如果一切顺利 将会造成企业的跃进和成长 若是受挫 必然会导致停滞或破产 此种转变 正如蝉从幼虫成长为成虫时 必须脱去陈旧的外壳 此称为蜕变 企业也不断反复此种 蜕变 以保持和发展永恒的生命 国内研究 聚焦民营企业 张成君 肖丕楚 2002 认为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渡过了孕育期 求生存期 目前正处在高速成长期的初期 然而 由于外部环境的突变 使我国民营企业还没来得及进入高速成长期之前就有可能提前滑入衰退期 因此 民营企业必须进入规模 组织制度 管理制度 实物形态等方面的蜕变 实现 二次创业 并以此获得再生 许晓明 吕忠来 2002 认为 在衰败期才考虑蜕变 时间上已经晚了点 在稳定期发现企业开始下滑或上升缓慢时 就应该考虑蜕变的事情 当前研究的不足 企业蜕变的理论基础欠缺 实证研究较少没有给出企业蜕变的时机选择和策略组合对企业蜕变的风险研究甚少只注重研究 劣势蜕变 很少研究 优势蜕变 企业基因 2003年 约翰 奥瑞克等在 企业基因重组 一书中最先提出企业基因重组的概念 他们将企业基因定义为企业的业务构成单元 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 我们把它的生命体中具有遗传功能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素的集合体看作企业的基因链 那么就可以给企业基因下一个定义 企业基因就是指一个企业生命体中某些具有遗传功能的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元素 如企业制度类型 产品 组织形式 企业文化等 的片段 企业演化理论 国外学者对演化过程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的内容着手 William Burgelman 1986 环境对企业的自然选择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Hannan纳尔逊 温特 1997 企业演化理论 纳尔逊和温特在借鉴生物进化论的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的思想的基础上 把创新 多样化 变异 作为知识载体的企业 遗传 和市场选择融入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 建立了以惯例 搜索 选择环境的分析逻辑 他们的企业演化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概念基础上的 第一 企业是内在的 历史性的 以经验为基础的生产性知识的集合体 它体现为 惯例 第二 搜索 是由惯例指导的 改变惯例的过程 即企业在当前的可能选择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 选择意味着在群体中存在着挑选机制 这个机制是与已实现的行为标准有关 蜕变的生物学涵义 生物学上的蜕变是指蜕皮动物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 将角质化 变硬 的旧皮脱掉换上新皮而获得新生的过程 旧硬皮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 一旦长成 就不能继续扩大 这就限制了动物体的生长 只有脱掉它 身体才能摆脱束缚而长大 企业蜕变途径 蜕变的具体途径有 企业法律形态的蜕变 包含产权蜕变 企业组织形态的蜕变 如兼并 合并 分立 出售 公司重组等 产品形态的蜕变包括放弃原先的经营方向而转向其它的事业或者产品 改变经营重点 一个企业通过成功的蜕变就能从原先的寿命周期进入一个新的寿命周期 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延长了企业的寿命周期 从而实现企业的 基业常青 蜕变和转型 大家也许会问 企业蜕变与企业转型是什么关系 企业蜕变不就是转型吗 企业蜕变与企业变革又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把企业看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其形态的变化或转换 就是一个过程 有时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蜕变 蜕变的结果是企业形态发生变化 如果你把企业看作一个非生物的东西 其形态的变化 就是转型 不能称为蜕变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蜕变是生命体特有的现象 转型是非生命体改变形态的称谓 企业蜕变是一个过程 它包含变革和转型 但只有革命性的变革才构成蜕变 任何企业的蜕变 都先要经历艰难而痛苦的变革 只有变革达到一定的度后 企业才能转换形态 获得新生 因此 变革 是 蜕变 的前奏 转型 是 蜕变 的最后一步 其结果是企业的产品 产权 组织形态等的转换与改变 企业蜕变的类型 Bibeault 1982 把蜕变分为五种类 1 管理过程蜕变 Themanagementprocessturnaround 主要是强调一个成功的管理过程序的蜕变 必须包含更多基本面的东西 也就是要使整个企业文化都要改变 不只是在改变管理本身的不完善而已 其实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蜕变都是属于这类的蜕变 一般相信这才是真正的蜕变 2 经济或商业循环蜕变 Theeconomicorbusinesscycleturnaround 它是因应某些产业的景气往上或往下发展的时机 有其商业周期而在管理上加以调整 以达到蜕变的目的 3 竞争环境蜕变 Thecompetitiveenvironmentturnaround 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的改变 4 相关产品突破蜕变 Theproductbreakthroughturnaround 发表创新产品的蜕变 5 与政府政策相关联的蜕变 Thegovernment relatedturnaround 这一类蜕变占的比例在百分之四以下 最少发生 蜕变类型 日本学者 蜕变型态和方法 日本学者 企业蜕变的型态及方法分类 企业蜕变策略 作者对于蜕变的总结 蜕变界定按照1 内容划分2 时机划分3 程度划分4 战略地位划分 企业衰败的原因 蜕变 源于危机 1 产品危机 2 市场危机 3 管理危机 4 媒体危机 5 法律或政策危机 6 自然灾害或社会因素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不可抗力危机 蜕变 源于危机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 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但是到2000年 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 仅占其总收入的22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 左右 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根据2000 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 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 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 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 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 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 锐减至2003年的41 8亿美元 跌幅达到46 针对上述问题和资本市场的反映 柯达于2003年9月26日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 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 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蜕变 源于危机 以变应变 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 不再向传统胶卷业务进行任何重大的长期投资 公司重组 将原来的胶片影像部门 医学影像部门 商业影像部门重组为商业影像 商业冲印 医疗影像 数字及胶片影像系统 显像及零部件五大数字科技部门 向消费者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与富士 惠普 施乐 佳能和爱普生等在数字业务领域展开正面较量 坚持其胶卷特许经营业务 积极开展私有品牌胶卷经营业务 如 胶卷将可以以非柯达品牌的商标在国外出售 通过跨行业联盟形成消费者足不出户全面解决方案 即如下的产业链 包括 数字相机 柯达或非柯达品牌 联邦快递派送 连锁冲印店输出 彩信 摄影 手机 网络传输 连锁冲印店输出 联邦快递派送 客户 在中国市场 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两者兼顾 建设一个柯达全球生产中心 主要业务为组装核心型号的数字相机 同时开始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工作和数字冲印 柯达传统的民用影像业务部门继续扩大中西部和二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 实现由 影像 到 影像 零售服务 的战略转型 实现 双T 全面解决方案和全面满意度 和 双E 延伸和扩张 的战略规划 加强终端输出 蜕变 不源于危机 格兰仕的非危机蜕变 1 轻纺产品时期 1978 1992 2 向家电业部分蜕变时期 1992 1998 3 向家电业整体蜕变时期 1999 2006 企业制度类型蜕变 制度类型蜕变案例 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形式蜕变 联想集团分拆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回顾联想的发展历史 出现过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第一次发生在1993年 外国电脑巨头在中国市场占绝对优势 国产品牌生死存亡 柳传志大胆启用杨元庆 组建庞大的电脑事业部力挽狂澜 第二次是在1997年 香港联想巨额亏损几乎把整个集团拖入海底 柳传志断然将香港与总部合并 结果起死回生 第三次则是在2002年3月初 联想正式宣布神州数码分拆上市 柳传志在评价神州数码与联想电脑分家时说 前两次重组都是危机关头 九死一生 这次分拆重组是我第一次主动的战略转型 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