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4节点测试手册.docx_第1页
MSCS4节点测试手册.docx_第2页
MSCS4节点测试手册.docx_第3页
MSCS4节点测试手册.docx_第4页
MSCS4节点测试手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SCS群集 4节点测试安装手册目 录1前言32MSCS安装要求32.1软件要求32.2硬件要求32.3网络要求42.4共享磁盘要求43MSCS测试安装环境准备53.1虚拟机安装并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53.1.1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53.1.2Windows网络配置63.2虚拟机安装并配置Openfiler 2.383.2.1安装Openfiler2.383.2.2通过Web管理界面来配置Openfiler154MSCS群集配置214.1AD域配置214.1.1创建主域控和额外域控214.1.2配置DNS及域用户cluster284.1.3配置其余三个节点DNS并加入域314.2创建MSCS故障转移群集344.2.1创建新群集344.2.2加入MSCS群集中的其余三个节点391 前言本手册提供关于在运行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R2(以下简称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创建和配置使用共享磁盘的典型的单一仲裁设备多节点服务器群集的步骤指导。该测试手册涉及的部分环境可能与其他环境不兼容,请酌情参考。2 MSCS安装要求2.1 软件要求 群集中的所有计算机均安装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R2。 一个名称解析法,比如: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DNS 动态更新协议、Windows Internet 名称服务(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WINS)、HOSTS 等等。 一个现有的域模型。 所有的节点必须是同一个域的成员。 一个域级帐户,必须是每个节点上的本地管理员组的成员。建议采用专用帐户。2.2 硬件要求 群集中的每个节点拥有两个PCI 网络适配器。 需提供iscsi或FC共享存储设备一台。本例中利用Openfiler2.3模拟iscsi设备。 对于所有的节点,一切硬件都尽可能完全一样,对应正确的插槽、设备卡、BIOS、固件修订版等等。这将使配置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消除兼容性问题。2.3 网络要求 一个唯一的NetBIOS 名称。 每个节点上的所有网络接口均拥有静态IP 地址。 接入一个域控制器。如果群集服务无法验证用于启动服务的用户帐户,可能导致群集发生故障。建议您在群集所在的相同的局域网(LAN)上拥有一个域控制器,以便确保其可用性。 每个节点至少必须拥有两个网络适配器一个用于连接客户端公用网络,另一个用于连接节点对节点专用群集网络。HCL 认证要求一个专用网络适配器。 所有节点都必须拥有两个面向公用和专用通信的物理独立的局域网(LAN)或虚拟局域网(LAN)。 如果您正在使用容错网卡或网络适配器组合,确认您正在使用最新的固件和驱动程序。向您的网络适配器制造商核实群集兼容性。2.4 共享磁盘要求 一个经HCL 认可的连接到所有计算机的外部磁盘存储单元。其将用作群集共享磁盘。建议采用某种类型的硬件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 所有共享磁盘,包括仲裁磁盘,必须在物理上附加到一个共享总线。 共享磁盘必须位于系统驱动器所用的控制器以外的另一个控制器上。 建议在RAID 配置中创建多个硬件级别的逻辑驱动器,而不是使用一个单一的逻辑磁盘,然后将其分成多个操作系统级别的分区。这不同于独立服务器通常所采用的配置。但是,它使您可以在群集中拥有多个磁盘资源,并跨节点执行“活动/活动(Active/Active)”配置和手动负载平衡。 最小50 兆字节(MB)的专用磁盘用作仲裁设备。为了得到最佳的NTFS 文件系统性能,建议采用最小500 MB 的磁盘分区。注:本例中iSCSI设备由Openfiler2.3模拟。仲裁盘为2GB。以上要求节选自Windows Server 2003 服务器群集创建和配置指南作者:Elden Christensen Microsoft Corporation发布日期: 3 MSCS测试安装环境准备注:本例中所有节点包括ISCSI共享磁盘设备均由VMware WorkStation 7.1模拟。3.1 虚拟机安装并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 3.1.1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虚拟机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R2系统,每节点均需安装Initiator-2.08-build3825-x86fre软件。其中,各节点的网络适配器1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5,用于链接Openfiler。网络适配器2要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6,用于私有网络(private)链接。注:Windows2003系统及Initiator软件安装过程略。3.1.2 Windows网络配置 MSCS群集配置记录一览各节点IP及IQN信息节点名称公有网络IP(public)私有网络IP(private)IQN(iSCSI)N.microsoft:node1N.microsoft:node2N.microsoft:node3N.microsoft:node4所有节点的网络高级配置如下图:公有网络(public):私有网络(private):取消“Microsoft网络客户端”和“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前的复选框在私有网络的DNS设置中取消“在DNS中注册此链接的地址”的复选框。在WINS设置中取消“启用LMHOSTS查找”前面的复选框,并且“NetBIOS设置”中选择“禁用TCP/IP 上的NetBIOS”。本例中各节点所配置的域用户名称、密码、配属磁盘等信息规划如下:local账户与域账户信息local用户名local密码域用户名域用户密码域名还原密码Administrator1Ctest各节点磁盘配属节点名称磁盘配属Node1E盘(10G)F盘(12G)G盘(15G)Q(仲裁)Node2E盘(12G)Q(仲裁)Node3F盘(15G)Q(仲裁)Node4G盘(10G)Q(仲裁)3.2 虚拟机安装并配置Openfiler 安装Openfiler2.3由VMware WorkStation 7.1生成新虚拟机,所需硬件如下图所示:其中,网络适配器1要桥接到本地网卡,用于配置Openfiler。网络适配器2要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5,用于连接MSCS群集中各节点,以便提供共享存储空间安装Openfiler2.3,引导界面如下图所示。选择“ENTER”,执行图形化安装。安装介质检测,选择“SKIP”开始安装openfiler,欢迎界面,键盘选择:硬盘分区选择。选择第二项“Manually partition with Disk Druid”,在弹出的警告中选择“Yes”,初始化驱动器并清除所有数据。自定义分区,结果如下图所示:剩余的空间不需要分配,在Openfiler 的Web管理页面中会有配置。网络设置,因配备了两块网卡,所以eth0配置为管理连接,eth1配置为ISCSI设备连接,本例中eth0的IP为00,eth1的IP为01。Hostname可以随意填写。Gateway和DNS不要填写。选择UTC时钟为Asia/shanghai为管理员账号root设置密码,本例中密码为:111111。开始安装Openfiler安装完成后,系统会要求重启。过程略。3.2.2 通过Web管理界面来配置OpenfilerOpenfiler默认的Web管理界面为https:/ip:446。本例中可通过00:446来连接并管理。注:这里不需要登陆到命令行来进行配置。所有的iSCSI功能都可以在Web管理。面来完成。如果没有在安装界面中设置IP、或需要调整的时候才需要进入命令行。因Openfiler也是基于Linux开发的,所以相应命令可以参照RedHat系列操作系统。登陆命令行需要用安装过程中设置的root账号及密码登陆。Openfiler的Web管理界面登陆。默认登陆密码为passwordOpenfiler系统信息“Status”选择分页栏中的“System”,并在页面下方的“Network Access Configuration”中填写允许连接到本机的IP。注:群集各节点IP详情请参考“MSCS群集配置记录一览“。注:每一次填写一个节点,并且“Netmask”必须选择“55”否则会导致无法连接ISCSI设备(Openfiler系统BUG)。选择分页栏中的“Volume”,点击下方的“create new physical volumes.”链接,创建PV(物理磁盘组)。选择/dev/sda设备来创建PV。在“Edit partitions in /dev/sda (10443 cylinders with msdos label)”页面下方的“Create a partition in /dev/sda”子项表格中,“Partition Type”选择“Physical volume”,容量为剩余所有空间,默认即可。点击“create”创建PV。返回分页栏中的“Volume”页,创建VG(卷组)。填写好VG名,勾选“/dev/sda4”,点击“Add volume group”。在“Volume”页中的右侧“Volume section”一栏中,选择“Add Volume”,为VG0划分分区。注:在Filesystem / Volume type中要选择iSCSI类型。 依次点击“Add Volume”添加所需分区。结果如下:注:具体分区详情请参照“MSCS群集配置记录一览”启动Openfiler的iSCSI target server服务。点击“Modification”列中的Enable。添加iSCSI target。在“Volume”页中的右侧“Volume section”一栏中,选择“iSCSI Targets”项,在页面的“Add new iSCSI Target“ 项目中,依次将各节点的IQN复制到Target IQN栏点击”Add“添加。结果如下图:单独选择一个节点,如“.microsoft:node1”,点击后面的“Change”,下方的信息就会显示此节点的iSCSI信息。此时该页面的LUN Mapping等选项都是针对此节点操作。在iSCSI Targets 页面中,LUN Mapping页面可以设置过滤LUN映射。在操作此节点配置时,只需要点击你需要的LUN后面的Map按钮即可。例如“.microsoft:node2”节点配置如下图:由上图可见,仅为.microsoft:node2节点Map了两个分区。其他节点同上。在iSCSI Targets 页面中,Network ACL页面可以设置网络访问权限。如下图所示:其中“Deny”为拒绝,“Allow”为允许。至此Openfiler准备完毕,可以为MSCS群集中的节点提供iSCSI设备。每个节点通过iscsi-initiator软件挂载磁盘并分配盘符。注:分配的对应盘符需完全一致。4 MSCS群集配置MSCS群集配置主要分为四个部分:AD域配置、DNS配置、创建MSCS群集并添加节点和配置资源。4.1 AD域配置4.1.1 创建主域控和额外域控创建主域控,本例中主域控为node1节点。按WIN徽标键+R键,打开“运行”提示框,输入“dcpromo”运行“Active Directory安装向导”,并点击“下一步”域控制器类型选择“新域的域控制器”创建一个新域选择“在新林中的域”“安装或配置DNS”,选择“否,只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DNS”填写新域的域名,本例中为“”“NetBIOS域名”处默认即可。本例中默认为“TEST”“数据库和日志文件文件夹”,默认即可。“共享的系统卷”,默认即可。“权限”,默认即可。“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管理员密码”,本例中为“test”。“摘要”,点击“下一步”开始自动“Active Directory”配置。至此主域控配置完毕。额外域控的配置和主域控仅有几处区别:依然使用管理工具中的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或者使用命令dcpromo)进行活动目录设置,在向导中选择域控制器(Active Directory),在接下来的域控制器选型中,选择“现有域的额外域控制器”,提供域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及域名(域名采用FQDN格式),输入作为额外的域控制器所在域的域名,也是FQDN格式,本例中是。4.1.2 配置DNS及域用户cluster安装主域控的DNS默认就可以了。注意在DNS管理器中查看域的信息,如下图:为MSCS群集加入域用户cluster 密码设置为123为域用户cluster添加域管理员权限(测试使用,如生产环境则需要考虑用户安全)4.1.3 配置其余三个节点DNS并加入域配置其余三个节点的DNS:首选DNS的IP指向主域控的IP。备用DNS指向自己的IP。如下图所示:将此节点加入域后(使用建立的cluster用户),主域控会自动更新该节点的DNS信息。如下图所示:将该节点重启后会自动将DNS信息添加到主域控中。其余节点依次添加到域中。测试该域与DNS连通性:依次ping 和、、和。如果返回正常,则域和DNS工作正常。注:本例中MSCS的4个节点中包含有一个AD控制器,所以需要采用主域控+额外域控的方式。如果是在生产环境中,肯定不会允许群集建立在一台主域控上的。所以在生产环境中,无需创建额外域控。仅需要把要建立群集的服务器节点加入到该域中,且首选DNS要指向该主域控即可。其余步骤同本例。4.2 创建MSCS故障转移群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