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1页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2页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3页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4页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2007年以来,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迅速崛起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需要,充实和增加我国进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贸易 现状 发展趋势 建议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形势。但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货物的加工、装配、维修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人的活动,是一国与它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并符合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接的服务输出与输人。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人和输出,也包括在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一般我们所指的服务贸易都是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国际服务贸易”或“服务贸易”才是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这里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均指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 而通常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服务贸易包括一系列的产业、职业、行政机关的产出:空运业、银行业、保险业、旅馆业、餐饮业。理发业、教育、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研究、娱乐业、按摩院、旅游业与旅游代理、计算机软件业、信息业、通信业、医疗与护理、印刷、广告、租赁、汽车出租服务等。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这些行业部门的产出品向其他国家居民的销售。中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在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涉及到了相关行业,但总体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市场上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245.0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86亿美元,12年间增幅超过4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9的第3位。但在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差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表中国历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中国出口额 中国出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出口额 中国进口额 中国进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进口额 中国进出口额 中国进出口占世界比重 (%) 世界进出口额 1982 25 0.7 3646 19 0.5 4028 44 0.6 7674 1983 25 0.7 3543 18 0.5 3829 43 0.6 7372 1984 28 0.8 3656 26 0.7 3963 54 0.7 7619 1985 29 0.8 3816 23 0.6 4011 52 0.7 7827 1986 36 0.8 4478 20 0.4 4580 56 0.6 9058 1987 42 0.8 5314 23 0.4 5439 65 0.6 10753 1988 47 0.8 6003 33 0.5 6257 80 0.7 12260 1989 45 0.7 6566 36 0.5 6855 81 0.6 13421 1990 57 0.7 7805 41 0.5 8206 98 0.6 16011 1991 69 0.8 8244 39 0.5 8510 108 0.6 16754 1992 91 1.0 9238 92 1.0 9471 183 1.0 18709 1993 110 1.2 9413 116 1.2 9596 226 1.2 19009 1994 164 1.6 10332 158 1.5 10438 322 1.6 20770 1995 184 1.6 11849 246 2.0 12015 430 1.8 23864 1996 206 1.6 12710 224 1.8 12697 430 1.7 25407 1997 245 1.9 13203 277 2.1 13056 522 2.0 26259 1998 239 1.8 13503 265 2.0 13350 504 1.9 26853 1999 262 1.9 14056 310 2.2 13883 572 2.0 27939 2000 301 2.0 14922 359 2.4 14796 660 2.2 29718 2001 329 2.2 14945 390 2.6 14941 719 2.4 29886 2002 394 2.5 16014 461 2.9 15793 855 2.7 31807 2003 464 2.5 18340 549 3.0 18023 1013 2.8 36363 2004 621 2.8 21795 716 3.4 21328 1337 3.1 43123 2005 739 3.1 24147 832 3.5 23613 1571 3.3 47760 2006 914 3.4 27108 1003 3.8 26196 1917 3.6 53304 2007 1216 3.7 32572 1293 4.2 30591 2509 4.0 63163 2008 1465 3.9 37313 1580 4.6 34690 3045 4.2 72003 注:遵循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中国服务贸易数据不含政府服务。 数据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 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合理。第一,从出口服务贸易来讲,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因此国际竞争力很低。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中国服务业落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 相对于国民收入水平而言,中国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2%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64%(巴西),而同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只有33.2%,2006年也只达到39.4%,2001年至2006年一直徘徊在40%左右。 中国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业落后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然导致较低水平的服务需求。 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滞后是正常的。四、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 1、继续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旅游服务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传统行业,在我国服务行业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由于金融危机在我国的更深层次的影响。今年服务贸易旅游业逆差将达60亿元 。适时扩大开放区域,增加赴台旅游组团社;做好各地赴台旅游交流的协调工作,推动各地开展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台旅游交流活动;做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品质保障和市场监管工作,加强与台湾业界的沟通与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两岸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维护好两岸旅游市场秩序。 2、服务外包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无疑,中国在这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通过承接国内外企业外包业务,一大批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中国崛起,北京、苏州、上海等众多中国城市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重镇。近五年来,我国外包产业执行额累计达到320亿美元,其中离岸金额达到了245亿美元,形成服务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厦门。 服务外包业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产业结构调整 催生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近年来,发达国家日益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将大量服务性的业务外包到境外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数据,2010年110月份,坐拥全国服务外包十强企业中五强的北京市共签订离岸服务外包合同4135份,执行额为1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3.6%,占全国总量的13%。服务外包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环境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等等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方向发展。”胡万进告诉记者,服务外包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服务外包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是与从业人员的数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这个产业的规模越大,要求从业的人员就越多,同时它的产业特征又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我国服务外包业的迅猛发展印证了胡万进的话。据记者了解,仅今年1至7月,我国就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855家,新增从业人员35.1万人。据统计,目前95%的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已经制订了业务外包计划。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达1.65万亿到1.8万亿美元,这为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外包服务市场急剧萎缩,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打拼难度也不断加大,机遇和挑战并存使服务外包业正处于关键时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形成欧美、日韩和国内三大块市场,潜在的空间还很大。”胡万进表示。3、发展新兴产业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体现国家的战略需求,要体现阶段性特征,现阶段应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也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地方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和发展重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第二是突出体制机制改革。从前期调研情况看,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三是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组装加工能力强,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