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教学案一体化高一语文备课组一、预习指要(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l、归纳积累鼓、殆、何、莫、发五个多义词的义项。2、掌握临、鸣、扣、适、向、识、考7个实词的意义及用法。3、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能力目标 1、辨析名词作状语的现象,掌握其规律。2、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3、背诵课文。德育目标1、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 2、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二)、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其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嘉祐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他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为相,苏轼再入朝,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但又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出知杭州。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变法派又得势,苏轼再遭打击,被一贬再贬,由英州(现在广东英德)、惠州 (现在广东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现在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还,次年病故于常州。谥文忠。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诗文集东坡七集等。(三)、读想写1、读一读。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可粗读一遍了解大意,然后深入读疏通字词句。不清楚的或不敢断定的可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也可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解决。但对于自己有疑之处一定不要忘了做一些便于自己听课、复习的符号噢!2、想一想。同是游记,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有何异同呢?文章阐明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呢?又是如何得出的呢?苏轼在本文中的见解你是如何看的呢?能简要的说说理由吗?最好与同学交流一下。3、写一写。读完本文,你也许会为文中优美的语句而赞叹不已,你也许会为作者的有疑必察的精神而敬佩不止,你也许会为作者独出心裁的构思而心动涟漪有这样好的文章,有这样的感动,有这样的情致,何不挥毫潇洒一次,“谁与天公试比高”,大胆点说:“我”。二、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读一读1、默读第一段,巩固预习成果。 2、朗读第一段,注意字词读音与句子断句。(二)、想一想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 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3.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的?4.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反驳的?(三)、写一写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彭蠡( )之口有石钟山焉 今以钟磬( )置水中桴( )止响腾,余韵徐歇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郦 元 以 为 下 临 深 潭今 以 钟 磬 置 水 中虽 大 风 浪 不 能 鸣 也扣 而 聆 之自 以 为 得 之 矣(四)、背一背。背诵时可先将要背之内容分解,等分解的内容熟后,再将其组合,这样可能会轻松点。如本段就可以这样去设计背诵:1、引用水经中的那一句话是什么?2、郦道元是怎么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的?人们对他的观点的态度是什么?又用何办法反驳的?3、李渤又是怎么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的?作者对他的观点的态度是什么?又用何办法反驳的?第二课时第一部分:(一)、读一读1、背读第一段,巩固学习成果。 2、朗读第二段,注意字词读音与句子断句。(二)、想一想1.作者参观石钟山的缘由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才有了独到发现的?3.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什么? 4.本段写了作者的两次“笑”,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吗?(三)、写一写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焉 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云霄间 或曰此鹳鹤( )也噌吰( )如钟鼓不绝 则山上皆石穴罅( )有窾坎镗鞳( )之声 汝识( )之乎 周景王之无射( )也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余固笑而不信也 森然欲搏人 微波入焉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因笑谓迈曰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词语并作解释:空中而多窍 将入港口此世所以不传也 自以为得其实4、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而大声发于水上 空中而多窍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四)、背一背。同学们,除了上一课教给你们的背诵方法外,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背诵方法?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最佳背诵法,何不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也许真的山外有山呢?第二部分:(一)、读一读1、朗读第三段,注意字词读音与句子断句。 2、结合注释再小声读一遍。(二)、想一想1.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2.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3.“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三)、写一写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而臆断其有无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盖叹郦元之简 2、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作解释:事不目见耳闻 而言之不详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四)、背一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背诵之法怎么样?不知道?还不赶快试试!三、练习捷径(一)、朗读下列句子,准确处理好句中停顿:A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B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C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D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E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71. A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C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 莅临指导2. A 是说也,人常疑之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 C 觉今是日昨非D 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3. A 得双石于潭上B 此余之所得也得 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D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 A 因得关所谓石钟者B 因笑谓迈曰因 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事出有因5、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焉 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D 语焉不详E 且焉置土石6、 A 余固笑而不信也B 固已怪之矣固 C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D 自以为关中之地,崤函之固E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 A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B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C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D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E 苏秦合纵,为六国之相F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 A 自以为得其实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实 其实百倍C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D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9、 A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B噌吰如钟鼓不绝绝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余固笑而不信也3.至莫夜月明 4.汝识之乎?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7.长乐王回深父 8.暴秦之欲无厌四、探究集锦(一)读一读怎样看待苏轼的见解 本文一开始就提出人们对郦道元的说法的怀疑,以及自己对李渤的说法的怀疑。作者对古代两位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并不轻信。 刚好他有了一个实地观察的机会,他先问当地寺僧,寺僧的说法和演示跟李渤一样。苏轼仍不轻信,决心“莫夜”“乘小舟”实地考察。石钟山在鄱阳湖人长江的湖口的临江一面,地处偏僻,文中说“余方心动欲还”,“舟人大恐”。再加上风险浪恶,又是盛夏涨水季节,一叶扁舟夜航确是很危险的,所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四 石钟山和历代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三种说法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人长江之处,属江西湖口。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北边一座滨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幽美,所以历来成为旅游胜地。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古人有三说: 1风水声如钟。由于山体是石灰岩构成,在各种水的冲刷溶蚀下,山的下部临水处的表面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当水位处在一定高度,又有适当的风力和相应的风向时,缝隙洞穴就会“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一样的声音。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就是持这种因风水声而得名的说法。但这种声音需要水位、风力、风向诸条件都合适才会发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的。 2石声如钟。山石,特别是溶洞地区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用槌敲打,是会发音的。所谓“南声函胡”是没有形成岩溶洞穴的岩石发出的声音,“北音清越”是洞穴发音的岩石,或碳酸盐再沉淀时形成的形态奇特的岩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唐代李渤就持这种因石声得名的说法,近人也有支持这种说法的。3.山形如钟。石钟山下部山体,由于地下水和江湖水的冲刷溶蚀,形成溶洞。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明、清时就有人持这种以形得名的说法了。不过江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比较大,高低相差达十几米,只有水位非常低时,人们才能进入洞内,从内部领略“覆钟”的形象。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记载 1李渤辨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 (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歌(应为“欹(q)”之误,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钢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抱(应为“袍”之误)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这)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 (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修订)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据文苑英华卷八三三) 2明代罗洪先石钟山记丙午(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春,余过湖口,临湖上下两山,皆若钟形,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始若伏轼昆阳,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人其中,若献深珊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夫音固由寂以出,苟实其中,亦复暗然。故钟之制,甬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寂为之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念庵罗先生文集卷五)今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考察 对石钟山因何而得名的看法,据历史文献记载,可分为两派:一是“主声派”,认为由于水石相搏,发出洪钟般的声音,故叫石钟山;一是“主形派”,认为它形如覆钟,因此提出了相反的结论。其实这两派的看法,只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故都不免失之片面。经过今人全面的科学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应包括“主形派”所说的“形”和“主声派”所说的“声”这两个方面,即由于它“具有钟之形与钟之声的原因”(鞠继武、潘凤英湖口石钟山,见地理知识1979年第5期)。关于这一点,稍晚于曾国藩的清人郭庆藩,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虽然没有作全面考察,但他在舟中望石钟山一诗中,却偶然说对了。诗是这样的:“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工。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光绪乙亥郭氏泊然盒刊本)郭诗正好可作为石钟山“具有钟之形与钟之声”的形象说明。 (涂宗涛巴峡石钟山,天津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 石钟山下部山体,由于受到地下水及江水湖水的溶蚀冲刷,溶洞特别发育。加上江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大,如1954年,年平均水位为1243米,涨水期月平均水位为21米。最小年平均水位为78米(1958),最小月平均水位为534米。垂直溶蚀作用强烈,因而所形成的溶洞,也就特别宽广深邃。江湖水位的变化,对溶洞的发育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石钟山志中就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 石钟山一名的由来,据水经注说:“下临深潭,微风鼓波,水石相击,响若洪钟,因受其名。”石钟山下的石钟洞,系一发育于石灰岩山体内的穹形溶洞,如今仍处于溶洞发育的扩充阶段。当江湖之水,浸灌洞内,水位未有上升到洞顶高度之上而低于洞顶时,风兴浪作,冲击洞顶,洞壁轰然发声,回音激荡。这便是石钟山和石钟洞之所以具有钟之“形”与钟之“声”的原因了。清代郭庆藩的舟中望石钟山诗中写道:“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工。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甚是。(鞠继武、潘风英湖口石钟山,地理知识1979年第5期)石钟山的“钟声”的考察 章志彪石钟山位于江西湖口,正当鄱阳湖入长江的交汇处,山不高,约50米。但因临江的崖壁峥嵘,挫托江湖之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江湖锁钥”之称。山上林木葱茏,古迹遍布,风物俊丽,为长江游览胜地之一。 就苏轼写石钟山记的心得与体会,不难看出苏东坡为了查访“石钟之声”而亲自认真地实地考察,科学态度实在可嘉,并进而提出“钟声”之由来自于岩石有洞罅,水浪打击而发声,其结论的正确令人信服。但毕竟这件事发生在1000多年前地质科学尚未形成之时,所以苏东坡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就无法再深入一步,比如为什么这里的岩石能生成罅洞,能在浪击时发出“钟声”,而别的地方的洞穴却无此效果?只能让现代地质学家来给予解释。查看石钟山的岩石,属于晚期古生代时形成的石灰岩,当地濒临长江,又地处气候温暖的南温带地区,雨水的溶淋,江浪的搏击,一方面可使含碳酸的水溶液对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使石灰岩的裂隙扩大。虽然这种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极其微弱,一时难以看得出来,但年长日久以后,持续的作用,“水滴石穿”的道理,还是很有效的。再加上地处江滨,特别在靠近地下水面附近,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专项理论与实践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工程生物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仓储物流专业技能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课堂设计与教学技巧面试模拟题
-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光学设计及CAD》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公软件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初金融从业员考试题库与解析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对象软件建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数据库设计规范说明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春季校园招聘5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