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1小组 实验设计 时间知觉.doc_第1页
2012-5-21小组 实验设计 时间知觉.doc_第2页
2012-5-21小组 实验设计 时间知觉.doc_第3页
2012-5-21小组 实验设计 时间知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时间知觉评价课堂效率作者单位(如: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州 350015)1引言 自然界的周期性、身体的生物钟以及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为我们时间提供了依据,但是当没有准确的计时参照时,人类依然能够持续对时间做出长短的估计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的知觉可能不会与自然时钟一致,即心理时间可能不同于物理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试图抵制时间不断前进的步伐,但是无论我们的这种情绪多么强烈,时间还是无处不在,伴随我们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的始终,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睡觉或上厕所,我们会根据时间来安排某一动作的快慢,不然恋人之间的亲吻和两颗头颅的碰撞就毫无区别了(贾志平,梁小伟,王彤,2009)。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某些职业活动的训练会使人形成精确的“时间感”。例如,有经验的运动员能准确地掌握动作的时间节奏,有经验的教师能正确地估计一节课的时间。反过来,学生对一节课的时间估计是否能体现这节课该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呢?时间知觉本质上反映了意识的主要功能,即将大量复杂知觉和心理过程整合成单一连贯的整体。(黄希庭,张志杰,凤四海,郭秀艳,吕厚超,陈莹,2005)本实验设计将采用被试的时间估计和被试口头评价相结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不同课程的教学效率的评价。2实验题目 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因此本小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借用学生对课堂时间的知觉评价课堂效率。3实验研究假设 假设已知学生对课堂的时间知觉与该课题的教学效果呈负相关的前提,在课堂时间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导致学生对课堂时间知觉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科目的不同影响的。 4实验材料及仪器教师甲的A课程教学视频和B课程教学视频各一套,时长均为35分钟。教师乙的A课程教学视频和B课程教学视频各一套,时长均为35分钟。 秒表计时器。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5实验设计类型本实验属于2*2被试间实验设计,四组被试分别参加不同组实验。6实验变量控制自变量:课程(科目,如:实验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差异。因变量:时间知觉(被试估计所参与课程持续多长时间)。控制变量:被试参与时间(同时进行)、被试性别比例(各半)、被试样本(某高校有授课A、B课程的专业学生随机抽样)、教师教学视频形象(自然)、视频材料时间长度一致以及教室环境和教师周围环境等因素的严格控制。7实验设计7.1 实验过程选取被试者80人,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采用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对这批被试进行时间知觉前测,再按所测得的成绩的不同进行均匀分配(此分配方式必须在被试不知情的条件下),分别参与四组不同组课程,每组被试有20人。表1被试参与情况分配表教师甲教师乙A课程B课程A课程B课程1参与2参与3参与4参与 本实验是以向被试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视频时间为35分钟。四组实验分别在四间教室同时进行。 实验前并没有告诉被试者该课程学习的具体时间,只告诉被试者,他们是参与课程学习,请认真对待,并且向他们说明该教学视频在一个小时之内。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变量。在教学视频结束的时候,我们让被试者估计下该课程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精确到分钟),同时让被试对所参与的课程给予评价(评价标准:优、良、中、差;评价优或良计入评优率。)根据被试的报告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做个比较,得出结论。 7.2 预期的实验结果7.2.1数据表2 预期结果统计表被试组时间知觉较实际长(%)教师科目甲老师乙老师A课程 知觉长 评优率B课程 知觉长 评优率A课程 知觉长 评优率B课程 知觉长 评优率13065275330354707030甲A组大部分被试知觉的时间比实际短(被试知觉到的时间与实际比较长有30%,对该教师教授该课程评优率有65%)甲B组大部分被试知觉的时间比实际长(被试知觉到的时间与实际比较长有75%,对该教师教授该课程评优率有30%)乙A组大部分被试知觉的时间比实际短(被试知觉到的时间与实际比较长有35%,对该教师教授该课程评优率有70%)乙B组大部分被试知觉的时间比实际长(被试知觉到的时间与实际比较长有70%,对该教师教授该课程评优率有30%)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对课堂的时间知觉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该课堂的效率,证实了学生对课堂的时间知觉与该课题的教学效果呈负相关的假设。7.2.2预期实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定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t0.01(38)=2.726,t0.05(38)=2.031,用直线内差法计算而得)。结果如下:1)甲A和甲B 两组被试估计的时间值进行t检验,t2.726,p0.01,结论:被试对教师甲的课程A和课程B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2)甲A和乙A 两组被试估计的时间值进行t检验,t0.05,结论:被试对教师甲和教师乙的课程A的时间知觉没有显著性差异3)乙A和乙B 两组被试估计的时间值进行t检验,t2.726,p0.01,结论:被试对教师乙的课程A和课程B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4)甲B和乙B 两组被试估计的时间值进行t检验,t0.05,结论:被试对甲老师的课程A和课程B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5)甲A和乙B 两组被试估计的时间值进行t检验,t2.726,p0.01,结论:被试对甲老师的课程A和课程B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8结论本实验设计验证了实验假设,学生对课堂的时间知觉确实可以反映个人对该课堂的学习效率(贾志平,梁小伟,王彤,2009)。一节课的课程内容精彩与否,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动机、态度等的变化的差异,因而影响学生对该课堂的时间知觉的差异。同时也验证了导致学生对课堂时间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课程。时间知觉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时间感”是人的适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本实验设计存在的局限在于人们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在判断时间间隔正确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如:听觉和触觉对时间间隔的估计最准确)。参考文献。凤四海,黄希庭.(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