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人民医院检验科2015年度培训 培训人 XXX 2015年1月3日 第一节血液检查第二节尿液检查第三节粪便检查第四节脑脊液检查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第六节肝功能检查第七节生化检查第八节血脂检查第九节免疫检查第十节其它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及血红蛋白测定 Hb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血液呈红色 血红蛋白 氧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还具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红细胞 可变 红细胞膜红细胞的平均寿命 天 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 RBC 成人男性 4 0 5 5 1012 L成人女性 3 5 5 0 1012 L初生儿 6 0 7 0 1012 L血红蛋白 Hb 成年男性 120 160g L成年女性 110 150g L初生儿 170 200g L 临床意义 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贫血和失血 贫血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原因 1 生理性贫血 1 婴儿期 2 妊娠中 后期 2 病理性贫血 1 急性 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如消化性溃疡 痔疮及开放损伤大出血 产后和手术后 2 红细胞寿命缩短 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输血的溶血反应 蚕豆病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3 造血功能减退 药物对骨髓的抑制 辐射 放射线 如X线 钴 照射 再障等 4 造血原料不足 铁 维生素B12或叶酸 二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多1 生理性红细胞增多 代偿性增多 如高原氧气稀薄地区2 病理性红细胞增多 大致有3种情况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 常见于40岁 70岁之间的人群 2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于某种原发病 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 3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见于烧伤 肠梗阻 呕吐 腹泻 多汗 多尿引起脱水时 二 白细胞计数 WBC 白细胞 周围血液 中性粒细胞 N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L 和单核细胞 M 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 常穿出血管 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 作变形运动 吞噬细菌 死亡后形成脓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数量最少 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 患结核病时 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 变形活动非常活跃 有吞噬功能 能吞噬细菌和异物 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 参考值成人 4 0 10 0 109 L儿童 5 0 11 0 109 L新生儿 10 0 20 0 109 L 临床意义 一 白细胞增多1 初生儿 饭后 产后 剧烈运动后 极度恐惧与疼痛 妊娠末期与分娩期等 白细胞可生理性增多 无临床意义 2 各种急性感染 如肺炎 脑膜炎 脓胸 扁桃腺炎 败血症 丹毒 猩红热等 由于机体免疫反应 骨髓生成白细胞能力增强 白细胞增多 可达15 30 109 L 某些非感染性疾病 如血液疾病 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 中毒 恶性肿瘤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出血等 白细胞也可增多 二 白细胞减少 1 病毒和某些特异性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 麻疹 伤寒 副伤寒 疟疾 粟粒型肺结核 2 某些化学药物 如磺胺 匹拉米洞 锑剂 砷剂 苯以及氮芥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等抗癌药物 放射线照射 如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或放射线工作人员长期接受射线 重金属中毒 造血系统疾病 如粒性白细胞缺乏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骨髓造血脾功能亢进因白细胞破坏过多 故总数减少 3 营养不良 严重败血症或休克时 机体反应低下 白细胞计数值也常减少 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st 1 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sg 50 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 5 5 嗜碱性粒细胞 B 0 1 淋巴细胞 L 20 40 单核细胞 M 3 8 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变化 1 中性粒细胞增加常见于大多数传染病 感染和中毒 如急性细菌感染 例如肺炎 化脓性脑膜炎 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疾病等 大量细胞破坏 例如急性血管内溶血 可能由于缺氧而致骨髓释放细胞增加 严重组织损坏 如挤压伤 大手术 急性心梗代谢性中毒状态 如糖尿病性酸中毒 尿毒症有些恶性肿瘤病人粒细胞性白血病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 物理损伤 如X线辐射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化学药品的影响 如氯霉素 抗肿瘤药物 抗甲状腺药物等对骨髓有一定抑制作用 白细胞破坏增加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 极严重的感染 败血症 高度恶病质 机体反应低下时中性粒细胞也减少 3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现象 即杆状核增加 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 表明粒细胞生长旺盛 见于急性传染病 体内有炎症病灶 核右移 即中性粒细胞分叶超过5叶 甚至多达15叶 表明衰老白细胞增多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如严重感染的老年病人或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患者出现核右移 5叶以上的核细胞超过5 提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数变化 临床意义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哮喘 荨麻疹等 寄生虫病 如钩虫病 蛔虫病 血吸虫病 包囊虫病等 尤其是幼虫在内脏中移行阶段 虫体及其分泌物均成为过敏原 某些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某些皮肤病 如湿疹 牛皮癣等 烧伤 手术后 某些转移性癌 鼻咽癌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 如伤寒 副伤寒早期 可能其病理变化对骨髓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疼痛 急腹症 大手术 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酸性细胞减少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分泌亢进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 3 嗜碱性粒细胞数变化嗜碱性粒细胞在周围血中比例甚少 变化不明显 增加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转移癌 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 减少无明显临床意义 4 淋巴细胞数变化 1 淋巴细胞增加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主要见于传染病 如结核 传染性肺炎 麻疹 腮腺炎等 中毒后的恢复期 小儿佝偻病等淋巴细胞也增多 某些感染 如百日咳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同时有白细胞总数增加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变态反应 溶血性贫血 2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增加 淋巴细胞破坏过多的疾病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之后 以及接触放射线 化疗后 传染病初期及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时 如肉瘤晚期 淋巴细胞可能减少 免疫缺陷病 尿毒症等 5 单核细胞数变化 1 单核细胞增高的意义较大 见于 感染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疟疾 黑热病 许多急性传染病如麻疹 伤寒等的恢复期 活动性结核病等 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单核细胞白血病 胶原组织病 2 单核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四 血小板计数 BPC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 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分化而成 血小板在血液内存活时间为 天 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过程 当组织受伤出血时 血小板常成群聚集 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 万个以下时 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 参考值 100 300 109 L 临床意义1 血小板数减少 1 血小板破坏增加 如自身免疫引起的抗血小板抗体形成 脾功能亢进使 2 血小板消耗增加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 血小板生产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急性放射病等 4 急性感染和各种中毒时血小板减少 某些药物如奎宁等也可致血小板减少 2 血小板增加 1 血小板破坏减少 如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可暂时性增高 2 急性大出血和急性血管内溶血 血小板有一过性增高 可能为释放增加或血小板重分配 3 急性出血停止后 剧烈运动后或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带的居民血小板生理性增高 无临床意义 五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在一定条件下 抗凝血中的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率 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简称血沉 ESR 血沉的主要机制是红细胞聚集 促进红细胞钱串状形成 可使血沉加快 血浆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如纤维蛋白原 带正电荷 红细胞表面带负电 增加是使ESR加快的一种重要因素 参考值 魏氏法 男15mm以内 第一小时女20mm以内 第一小时 临床意义1 女性血沉高于男性 月经期 妊娠期 产褥期以及老年人血沉率可略高 此为生理变化2 血沉可鉴别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 如急性心急梗死与心绞痛 前者血沉加快 3 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可使血沉增快 主要是由于血浆中因急性期反应物质 如纤维蛋白原 C 反应蛋白等 增加 4 血沉加快常是结核 风湿活动的非特异性指标 5 恶性肿瘤 常有血沉增高 尤其是肿瘤组织有崩溃 坏死时更为明显 6 高球蛋白血症 常见的如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7 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加快 因胆固醇易使红细胞钱串状形成 六 出血时间测定 BT 出血时间是指毛细血管被刺破出血到止血所需的时间 参考值 Ivy法 2 7分钟 TBT法 2 3 9 5分钟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缩短 常见于高凝状态 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 出血时间延长 1 当血小板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 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血小板综合征等 严重的凝血酶原减少亦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 2 血管壁结构异常或功能缺陷 与毛细血管的收缩和粘合能力以及血清素等物质的释放有关 故如毛细血管病变 收缩功能障碍出血时间也延长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七 凝血时间测定 CT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凝固所需的时间 主要检查有无凝血因子缺陷 参考值 试管法 4 12分钟临床意义1 凝血时间延长 主要见于血液中凝血因子 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 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加时 如血友病 肝脾病 急性传染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 血小板严重减少时亦可引起凝血时间延长 2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有高凝状态的疾病 如心肌梗死 脑血栓形成 糖尿病 尿毒症等疾病 亦见各种原因如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等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 反复测定凝血时间 如每次都短于3分钟 说明血液有凝固的趋势 即应当想到血管内凝血 DIC 的可能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及血红蛋白测定 Hb 二 白细胞计数 WBC 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四 血小板计数 BPC 五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六 出血时间测定 BT 六 出血时间测定 BT 七 凝血时间测定 CT 第二节尿液检查 一 一般检查 参考值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为1000 2000ml 颜色与透明度 浅黄而透明 酸碱度 一般呈酸性 pH值5 0 7 0 平均6 0 比重1 003 1 030之间 临床意义 1 尿量变化 1 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大量饮水或服用利尿剂后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 甲亢 尿崩症等高血压肾病 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 有浓缩功能障碍时 2 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为少尿多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弱引起 见于高热 脱水 休克 水肿 肾功能衰竭 3 24小时尿量小于50ml为无尿常见于休克 脱水 严重烧伤 急慢性肾炎 心力衰竭无尿期 2 颜色及透明度变化 1 血尿 淡红色或棕红色为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 见于泌尿系统损伤 肿瘤及炎症 如急性肾炎 肾盂肾炎及肾结核 肾结石等 亦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2 黄疸尿 呈浓茶样深黄色 且泡沫亦呈黄色 见于黄疸型肝炎 胆道梗阻 胆石症 胰头癌 等及服用核黄素 痢特灵 VitB12等药物后 3 酸碱度改变正常情况下尿pH在6 5左右 或中性或弱碱性 尿液酸碱度常与饮食有关 1 酸中毒时 如糖尿病昏迷 痛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酸性增加 药物亦可使尿酸化 如服用氯化铵等 2 碱中毒时 如幽门梗阻 大量酸性胃内容物被呕出 尿呈碱性 膀胱炎 细菌分解尿素放出氨使尿碱化 或服用碱性药物 如重碳酸钠等使尿碱化 肾小管性酸中毒可使尿pH提高 2020 3 20 41 尿液酸碱度测定常用于治疗 如急性血管内溶血 应使尿碱化以免血红素结晶损伤肾小管 巴比妥中毒使尿碱化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痛风病人治疗期间应使尿碱化 以免尿酸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4 比重改变 1 尿崩症病人尿的比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尿比重低 2 高烧 脱水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 尿量较少 尿浓缩 则比重高 糖尿病尿中含糖量多故比重高 5 气味氨臭味 泌尿系统感染烂苹果味 糖尿病酮症患者 二 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红细胞 无或偶见 每高倍视野平均可见到3个即为异常 白细胞 少量 每高倍视野5个以下 管型 偶可见透明管型 盐类与结晶 大量 上皮细胞 少量或偶见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变化 超过3RBC HP为镜下血尿急性或慢性肾炎 肾结核 肾结石 前列腺炎 精囊炎 泌尿道肿瘤 外伤 急性膀胱炎 出血性疾病 如血小性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等 2 白细胞变化 每HP平均可见5个WBC 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感染 在急性炎症时可大量出现 尤其是细菌性炎症 如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膀胱炎 前列腺炎 精囊炎 尿道炎等 非细菌性炎症白细胞亦有增加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时 但增加的数量远少于细菌性 3 管型变化 管型形成于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 可提示肾实质损害 如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4 上皮细胞变化 大量上皮细胞出现可见于膀胱及尿道炎症 5 盐类结晶 正常情况下尿内即含大量盐类 如酸碱度及浓度变化时 即可析出盐类结晶 无病理意义 三 尿沉渣12小时计数 参考值红细胞少于50万 12小时白细胞少于100万 12小时透明管型少于5000 12小时升高 见于尿路感染及肾脏疾病 四 尿蛋白测定 参考值尿蛋白定性 阴性尿蛋白定量 150mg 24小时临床意义1 生理性蛋白尿 暂时性微量蛋白尿 为一种功能性蛋白尿 见于剧烈运动后 运动性蛋白尿 体位变化 体位性蛋白尿 进食大量蛋白质 妊娠期 精神激动 应激状态等 2 蛋白尿主要由肾脏病引起 常见于 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 蛋白量常 3 0g 24小时 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变 肾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等 亦可见于继发于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 高血压后期 痛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的肾脏损害 肾小球吸收蛋白的能力降低 如慢性肾小球性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 结石或肿瘤 由于病变产生含蛋白的物质 如脓 血 分泌物等混入尿中 引起假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由于肾小管损害或肾小管功能缺陷 导致低分子蛋白重吸收障碍所出现的蛋白尿 见于炎症 如肾盂肾炎 重金属 如镉 汞 铅等 中毒 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如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等 混合性蛋白尿 见于既有肾小球损害 又有肾小管损害时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性肾病等 非肾性蛋白尿 例如血红蛋白尿 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的肌红蛋白尿 Bence Jones蛋白尿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五 尿糖测定 参考值尿糖定性 阴性尿糖定量 0 56 5 0mmol 24小时临床意义1 某些生理情况 如进食糖类过多 精神高度紧张等 可出现暂时尿糖 2 病理尿糖主要见于糖尿病 胰岛功能不足 肾上腺或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神经系统器质病变 六 尿酮体测定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 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及丙酮 尿中酮体 以丙酮计 约为50mg 24小时 定性测试为阴性 在饥饿 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时由于脂肪分解增加 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 可出现酮血症 继而发生酮尿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利用减少 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 2 非糖尿病性酮症者 如感染性疾病如肺炎 伤寒 败血症 结核等发热期 严重腹泻 呕吐 饥饿 禁食过久后等均可出现酮尿 3 中毒 如氯仿 乙醚麻醉后 磷中毒等 4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 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 可出现酮尿阳性的现象 七 尿三胆试验 尿三胆 指胆红素 尿胆原和尿胆素尿胆原和尿胆素是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产物 正常人的尿三胆试验均为阴性 肝炎时 由于肝细胞合成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致使尿中尿胆原浓度升高而呈阳性反应 因尿胆原在空气中氧化后即成尿胆素 故二者的阳性意义是相同的 参考值尿胆原 尿稀释20倍 阴性 尿胆素 阴性 尿胆红素 阴性 临床意义1 尿胆原变化 尿胆原阴性见于完全梗阻性黄疸 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或肝实质性病变 前者由于红细胞被破坏 释放出过多的胆红素 产生的尿胆原也多 后者则因为肝细胞病变 不能再利用尿胆原 2 尿胆素变化 同尿胆原变化 3 尿胆红素 阴性可见于正常人或溶血性贫血 阳性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如肝炎 肝硬化 胆石症 胆道蛔虫 肝癌 胰头癌 一 一般检查二 显微镜检查三 尿沉渣12小时计数四 尿蛋白测定五 尿糖测定六 尿酮体测定七 尿三胆试验 第三节粪便常规检查 一 粪便的量正常值100 300g 24小时 临床意义增加 消化不良 慢性胰腺炎 肠道功能紊乱 甲亢等 减少 慢性便秘 二 粪便的性质1 正常大便 软泥样柱状 成形便 婴儿的大便为不成形的浆糊状 2 柏油样便 黑色而有光泽的粪便称柏油样便 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因肠道受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刺激分泌较多的粘液混于粪便中所造成 3 水样便 腹泻 4 粘液便或脓血便 见于细菌性痢疾 肠炎 5 米汤样便 常见于霍乱 副霍乱 6 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 三 粪便的颜色1 正常成人的粪便呈黄色或棕黄色 婴儿大便呈金黄色 2 果酱色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的急性发作 3 鲜红色 常见于肠道下段的出血性疾病 如痔出血 痢疾 结肠癌 直肠癌 4 灰白色 常见于阻塞性黄疸 钡餐造影后 5 绿色 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或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后 四 粪便的气味1 正常气味 正常粪便有蛋白质分解产物靛基质及粪臭素的气味 2 酸臭味 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3 恶臭味 慢性胰腺炎 吸收不良 4 腐臭味 直肠癌溃烂 5 血腥味 坏死性肠炎 五 粪便显微镜检查1 正常粪便含少量植物细胞 淀粉颗粒 肌肉纤维 偶尔可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2 大量红细胞 常见于肠道炎症或出血 如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性痢疾 结肠炎 痔等 3 大量白细胞 肠道炎症 如结肠炎 菌痢等 六 粪便潜血试验 O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 常见于消化道各种出血疾患 如胃 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 胆道出血以及血友病 紫癜病等 如潜血反应持续阳性 见于消化道癌症 钩虫病 肠结核等 2 注意 受检前3天 患者应禁食肉类 绿色蔬菜和含血食物 铁剂药物 如硫酸亚铁等 第四节脑脊液检查 参考值正常脑脊液每100ml含蛋白质15 45mg 其中以白蛋白为主 潘迪氏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当脑膜有炎症反应时 由于脑膜脉络丛的细胞渗透力增强 白蛋白 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容易透过 因而脑脊液蛋白量常增加 1 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脓肿等 2 出血 脑出血 蜘蛛膜下腔出血及颅脑损伤出血 3 血栓形成 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 4 病毒疾患 脊髓前角灰白质炎 流行性脑炎以及其它病毒性脑炎 5 脑及脊髓肿瘤 慢性酒精中毒等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一 血清尿素氮测定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 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 肾功能损害早期 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 以下时 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 参考值血清尿素氮 1 8 7 1mmol L 正常成人为3 2 7 1mmol L 婴儿 儿童为1 8 6 4mmol L 临床意义 一 血清尿素氮增高1 肾前性 严重脱水 出血性休克等有效循环量减少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使血清尿素氮升高 急性心功能不全 特别在广泛性心肌梗塞后 易引起氮质血症 体内蛋白分解过盛 如上消化道出血 挤压伤 严重灼伤 大手术后 体蛋白分解亢进 使尿素合成增加而使血中尿素氮增高 2 肾性因素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时 出现血清尿素滞留 3 肾后性主要为尿路阻塞 如前列腺肥大 尿路结石等 由肾小管内压力增高 抵消了肾小球的滤过压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血清尿素潴留 二 血清尿素氮降低血清尿素氮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 可见于妇女妊娠期尿素氮呈正常低值 大量输液后也可偏低 二 肌酐 Cr 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 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 基本上不受饮食 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 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 体内生成量恒定 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1 2mg dl 83 177 mol L 临床意义由于肌酐清除率大 故在尿素升高时 血清肌酐尚可正常 当患有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病变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 慢性肾功能衰竭 时 血清肌酐升高 三 尿酸 UA 尿酸是嘌呤代谢 降解 的产物参考值男性 180 440 mol L女性 120 320 mol 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 1 痛风 是嘌呤代谢失调所致的疾病 由于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着而引起炎症 亦可引起尿路结石及肾脏损害 血清尿酸增高达475 mol L时 结合临床有诊断意义 2 肾脏疾病 在肾小球病变时 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由于尿酸清除率低 故极易潴留而升高 升高时间较尿素氮和肌酐早 并且增高幅度大 尿酸升高亦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 多囊肾等 3 白血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专项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长垣东英学校招生考试卷子及答案
- 初三下册考试试卷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定向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章节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 三中进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全州二中考试卷子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上册10月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 祁阳一中选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钳工》技师考试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科普教育基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 体验人工智能教学课件
-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公开课】等腰三角形(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 代理商激励方案(3篇)
- 小学国防教学课课件
- 中国熔断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渠道费用结算管理办法
- 小区物业规划方案(3篇)
- 振动试验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