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芳论文[1].124.doc_第1页
国芳论文[1].124.doc_第2页
国芳论文[1].124.doc_第3页
国芳论文[1].124.doc_第4页
国芳论文[1].12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摘要现代健康的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能指绝对的十全十美。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小学生就必须兼顾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及发育。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这本身就可能已患了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会影响机体生理变化。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那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生理因素之外,概括起来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社会淘汰了那些古老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取而代之的新思潮、新观念,这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正在丰富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之态也在腐化和蔓延,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灵健康。例如一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行为,含有一些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涉案题材的影视剧,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都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因素。其次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家庭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那么家庭环境对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再次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核心,因为学校是小学生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般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是积极正面的,但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学校、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能够影响小学生发展的这些途径,在帮助小学生达到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做到心理健康,避免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那些负面的、不良的影响。关键词: 基础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The Studies and Influenc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enior Students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AbstractOBJA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s of society and the reforms of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e four aspects:themselves,family,school and society,this paper get a more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man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lluminate that the form of pupil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s the result of combined action of society,family,school,pupils themselves and many other factors.Pupils are quite plastic,only if we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 to develop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can we maintain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romote. COTAINS:1 What is pupils psychological problem2. What does influence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CONCLUSION: man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lluminate that the form of pupil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s the result of combined action of society,family,school,pupils themselves and many other factors.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eni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s; 二 正文一、 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各方面有效开展的媒介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会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产生一些心理矛盾,经历一些心理冲突,进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三种不同的层次分别是: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国内学者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方面和社会适应四类;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主观和客观(社会、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国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渐发现,过去称某某人有“思想问题”,其实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在各类群体中都普遍存在,尤其在小学生群体中最为严重。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时期自我意识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遭遇挫折不能适当调整而出现恶性反应,如此等等,反映出当前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进行人生追求。近几年来,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重视。 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向题已是一个具有较高检出率、并日益引起各界人士严重不安和密切关注的问题。可以列引以下研究材料作为例证:1985年,我们对江苏、浙江两省的1095名小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检出率为16.53%。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形成共识。许多研究者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角度有限,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尤其是对父母、教师心理健康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事实上,父母和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小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研究调查了西安市高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家长、教师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为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 本研究运用调查法,采用心 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西安市646名高年级(4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PANA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这些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进行了测量,考察了西安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父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文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大量的研究却表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令人质疑。 出于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关注,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详尽的梳理,对美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系、内容与模式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两个个案研究以深入挖掘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本文还对上海市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对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地分析,并通过中美两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的根源,对改善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效的建议。本文论述了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危害,强调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需求的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速、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时期,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就是小学生阶段就引导他们的个性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完善。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情况。因此,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现代教育中必要而且重要的课题。 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具体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四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己经达成共识。然而现有的研究多是问题调查、原因分析和单一因素的选择性研究,对小学生各个时期的整体性系统研究几乎没有。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和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家庭、社会诸侧面,分析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相应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尝试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行性的方式方法。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通过对单卵双生儿在相同条件下抚养和不同条件下抚养的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抚养,身高的差异很小,但体重则有明显差别,这说明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体重则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某个或某对基因发生突变,也会造成各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据统计,属于这类疾病的有近三千种。但是,遗传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善,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总之,在优良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他们的生长潜力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某些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使小学生难以达到最完善的发育程度。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尤其在2001年由我国和世界少数几个先进国家合作完成的99人类基因谱排序,必将为今后小学生健康发育提供更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营养因素 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重要联系之一。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才能保证其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从而获得正常而充分的发育;反之,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健康、学习和劳动能力。长期热量不足及蛋白质缺乏的小学生,可患营养不良症。早期表现为易倦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体重不增或下降;重则皮下脂肪减少,肌力差,抵抗力减退,易患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可出现恶性营养不良综合症,如表皮脱屑,皮肤弹性差,肌肉萎缩,并可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小学生如钙、铁、碘、锌等营养素和某些维生素缺乏时,可影响骨的生长,导致身材矮小,全身发育受阻,智力低下。合理的营养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如果大量摄取动物性蛋白和脂肪,长期超热量地饮食,也可造成大量脂肪在皮下堆积,发生肥胖。据调查,德国肥胖男孩占1/3,女孩占1/5。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的小学生也逐年增加,在713岁小学生中,1995年至今肥胖率有较大幅度增长,城市男孩由5.9增加到10.1,女孩由3.0增加到4.9;农村男孩由1.6增加到3.7,女孩由1.2增加到2.4。这些顽固的肥胖者可持续到成年,这也是导致成年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特别要注意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总之,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避免引起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四)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际关发展。小学生中的不少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本身往往就是学校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甚至失策所造成的。因此,学校应当从卫生保健和教育的立场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疏导,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预防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充分发展小学生的智能、情感和意志。师生关系紧张是引起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教师如果自己心理失调,他们是不会理解学生的行为的,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学生,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起相反的刺激作用。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施加有益的影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教师的职业要求其本身具有高度健康和稳定的情绪,对学生抱有同情心,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自觉地将个人的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教师个人品质的不断改善,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民主的、宽容的、循循善诱的、深入浅出的、公正和热烈的气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促进作用;相反,专制的、过分严格的、不平等和冷漠的气氛,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消极作用。实验证明,教师为中心的专制作风,割断了师生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神经过敏和相互攻击。相反,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五)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