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LCOMETOINTRODUCTIONOFELECTRONICBUSINESS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 YangzhouUniversityCollegeofManagement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2 1EDI及其应用2 2Internet及其应用2 3计算机网络基础 2 1EDI及其应用 2 1 1EDI的概念与产生2 1 2EDI系统的组成2 1 3EDI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 1 4EDI与电子商务的关系2 1 5EDI的新发展2 1 6EDI的特点及使用范围2 1 7EDI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1 EDI的概念 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的缩写 中文译为 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 运输 保险 银行 商检和海关等行业和部门信息 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 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处理 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 2 1 1EDI系统的概念与产生 传统EDI的定义 将组织内部及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文档和信息 以直接读取的 结构化的 信息形式在计算机之间通过专有网络传输 这些信息的接受者可以直接处理信息而无需重新键入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将EDI定义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 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结构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 UNCITRAL WG 4 对EDI的法律定义为 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 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EDI的概念 EDI 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 被人们通俗地称为 无纸贸易 它是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往来 以标准化 规范化的文件格式 无需人工介入 无需纸张文件 采用电子化的方式 通过网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 直接地进行信息业务交换与处理 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和技术 EDI应用有它自己特定的含义和条件 即 1 EDI是交易双方之间的文件传递 2 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 采用的是报文标准 3 双方均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 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 双方的计算机 或计算机系统 能发送 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5 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讯系统 信息传输是通过该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的 信息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 无须人工干预和人为介入 2 EDI的产生背景 1 EDI产生的经济背景EDI的产生来自于对国际贸易简化的需求 国际贸易中 由于买卖双方交易必须以银行担保为信用 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 以实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这时 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贸易单证和文件数量的激增 导致贸易成本太高 大量纸质文件的手工处理和邮局传输 费时费力 且易出差错 因此 纸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平均一笔生意需要30 40份纸面单证成本高 传递慢 重复处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需要快速传递信息 提高商业文件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需要 这种需求刺激了EDI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 EDI的技术背景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是EDI产生的技术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际贸易简化的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各种单证的传输和管理的自动化处理上来 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 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 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 网络的普及又为EDI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的掘起和推广 使得文件传输和管理更加方便 随着EDI标准的制订和普及使用 解决了电子单证在形式上的传输问题 而且实现了在不同系统中对电子单证的理解和自动处理 正是在上述经济和技术背景下 以计算机应用 通信网络和EDI标准为基础的EDI应运而生 2 1 2EDI系统的组成 四要素 数据标准EDI软件 转换软件 翻译软件 通信软件 EDI硬件 计算机 通信线路 连网设备 通信网络 EDI标准实际上是报文在国际网络和各系统间传递的标准协议 是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一种用于在电子邮件中书写商务单证的规范和国际标准 制定EDI标准的目的是消除各国语言 商务规定 表达与理解上的歧义性 为国际贸易操作中的各种单证数据交换搭起一座电子通信的桥梁 EDI标准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提供一种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的各方都可以使用的语言 这种语言所使用的语句是无二义性的 这种标准不受计算机型的影响 即适用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 又独立于计算机之外 EDI的发展依赖于EDI标准的应用 标准化EDI已成为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 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文件的传递 标准化的工作是实现EDI互通互连的前提和基础 EDI数据标准 EDI标准是国际上制定的一种用于在电子函件中书写商务报文的规范和国际标准 EDI标准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 EDI处理标准 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标准等 EDI网络通信标准就是要解决EDI通信网络应该建立在何种通信网络协议上 以保证各类EDI用户系统的互联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MHX X 400 作为通信网络协议 以解决EDI的支撑环境 EDI处理标准就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各种EDI报文 相互共有的 公共元素报文 处理标准 它与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等接口有关 EDI联系标准就是要解决EDI用户所属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与EDI系统之间的接口 EDI语义语法标准 又称EDI报文标准 就是要解决各种报文类型格式 数据元编码 字符集和语法规则以及报表生成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 它是EDI技术的核心 早期的EDI数据标准使用的大都是各自的行业标准 不能进行跨国和跨行业EDI互联 严重影响EDI的效益 阻碍了全球EDI的发展 例如美国就存在汽车工业的AIAG标准 零售业的UCS标准等 日本有连锁店协会的JCQ行业标准 全国银行协会的Aengin标准和电子工业协会的EIAT标准等 EDI数据标准的国际化目前在EDI标准上 国际上最有名两大标准 EDIFACT标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UN ECE 下属的第四工作组 WP4 于1986年制定的 用于行政管理 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 标准 EDIFACT 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ForAdministration CommerceandTransport 标准 EDIFACT标准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收为国际标准 编号为ISO9735 ANSIX 12标准同时还有广泛应用于北美地区的 由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 ANSI X 12鉴定委员会 AXCS 12 于1985年制定的ANSIX 12标准 目前的使用情况欧洲普遍使用EDIFACT标准 北美则使用ANSIX 12标准 亚太地区是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加坡 香港等使用EDIFACT校准 韩国使用ANSIX 12标准 日本和台湾则使用N A标准 1997年美国开始采用EDIFACT标准 原有的ANSI标准仍保留 UN EDIFACT标准的组成 UN EDIFACT标准包括了EDI标准的三要素 数据元 数据段和标准报文格式 包括以下9个部分 1 应用语法规则 ISO9735 2 语法应用指南 3 报文设计指南 4 数据元目录 EDED 5 复合数据元目录 EDCD 6 代码表 EDCL 7 段目录 EDSD 8 标准报文格式 UNSM 9 贸易数据交换格式构成总览 UNCID 图商业发票 标准报文举例 图商业发票的EDI标准报文 标准报文举例 图商业发票的EDI标准报文 续 标准报文举例 EDI软件 EDI软件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 译成EDI的标准格式 以供传输交换的能力 转换软件 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 FlatFile 或者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这一过程是映射 Mapping EDI平面文件是通过应用系统将用户的应用文件 如 单证 票据 或数据库中的数据 映射成的一种标准中间文件 平面文件是用户通过应用系统直接编辑 修改和操作的单证和票据文件 它可以直接阅读 显视和打印输出 翻译软件 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 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 EDI标准格式文件 就是所谓的EDI电子单证 或称电子票据 它是EDI用户之间进行贸易和业务往来的依据 EDI标准格式文件是一种只有计算机才能阅读的ASC 文件 它是按照EDI数据交换标准的要求 将单证文件 平面文件 中的目录项 加上特定的分割符 控制符和其它信息 生成的一种包括控制符 代码和单证信息在内的ASC 码文件 通信软件 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 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 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 将接收到的邮件取回 EDI信箱系统则自动完成投递和转接 并按照X 400或X 435通信协议的要求 为电子单证加上信封 信头 信尾 投递地址 安全要求及其它辅助信息 EDI硬件 计算机调制解调器Moden及电话线ADSL宽带专用线路 EDI通信网络 点对点 PTP 方式点对点方式即EDI按照约定的格式 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终端处理 完成相互的业务交往 它包括一点对一点 一点对多点 多点对多点三种方式 增值网 VAN 方式增值数据业务 VADS 公司 利用已有的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备 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务外 增加EDI的服务功能 应用EDI的公司采用第三方网络进行通信 MHS方式信息处理系统MHS是ISO和ITU T联合提出的有关国际间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 它是建立在OSI开放系统的网络平台上 适应多样化的信息模型 并通过网络连接 具有快速 准确 安全 可靠等特点 它是以存储转发为基础的 非实时的电子通信系统 非常适合作为EDI的传输系统 EDI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传送代理 MTA EDI用户代理 EDI UA EDI信息存储 EDI MS 和访问单元 AU 组成 2 1 3EDI系统的工作原理 转换软件 翻译软件 用户 通信软件 EDI交换中心邮箱 厂商 通信软件 EDI应用过程 根据EDI的功能 EDI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 基本的 贸易数据互换系统 TradeDataInterchang TDI 它用电子文件来传输订单 发货单和各类通知 第二类 常用的 电子金融汇兑系统 ElectronicFundTransfer EFT 即在银行和其他组织间实行电子汇兑 第三类 常见的 交互式应答系统 InteractiveQureyResponse 它可以应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 第四类是带有图形资料的自动传输的EDI系统 最常见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图形的自动传输 2 1 4EDI的新发展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Internet对ED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Internet是全球网络结构 可以大大扩大参与交易的范围 l相对于私有网络和传统的增值网来说 Internet可以实现在世界范围的连接 而这只需要很少的费用 lInternet对数据交换提供了许多简单而且易于实现的方法 用户可以使用网络页面完成交易 lISP提供了多种服务方式 这些服务方式以前都必须从传统的增值网购买 费用很高 而当今ISP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对较低 Internet和EDI有着必然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结合有四种方式 InternetMail 标准翻译 Web EDI和XML EDI 2 1 5EDI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EDI是一种技术 一种方法或手段 而电子商务则是指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实质上包含了EDI 而EDI是现代电子商务的前身和雏形 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手段之一 电子商务和EDI是相辅相成的 EDI不会因电子商务的出现面消亡 相反它必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 1 6EDI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EDI特点使用对象不同组织一般传送业务资料 发票 定单等 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尽量避免人工操作介入与E mail的区别在于不需人工辨认 判断EDI使用范围世界范围 政府部门 制造商 批发代理商 仓储 运输 银行 保险 商检 进出口商 海关 等部门 中国EDI专用网 CHINAEDI 中国公用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网 CHINAEDI 是面向社会各行业的公用EDI网络 由13个EDI节点组成 提供信箱总容量为3万个 在全国3个大城市设立了EDI服务中心 为用户提供单证开发 技术培训 系统集成服务 可作为专用EDI网的公共转接和交换中心 CHIANEDI具有多种EDI标准格式的转换功能 支持中文报文 提供信箱管理 存储转发 用户检索以及文件跟踪 确认 防篡改 防冒领等EDI通信的安全功能 目前 CHINAEDI应用范围涉及电子报关 电子报税 银行托收 港口集装箱运输 铁路货运 以及制造业 商业订单等 使用EDI的优势降低纸张使用成本25 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库存费用23 减少错误数据处理30 节省人员费用其他 2 1 7EDI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传统EDI存在的问题 美国只有5 企业使用EDI 主要集中在大企业环境问题基于良好的贸易伙伴信任关系而不是权力依赖 能自动接受订单 友好处理错误问题 费用问题系统集成费 入网费 信息传输费 GE系统100万美元 安全问题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中国EDI应用的状况 91年成立 EDI 小组 并以 中国EDI理事会 的名义 参加了 亚洲EDIFACT理事会 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 八五 科技攻关计划95年1月在海关应用 96年成立 国际贸易EDI服务中心 组建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广东省EDI中心首家投入实际营运 其它发达的城市 也有一部分EDI中心开始营运 成功的企业 中远集团于1996年至1997年间完成了对中远集团EDI中心和EDI网络的建设 该EDI网络基本覆盖国内50多家大小中货和外代网点 实现了对海关和港口的EDI报文交换 并通过北京EDI中心实现了对舱单 船图 箱管等数据的EDI传送 在电子设备方面已走在国内运输行业的前列 2 2Internet及其应用 Internet的产生Internet的应用功能Internet接入方式IP地址和Internet域名 2 2 1INTERNET的产生 INTERNET的产生ARPA 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 50年代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成立ARPANET60年代NSFNET的诞生80年代用于教育和科研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成立计算机科学网1990年开始 NSFNET取代ARPANET 中国与Internet联接的主干网 中国科学院的 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 工程 后来演变为中国科学技术网 简称CSTNet 是我国第一个与Internet联接的网络 主要包括中科院网 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 1993年 三家网络互联成功 教育部 原国家教委 的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 简称CERNET 1995年开始建设 网络管理中心设在清华大学 负责主干网的规划 实施 管理和运行 它是为教育 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络 信息产业部 原邮电部 建立的ChinaNet网络 1994年8月建立能够访问国外站点的 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 俗称 163 1996年中国电信建设了只能访问国内站点的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俗称 169 信息产业部 原电子工业部 所属吉通公司负责建设的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也叫金桥网 一般简称GBNet 计划建成覆盖全国30多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500个中心城市 12000个大型企业联接的信息通信网 1999年 中国联通网 Uninet 中国网通网 CNCNet 等开始运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负责向全国提供最高一级域名的注册服务 2 2 2Internet的应用功能 电子邮件E MAIL万维网 WWW服务 文件传输FTP邮件列表MailingLists新闻组Newsgroups远程登录Telnet公告板BBS 2 2 3Internet接入方式 拔号连接 Dial upConnection 通过DDN接入通过ISDN接入通过CableModem接入XDSL接入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卫星接入 1 拔号连接 Dial upConnection 采用拨号上网方式 用户必须拥有一台计算机 一个调制解调器 Modem 和一根电话线 以及相应的Internet软件包 然后在当地的ISP InternetServiceProvider 处申请一个服务账号 就可以上网了 在普通的电话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而计算机中处理的是数字数据 调制解调器就是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作相互转换的设备 在挑选调制解调器时应优先考虑其通讯传输速度 即速率 传输速度是调制解调器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用bps 比特 秒 来描述 目前 低速的调制解调器一般为14 4Kbps 快速的调制解调器可达56Kbps 2 通过DDN专线接入 专线连接是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用户租用一条专线 如128Kbps或2Mbps专线 通过专用的接人设备与Internet连接 这种由专线组成的通信网络称为数字数据网DDN DigitalDataNetwork DDN可以与用户的终端设备相连 也可以与用户的网络相连 用户网络可以是局域网 专用数字数据网 分组交换网 用户交换机以及其它用户网络 3 通过ISDN接入 ISDN 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 即所谓的综合业务数字网 它可以把话音业务与各种非话音业务综合在一个网络内进行传送和处理 有了这种网络 客户只需提出一次申请 仅用一条用户线就可将多种业务终端接人同一个网内 这种网络是以电话的综合数字网 IDN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信网 IDN与ISDN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ISN IDN ISDN这个公式来表示 其中ISN表示综合业务网 ISDN在各用户终端之间实现了以64Kbp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 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业务 使用ISDN服务有如下几种方式 1 通过数字话机 2 通过ISDN适配器 3 利用ISDN网卡 1 通过数字话机这种连接方式是通过一部数字话机以及一台ISDN专用终端设备NT1连接ISDN网络 它不需客户PC机添加其它硬件设备 只需将数字话机同计算机的串口连接 通过数字话机即可实现ISDN的连网 如下图所示 2 通过ISDN适配器ISDN适配器类似于电话拨号中的Modem 个人计算机可以通过这个适配器连人Internet 如下图所示 因为现在家庭使用的话机多数为模拟的双音频电话 而数字话机的价位又比较高 所以通过ISDN 适配器连接就比较经济 利用ISDN上网的同时并不影响电话的使用 但同时使用这两种功能时会影响上网的速度 例如 如果以128Kbps速率接人 当上网的同时使用电话时 那么上网的速率将只能达到64Kbps 3 利用ISDN网卡这种方式通过一块ISDN的网卡实现ISDN的接人 如下图所示 4 通过CableModem接入 CableModemCableModem是一种通过有线电视网提供数据高速传输的设备 即利用有线电视网作为接入网 CableModem是当前比较高性能的一种接入技术 CableModem具有上下行速率不对称的特性 其上行速率最高可达10Mbps 下行速率最高可达36Mbps 5 通过XDSL接入 DSL是利用电话线作为数字传输线的技术 其全称是DigitalSubscriberLoop 包括HDSL Highbit rateDSL SDSL SymmetricalDSL VDSL Veryhighbit rateDSL ADSL AsymmetricalDSL 和RADSL Rate AdaptedDSL 等 一般称之为XDSL 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这两个方面 其中ADSL即非对称传输率数字传输回路 是目前世界上XDSL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DSL的特点是以普通的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 实现广泛 并保护了原有投资 ADSL的上行速率为224Kbps 1Mbps 下行速率达1 544Mbps 9 2Mbps 在使用ADSL时 由于语音和数据资料是分开传送 上网不会影响电话的正常使用 使用A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话费 且一直在线 属于专线上网方式 ADSL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传输距离受速率和铜线本身特点的限制 传输距离为2 7km 5 5km 6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由于光电器件成本较高 而带宽需求也没到非光纤到户 FTTH 不可时 代之应用的则是光纤到局 FTTExch 光纤到配线盒 路边 FTTCab c 和光纤到大楼 办公室 FTTB O 这几种方式在光纤之后都需要使用金属对绞线 如ADSL VDSL 或同轴电缆 HFC 无线接入 WLL 等手段连到终端用户 在实现宽带接入的各种技术手段中 光纤接入网是最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ATM无源光网络 APON ATMPassiveOpticalNetwork 几乎是综合宽带接入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7 无线接入技术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连接市话交换机至用户终端的用户线路称为无线本地环路 WirelessLocalLoop WLL 无线接入是整个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两种方式 固定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微波 扩频微波 卫星和UHF 超高频 技术 微波技术可提供1 45Mbps的传输速率 扩频微波技术可提供1 2Mbps的传输速率 卫星系统可支持64Kbps 2Mbps的速率 而UHF技术据称可提供128Kbps 10Mbps的速率 移动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蜂窝数字分组数据 CDPD 电路交换蜂窝 专用分组无线传输和个人通信业务 PCS 无线接入的优点有 不需要铺设线路 可以节省大量费用和时间 可随时按需进行变更 扩容 主要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卫星直播系统 DBS 它便于向市郊 农村和偏远的地区提供Internet接入业务 通过卫星系统接收信息 用户可以得到最高12Mbps的接入速率 不过由于数据传输是单向的 用户在发送信息时还要使用另外的网络 因此它是一种不对称的接入方式 无线线缆 WirelessCable 在交换局和基站之间以无线的方式传送信息 在基站和用户之间则通过铜线进行连接 它也是一种不对称的传输方式 同样存在上行信道的问题 另外用户对带宽是共享的 每个用户一般只能得到128Kbps 的接入速率 这种业务适合农村地区的用户使用 本地多点分布系统 LMDS 它具有接入带宽高 网络建设投资低 见效快 双向数据传输等特点 适于城市里的用户 用户端需要一台小型的微波天线收发信息 LDMS刚刚兴起 近来才成为新兴无线接入技术 很可能会在Internet接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原理上 LMDS可以提供所有业务 但最有利的是提供交互式电视和高速数据 LMDS不仅可以提供Internet接入 且可用来互连局域网 2 2 4IP地址和Internet域名 1 IP地址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分成4组 每组8位 即一个字节 可用于代表几乎40亿台不同的计算机 IP地址有5类 A B C是其中主要的3类 D类被保留用于多点传送 将数据同时发送给多台计算机 E类目前被保留 以便将来使用 IP地址的类别确定了地址中用于表示网络的位数 然后IP地址中的其余位表示主机地址 实际上有些地址作特殊用途 比如网络地址首字节规定不能是127 255或0 主机地址的各位不能同时为0和1 IP地址0 0 0 0用于启动以后不再使用的主机 以0为网络号的IP地址代表当前网络 全部由1组成的地址代表内部网络上的广播 通常是一个LAN 有一个正确的网络号 主机号全为1的地址可以用来向Internet上任意远程LAN发送广播分组 形如127 xx yy zz的地址都保留作回路测试 发送到这个地址的分组不输出到线路上 它们被内部处理并当作输入分组 A类 1 O O O 127 255 255 255B类 128 0 O 0 191 255 255 255C类 192 0 O O 223 255 255 255 为了使IP地址易读 可采用加点的十进制符号进行表示 如南京大学的主页地址为202 119 32 7 河海大学的主页地址为 202 119 112 100其中的十进制数是通过将每组中的8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符号而计算出来的 202 38 143 0 202 38 143 255210 29 240 0 210 29 255 255202 119 32 0 202 119 63 255 南京大学202 195 48 0 202 195 63 255 扬州大学 下面是一个具体IP地址两种表示形式 00110011000011111110000000001101 二进制表示 51 15 224 13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互联网机构委员会建议专用内部互联网使用下列IP地址 1O O O O 1O 255 255 255172 16 O o 172 31 255 255192 168 O O 192 168 255 255 前面介绍的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是指现行的IPv4 它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 相互联接的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址来作为标识 相对日益增长的用户数 现有IP地址资源很快将被用光 以目前Internet发展速度计算 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 2010年间分配完毕 对IPv4问题的解决 一种新的IP地址定义应运而生 它便是IPv6 IPv6提供了128位的IP地址 使地址数量大幅增加 IPv6采用了 可聚集全球统一计算地址 的构造 这使IP地址构造同网络的拓扑结构 连接形态 相一致 IPv6具有自动把IP地址分配给用户的功能 大大减少了网络管理费用 2 Internet域名IP地址由数字构成 难以记忆 也难以理解 因此 在实际使用中 通常采用域名来标识一个主机 TCP IP的名字管理机制称为域名系统 domainnamesystem DNS 这是一个层次型的结构 例如 这个名字可标识一台主机 其中cn标识中国 edu表示教育机构 yzu表示扬州大学 WWW表示这台主机是一台WWW服务器 由后向前 所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 Web服务器三级域名二级域名一级域名 在Internet中 最高一级的名字空间划分是基于网点名的 网点Site 每个校园网 或企业网 被看作是一个网点 网点名SiteName 由Internet管理机构给每个网点分配一个网点名 一个网点是整个Internet中的一个组成单元 它本身就可能是由多个子网络互联形成的 Internet把它抽象为一个点来处理 在各个网点内部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组 AdministrativeGroup 每个组有自己的组名 GroupName 每个组的主机有它的本地名 本地名 组名 网点名 Local Group Site 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通用的层次型主机名的结构 例如 主机名为 它表示的中国教育科研网上的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网络实验的一台主机 主机名与它的IP地址一一对应 例子中的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为162 105 1 193 URL与信息定位统一资源定位器 UniformResourceLocator URLURL由三部分组成 服务器类型 主机名 和路径及文件名 例如 中国科技网Http 表示国家或行政区的一级域名 表示机构类别的一级域名 com biz com域名是目前国际最广泛流行的通用域名格式 biz域名表明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 biz与 com分属于不同的机构来管理 COM由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 ICANN biz的管理机构是NeuLevel公司 biz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企业用户开设的Internet环境 除能增强企业的网上形象之外 biz数据库平台能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简单地说 biz就代表商业 net info NET 最初用于网络机构如ISP info是唯一没有注册限制的最新国际顶级域名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申请 info是通用国际顶级域名 它 org属于同类域名 由ICANN统一进行管理 国际域名管理机构规定 info域名最少注册2年 最多注册10年 CC CC是新的全球性国际顶级域名 具有和 COM NET及 ORG完全一样的性质 功能和注册原则 适合个人和单位申请 CC是可以赋予为 CommercialCompany 商业公司 的缩写 含义明确 简单易记 CC更可以赋予为 ChineseCompany 中国公司 还可以赋予为 CredibilityCenter 信誉中心 目前 CC域名资源丰富 商业潜力巨大 且使用者无需另外装设附加软件 作为全球性顶级域名 更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 现已受到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目前选择使用CC域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新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接受及采用CC作为他们所指定的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别域名表示青睐 我们相信CC域名在未来必将成为沟通全球网络世界的最重要桥梁 cn cn域名由中国互连网信息中心 CNNIC 管理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域名注册申请人必须是依法登记并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个人不能申请注册域名 且其保护机制教健全 非常适合国内企业注册 中文域名 中文中文 cc 中国 公司 网络 我国二级域名按类别分类 我国二级域名按行政区分类 2 3计算机网络基础 2 3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功能2 3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 3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2 3 4计算机网络协议2 3 5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2 3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2 3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手段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处于不同地域的独立的计算机 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按一定的几何结构互相连接起来 在一定通信协议的控制下能够进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实现资源共享所谓资源共享是指所有网内的用户均能享受网上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硬件 软件 数据等 2 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3 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4 能够进行分布式处理 5 节省软 硬设备的开销 2 3 2网络的分类 1 局域网 LocalAreaNetwork LAN 联网范围一般为数百米 适合办公大楼或工厂内部的联网 局域网技术成熟 是整个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2 区域网 MetropolitanAreaNetwork MAN 联网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 距离为数公里 3 广域网广域网 WideAreaNetwork WAN 的联网范围要大得多 它采用广域网互联技术 将位于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 3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实例 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实例 2 2 3 4计算机网络协议 1 网络协议的概念协议是连网的实体之间用来保证相互通信的规则 协议包括三部分 语义 语法 时序 语义是指构成协议的控制信息或命令及应答 语法是指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 时序是指时间的执行顺序 2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模型 OSI 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 OSI采用分层的思想 从最基础的物理硬件到最终的用户程序之间共分七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3 因特网通信协议 TCP IP TCP I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s InternetProtocols 传输控制协议 因特网协议 TCP IP协议是因特网上不同子网间的主机进行数据交换所遵守的网络通信协议 泛指所有与因特网有关的一系列的网络协议总称 其中传略控制协议 TCP 和因特网协议 IP 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 1 TCP IP协议的分层模式 2 TCP IP中几个常见的协议及其特点 l物理层由于TCP IP在设计时考虑到与具体的传输介质无关 即任何网络都可以接入因特网 因此物理层只提供了各种网络与TCP TP之间的接口 例如 TCP IP实现了与其它网络如Ethernet 以太网 FDDI 令牌环网等的通信 l网络层网络层又叫寻址层 TCP IP网络层运行的协议是IP协议 同OSI的网络层功能相似 此层的任务是将要发送的信息分成若干较短的小包 关为其选择合适的路由以发送和传递包 IP协议为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分配独一无二的IP地址 并且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1 地址转换协议ARP 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IP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 若将网络层中传送的数据最终交给目的主机 必须知道该主机的物理地址 因此必须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ARP协议就是完成IP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协议 2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Reverse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的协议 3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 发送消息 并报告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总之 网络层实现网络和网络间发送数据的路由选择 先找出IP地址的网络地址部分 再根据各种路由选择协议 选择合适的路径发送数据包 l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这一层通常使用的两个协议为TCP和UDP TCP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而且传输的数据是按顺序到达的 在发送数据之间 通信双方首先建立连接 连接建立之后 用户就可以将报文按顺序发送给远端用户 接收报文也是按顺序进行的 数据发送完毕 就释放连接 在网络的数据被分成若干个数据单元 即包 Packet 也称为分组 目的端接收到所有的包后 就根据包的顺序号按它们原来的次序重新组合起来 UDP UserDatagramControlProtocol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提供数据包的传递服务 在传递服务时 通信双方不建立连接 发送方发送完数据通信 它的任务就完成了 它的优点是比较灵活 适合发送少量数据 ll应用层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 DNS DomainNameSystem域名系统 域名和IP地址之间转换所用的协议 FTP FileTransmission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交换所使用的协议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HTTP HyperTextTransmission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使用浏览器查询Web服务器上超文本信息所使用的协议 SMTP 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 PostOfficeProtocol01 邮局协议 2 3 5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分层观点 互联划分为四个层次 即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与高层 与之对应的网络设备分别是中继器 网桥 路由器和网关 1 中继器 repeater 2 网桥 bridge 3 路由器 router 4 网关 gateway 其它网络交换互联设备网络适配器 俗称 网卡 调制解调器 modem 俗称 猫 集线器 hub 交换机 switch 网络传输介质 1 中继器 中继器是网络物理层的一种连接设备 它只是把传输媒体上的二进制位 从一个网传人另一个网 对信号进行复制与放大 2 网桥 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存储转发设备 也就是说 两个网络具有不同的数据链路层 但是两者的网络层及其以上各层是相同的 这时可采用网桥相连接 在网桥设备中将进行两个网桥之间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转换 用网桥去连接一个以太网与一个令牌环网 网桥还具有网络隔离的功能 所谓网络隔离功能是指网桥能将一个大的局域网分离成几个网段 每个网段有自己的网络地址 同一网段内的通信只在本网段内进行 不必穿过其他网段在整个网络内传输 减少段与段之间的数据传输量 提高于网络的工作效率 网桥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增加传输距离和平衡负载 2 实现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 3 网桥有隔离网络的功能 将一个大的局域网划分成几个网段 4 提高网络安全性 3 路由器 路由器工作在OSI开放式互联模式的网络层 具有路由选择功能与流量控制能力 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Internet就是由众多的路由器所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为 路径选择 数据转发和数据过滤 路由器的功能可以由硬件来实现 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 或者是部分功能由软件实现 部分功能由硬件实现 1 路径选择路由器一般都有多个网络接口 包括局域网的网络接口和广域网的网络接口 每个网络接口连接不同的网络 这就为源主机通过网络到目的主机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多条途径 路由选择就是从这些路径中寻找一条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的最佳传输路径的过程 2 数据转发Internet用户使用的各种信息服务 其信息传送均以IP包为单位进行 IP包除了包括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外 还包括要传送信息的目的IP地址 发送信息的源主机IP地址 以及一些相关的控制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 它将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 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此数据包送往对应端口 下一台IP路由器收到此数据包后继续转发 直至发送到目的地 3 数据过滤路由器还充当过滤器 将来自对方网络的不需要的数据阻止在网络之外 进而减少网络之间的通信量 路由器可作为 1 多于两个网络的网络之间互联设备 2 常用的WAN连接设备 包括允许采用各类WAN接口的多种路由器设备 3 在网络间的数据处理设备 其数据处理功能包括过滤 转发 优先权指定 多路复用 信息加密 数据压缩等 4 网络的类管理设备 如包括网络中的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与容错管理 连接四个LAN的路由器 4 网关 网关 gateway 实质上是通信服务器 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在应用层进行网络互联的设备 可以用来连接异种网络 包括不同的各类网络操作系统 实现网络之间协议转换的功能 故有时也专门称为协议转换器 网关用于多个不同的网络之间相互连接 小结中继器在OSI模型中只参与最低的第一层 物理层 网桥涉及到最低的第一 二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则提供网络层的传输服务 网关则可能涉及到七层协议的转换 从应用层到应用层 其中目前用途最广的是中继器中的集线器 路由器和必要的网关 值得指出的是 以上的网际互联设备在实际应用中 目前已出现两类重要趋势 1 交换机设备正在迅速崛起和广泛应用 其本质是一类多端口的网桥 这是因为交互式网络应用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四川中铁二院招聘1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委托拍摄的合同范本
- 陶瓷代加工合同范本
- 国际红酒贸易合同范本
- 广州小型服装合同范本
- 2024工程总价合同范本
- 2025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集成吊顶订货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南怀化洪江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9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签订承包专业合同范本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山西晋中昔阳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妇科抗生素使用课件
- 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 - 2026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销售话术培训方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工电〔2023〕54号国铁集团关于印发《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