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3相关知识点.doc_第1页
802.3相关知识点.doc_第2页
802.3相关知识点.doc_第3页
802.3相关知识点.doc_第4页
802.3相关知识点.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EEE802.3标准一、虚拟局域网1、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不同VLAN间进行通信时,需要路由支持,这样就需要增加路由设备,或者采用3层交换机。2、VLAN的划分方法a、根据端口来划分VLAN,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因此目前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B、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但是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用户都需要进行配置,若用户很多,则工作量很大。并且这种方法导致交换机执行效率降低。另外对于使用笔记本等容易更换网卡的设备时,更换网卡则需要重新设置。C、根据网络层划分VLAN,这种方式根据每个主机的网络层地址或者协议类型划分。优点:当用户物理位置改变,不需要重新配置VLAN,并且这种方法不用附加帧标签来识别VLAN,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缺点:效率低,因为交换机检查每个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需要消耗时间,一般交换机可以自动检查网络数据包的以太帧头,但要检查IP帧头,则需要更高的技术。D、根据IP组播划分VLAN,这种划分将虚拟网扩大到广域网,因此有更大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局域网,主要是效率不高。E、基于规则的VLAN:这是最灵活的虚拟网划分方法,具有自动配置能力。交换机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自动划分虚拟网。3、 VLAN标准。1)、802.10VLAN标准,该协议基于frametagging方式,未被广泛推广。2)、802.1Q它的出现时VLAN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被IEEE认可并推广。4、VLAN帧标记802.1Q在原来的以太帧中增加了4个字节的帧标记字段。TPID(tag protocol indentifier)Priority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VID16b3b1b12bTPID(tag protocol indentifier):标记协议标识符字段,设定为0x8100,表示该帧包含802.1q标记。Priority:提供802.1q定义的8个优先级。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规范格式指示,为0时表示以太网,为1时表示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令牌环网。VID:表示VLAN标识符(04095),其中VID0用于识别优先级,VID4095保留未用,所以最多可以配置4094个VLAN。在trunk封装时表示为dotlq思科私有封装模式:ISL最多支持01023编号的虚拟网络5、 虚拟局域网中继,交换机端口之间的连接分为两种:接入链路连接(access-link connection)和中继连接(trunk connection)。接入链路连接只能连接具有标准以太网卡的设备。中继连接时在一条物理连接上生成多个逻辑连接。6、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虚拟中继协议用于在交换网络中简化VLAN的管理。通过VTP,可以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所有的VLAN,配置信息通过VTP报文传播到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VTP有三种工作方式: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模式、透明模式。服务器模式:设置VLAN信息,并将信息广播到网上其他交换机上。客户端模式:只能被动接收VLAN配置信息,不能配置VLAN信息。透明模式:可以配置VLAN信息,但是不广播自己的信息,同时把接收到的VLAN信息自身并不使用,而是立即转发。VTP分为有动态修剪和静态修剪两种。静态修剪是手工修剪。7、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Protocol,STP)是交换式以太网中的重要概念和技术,该协议的目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的同时,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它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桥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ProtocolDataUnit,BPDU)来互相告知诸如交换机的桥ID、链路性质、根桥ID等信息,以确定根桥,决定哪些端口处于转发状态,哪些端口处于阻断状态,以免引起网络环路。(1)使用STP端口权值实现负载均衡当同一台交换机的两个口形成环路时,STP端口权值用来决定哪个口是交换状态的,哪个口是阻断的。可以通过配置端口权值来决定两对Trunk各走哪些VLAN,有较高权值的端口(优先级数字较小的)Vlan将处于转发状态,同一个Vlan在另一个Trunk有较低的权值(优先级数字较大),则将处于阻断状态。同一个VLAN只在一个Trunk上发送接收。基于端口权值的负载均衡示意图。假设有5个VLAN1-5,Trunk1将发送和接收VLAN1-2的数据,Trunk2将发送和接收VLAN3-5的数据。配置VTP用端口f0/11做Trunk1,用端口f0/12做Trunk2switch1#vlandatabase(进入VLAN配置子模式) switch1(vlan)#vtpserver (设置本交换机为Server模式) switch1(vlan)#vtpdomainvtpserver(设置域名) ChangingVTPdomainfromNULLtovtpserverswitch1(vlan)#exit(退出VLAN配置模式)APPLYcompleted.Exiting.switch1#showvtpstatus(验证VTP设置信息)switch1#configterminalEnterconfigurationcommands,oneperline.EndwithCNTL/Z.switch1(config)#interfacef0/11(进入端口11配置模式)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设置当前端口为Trunk模式)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interfacef0/12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switch1(config-if)#end我们省略配置VLAN的命令,在对Switch1交换机做完以上配置及VLAN配置后,在Switch2交换机上也做以上相同的配置,只是将Switch2的VTP模式设置成Client模式,这样Switch2交换机就可以学习到Switch1交换机上的VLAN信息,可以用showvlan命令来验证Switch2交换机是否学习到了VLAN信息。配置完Switch2交换机的VTP和Trunk以后又回到Switch1交换机上来配置STP。(配置STP权值)Switch1#configterminalSwitch1(config)#interfacef0/11(进入端口11配置模式,Trunk1)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1port-priority10(将VLAN1的端口权值设为10)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2port-priority10(将VLAN2的端口权值设为10)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interfacef0/12(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Trunk2)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3port-priority10(将VLAN3端口权值设为10)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4port-priority10(将VLAN端口权值设为10) Switch1(config-if)#endSwitch1#copyrunning-configstartup-config(保存配置文件)由于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Trunk上不同VLAN的权值,而默认情况下的权值为128。这样STP协议就可以根据权值的大小来使Trunk1发送和接收VLAN1-2的数据,Trunk2发送和接收VLAN3-5的数据,实现了负载均衡。2配置STP路径值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通过配置STP路径值来实现负载均衡,如下图所示Trunk1走VLAN1-2的数据,Trunk2走VLAN3-5的数据。其中VTP及VLANTrunk的配置和上面相同,在此不再列出。我们只说明在配置好VTP协议和VLANTrunk端口后在服务器(Switch1)上来如何配置STP路径值。 Switch1#config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f0/2(进入端口23配置模式,配置Trunk1) 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3cost30(设置VLAN3生成树路径值为30)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4cost30(设置VLAN4生成树路径值为30)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5cost30(设置VLAN5生成树路径值为30)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interfacef0/24(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配置Trunk1)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1cost30Switch1(config-if)#spanning-treevlan2cost30Switch1(config-if)#endSwitch1#这样我们将希望阻断的VLAN生成树路径设大,STP协议就会阻断该VLAN从该Trunk上通过,从而可以把负载均衡到多个Trunk端口上。例题:以太网中使用物理地址的作用是 B 。A、 用于不同子网中的主模进行通信B、 作为第二层设备的唯一标识C、 用于区别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协议数据单元D、 使得主机可以检测到未知的远程设备例题:一个运行CSMA/CD协议的以太网,数据速率为1Gb/s,网段为1km,信号速率为200000km/s,则最小帧长是 比特。A、1000 B、2000 C、10000 D、2000000考虑如下的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而两台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主机A发送的帧传输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冲突,于是发送冲突信号。假如在B的冲突信号传输到A之前,A的帧已经发送完毕,那么A将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由于信号传播是有时延的,因此检测冲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个最小帧长的限制。所以有如下公式:Fmin=(2S/V)*R。其中Fmin为最小帧长,S为网段距离,V为信号速率,如未给出速率,则以200000km/s为标准,R为数据速率。代入题中数据则有Fmin=(2*1/200000)*109=10000bit。1G=103M=106K=109。例题:局域网冲突时槽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tPHY表示工作站的物理时延,C表示光速,S表示网段长度,tR表示中继器的时延,在局域网最大配置下,冲突时槽等于 。解析:在最大配置下,局域网最多支持4个中继器,则冲突时槽=2(距离/0.7C+4个中继器时延)+发送站时延+接收端时延。由此得到冲突时槽=2S/0.7C+8tR+2tPHY二、802.3MAC帧格式(以太网帧格式)7B1B2/6B2/6B2B01500B046B4B前导字段(p)帧起始符(SFD)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长度(L)数据(data)填充(PAD)校验和(FCS)前导字段:包含7个字节,其格式为“1010.1010”;前导码的目的是使接收端进入同步状态,以便接收数据。帧起始符:占一个字节,取值为10101011,帧起始符紧跟在前导码之后,标识本信息帧的开始。目的地址/源地址:各占2B或者6B。目的地址最高位为0时表示普通地址,为1时表示组地址。全1的目的地址是广播地址,所有站都接收这种帧。地段地址的次高位表示采用本地地址或者全局地址,本地地址为两个字节,由管理员分配;全局地址为6B,由IEEE分配,确保全球唯一,在同一网络中地址结构应保持一致。数据字段长度:表示数据字段的实际长度。用户数据:小于1500B,存放高层LLC信息。填充字段:不大于46B。为了保证帧发送期间能检测冲突,820.3规定最小帧为64B。这个帧长是指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序列的长度。由于前导码和帧起始码是物理层加上的,所以不在帧长中,也不参加帧校验。如果帧的长度不足64B,要加入最多46B的填充位。帧校验序列:占4B,采用循环冗余效验码。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层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LLC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然后对它们进行封装。LLC报头告诉数据链路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