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与健康.ppt_第1页
社区环境与健康.ppt_第2页
社区环境与健康.ppt_第3页
社区环境与健康.ppt_第4页
社区环境与健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社区环境与健康 2 1 3的中国土地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 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 另有1 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 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不到20 的城市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2005年3月 德国 明镜 周刊对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进行的专访 摘录 3 4 城郊接合部 交通便利 劳力便宜 工业区或者工业园 导入了化工 制造等污染企业 污染问题 长年的污染积累后 伤害终于爆发 2002年以来 癌症村 怪病村 现象在中国各地频频出现 尤其高发于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 GDP增长和 癌症村 增加之间呈现伴生关系 5 中国近百癌症村一览 广东翁源癌症村 3000多村民 从1987年至今 已有250余人因癌症而丧生 河南黄孟营癌症村 2400多人的村子 14年来已有114名村民因患癌症去世 像这样的 癌症高发村 在沙颍河沿岸还有不少 湖北翟湾癌症村 3000多村民 近两三年来已有100多人死于癌症 江苏广丰癌症村 200来户村民 几年来因癌症去世的有近20人 患癌症者近30人 6 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 与环境 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膀胱癌死亡人数明显上升 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 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 和96 医学界认为 目前已知80 的癌症发病与环境有关 尤其是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7 WHO估计 当前全世界1 4的疾病归因于环境污染 每年因饮水污染 空气污染和未加处理的废弃物引起的死亡人数达770万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巨大威胁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森林植被的破坏 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恶化等 导致生物种群减少及其关系失调 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结构和组成改变等 即造成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锐减 人类生产 生活活动排放的 三废 农药 化肥的大量施用等均可污染环境 造成环境破坏 影响人类健康 第一节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 自然环境因素 一 生物因素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 人类通过食物链中的多种生物与各种环境因素发生密切关系 二 化学因素任何自然因素的变动或人为活动 都可能使空气土壤水及食物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三 物理因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环境的某些物理状态可能因污染而发生改变 9 自然环境 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 大气圈 atmosphericsphere 水圈 hydrosphere 土壤岩石圈lithosphere 生物圈 biosphere 人为环境 anthropogenicenvironment 工农业生产活动过程造成环境污染 人为环境 利用有利因素 抵御不利因素 严寒 酷暑等 社会环境 socialenvironment 由政治 经济 文化等社会因素构成 一 大气圈 atmosphericsphere 包括整个大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逸散层各种气体 O2 N2 Ar CO2 CH4等 臭氧层 在平流层中 因强烈日光辐射 与氧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 O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具有对生物强烈杀伤力的短波紫外线 从而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得以生存 二 水圈 hydrosphere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还有大气中的水水圈中的总水量13 6亿km3 覆盖地球面积的71 除海洋以外的地表水约3500多万km3 功能 可进行水循环 当某种水体 如河水 受到污染 污染物也将会通过水循环而进入大气 土壤 食物和人体 三 岩石圈 lithosphere 通常指地壳 主要由岩浆岩和沉积岩构成 岩浆岩是由地球深处的炽热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组成以SiO2 二氧化硅 为主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 由沉积在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物质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大多含有动植物化石 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5 地表分布面积的75 所含矿产极为丰富 如煤 石油等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成分 矿物质 有机质 微生物 水和空气 当土壤受到污染时 可能通过生物富集 水分蒸发和渗透使污染物向植物 大气及水体转移 四 生物圈 biosphere 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 叫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下层 岩石圈的上层 水圈和土壤圈 其范围通常指海平面以下12km至海平面以上约10km 生物圈内生存着200多万种生物 我国有60多万种 其中昆虫20多万种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 substancecycle 能量流动 energyflow 和信息传递 messagetransmission 使生物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食物链 foodchain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 称食物链 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累积起重要作用 酸雨 含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大气中逐渐氧化成酸性氧化物后 再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成雾状的硫酸 随雨水一起降落 称为酸雨 它是大气严重污染的标志 酸雨中可含有硝酸 盐酸等酸性物质 成分复杂 可使土壤酸化 腐蚀建筑物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大量燃料燃烧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污染大气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 使气温转暖 产生 温室效应 greenhouseeffect 由于气温的增高致使各种病原体大量繁殖 造成传染病和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 臭氧层破坏 从50年代以来 就观察到大气臭氧浓度有减少趋势 80年代英国和美国南极考查队相继发现并证实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而西德北极考查队也在北极上空发现类似空洞 而且这种空洞尚在扩大 据测定 全球每年平均臭氧含量在不断减少 尽管大气臭氧遭受破坏的原因及过程极为复杂 但环境化学性污染物的作用则勿容置疑 这幅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影像中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滴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2000年9月8日宣布 南极上空2000年9月3日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 这个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27 二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种类 环境污染来源自然来源 天然环境中有毒因素 自然灾害 人为污染 工业 三废 生活 三废 汽车尾气 农业生产 医源性污染 战争 其它 环境污染方式点源 pointsources 独立的 可以确定的污染源 如工厂的烟囱 排污管道以及汽车排放等 面源 nonpointsources diffusesources 散在的 难于确定的污染源 如人畜粪便 农田的化肥农药等 点源污染的控制比面源污染要相对容易一些 28 化学性污染物 chemicalpollutants 种类最多 主要污染来源 据 化学文摘 统计 已发现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约300多万种 每年新合成30余万种 其中90 以上是有机化合物 物理性污染因子 physicalroles 噪声 紫外线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等 生物性污染物 biologicalpollutants 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生物毒素 DNA片段等 二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种类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三废 农业生产中广泛 长期使用农药化肥2 生活性及医院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 以及医院污水 医院废弃物 生活炉灶用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及其他污染物3 交通性污染物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行驶时排放大量废汽和产生噪声 29 四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 特异性危害1急性危害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后果大批人员伤亡 长久健康损害 生态破坏 巨大经济损失 急性中毒发生的常见原因 以下因素的单独或联合 严重的污染源或事故排放 特殊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稀释 特殊的气象条件 30 菲律宾化学污染中毒 广州某化工厂爆炸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 33 中外著名的环境污染急性中毒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6年5 12月 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 形成浅蓝色烟雾 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睛红肿 头痛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 呼吸衰竭而死 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5 Londontypesmog 煤烟型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1873年 1965年共发生12次烟雾事件 最严重的1次在1952年 Londoncrisis 特殊地理条件 河谷盆地 特殊气象条件 持续大雾形成逆温 无风或微风 严重污染源 工厂和居民大量燃煤 排出大量烟尘和SO2 4天超额死亡4000多人 牛中毒而亡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 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 操作不当 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 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 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 死亡近两万人 受害20多万人 5万人失明 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 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2慢性危害定义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以低浓度 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 类型 1 非特异性影响环境污染物 因素 所致的慢性危害 临床表现不典型 而是表现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可明显减弱 对生物感染的敏感性增加 健康状况逐步下降 表现为人群中患病率 死亡率增加 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痛痛病 Itaitadisease 1955 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 镉污染稻谷 引起的 痛痛病 大腿 腰和关节痛 随后发展为全身 造成病理骨折 骨骼变形 从而导致呼吸和进食困难 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 水俣病事件1953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 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 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 底泥和鱼类中富集 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 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 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 纷纷跳海自杀 也就猫跳海事件 没有几年 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56年 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因为开始病因不清 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 1991年 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 其中1004人死亡 3远期危害 有些危害不是亲代表现出来的 而是作用于遗传物质 在子代表现出来 或是作用于正在发育的胚胎 使出生的婴儿发育有缺陷 1 致突变作用突变表现在两个方面 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2 致癌作用有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致癌因素3 致畸作用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40 1 城市与乡村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大气污染在城市和乡村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对比城市和乡村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气污染的致癌危害 一般来说 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较乡村严重 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高于乡村 例如上海市1973 1975年肺癌死亡率分析表明 市中心区肺癌死亡率最高27 26 10万 郊区次之14 27 10万 农村最低8 5 10万 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递减 二 空气污染与肺癌 2 宣威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癌云南宣威县 女性肺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 流行病学调查 获得如下资料 肺癌死亡率居各类肿瘤死亡率之首 肺癌死亡率有明显地域差异 农民肺癌死亡率高 与职业接触无关 吸烟率的高低与肺癌死亡率无关 肺癌死亡率与宣威居民生活燃料 煤 对室内空气污染有密切联系 经检测 燃烟煤室内空气中苯并 a 芘 BaP 浓度高 超过我国大气卫生标准值600多倍 水污染与膀胱癌 肝癌的关系 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 有的学者在分析了饮水暴露与肿瘤相关性后认为 可能主要与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度增加有联系 其相关性依次为胃 直肠 膀胱 食管 肺 肝和胆 结肠 胰 乳房 小肠肿瘤等 三 水污染与肿瘤 1 水致突变性与肿瘤的关系我国对黄浦江水突变性与肿瘤关系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表明 居民胃癌 肝癌标化死亡率与水质致突变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2 水污染与肝癌我国江苏省某肝癌高发区 经调查发现饮用不同水源的村民 肝癌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人类出生缺陷又称为先天畸形 尽管遗传因素对人类出生缺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但是环境因素对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对胚胎发育过程的干扰 对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市 长崎市投炸原子弹后 造成胎儿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率增加 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 反应停 事件 作为镇静药 孕妇服用该药而导致新生儿肢体畸形 反应停事件揭开了研究化合物致畸作用的序幕 三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第二节空气与健康 一室外空气与健康室外空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46 400nm760nm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II 1太阳辐射太阳向宇宙空间以电磁波形式放射的辐射能流 称为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其光谱组成通常分为 紫外线 200 400nm 可见光 400 760nm 和红外线 760 2600nm以上 适量的太阳辐射能增进人体健康 使机体代谢旺盛 生理机能增强 增加队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 不同波长的辐射线还有各自的特殊作用 1 紫外线 ultraviolet 第二届哥本哈根光学会议将其分为A B C三段 A段 320 400nm色素沉着黑色素原 二氧二苯胺及同族 黑色素B段 275 320nm 红斑作用原发 照射后立即发生 保护机制 Capi扩张 继发 照射后6 8hr发生 损害机制 抗佝偻病作用 麦角固醇 7 脱H胆固醇 VD2 VD3 有效地调节钙磷代谢过程C段 200 275nm杀菌作用 长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 C段紫外线杀菌作用机理 紫外线的危害 1 紫外线眼损伤紫外线性白内障 急性结膜角膜炎 电光性眼炎 日光性眼炎 雪盲 2 紫外线皮肤损伤光照性皮炎 光感性皮炎 皮肤癌 3 可引起光化学反应 2 可见光能使人的视觉器官产生光和色的感觉 不同的波长对视觉的色感觉也呈现不同的单色光 共7种单色光 赤 橙 红 绿 青 蓝 紫 3 红外线红外线生物作用的基础是热效应长波红外线 皮肤表层吸收 使皮温增高短波红外线 穿透组织深部 消炎镇痛 治疗某些慢性皮肤病 神经痛 冻伤等 过量红外线 可导致皮肤烧伤 日射病 红外线白内障和红外线视网膜灼伤 二 分类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寄生虫1 生物性污染昆虫 细菌和细菌毒素 微生物 为主 危害较大 霉菌和霉菌毒素 2 化学性污染 1 生产 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如农药 有害金属 多环芳烃化合物 N 亚硝基化合物 二恶英等 鸡蛋内的三聚氰胺 2 盛装食品的工具 容器 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物质 3 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 如酒类中有害的醇类 醛类等 4 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三鹿奶粉事件 3 放射性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 冶炼 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污染 在食品卫生上更加重要 57 3 毒性与危害 1 毒性急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对家畜 家禽及动物有强烈的毒性 按毒性级别分类 属于超剧毒级 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 是砒霜的68倍急性毒性表现为 食欲明显减退 体重下降 口渴 便血 生长缓慢 发育停滞 皮肤出血或充血 随后出现抽搐 过度兴奋 黄疸等症状 中毒的主要病变在肝脏 表现为肝出血 坏死和胆管增生 也可见到肾脏损伤人类急性中毒 国内外都有报道临床表现 黄疸为主 兼有呕吐 厌食 发热 重者出现腹水 下肢水肿 肝脾肿大及肝硬化解剖 肝脏广泛肝胆管增生 胆汁淤积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表现往往使动物生长障碍 肝脏出现亚急性和慢性损害 如肝实质细胞变性和灶性坏死 肝实质细胞增生 以及胆管的囊性增生等 60 四 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措施 1 食品防霉主要的措施是控制食品的水分选择优良的抗霉品种 可减少霉菌的污染 2 去除毒素3 加强监督检验工作对将进入市场的食品应加强监督检验 凡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的一律不得投放市场 以保障人体健康 62 第一节食物中毒的概念 特点和分类 二 食物中毒的特点1 起病急剧 潜伏期短 呈暴发型 潜伏期是指进食有毒食物到发病的时间 短时间内有多数人同时发病叫做暴发型 2 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 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 如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等 有的伴有发烧 由于食物中毒类型的不同 有些食物中毒还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河豚鱼中毒 3 病因明确 与食用某种食物有明确关系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食用了某种同样的有毒食品 未食用者不发病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 确认中毒食物很关键 一般以发病前24小时为重点 对比调查病人和非病人的膳食史 凡吃过可疑食物的人大部分发病 而未吃可疑食物的人未发病 即可初步断定该可疑食物即为中毒食物 中毒食物确定后 我们要将它进行封存销毁 对和他有关的场所以及人员也要进行消毒和检查 以免引起更多人中毒 4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与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关 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 10月份 夏秋季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 真菌性食物中毒则因真菌繁殖 产毒的最适温度不同而异 如甘蔗霉变中毒一般发生在春季 霉变后会出现红褐色条纹或中心发红褐色 食用后可致死 6 人群普遍易感 无年龄 性别 民族之分 第一节食物中毒的概念 特点和分类 三 食物中毒的分类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A感染型细菌污染食品并在该食品上大量繁殖 达到中毒剂量 这时大量活菌随食物进入人体而致病 如沙门氏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变形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B毒素型 B毒素型细菌污染食品 在食品上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 外毒素 达到中毒剂量的外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而致病 如葡萄球菌肠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物中毒的概念 特点和分类 二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 有毒动植物中毒如河豚鱼 发芽土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2 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 亚硝酸盐 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 3 真菌性食物中毒如霉甘蔗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 夏秋季发病率较高 夏秋季气温较高 微生物易污染食品并在其中繁殖和产毒 同时此期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 易感性增高 2 往往成批发生 一般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3 一般病程较短 死亡率很低 预后良好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二 常见的几种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1 病原沙门菌属为肠杆菌科 是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等在食物中毒中常见 沙门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生活力强 在水 肉类 乳类食品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 不耐热 煮沸立即死亡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2 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尤其是畜禽肉 蛋 奶类 由于沙门菌不分解蛋白质 被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 常易被忽视 沙门菌可通过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两种途径污染食品 生前感染是指动物生前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沙门菌感染 宰后污染是指在屠宰 加工 烹调等环节受到污水 带菌的容器 苍蝇及鼠等的污染而带菌 故肉类食物生熟交叉污染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3 中毒机制沙门菌活菌肠道内繁殖 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 同时 沙门菌在小肠淋巴结和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而释放内毒素 活菌和内毒素共同作用于胃肠道 使粘膜水肿 发炎 充血或出血 并引起腹痛腹泻等 内毒素不仅毒力较强 还是一种致热源 使体温升高 4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一般12 24h 2 症状发热38 以上腹痛呕吐腹泻 黄绿色水样便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 病原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 嗜盐性弧菌 通常存在于近海或鱼贝类中 在含盐3 3 5 的培养基和食物中生长良好 三不耐 不耐热 80 1分钟即可被杀死不耐酸 50 食醋即可灭活不耐淡水 淡水中生存不超过2天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2 引起中毒的食物 海产品 盐渍食品 咸菜 海产鱼贝类等带菌率可达45 90 生食或加热不充分或生熟交叉污染均易引起中毒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3 中毒机制大量活菌随食物进入肠道内繁殖 并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和粘膜下组织引起炎症 水肿 充血 该菌还可产生肠毒素及耐热性溶血素 使人体出现感染 腹泻和粘液 血便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4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2 40h 多为10h左右 2 症状 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特点洗肉水样粪便 后可转为脓血粘液便恶心呕吐发热一般预后良好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三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1 病原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 不耐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血浆凝固酶阳性的菌株 可产生致急性胃肠炎的外毒素即肠毒素 随食物进入人体即可引起中毒 肠毒素耐热 加热100 C2h才可破坏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2 引起中毒的食物乳类及乳制品 肉类 剩米饭体表受伤化脓 存在葡萄球菌 也会污染食品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3 中毒机制肠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后 作用于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支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作用于肠道可使肠蠕动加强 水分的分泌和吸收紊乱而致腹泻 肠壁产生炎症变化 粘膜充血 水肿 糜烂 并可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4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1 6h 2 症状 剧烈反复呕吐 多者每日达20余次 上腹疼痛腹泻一般预后良好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四 肉毒毒素中毒1 病原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 污染食品后 在适宜条件下 无氧 18 30 可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以神经毒性为特征的可溶性外毒素 芽胞抵抗力强 耐热 毒素不耐热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2 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多见 如臭豆腐 豆酱 面酱等 其他罐头瓶装食品 腊肉 酱菜 凉拌菜等也可引起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3 中毒机制肉毒毒素为剧烈神经毒 主要作用于脑神经核 神经肌肉接点和自主神经末稍 阻碍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 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就可以导致神经冲动传导的中断 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4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6小时至半个月 一般1 5天 2 症状 对称性脑神经受损症状 如视力模糊 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 吞咽困难并伴有声音嘶哑和语言障碍等 由于呼吸肌麻痹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死亡 国内由于广泛采用多价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疗本病 病死率降到10 以下 病人经治疗后可逐渐恢复健康 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1 迅速排毒催吐 洗胃减少毒素的吸收2 对症治疗治疗腹痛 腹泻 纠正酸中毒和脱水 抢救循环和呼吸衰竭3 特殊治疗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 以补液 调节饮食为主 如果不适当使用广谱抗菌素 可使耐药性菌株繁殖 并产生大量肠毒素而加重病情 肉毒素中毒应尽早使用多价抗毒血清 并可使用盐酸胍以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四 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治措施1 防止污染 1 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 做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 2 防止食品在加工 贮存和销售等环节的污染 2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毒 食品加工 运输 贮存环节应配备冷藏设备 做到食物低温贮存 熟食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食品加盐 10 亦可控制微生物繁殖和产毒 3 食前彻底加热 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 肉蛋类一定要煮熟 剩饭菜要充分加热后再吃 第三节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一 河豚鱼中毒1 毒性 河豚鱼体内含河豚毒素 主要存在于皮肤 内脏及血液中 毒素性质稳定 耐热 耐酸 故经盐腌 日晒或烹煮均不能破坏 2 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主要阻断神经兴奋传导 使神经中枢麻痹 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 第三节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3 临床表现潜伏期 0 5至3小时 亦有食后10分钟发病者 以发病急速剧烈为特点 症状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同时伴有一系列以麻痹为特征的症状如手指 舌尖 口唇刺痛 麻木 四肢无力 重者瞳孔反射消失 四肢肌肉麻痹 共济失调 甚至全身麻痹 瘫痪 最后出现语言不清 紫绀 血压下降 昏迷 病人多死于呼吸麻痹 第三节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 4 防制措施无特效解毒药 对患者主要是及时对症处理 主要用催吐 洗胃和导泻 促使毒物排出是抢救的关键 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 认识到河豚有毒 识别河豚 防止误食 加强对河豚鱼监督管理 禁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