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doc_第1页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doc_第2页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doc_第3页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doc_第4页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英文): Investigation into Chinese InitiativeExtradition Issue Based on Globalization 作 者: 史琼琼指导教师:林? 副教授2008 年11 月10 日 论文题目:(中文)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外文)Investigation into Chinese Initiative Extradition Issue Based on Globalization 所在院、系、所 :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专 业 名 称 : 国际政治 指 导 教 师姓 名、职 称 : 林? 副教授论文主题词:全球化;国际引渡制度;引渡 基本原则;中国主动引渡问题学 习 期 限 : 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论文提交时间: 2008 年 11 月 10 日 2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史琼琼 日期: 2008 年 12 月 20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 史琼琼 导师签名: 林? 日期: 2008 年 12 月 20 日 摘 要 一、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内部的资源 和人员流动变得更加方便和迅速,许多跨国性社会问题随之产生,少数犯罪分 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漠视法律、公德,甚至国家的主权,对社会、政治的安 定和法律的尊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全球化时代,许多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国 内法律的惩罚而出逃国外,其中腐败官员占有相当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目 前尚有超过 4000 名中国外逃贪官潜逃在外,昀保守有超过 50 亿美元的资金被 他们卷走。但是,这些外逃人员因为引渡问题,迟迟无法被押解回国接受法律 的惩处,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了惩治犯罪,维护中国法律的威严, 使中国对这些外逃犯罪分子的惩治权得到伸张,保护社会安定,稳定国内政治 局势,中国亟待完善引渡制度,与国际引渡制度接轨。 犯罪分子逃逸国外以躲避中国的法律惩罚是极为复杂的问题。如何在维护 中国主权和法律尊严的前提下,迅速、便捷地引渡外逃人员,打击犯罪分子, 不仅是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同时还需要在国际政治、国际法、 国内政法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 二、基本理论视角和分析架构 本文以全球化作为基本理论视角,研究在这一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引渡制 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引渡制度的新要求,分析中国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动引 渡困难,寻求解决中国主动引渡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尝试对中国引渡制度 的改革提出一定的发展思路。本文在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借助了纵向 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国际引渡问题进行整理和 1 分析;其次,厘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引渡行动中面临的困境及矛盾, 对其进行分析;第三,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矛盾困难,给出 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昀后,是全文的总结。 本文的知识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进行一次跨学科研究的尝试,结合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两个学科的理论知 识对中国的引渡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国 际司法合作与国家主权的问题;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相互影响的问题;中国的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改革问题等等。国内在这方面的著述还不多,有很多问题 亟待探索和研究。本文强调,全球化将会带来国内与国际互动的加强,包括越 来越多的共同问题的形成,国际法原则和相关价值观念的扩散,促使各国以更 加积极的态度来处理这些共同问题,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 作是发展的基本趋势。 2、提出了如何加强引渡方面的国际合作的具体思路。面对全球化时代中国 面临的各种引渡问题,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要进行分析研究,在政策上也有相应 的修改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加快与其它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双边引渡条约的签订。 援引中国同西班牙引渡条约模式,加快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双边引渡条约。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内引渡立法,使国内法与国际条约相适应,提 高引渡合作的效率,使中国引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引渡制度的 发展。 昀后,在引渡实践中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积极调整中国 引渡制度中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权力分配,并用法律明文规定下来,从而提 高中国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维护司法公正,提升中国的法律形象,促进中国引 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2 概言之,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延续和改革的趋势并存。中国引渡制 度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与国际政治互动加强的基本趋 势,观念的转变和政治司法制度的改革也将是其中的题中之义,需要稳妥而积 极地推进。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引渡制度;引渡基本原则;中国主动引渡问题 3 Abstract 1. Research Matters and Significance With the proceed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nation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ternal resources and stuff turnover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whereas a number of multinational social problems occur in the wake of it. Some offenders , in pursuit of financial benefits, are blind to the law、 the social morality and even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which poses great danger to our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courtroom dignity. In this globalized world, many criminals flee overseas to exempt themselves from legal penalization, while corrupt officials are rather high in proportion to them. According to under-statistics, there are more than 4,000 Chinese rotten officials absconding abroad with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over 5 billion dollars taken from the government. Due to the incompletion of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system, they grasp this loophole to be at large which make an negative effect to societ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it is the new era that demands prompt assertion to the punishment of fleeing offenders and improvement of our extradi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unishing criminal offenses、uphold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maintaining social security as well as stabilizing domestic political situation It is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 criminals abscond abroad to exempt themselves from legal penalization. How to,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uphol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legal authority, extradite and strike the offenders fled overseas with high efficiency is not only a pressing realistic issue but demands more strengthen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tudy in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law、 civil politics and law , ect 2.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thesis, in the scope of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s aimed to study not only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new requirements it advances to China, but also analyses the initiative extradition problems we are confronting in the integrated world so as to attempt new methods of solution and propose certain new thought of extradition system reform. In addition,4 it extracts and analyses problems by mean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pproach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approach lengthwiseGenerally, it is divided into 4 parts: firstly, international problems brought by globalization are organiz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predicament and discrepancy are recognized during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in the globalized background; thirdly, new orientation is direct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in the scope of world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n summary comes lastTh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present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1. By combining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with that of international law, it makes a interdisciplinary attempt to Chinese extradition matters, such a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extradition system; the issue between international judicial co-operation and Chinas sovereignty; the issue of interplay betwee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internal politics; the reform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ect. Moreover, it puts stress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resulted from glob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diffus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principles and relevant values so as to promote solution of common issues with more positive attitudeSimultaneously, it,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non-violation of the sovereignty, advocates the rei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a world developing trend2.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on how to increase world extradition co-operation. Confronting a variety of extradition problems in this globalized world, we have necessity to do some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some corresponding policy modification to adapt to new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ere I propose to take some measur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by quoting model of Sino-Spain extradition treaty,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entry into bilateral extradition treaty with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Secondly, further completion of civil extradition legislation should be taken to keep the same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system and promote efficiency of extradition co-operation as well as development of our extradition systemLastly, proper relations and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judicial5 authority and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handled and adjusted in specific provision of the law to improve judicial independence、 safeguard judicial justice、 promote national legal image and adva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extradition systemSuffice it to say that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trend of continuation and that of reformChinas development of extradition system bears out the essential trend from side slope that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interac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ntly and properly move forward the concept updating as well as politics and justice reform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System; Extradite Basic Principle; Initiative Extradition Issue of Our Country 6 目 录 导 论. 1 第1 章 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引渡制度6 1.1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6 1.1.1引渡的基本概念及早期的引渡实践 6 1.1.2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 7 1.1.3现代引渡制度的发展 8 1.2引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0 1.2.1引渡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10 1.2.2引渡的国际合作原则11 1.3全球化加速发展及其对国际引渡制度的新挑战16 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16 1.3.2全球化对国际引渡制度的影响 18 第2 章 中国引渡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1 2.1中国引渡制度的发展 21 2.1.1中国引渡制度溯源. 21 2.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渡制度的飞速发展. 21 2.2中国的主动引渡. 25 2.2.1主动引渡的概念及国际上主动引渡合作现状 25 2.2.2中国在主动引渡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6 第3 章 中国引渡制度面临的重大矛盾及解决方向. 34 3.1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双边引渡条约之间的矛盾 34 3.1.1矛盾的主要表现 34 3.1.2矛盾的解决方法 34 3.2国家主权的实现与国际引渡规则的约束之间的矛盾. 35 3.2.1矛盾的主要表现 35 3.2.2 维护国家主权与尊重国际引渡规则之间的协调. 39 结 语 411 参考文献 47 致 谢 532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社会资源和人员的流 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中国的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 国内法律的惩罚,在犯罪后利用各种手段出逃国外。在这些外逃的犯罪分子不 仅践踏了中国法律的尊严,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又卷走巨额非法所得, 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害。 为什么中国这些犯罪分子要出逃国外,逃出国门就真的能够逃避中国法律 的制裁吗?为什么中国不能联合这些国家来进行国际追逃,惩罚犯罪呢?这就 涉及到了现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引渡。引渡是指一国将 在其境内并被另一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依照另一国的请求,根据本国引 渡条约或以互惠原则为前提,按照国际引渡原则的规定,通过外交途径,移交 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制度。引渡是基于一个国家的国内法和引渡的国际 合作规则之间的协调。国际引渡制度从建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国际 合作规则也在不断演变,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成熟、完善起来。从为了追 捕政治犯而出现的引渡行为,到十八世纪,随着启蒙运动而产生的为保护人权 确立的政治犯不引渡思想。时至今日,引渡这种做法及其基本原则已经得到长 足的发展,并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认可,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 实践中为打击犯罪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然而,在现代形成的主权国家体系内,引渡问题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国的司 法管辖和法律效力与引渡的国际规则相冲突的问题。尤其是引渡问题往往是在 两个或多个不同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社会形态的国家之间进行,需要行政与 法律合作,需要国家之间本着良好的愿望基础、相互尊重、积极配合,才能解 决这些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层面的矛盾,既达到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又要使 一国的政治局势得到稳定,国家主权得到保障。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引渡是惩治外逃罪犯的 必要途径,但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司法理念差异很大,且在政治制度、文 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活动、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所 1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以,尽管引渡方面己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国际法规则,但各国对其含义的理解 却不甚相同,在涉及到具体的引渡合作时,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在 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矛盾有:面对国际引渡合作原则中的“拒绝引渡的强制性理 由”,如“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等原则与国内法之间的矛 盾;在引渡问题上涉及到一个国家主权的实现与国际制度的干预之间的矛盾; 在引渡实践中不同国家之间政治、法律的矛盾等等。 这就是中国在主动引渡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中国迟迟无法将那些 外逃的犯罪分子引渡回国进行惩处的原因所在。由于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签订 的双边引渡条约不多,而那些国家一般又都是以“条约前置主义”作为引渡的 前提条件的,这样那些外逃的犯罪分子在遇到引渡等问题时,往往可以找到较 多的法律救济手段来“保护”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不被引渡回国,或者尽可 能地拖延回国时间。况且,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一些西方国家到 如今还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的偏见,总是打着 “保护人权和 司法独立”的旗号,向中国的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提供所谓难民身份、政 治避难或居留权。这些国家利用引渡合作原则中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和死刑犯 不引渡原则等条件,使中国引渡逃犯十分困难。据公安部资料显示,跨国追逃 成本之高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而程序复杂、耗时之长也给那些触犯了中国刑法 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对赖昌星的引渡,由于中国与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 只有依靠外交谈判,达到引渡赖回国受审的目的。这样的谈判是一个无比艰难 的过程,虽然谈判持续多年,但赖昌星依然逍遥法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为了惩治犯罪,维护中国法律的威严,使中国对这些外逃犯罪分子的惩治权得 到伸张,保护社会安定,稳定国内政治局势,中国亟待完善引渡制度,与国际 引渡制度接轨。 二、研究价值 实践意义: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犯罪呈现出的更广泛的国际性, 将逃到国外的嫌疑犯交付审判,关系到所有国家的利益。而这对于处在不断进 行制度改革、市场开放、发展经济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全球化的发展 和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并积极加入全球化行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而中国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又导致近年来不断有犯罪分子为逃避中国法律 的制裁而逃往国外。遗憾的是,这些外逃人员迄今为止被引渡回来的寥寥无几, 2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这种情况给中国的政治局势的稳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中国在打击国内、国 际犯罪方面也屡屡受挫。主动引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 紧迫问题。这种客观现实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进一步加强合作, 扩大引渡的适用。中国的引渡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并取得 了丰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使中国的引渡制度更趋完善,使中国在主动引渡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使外逃的犯罪分子都能被引渡回国得到应有的惩罚。 理论价值:这项研究涉及政治学、法学、国际政治等多学科的知识结合。 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与被请求国的双边关系问题,还涉及到 国际政治中如何处理主权与加入国际机制的问题,在一些极为敏感的问题上, 如人权、价值普适性等所产生的国际矛盾。本文主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对中国引 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如何融入世界引渡制度,并与世界 各国顺利开展引渡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探寻中国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机制, 解决中国国家主权的实现与国际规则之间、中国国内立法与国际制度之间的矛 盾,协调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寻找一 种新的解决方向。简言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越来越尖锐化,存在的矛盾亟待解决,这些 都要求中国应尽快利用改革、沟通、协调等各种手段来完善中国的引渡制度, 并与国际引渡机制进行衔接。这需要全面考察国际引渡制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深入了解引渡问题所涉及的基本原则和国际矛盾,并研究其发展趋势,从而为 中国进一步加强有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引渡问题的研究大致限于国际法框架之内。国内学者如刘 亚军对引渡问题的分析是以国际法为视角进行讨论的;黄风关于引渡制度的著 述昀多,但也只限于对引渡制度本身的起源、特征、程序和原则进行探讨;2007 年秦一禾关于引渡的新著则是从引渡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 讨的。而立足于全球化视角的著述在国内已经有了许多,但与法律相关的则都 是从“法律全球化”这一概念入手,分析法律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好是坏, 中国应如何应对等问题,如冯玉军所著的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朱景文 主编的法律与全球化等,而以引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不多见。3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国外也有不少学者基于国际法来探讨引渡问题,如美国学者巴西奥尼著国 际引渡:美国的立法和实践、韩国学者李万熙著引渡与国际法、日本学者 森下忠著犯罪人引渡法的理论等等。这些论著所研究的问题一般集中在引 渡的条件、原则和程序上面,没有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国家间引渡问题的产生 原因和怎么从根本上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都是从国际法角度进行分析,要 么基于一国的引渡实践来探讨,要么基于一些著名的引渡案例来进行研究,极 少有从国际政治角度来分析探讨引渡问题。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国与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 在各种国际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将国际政治与国际法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研究 国际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究的发展趋势,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高度来观察国际 法与国内法的互动,不但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协调国际 机制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发挥国家权力。 四、本论文的分析框架和知识贡献 本文以全球化作为分析中国引渡问题的基本视角。全球化是个进程,是指 人类的社会活动跨越民族、国家、区域以及大陆的界限,相互联系更为紧密、 相互作用更为显著的过程。全球化时代把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人、组织和国家都 联系了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资本、人口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是, 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世界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们之间交流的方便,也为犯罪 分子提供了便利的温床,为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惩罚而“避难”国外打开了方 便之门。因此,研究引渡问题,离不开这一基本背景。 本文在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借助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方 法。历史研究方法是对一定的专题进行深入的纵向分析研究,它能透过历史现 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运用历史的方法,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 对不同学者的理论的分析,提炼出中国在主动引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法是 人们认识事物的昀基本的方法。只有通过 对不同理论的比较,才能找出不同学 者关于中国引渡制度的看法的区别以及中国引渡制度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在框架方面,本文首先对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国际引渡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 其次,厘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引渡行动中面临的困境及矛盾,对其进 行分析;昀后,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角 度来分析这些矛盾困难,给出一个解 决问题的新方向。4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本文的知识贡献在于:第一,进行一次跨学科研究的尝试,结合国际政治 和国际法两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中国的引渡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涉及引渡制度 的理论问题;国际司法合作与国家主权的问题;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相互影响 的问题;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改革问题等等。如前所述,这方面的著述 还不多,有很多问题亟待探索和研究。第二,全球化问题对世界上每个国家都 有多方面的影响,以往人们研究全球化多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但是我们 应该看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犯罪问题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司法合 作正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而且国际司法合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法律领域,也 无可避免地涉及到更尖锐和关键的国家主权问题。本文强调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是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引渡方面的国际合作的具体思 路。5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第1章 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引渡制度 1.1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1.1.1引渡的基本概念及早期的引渡实践 引渡是指一国应有管辖权的他国主管机关的请求,根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 有关规定,将本国境内犯有可引渡之罪的人送交请求国追诉和执行刑罚的法律 制度。引渡制度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 历经了千年。 ? 昀早的引渡实践起源于古埃及、中国、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城 。公元前 1280年,古埃及国王拉麦塞二世和赫梯族国王哈杜西里三世在叙利亚战争结束 ? 后签订的和平条约中规定,双方要相互遣返逃到对方境内的罪犯 。这一和 约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证可查的关系到引渡内容的和约。在古罗马时期,罗马帝 国也曾设立了“二十人法庭”,专门负责罗马帝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合作,抓 捕逃犯的事宜,也算得上是早期“引渡”活动的一种尝试。 这种早期的引渡实践其实与现代的引渡制度几乎完全不同。早期的引渡实 践实际上是君主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反对自己、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引渡” 回国进行处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一种外交手段。同时,这种“引渡”活 动也可以作为政治交易手段,通过向盟国“引渡”他们需要的逃犯,来巩固与 盟国的关系。被要求引渡的以及被引渡的主要都是一些反君主的、危及到君主 统治秩序的人,即所谓的政治犯、军事犯和宗教犯等。这些被“引渡”的人, ? 其实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政治犯罪”人 ,即政治犯。这一时 期的“引渡”活动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程序上的限制,都是以君主的命令为准。 因此,18 世纪以前的“引渡”活动,重点在“政治协助” ,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司法协助”。虽然早在 1625 年,雨果?格老秀斯就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立 ? rd M.Cherif Bassiouni,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United States Law and Practice,Oceana Publications Inc.1996,3 ed. p.1M?谢里夫?巴西奥尼国际引渡:美国的立法和实践? Geoff Gilbert,”Aspects of Extradition Law”,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1,P9? 秦一禾:犯罪人引渡诸原则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月版,第 1页。6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场出发,认为违反自然法的犯罪是对全人类的侵害,各国对镇压这类犯罪具有 普遍义务,并提出了著名的“或引渡,或处罚”原则。但是,当时的各国君主 只着眼于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并未将此纳入早期引渡实践的原则性要求中去。 所以说,早期的引渡制度还不是一项完备的国际法制度。 1.1.2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 随着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民主与平等、尊重人权等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的蓬勃兴起,引渡实践和引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保护 引渡对象的基本人权,一些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强烈要 求将政治犯罪排除在可引渡范围之外。英国人洛克就主张人民有权推翻独裁政 权,并应受到他国庇护;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 一书中抨击了早期的引渡实践与条约,称其是为了“暴政”服务,是迫害政治 对手、维护专政统治的工具。 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法国政府订立的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表示要 庇护“为了自由事业”而流亡到法国的外国人,这是引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 碑,它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1794年美国与 英国签订了涉及引渡内容的杰伊条约,该条约赋予了引渡制度新的内容。该 条约第 27 条规定:“双方同意,应各自的大臣或专门授权的官员提出的请求, 陛下和合众国将遣送一切被指控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犯有杀人或伪造罪并向另一 ? 国寻求庇护的人。” 该条约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可引渡之罪,所有被列举出的 罪名均为普通犯罪,从而排除了引渡政治犯的可能;该条约还规定对被请求引 渡者的审查必须遵循被请求国的国内刑事诉讼规范进行,从而使审理引渡案件 的活动成为了司法活动,而不再是君主维护自己统治的政治手段。 1833年比利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该引渡法明文规定了禁止引 渡外国政治犯,从而将早期引渡实践中的政治性完全抛弃,使引渡活动摆脱了 政治色彩。而英国的1870年引渡法从程序规定上强化了引渡的司法性,使 引渡制度从程序上摆脱了政治性色彩。这两部引渡法的相继颁布,为欧洲 ? 马进保:现代引渡制度极其发展趋势,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 2 期,第 37页。7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乃至世界各国的引渡制度设立了标准,1834年,比利时和法国缔结了第一个明 ? 确规定政治犯不引渡的双边条约 ,随后欧洲各国签订的引渡条约中大都开始包 含有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就这样,在对早期引渡制度的批判和扬弃中现代引渡 制度诞生了。 1.1.3现代引渡制度的发展 随着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各种规范调节引渡制度的国内法和国际法相继 出台,使现代引渡制度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成熟完备。到今天,现代引渡制 度已形成了程序性、原则性、规范性极强的体系,在世界司法协助与合作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规范调节引渡制度的立法有国内法和国际法两种形式。 国内法形式包括用一般法对引渡进行规范和专门设立特别法即“引渡法” 来进行规范。用一般法规范引渡制度即指不是以单项特别法调整引渡制度,而 是将其放入其它法律(或法典)中进行特别规定。采用一般法规范引渡制度的 国家有美国、意大利、希腊、奥地利、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智利、哥斯达黎 加、利比亚、委内瑞拉和黎巴嫩等国家,其中以意大利的引渡法规昀具代表性, 它将引渡的基本原则纳入宪法,而将引渡的一般程序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典 的专门章节中。特别法形式则是指设立单一的专门法(即引渡法 )来调整引 渡制度。采用特别法的国家有英国、法国、阿根廷、比利时、巴西、扎伊尔、 丹麦、芬兰、海地、印度、伊拉克、伊朗、以色列、日本、卢森堡、墨西哥、 摩洛哥、荷兰、挪威、秘鲁、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和乌干达等国,中国于 2000年12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也属于用特别法规范引渡 制度的形式。特别法形式中昀具代表性的 当属英国和法国,英国虽然以引渡 法规范英国的引渡制度,但是,英国根据本国与各国之间不同的关系尤其是 传统关系,以三种不同的法规调整其与英联邦国家、爱尔兰及这之外的其它国 家的引渡制度;法国则以1927年颁布的引渡法来规范调整引渡制度,法国 的引渡法包括了引渡问题的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既具体又简练使用 ? Geoff Gilbert,Aspects of Extradition Law,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P115 8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主动引渡问题 ? 方便,为其它国家的引渡立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国际法则包括两国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和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多边引渡条 约,以及国际公约等。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到今天已经非常之多,如: 日 本和美国之间的引渡条约 (1881), 美国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引渡条约 (1924), 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之间司法协助协定 (19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引 渡条约(1993)等等;多边条约则有美洲国家间引渡公约(1933),欧洲 引渡公约(1952),阿拉伯联盟引渡协定(1952),非洲和马尔加什共同体 组织公约(1961),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引渡公约(1994)等;以及一些规 定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如关于在德国承担昀高权利的柏林宣言 (1945), 对意和约(1947),防止及惩办灭种罪公约(1948),关于制止非法劫持 航空器条约(1971),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1979)等。这些国际公约, 在调整引渡问题上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 法律观念的差异,人权及政治因素的敏感与复杂,使得引渡问题常常面临许多 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做出了许多努力,1973年联合国大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