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现在“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其中,“低碳交通”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中,交通运输排放的占到34%左右。交通运输以其巨大的能源消耗,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过去1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因此,发展低碳交通是降低碳排放的必然要求。我们这次进行居民日常出行方式碳排放调查,就是为了解低碳交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相关解决措施。二、调查对象由于调查的总体数目过大,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某一个群体,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区位的居民小区进行调查,分别是城市中心的天荣小区,城市边缘的骏景花园小区,还有城市外围的星晖园小区。三、调查分析数据与分析:你住在: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天河区天荣小区61 32.45%天河区骏景小区58 30.85%海珠区星晖园小区69 3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1、您的性别: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男102 54.26%B、女86 45.7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2、您的年龄: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18岁以下10 5.32%B、1822岁41 21.81%C、2330岁47 25%D、3140岁27 14.36%E、4150岁36 19.15%F、5160岁14 7.45%G、6170岁10 5.32%H、70岁以上3 1.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分析: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访者大部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幼儿和老人只占少数,这个年龄结构是合理的,因为对于我们的研究课题来说,我们是对居民日常出行方式进行研究,老人与幼儿平时是比较少出门的,若每个年龄段的人数都平均的话数据反而不具代表性了。3、您所从事的职业: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学生43 22.87%B、政府公务员16 8.51%C、企事业单位职员55 29.26%D、自由职业者35 18.62%E、无固定职业及离退休人员20 10.64%F、其他19 10.1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分析:从不同的职业来区分人群,不同的职业所对应的收入、出行的目的还有出行的方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4、您的受教育程度: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小学及以下9 4.79%B、初中33 17.55%C、高中或中专或技校42 22.34%D、大专44 23.4%E、大学本科48 25.53%F、研究生及以上12 6.3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分析:在我们的猜想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低碳意识会相应提高,但结合下面调查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中的相关性并不大。由此可见,我们校园对于低碳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是不足的,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普遍不高。5、您一般出行的距离为: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1公里以内15 7.98%B、2到4公里39 20.74%C、5到10公里65 34.57%D、10到20公里35 18.62%E、20到40公里15 7.98%F、40公里以上19 10.1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6、您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多选):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上班81 43.09%B、外出商务或办事60 31.91%C、访亲探友47 25%D、购物81 43.09%E、游玩58 30.85%F、上课34 18.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7、根据上述出行目的,请您为您平时主要采用的出行方式排序(由主要到最不主要):您平时不采用的出行方式不需排序 排序题选项平均综合得分公交车4.39 地铁4.39 步行2.69 私家车2.49 出租车1.79 自行车1.07 电动车0.41 14、您出行最主要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花费60 31.91%B、速度124 65.96%C、舒适度76 40.43%D、安全性71 37.77%E、交通工具的占道面积7 3.72%F、交通工具的污染程度16 8.51%G、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10 5.3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5、6、7、14综合分析:由5、6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平常出行主要集中在20公里以内,这时他们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公交车和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但是从图表14可以看出,他们选择交通工具,主要是考虑花费、速度、舒适性、安全性等与居民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对于交通工具是否环保是否低碳是否节能这些只有极少部分的居民会考虑其中,这个再次说明了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待加强的。现阶段若单纯想通过居民的自发行为自觉选择低碳交通工具从而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政府的相关调控行为就显得尤为迫切了。15、您认为影响你步行上街的最大因素是(多选):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路途较远,不适合步行136 72.34%B、步行道较窄28 14.89%C、步行道被占用情况严重32 17.02%D、过街不方便40 21.28%E、路上车辆较多,不安全72 38.3%F、空气质量不好34 18.09%G、天气原因50 26.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16、您愿意步行的最远距离: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1公里以内65 34.57%B、3公里以内83 44.15%C、5公里以内29 15.43%D、5公里以上11 5.8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15、16综合分析:若单纯从耗能方面来看,步行是最节能的了,也没有什么废气的产生,但是居民出于时间、体力、方便程度等方面的考虑,当出行距离超过5公里的时候,就很少人选择步行了,这也是影响居民不选择步行出行的最主要因素。鉴于这个方面,我们政府可以从设法降低居民出行距离方面入手。17、您认为影响你不选择骑车出行的最大因素是(多选):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路途较远,不适合骑行107 56.91%B、自行车道狭窄,不安全58 30.85%C、自行车道被占用情况严重44 23.4%D、过街不方便52 27.66%E、路上车辆较多,不安全87 46.28%F、空气质量不好26 13.83%G、天气原因30 15.9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18、您愿意骑车出行的最远距离: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5公里以内104 55.32%B、10公里以内49 26.06%C、15公里以内27 14.36%D、15公里以上8 4.2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 17、18综合分析:和步行一样,出行距离远也成了居民不骑自行车的主要因素。但在自行车方面,似乎还有别的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自行车道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机动车辆越来越多的今天,自行车道似乎已经成了虚设而成为机动车道,居民骑自行车的时候其安全也难以保障;另外,很多障碍物横切自行车道,对骑车者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种种导致人们最后选择了放弃自行车。19、您认为影响您不选择公交车出行的最大因素是(多选):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车上太拥挤133 70.74%B、车站离目的地太远67 35.64%C、候车时间太长89 47.34%D、公交车速度慢64 34.04%E、需要换乘次数太多37 19.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 分析:在公交系统不断完善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公交车作为出行的工具。但是有经济条件的人最终会在衡量相关之后选择不那么低碳的私家车,从以上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公交车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若要绝大部分居民自觉选择公交车这种相对低碳又可以到达远距离的目的地的交通工具,那么公交系统就应进一步完善。20、您认为影响您不选择地铁出行的最大因素是(多选):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地铁上太拥挤117 62.23%B、地铁站离目的地较远86 45.74%C、速度偏慢18 9.57%D、需要换乘次数太多79 42.0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88分析:地铁由于其快捷准时的特性,还是很受居民欢迎的。但是拥挤与换乘次数太多还有地铁站远等原因成了居民不选择的因素。对于这三方面呢,其中拥挤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因为上下班高峰期,人流是很难分流的。那么其他两个因素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这个将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到。四、调查总结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居民低碳环保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居民出行基本不会考虑公交工具的碳排放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整个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让居民的环保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另外,为了鼓励市民采用低碳出行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做到:一是要设法降低出行距离,方便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二是对于长距离的出行,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完善公交网络增加公交线路,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优化线路设置;运输高峰时段缩短公交发车时间;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并严格执法禁止其他车辆占用公交专用车道;单行道设置公交车逆行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安装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改善换乘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建设地铁与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车立体换乘站;公交车集散换乘站;优化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