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doc_第1页
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doc_第2页
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doc_第3页
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doc_第4页
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2003年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 内容摘要:中医临床乏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2003年在SARS诊治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是个实证,立法:清热解毒,用药一派寒凉。临床应用中,立即遭到质疑,过用寒凉,会导致患者内闭直中。作者运用八纲辨证分析SARS是个虚证,是一个外感戾气,入内耗气损阴,而致的“内伤病”,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并提出 SARS与770多年前曾在中国大地流行过的一场疾病十分相似,在金朝首都大梁,五六十日内造成百万人死亡的惨剧。李东垣称该病为:“内伤病”,造成患者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世人用药之误”。李东垣当时就在救治现场,发明创造了“甘温除大热”之法,组方:补中益气汤,称“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其所济活着,不可遍举。”通过对“内伤病”与SARS的临床症状比较,二者临床症状非常相似,故SARS的诊治完全可以借鉴李东垣的医疗经验。“虚则补其母”,“培土以生金”。建议:由国务院出面,将2003年SARS患者的病例档案,全部集中调入国家档案馆,然后再组织人员重新进行研讨。中医后继乏人,临床乏术,这已在中医界形成共识,但临床乏术之严重程度,似乎人们并未认识到。为说明问题,得重提2003年中医在诊治SARS中的临床表现。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参战诊治SARS,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怕牺牲,主动请战,知难而上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由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请缨,中央同意中医参与诊治SARS的战斗,2003年4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供各地参考。“方案”认为SARS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是个实证,立法:清热解毒,组方用药一派寒凉。辨证是中医的灵魂与生命,是立法、组方、遣药之依据,如果辨证错了,特别是将虚证辨证为实证,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立即遭到质疑,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5月1日刊登中医药专家为非典防治进言的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说:“个别人在服用了一些中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陆广莘教授说:“根据邓铁涛的观点:这个病在香港和广州主要是一个湿邪内伏的问题,不主张过用寒凉”、“内有伏邪,过用寒凉反而导致内闭直中。”陆教授还说:“对病毒性疾病及热病一味地清热解毒可能也是一种误解。”“方案”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温病就应按叶天土的卫、气、营、血辨证,广大中医工作者在临床中发现SARS患者,除邪从口、鼻而入且具有发热症状与温病相同外,其传变根本不符合卫、气、营、血规律,SARS患者直到死亡,都未曾出现过神昏谵语,斑疹透露等营血证侯。中医杂志2003年第9期717页刊登天津医科大学中医科陈建生的论文,及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2日刊登的赵阳的文章对非典中医诊治的几点不同意见,陈、赵二位均不同意将SARS定为“温病”,陈、赵二位认为是“寒疫”属“伤寒”范畴,应按六经辨证。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7月28日。刊登邱模炎,高杰东的文章,邱、高二位反对把SARS定名“温病”,提出SARS属于中医“湿热疫”的范畴,辩证应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并引用吴鞠通的“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的话,批评“方案”。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5日刊登北京胸科医院刘德泉、黄卫祖的文章谈非典病名、病机与处方用药,刘、黄二位不同意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并提出应定名为“肺湿疫”;其理由是,病变始终在肺,临床症状其邪为湿,且具有传染性,故取名:“肺湿疫。”刘、黄还论证,SARS是个虚证,文中说:“西医的病理检测,白血球降低,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下降,氧分压、氧饱和度低等等,表现为气短乏力,喘咳痰少等症状,属于中医的气阴两虚证。从临床观察看,多数病人一开始就有此症状。因此,无论从西医病理还是从中医辨证而言,气阴两虚是整个病程中始终存在的,这也是非典病变迅速、病情危重、病程缠绵的原因。”刘、黄的辨证十分正确,论据也十分充分。总之,临床辨证对“方案”把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提出了质疑,如何辨证?广大中医工作者都在苦苦探索,寻找出路,正如何绍奇教授2003年6月16日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的非典引发的思考文中所说:“对于非典这个至今还难识其真面目的敌人,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广东同道也不例外。”我们静下心来,用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来辨证一下SARS,中医有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八纲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1、表里辨证:SARS患者临床出现恶寒发热,可辨为表里同病,又因为患者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汗出恶风,汗出而热不解等症状,故辨证为表里俱虚证。2、寒热辨证:SARS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为发热,这里需要辨证是实证发热,还是虚证发热?因患者临床出现精神萎颓,形体倦怠,气短喘咳,大便溏泄,口渴不欲饮等虚证症状,可辨证为虚证发热,是真寒假热证。患者出现的高烧,可视为“至虚有盛候”。3、虚实辨证: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证证侯,即可辨证为虚证。4、阴阳辨证:阴主静、主寒、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故精神萎靡不振,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恶寒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阴证。因此SARS是一个典型的虚证,而不是一个实证。因患者临床出现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脾气亏虚证。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土不生金,母病及子,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中医杂志2003年8期594页,刊登署名王莒生、王伏声、王洪、杜万君的论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0例证侯学分析,“困倦乏力在本次SARS病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在有些病例则成为首发或早期唯一的症状,在病证的极期随发热、喘憋、胸闷等症状的发展而加重,患者主诉极度的虚弱乏力,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直至恢复期第四周后仍有40%的发生率,是SARS重要症状之一”。李东垣在叙述“内伤病”的这种症状时谓之“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乎?”。对待如此虚弱的SARS患者,“方案”组方用药,竟把生石膏为其首选药物,在初期三个处方中有两个使用生石膏,在中期的四个处方中有三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就是在极期,也有一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生石膏属大寒之品,在使用注意事项中标明: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寒凉之品,一般中病即止,否则中阳败衰,病作不已。对于SARS患者这种气、阴两虚证,生石膏无疑是一味毒药。再剖析“方案”推荐的第一个处方,组成药物: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银花、连翘、牛蒡子、黄苓、鲜芦根、苏叶、羌活,防风。麻黄:发汗作用较强,有耗气、伤阳、劫阴之弊,凡表虚自汗、气虚咳喘、阴虚喘咳等症,当慎用;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用之易致眩晕、鼻衄、咳痰带血;炒杏仁:脾虚便溏、阴虚阳亢者,忌用;生石膏: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牛蒡子:寒凉之品,非热症、实证、不可滥用;有滑肠通便、伤脾败胃之弊,脾虚腹胀腹泄,忌用;黄苓:脾肺虚热、血虚腹痛、肾虚溏泄,慎用或忌用;鲜芦根:凡脾胃虚寒、或寒咳呕吐者,忌服;苏叶:有耗气伤阴之弊,气弱表虚及阴虚发热者,慎用;羌活:温病、血虚动风、阴虚发热者,忌用;防风:本品有耗气伤血之弊,血虚动内、慢惊风、慢脾风、阳虚自汗、脾虚腹泻,慎用。12味药中有9味药对SARS患者都是忌用或慎用的。这种处方,对SARS患者,只能是雪上加霜。(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均摘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药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1月)。也许有人会讲,SARS是一个新型疾病,大家都没有经验,失误是难免的。但我认为SARS与770多年前曾在中国大地流行过一场疾病十分相似,在金朝首都大梁,五六十日内,造成百万人死亡的惨剧,请看李东垣的记述:“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即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非惟大梁为然,远在贞佑、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李东垣将发生疾病的原因归罪于战争,“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李东垣认为造成患者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世人用药之误”故称为“壬辰药祸”。首先考证一下,李东垣记述是否真实,据史载李东垣“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洁身自爱,仗义疏财,是一位道德与医德都是非常高尚的人,他家境富有,不是一个“衣食医”,决不会夸大事实去攻击广大中医工作者来抬高自己,况且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面市后,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人,对李氏说法提出质疑与辩驳。由此也可以证明李东垣记述是真实的。李氏称该病为“内伤病”,我认为是一个传染性疾病,理由如下:1、传播范围广,据李东垣记述“非唯大梁,远在贞佑、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2、发病率高,据李东垣记述“不受病者,万无一二。”传染率高达99.98%。3、死亡率高,大梁每日死亡1-2万多人,“五六十日之间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如此凶猛的疾病,不是传染病又为何病?我认为SARS就是李东垣谓之的“内伤病”,其根据,二者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请看下列“内伤病”与SARS的临床症状比较表。李东垣的“内伤病”与2003年SARS临床症状比较表病名症状内伤病SARS临 床 症 状发热、蒸蒸而躁热、手心热。发热、手足心热恶风寒恶寒头痛、身痛、颈痛、腰痛头痛、身痛、关节痛汗出而热不解出汗、汗出而热不解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困倦、神疲乏力、周身不适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