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科 技 成 果 汇 编目 录1 种植篇11.1 作物新品种1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1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1水稻新品种“胜巴丝苗”2水稻新品种“培杂航七”2水稻新品种“华航丝苗”3水稻新品种“金航丝苗”3水稻新品种“培杂88”4水稻新品种“培杂航香”4水稻新品种“培杂130”5水稻新品种“培杂28”5水稻新品种“培杂青珍”5水稻新品种“华优桂99”6水稻新品种“华优86”6水稻新品种“华优229”7水稻新品种“华小黑1号”7玉米新品种“华玉8号”8甜玉米新品种“明甜6号”8甜玉米新品种“农甜1号”9甜玉米新品种“农甜2号”9甜玉米新品种“农甜3号”10大豆新品种“华春1号”10大豆新品种“华春2号”11大豆新品种“华春3号”11大豆新品种“华夏1号”11大豆新品种“华夏3号”12大豆新品种“华夏4号”12大豆新品种“桂夏豆2号”12辣椒新品种“华彩1号”13辣椒新品种“华椒5号”13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14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粳型亲籼系的选育13“早钟六号”枇杷引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推广141.2 栽培及植物调节剂15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综合增产技术15荔枝品质保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15鸭稻共作生态农业关键技术与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16套袋技术提高荔枝果实品质的研究与推广16无籽沙糖桔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17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17有机茶生产核心技术18有机柑桔生产核心技术18油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8有机稻米生产核心技术19优质荔枝有机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19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20华南亚热带地区温室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工厂化农业(园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11.3 植物保护22植物油基杀虫杀螨剂22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22红火蚁专用毒饵0.015%多杀菌素饵剂23印楝素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23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24非洲山毛豆杀虫成分的研究24危险性害虫椰心叶甲防治新药剂及其使用新技术25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的基础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251.4 资源肥料26一种利用潲水油为膜材原料制备的包膜肥料26一种肥料的包膜组合物与其所得到的包膜肥料26包膜型控释肥料膜透性测定装置27无原料酸高效磷肥生产方法27水溶性树脂流化包膜控释肥料制备方法28荔枝异粒变速控释肥料及其制备28一种促释型镁肥及其制造方法28一种利用固体废物种植植物生产有机钾肥的方法29固液反应包膜控释肥29利用工农业废物制造有机无机复肥系列产品的技术29异粒变速控释肥料制造技术30氨基酸叶面肥31腐植酸类叶面肥31钙硼复合型叶面肥31杀梢药剂32固体水溶性肥321.5 农业器械33自动喷灌控制装置33针孔气力式蔬菜播种机33滚筒气力式蔬菜播种机33气动顶杆式龙眼去核机34果树低污染精确喷施农药的技术与设备34果树仿形喷雾的方法与技术研究34基于微机控制的风送式喷雾机35水田激光平地机35水稻育秧技术与成套设备36水稻精量穴直播机36粮食集中干燥成套技术设备37TM-型谷物水分检测仪39干燥机智能控制仪39荔枝去核剥壳机40果树施药仿形喷雾装置41一种柔性接果采摘器41管道施肥技术411.6 贮运保鲜42果菜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工程技术42荔枝花色素苷降解机理及无硫安全保鲜技术42龙眼低温硫处理护色保鲜方法43荔枝龙眼冷处理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43番石榴保鲜技术441.7 农产品深加工44山茶油加工技术44微波在传统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及开发45荔枝果肉酸奶及其制备方法45青梅运动饮料及生产方法45末水紫菜风味增强技术及其制品的开发46传统话梅工艺现代化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46新型健康马蹄糕的生产技术471.8 木材加工47木制品优质高效精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472 养殖篇482.1 畜牧养殖48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48小蚕每日一回、大蚕每日二回平面育482.2 家禽养殖49肉鸡产业化养殖49马岗鹅繁殖活动调控和反季节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492.3 水产养殖50石斑鱼人工繁殖与种苗培育技术50先科巨鲫的制种及鱼种培育技术50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技术方法502.4 兽药新产品51禽流感灭活疫苗51一种预防禽流感的中药组合物51抗菌新药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和应用51布氏乳酸杆菌制剂52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复方蚕座净52新型蚕用消毒剂“克孢灵”52普康52莫迪53多力美先53呼肠净53宫炎清53球必清54克拉莫仙54灭球液54长笑54喉宝552.5 畜禽产品深加工55“先成型后切块”的第二代肉干生产新技术55第三代肉脯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55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粤式腊肠生产工艺和品质56利用螃蟹加工废弃物生产蟹味海鲜调味料56酶法回收虾头、虾壳中的蛋白质技术562.6 饲料及加工57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防止青贮饲料好气变质的技术573 其它583.1 环境修复及治理58控释磷铵生产方法58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系统58水面植物生物膜循环推流式水处理工艺58城市污水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法59岩质边坡绿化基质生产及应用技术593.2 化工及新材料60制造刨花板的方法60一种聚苯乙烯树脂高分子聚合物超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60生态型灭鼠剂诱食宁60叶绿素及其铜、铁和锌等衍生物的生产技术61膨润土-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613.3 检测技术62安氏隐孢子虫PCR检测试剂盒62一种甲硝唑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62庆大霉素快速半定量检测试纸62链霉素快速半定量检测试纸63青霉素快速半定量检测试纸63一种地西泮胶体免疫检测试纸633.4 规划设计及政策研究64东莞市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5)64梅州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64佛山失地农民状况与社会稳定研究64佛山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解决三农问题64关于广东农产品标识管理立法问题的调研报告65南方红黄壤土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65广东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65临沂市科学技术局联系人:蔡增祥电话传真:05398315267箱:1 种植篇1.1 作物新品种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成果简介:“华航一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南方稻区区试和生产试验,2003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属早、晚稻兼用类型。“华航一号”适宜推广区域:广东中部、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海南省全省可作早、晚造种植;广东北部,广西中部、北部,福建中部、北部,江西省、湖南省可作中、晚造种植。应用前景:“华航一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我国返地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逆和广适于一身的全新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不但米质优(早造一级),米饭爽滑可口,而且具有超高产的理想株型,优良的抗逆和广适性,已先后在粤东、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点创造了亩产650700公斤的产量水平;而一般亩产可达450550公斤,高产超600公斤/亩,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成果简介:“培杂泰丰”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用培矮64S与本课题组选育新品系泰丰占测配育成的感温型优质早、晚造兼种型两系杂交稻,是广东省第一个达到国家优质稻米标准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其集优质、高产、抗逆、广适于一身。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4013。“培杂泰丰”全生育期早造约125天,晚造约115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两年区试均达到国标优质3级稻米标准,大部分主要指标达到国标优质2级以上,该组合米粒透明无腹白,垩白度仅3.9,长宽比3.3,出糙率82,整精米率66,直链淀粉22.4%,外观米质一级,米饭软顺可口,食味评分75分,是当造唯一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杂交组合。适宜广东省晚造和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应用前景:“培杂泰丰”具有优质、高产、抗逆和广适等优良性状。该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超级稻推广品种,连年被广东省确定为主推品种,深受农民欢迎。“培杂泰丰”一般亩产可达500550公斤,高产超600公斤/亩,应用前景良好。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胜巴丝苗”成果简介:“胜巴丝苗”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航天诱变培育的特优质种质H-16进入杂交育种计划选育而成的优质高抗软型籼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05002)。“胜巴丝苗” 属早晚兼用型优质籼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约125天左右,晚造109115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鉴定,主要理化指标:除直链淀粉13.7514%低于15%外,其他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2级以上标准,整精米率66.571.4%,垩白粒率615%,垩白度0.61.5%,胶稠度8287mm,粒长6.2mm,粒型(长宽比)3.43.6。外观品质晚造特一级至一级,米粒丝苗型、透明无腹白,米饭软顺可口,饭味特佳。应用前景:“胜巴丝苗”是特优质高抗软型籼稻新品种,饭味特佳,较好地满足了目前优质稻米配方化要求,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胜巴丝苗”适宜推广区域:广东中部、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海南省全省可作早、晚造种植,广东北部,广西中部、北部,福建中部、北部,江西省,湖南省可作中、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航七”成果简介:“培杂航七”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优异恢复系“航恢七号”与培矮64S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新组合,200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05028)。2004年晚造广东省区试生产试验,15个点平均亩产462.6公斤,其中5个点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产的新兴点达615公斤/亩。米质外观鉴定为二级,整精米率63.7%,垩白粒率24.0%,垩白度7.2%,直链淀粉25.0%,胶稠度50毫米,粒型(长宽比)3.2。全生育期109111天,穗大粒多,结实率80.0%,千粒重21.5克。应用前景:“培杂航七”适宜推广区域:广东中部、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海南省全省可作早、晚造种植;广东北部,广西中部、北部,福建中部、北部,江西省、湖南省可作中、晚造种植。由于该品种株型较好,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米质较好,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深受农民欢迎,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良好。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华航丝苗”成果简介:“华航丝苗”为早晚兼用型籼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约125130天,晚造109113天;株高99.3105.9cm,株型好,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型中等,粒较小,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穗长21.923.8cm,每穗总粒数129.6146.5粒,结实率83.9%85.7%,千粒重16.517.6克;米质优,经鉴定,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米粒透明无腹白,米饭软顺可口,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9.8%74.1%,垩白粒率1%8%,垩白度0.4%0.9%,直链淀粉15.3%17.8%,胶稠度7884mm,粒型(长宽比)3.4,食味品质分8091分。生产上,一般栽培平均亩产可达500550公斤/亩,高产栽培可达600650公斤/亩,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华航丝苗”适宜广东中部、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海南省全省可作早、晚造种植,广东北部,广西中部、北部,福建中部、北部,江西省,湖南省可作中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金航丝苗”成果简介:“金航丝苗”为早晚兼用型籼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约130135天,晚造111114天;株高112.6119.5cm,株型好,生势旺,分蘖力强,剑叶长,整齐度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穗长24.324.7cm,每穗总粒数127137.5粒,结实率82.1%85.1%,千粒重18.419.2克;米质优,经鉴定,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米粒透明无腹白,米饭软顺可口,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9.5%70.7%,垩白粒率4%8%,垩白度0.8%2.4%,直链淀粉15.0%17.50%,胶稠度7680mm,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3.4,食味品质分90分。生产上,一般栽培平均亩产可达400450公斤/亩,高产栽培可达450500公斤/亩,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应用前景:“金航丝苗”适宜广东中部、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海南省全省可作早、晚造种植,广东北部,广西中部、北部,福建中部、北部,江西省,湖南省可作中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88”成果简介:“培杂88”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长直,穗大粒多、着粒密,抗倒力中强。株高103.2106.3厘米,穗长22.0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0.6%,千粒重19.8克。早造米质外观鉴定为二级,整精米率26.5%,垩白粒率22%,垩白度3.3%,直链淀粉23.6%,胶稠度67毫米,长宽比3.0。全生育期126128天,与培杂双七相同,比优优128早熟3天。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每亩可达650公斤以上。该品种株型较好,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米质较好,有较好丰产性和稳产性,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培杂88”米质优,株型好,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熟色靓,适应性广,市场应用前景良好。除粤北地区不宜作早季稻种植外,全省各地可作早、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航香”成果简介:“培杂航香”全生育期130天,分蘖力中强,株型中集,穗大粒多,结实率偏低,抗倒力中弱,后期熟色好。株高104.3110.5厘米,穗长21.7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45178粒,结实率71.677.4%,千粒重20.822.0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57.357.8%,垩白粒率3452%,垩白度8.811.3%,直链淀粉28.729.1%,胶稠度5687毫米,长宽比3.03.2,食味品质分7076,有泰国香米味。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65.5%,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1.2%和41.7%,田间表现抗叶瘟、感穗瘟;抗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菌群分别表现抗和高抗。2007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培杂航香”分蘖力中强,株型中集,剑叶较宽长,穗大粒多,结实率偏低,抗倒力中弱,后期熟色好,抗寒性较好,米质较好,具有泰国米香味,高抗白叶枯病,熟色好,市场前景好。适宜广东省除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130”成果简介: “培杂130”早造全生育期125天,与“培杂双七”相近,株高105厘米,穗长20.822.厘米,每穗总粒数13415粒,平均结实率73.9%79.9%,千粒重19.120.1克,米质为省标优质3级,食味佳。该组合株型中集,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叶微卷,剑叶直,后期转色佳,成熟时青枝蜡杆,抗稻瘟病,田间表现高抗叶瘟、抗穗瘟,抗寒性较强。2007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培130” 米质优,株型好,抽穗整齐,熟色佳,抗稻瘟病,适应性广。适宜广东省除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志强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28”成果简介: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约130天,晚造111115天。株高9598厘米,株型直立,叶片瓦筒形,叶色浓绿,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820万,穗长约21厘米,每穗总粒数152169粒,结实率约75%,千粒重2024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9.7%,中C群抗性比97.3%,田间监测结果穗瘟较严重;感白叶枯病(7)级。缺点是后期耐寒力差,结实率偏低;1997、1998年两年晚造参加省杂交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31.1公斤和471.5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分别增产1.13%和2.48%,两年增产显著。日产量3.84.3公斤。栽培技术要点: (1)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2)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早造秧龄30天左右,晚造20天左右,亩插2万科,亩基本苗6万;(3)施足基肥,早施、多施分蘖肥,重施中期肥,后期适施磷钾肥;(4)生长后期保持田间湿润;(5)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病、纹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1012)、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桂审稻2001108)审定。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万邦惠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培杂青珍”成果简介:培杂青珍成熟期一般比汕优63早熟3天,早稻全生育期130天;晚稻113天。株高100cm,亩有效穗一般约2022万,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约20g,株型集中,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穗头较整齐,稳产丰产性好。晚造米质外观一级,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6%),白叶枯病抗性5级;培杂青珍参加广东省农业厅分别在1999年晚稻和2000年早稻生产试验中,99年晚稻据可比的8个点计平均亩产465.1公斤,居参试的5个组合之首,最高达516.9公斤;2000年早稻14个点平均亩产485.7公斤,最高达552.8公斤。栽培技术要点:种子消毒与打破休眠期:培杂青珍具有一定的休眠期,特别是春制晚用的新种,最好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一致;培杂青珍分蘖力强,多穗大穗,要发挥其高产潜力,必须插足基本苗(每亩68万苗),同时培育壮秧早施肥促蘖早发;够苗后多露轻晒,控制高峰苗数,创造条件适施中期肥;秧龄不宜太长,早稻秧龄以30天左右,晚稻秧龄以20天左右为宜;加强病虫害防治,在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的情况下,要保持田间的湿润,同时主要防治稻曲病和黑粉病。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113)、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桂审稻2001083)审定。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万邦惠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华优桂99”成果简介:三系杂交早籼迟熟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126131天,晚造115天左右。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叶色淡绿,叶片中等,成熟时青枝腊秆,茎杆教软,抗倒力稍弱。株高100105cm。每亩有效穗1820万,每穗130140粒,结实率8090,千粒重23g左右。稻米早造外观二级,整精米率58.6,长宽比2.9;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1999、2000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7.9kg和502.1kg;两广推广面积超过148万亩,亩产一般500kg左右,高产栽培超过600kg;广西推广面积41.6万亩,亩产达到510.7580.1kg。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早插,早、中、晚造均可参照汕优63的播种期;合理密植,双苗插植,亩插基本苗68万;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中期控氮,后期实施穗粒肥;合理排灌,科学用水;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白叶枯病。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118)、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桂审稻200051)、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审稻2001027)审定。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何泽华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华优86”成果简介:三系杂交早籼迟熟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115120天;均与汕优63相近;分蘖力中等,株型适中,茎杆粗壮,叶片厚直,耐肥抗倒,成熟期青枝腊秆。株高110115cm,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140150粒,结实率8090,千粒重2527g。米质外观早造二级,早晚造稻米整精米率59.9、68.6,长宽比2.6、2.5;高抗稻瘟病,对全群抗性频率95,感白叶枯病(7级);1999、2000年参加广东晚造稻区试平均亩产467.8kg和469.8kg;1999年参加广西早稻品种筛选试验,平均亩产531.9kg,比对照组合汕优桂99增产5.5;2000年晚造参加广东17个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4kg,最高608kg,列参试组合之首;两广推广面积超过198万亩,一般亩产500600kg,高产超过700kg。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早插,安全出穗;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秧田插种量控制在10kg/亩左右;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前期肥,增施磷钾肥,中期控氮,后期适施穗粒肥;合理排灌,科学用水;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方式虫害,注意防治白叶枯病。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119)、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桂审稻200052)、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审稻2001025)审定。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蔡善信等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华优229”成果简介: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3天,比汕优63早熟3天左右。株型中集,株高104厘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长21厘米,每亩有效穗1720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37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5克,后期耐寒力中等。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3.33%,对中B、中C群抗性频率分别为75%和90%。缺点是抗倒力稍弱,感白叶枯病(7级)。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38.0公斤和441.1公斤,1999年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4.48%,2000年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增产2.56%,两年增产均不显著。日产量3.88公斤。栽培技术要点:(1)每亩秧田播种量1112.5公斤,早造秧龄为30天左右,晚造秧龄为1517天;(2)每亩插2万穴,基本苗4.2万左右,抛秧栽培每亩不少于1.8万科,基本苗4.55.5万;(3)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4)浅水栽插、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5)晚造秧苗期注意防治稻瘿蚊,分蘖成穗期防螟虫、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2003)、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桂审稻2001035)审定。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蔡善信 联系方式水稻新品种“华小黑1号”成果简介:种皮紫黑色,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为119114天,与粳籼89相当。分蘖力较弱,但成穗率较高,抗倒性强,耐寒性中等。株高9499厘米,穗长20厘米,亩有效穗19万,每穗总粒数131134粒,结实率79%85%,千粒重21克。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米粒较短,有少量腹白。稻瘟病抗性频率中B群61.9%,中C群50.6%,全群52.6%;高抗白叶枯病(1.5级)。2004年晚造华南农业大学水稻品比试验,亩产352.4公斤,比华粳籼74减产4.3%,减产不显著。栽培技术要点:适合移栽、抛秧和直播;可适当密植;施肥宜前重后轻,适合高产栽培。该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粤审稻2005015)审定。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张桂权 联系方式玉米新品种“华玉8号”成果简介:华玉8号为普通玉米单交种。2006、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07.60公斤和509.46公斤。生育期101-102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2-3天。果穗长粗,硬粒型,出籽率70.6%81.0%,容重887.2g/L,为1等级;粗蛋白为11.02%,达到高蛋白品种标准,为1等级;粗脂肪为4.53%,为2等级;粗淀粉为72.20%,为2等级。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该品种耐酸铝和耐低磷性强,适合在酸性低磷土壤种植。区试表现生育期短,植株壮旺紧凑,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熟色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品质优,属早熟、优质高产高蛋白品种。栽培技术要点:春植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亩植30003500株,秋植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亩植35004000株;施肥比例:苗肥占20%、拔节肥占25%、功苞肥占30%、粒肥占5%,地力中等田每亩施100斤复合肥和30斤尿素,地力差的每亩施土杂肥8001000公斤,混沤12%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锌0.500.75公斤。应用前景:该品种为高产、高蛋白、硬粒型普通玉米早熟种,可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适合广东省春、秋季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甜玉米新品种“明甜6号”成果简介:甜玉米单交种。2002、2003年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亩产鲜苞分别为822.20公斤和959.82公斤,比对照种穗甜1号分别增产12.02%和20.34%,秋植全生育期7678天,比穗甜1号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出籽率67.4%67.7%。可溶性糖含量16.6%17.2%。甜度中等,皮厚中等,适口性中等。秃顶长2.22.6厘米,田间调查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其它病害发生轻,抗倒性较强。栽培技术要点: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但以沙壤土为好,pH67.5;耕地要求两犁,两耙,起畦双行植,畦宽4尺,双行单株植,亩植28003200株;施足基肥(占40%),轻施苗肥(占20%),重施攻穗肥(占40%),全生产期施肥总量视土壤肥力而灵活掌握,一般N:40斤,P2O5:20斤,K2O:30斤,配合其它生长调节剂使用;湿润灌溉,做好防旱、防涝;注意防治玉米螟虫。应用前景:适宜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甜玉米新品种“农甜1号”成果简介:.品质优良突出。果皮薄,渣少,口感好;甜度很高,含果糖4.42,在现有国产品种中最高,含蔗糖13.42,可溶性糖23.52;香,脆,风味好。农甜1号皮薄、脆、甜,品质接近美国超甜玉米,超过台湾甜玉米,达国内同类品种的领先水平。.果穗外观非常美。籽粒呈黄白两色,果穗筒形,结实非常饱满,无秃尖,叶耳长,大小均匀,外观商品性状好。.产量较高。鲜苞亩产7501000Kg左右,单穗重250g400g。日均鲜苞亩产10.4Kg,比超甜20号、超甜43号增产8.6、18.6,生产效率很高。.极早熟。广州春种生育期7075天,秋种生育期6570天,比超甜20号、超甜43号、穗甜1号分别早熟7天、15天、4天。.株型好。株矮,株高仅150180cm,整齐度很高,穗位较低,植株外形与美国超甜玉米品种类似,抗倒,抗病。栽培要点:该品种矮、早熟,栽培措施须要早、及时,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为宜。“九五”攻关新近育成的超甜玉米品种。2004年荣获得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应用前景: 该品种是品质国内领先的“金银”型超甜玉米品种,外观美,鲜售、速冻加工市场广阔。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李小琴 联系方式13925050163甜玉米新品种“农甜2号”成果简介: .品质极优。果皮极薄,几乎无渣,很甜,脆,香。含可溶性糖21以上,加工成甜玉米罐头色鲜、甜、渣少、爽脆、玉米香味浓郁,品质可与进口产品媲美。.高产:亩产鲜苞7501000Kg,单穗重250350g。.果穗卖相好。果穗大小均匀,筒形,有叶耳,结实非常饱满,无秃顶,籽粒黄色、大粒、光亮,外观很美,出籽率高(75%)。.很早熟。在广州春种生育期7075天,秋种6872天。.植株矮化整齐。株高1.8米左右,整齐一致,抗倒,抗病。栽培要点:最好育苗移栽,早管早发,多施农家肥,32003500株亩。应用前景:最新育成的纯黄色优质高产型超甜玉米新品种,特别适合加工,被多家工厂指定为加工专用品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李小琴 联系方式13925050163甜玉米新品种“农甜3号”成果简介:很高产:亩产鲜苞8001200Kg,单穗重400500g。品质优:甜度较高,果皮较薄,很脆,香。大果穗:果穗筒形,很大,均匀,结实饱满,籽粒黄色,粒大,外观美。抗病抗虫:经国家鉴定,该品种抗大小斑病、纹枯病,而且抗玉米螟,抗性很好。中早熟:在广州春种生育期7378天,秋种73天左右。农艺性状:株高2.0米左右,穗位70厘米左右,整齐一致,叶色浓绿,后期保绿好。栽培要点:该品种较粗生,耐肥,可采取高肥水管理,以充分发挥高产潜力。应用前景:该品种是最新育成的高产、大果、纯黄型超甜玉米品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李小琴 联系方式13925050163大豆新品种“华春1号”成果简介:2004、2005年参加国家大豆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区试平均亩产168.63kg,比对照增产10.66%,高产记录是亩产253.01kg。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7.00kg,平均比对照增产16.75%。平均生育期114天,属春大豆晚熟品种。株型收敛,紫花,棕毛。籽粒椭圆,种皮黄色,脐色浅褐。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2.21%,粗脂肪含量为21.24%,达到双高品种标准;田间抗病性较好,同时该品种对酸性低磷土壤有很好的耐性。栽培技术要点:2月中旬3月上旬播种,夏播可以种植但产量比春播低;种植密度在每亩保苗1.0万株左右;选肥力中、上等地块,播前精细整地,适当施底肥;精量播种,确保全苗,及时定苗;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以防雨水过多难晾晒。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海南春播种植。也可在以上该地区作为夏大豆早熟种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华春2号”成果简介:2004年参加国家大豆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0.49kg,比对照增产5.31%,亩产高产记录是196.32kg。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5.36%。平均生育期106天,属春大豆中熟品种。株型收敛,白花,棕毛。籽粒椭圆,种皮黄色,脐色浅褐。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1.56%,粗脂肪含量为21.29%,接近高油品种和双高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好,同时该品种对酸性低磷土壤有很好的耐性。栽培技术要点:2月中旬3月上旬播种,夏播可以种植但产量比春播低;种植密度在每亩保苗1.3万株左右;选肥力中、上等地块,播前精细整地,重施底肥;精量播种,确保全苗,及时定苗,做到苗匀、苗壮、苗齐;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以防雨水过多难晾晒。应用前景:适宜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海南春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华春3号”成果简介:2005、2006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北片)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4.9公斤,比对照1增产10.6%,比对照2增产18.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9.7公斤,比对照1增产21.7%,比对照2增产32.9%。平均生育期96天,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籽粒椭圆,黄色,脐色褐。接种鉴定,高感SMVSC3和SC7株系。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4.47%,粗脂肪含量19.54%。栽培技术要点:2月中旬至3月下旬播种,每亩保苗1.2万株;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56公斤,重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40公斤作基肥。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北部、广西中北部和福建中部地区春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华夏1号”成果简介:2004年参加国家大豆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0.03,比对照增产16.34%,亩产高产记录219.22。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22,平均比对照增产28.32%。生育期97天,属夏大豆早熟品种。株型收敛,白花,棕毛。籽粒椭圆,黄皮,脐色浅褐。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2.37%,粗脂肪含量20.55%,粗蛋白+油份含量为62.92%,且油份含量高于20%,接近双高品种标准。同时,该品种田间抗病性强,对酸性低磷土壤有很好的耐性。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在每亩保苗1.3万株左右;选肥力中、上等地块,播前精细整地,适当施底肥;精量播种,确保全苗;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和湖南南部地区夏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华夏3号”成果简介:2004年参加国家大豆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91.59,比对照增产31.30%,亩产高产记录305.93。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70,平均比对照增产27.94%。平均生育期113天,属夏大豆晚熟品种。株型收敛,白花,棕毛。籽粒椭圆,种皮黄色,脐色浅褐。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2.19%,粗脂肪含量为20.41%,田间抗病性较强;另外,该品种对酸性低磷土壤有很好的耐性。同时该品种不同播期产量表现比较稳定,耐旱性好。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和8月初在华南南部地区也可以种植;种植密度在每亩保苗1.0万株左右;选肥力中、上等地块,播前精细整地,适当施底肥;精量播种,确保全苗;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江西和湖南南部地区夏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华夏4号”成果简介:2004、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7.0公斤,比对照2增产7.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对照2增产18.4%。平均生育期93.5天,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籽粒椭圆,黄皮,脐色褐色。接种鉴定,高感SMVSC3和SC7株系。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6.15%,粗脂肪含量18.82%。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播种的要防控后期干旱;种植密度在每公顷保苗 20万株左右;选肥力中、上等地块,播前精细整地,重施底肥;精量播种,确保全苗,及时定苗,做到苗匀、苗壮、苗齐;花荚期叶面喷肥,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江西、海南、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 大豆新品种“桂夏豆2号”成果简介:2004、2005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4公斤,比对照增产30.3%。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6.7公斤,比对照增产38.3%。平均生育期104天,属夏大豆中熟品种。株型收敛,紫花,棕毛。种子椭圆,种皮黄色,脐色浅褐。经接种鉴定,表现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感SC11株系,高感SC8和SC13株系。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1.67%,粗脂肪含量19.08%。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每亩保苗1.3万1.7万株;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57公斤。应用前景: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陈怀珠、年海等 联系方式13794401578辣椒新品种“华彩1号”成果简介:植株生长势强,方灯笼形,商品果红色。在温室可以无限生长,在广东一年种植一次,采收期7个月。果长7.7cm,横径7.2cm,果肉厚0.61cm,单果重139.6g。果面光滑,味甜,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亩产可达8000kg以上。在温室栽培未观察到病害症状。应用前景:彩色甜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档精品蔬菜,其商品成熟果有红、橙、黄、绿、白、紫等多种颜色,外形美观,颇受消费者欢迎,可作为高档宾馆、饭店配菜及馈赠佳品,亦可作水果、沙拉或炒菜等食用,其维生素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被誉为新世纪的保健蔬菜。适用全国各地种植。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雷建军等 联系方式辣椒新品种“华椒5号”成果简介:中熟,杂种一代,植株生长势强,粗长牛角形、绿色。株高60cm,株幅85cm,果长19-23.2cm,横径5.7cm,果面光滑,无畸形果,辣味中等,采收期基本一致,差异很小,单果重80g左右,亩产可达5000kg。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疫病。应用前景:由于甜辣椒商品果的耐贮运性好,随着我国快速运输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状况显著改善,全国已形成数个甜辣椒规模化生产基地。随着南北各地打工潮队伍不断壮大, 再加上国内著名的川菜、湘菜等餐饮业火爆, 全国喜食辣椒人群迅猛增加, 带动了我国辣椒市场消费量增加, 使我国的辣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合作方式:成果转让,合作推广。完成人:雷建军等 联系方式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粳型亲籼系的选育成果简介:该成果首次提出了“特异亲和基因”学术观点,并验证、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丰富了水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遗传理论,为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有效开发利用水稻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鉴定出6个特异亲和基因的座位,培育了一系列相应的近等基因系,并对各座位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分化度进行了分析;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中的4个座位进行了基因定位,并建立了相应的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程序;建立了粳型亲籼系的鉴定标准和分子育种体系;利用特异亲和基因成功地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国际首创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成果“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梗型亲籼系的选育”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籼梗型水稻新品种“华梗籼74”的选育与推广”荣获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水稻粳型亲籼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00114228.3)、“水稻粳型亲籼恢复系的选育方法”(申请号2004100154769)申请了专利;品种“华粳籼74”(粤审稻200002号、赣审稻2002013)和“华小黑”(粤审稻2005015号)通过了品种审定。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品种转让、技术转让。完成人:张桂权 联系方式获得安全证书的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出口贸易海运物流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校园学术活动场地租赁服务协议书
- 2025茶楼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合同
- 2025版社区居民委会节假日安保服务及应急预案合同
- 2025年度圆通快递快递业务数据处理保密合同
- 2025年房地产项目智能家居销售代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市场摊位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电子商务合同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 2025版围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协议
- 2025版碎石运输与智能运输调度服务合同
- 变电站防恐课件
- 2025年关于村支部书记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南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2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熏蒸药品管理办法
- 收银系统操作培训
- 卓越幼儿园教师健康专题培训课件
- 个股期权培训课件
-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 小学美术教育读书分享
- 肺结核痰菌阴转评估体系构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