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PPT课件.ppt_第1页
针刺疗法PPT课件.ppt_第2页
针刺疗法PPT课件.ppt_第3页
针刺疗法PPT课件.ppt_第4页
针刺疗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技术 针刺技术 定义 针刺技术又称针法或刺法 是指利用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 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 通过经络腧穴 调整人体脏腑气血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的作用及原理 一 疏通经络1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 最直接的作用 2 疏通经络就是调理经气 3 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3 针灸的作用及原理 二 扶正祛邪1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2 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3 补泻和艾灸的扶正祛邪作用三 调和阴阳 4 针灸技术特点 良性 双向性整体性 综合性功能性 早期性 5 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 6 针刺体位 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 选择适宜的体位 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以操作方便 病人感到舒适 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 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 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7 针刺技术操作 毫针刺法1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 镊子 75 酒精棉球 干棉球 弯盘2个 一个盛放污棉球 一个内盛消毒液 浸泡用过的毫针 8 针刺技术操作 2 进针法 以75 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 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 用右手持针 紧靠左手指甲缘 以拇 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 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 67 10cm以上的长针 可采用双手进针 即以左手拇 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 露出针尖0 67 1cm 右手拇 食指夹持针柄 两手同时下压 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 然后左手支持针体 右手拇 食指捻转针柄 将针刺入深处 9 单手进针法 75 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 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 用右手持针 紧靠左手指甲缘 以拇 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 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10 双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 左手拇食指配合进针 有舒张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 11 正常针感 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 局部出现酸 麻 胀 重感 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 得气 为正常针感 12 进针角度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 垂直刺入称 直刺 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 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 斜刺 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刺入称 平刺 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 如头面部 13 针刺手法 针刺得气后 根据证的虚实 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 捻转幅度小 速度慢 或提插时 重插慢提为补法 相反 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 速度快 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14 起针 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 右手 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 将针取出 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15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晕针现象 轻度晕针 表现为精神疲倦 头晕目眩 恶心欲吐 重度晕针 表现为心慌气短 面色苍白 出冷汗 脉象细弱 甚则神志昏迷 唇甲青紫 血压下降 二便失禁 脉微欲绝等症状 16 晕针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其他可因精神紧张 体质虚弱 劳累过度 饥饿空腹 大汗后 大泻后 大出血后等 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 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17 晕针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 起出全部留针 扶持患者平卧 头部放低 松解衣带 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 给饮温茶 即可恢复 如未能缓解者 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 如人中 素髎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涌泉 中冲等 也可灸百会 气海 关元 神阙等 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晕针缓解后 仍需适当休息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18 晕针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 如初次接受针治者 要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恐惧心理 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 尽量采用卧位 选穴宜少 手法要轻 对劳累 饥饿 大渴时 应嘱其休息 进食 饮水后 再予针治 针刺过程中 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 询问针后情况 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 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此外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19 滞针 一 现象 针在穴位内 运针时捻转不动 提插 出针均感困难 若勉强捻转 提插时 则患者感到疼痛 二 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 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 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 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20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三 滞针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 使局部肌肉放松 或延长留针时间 用循 摄 按 弹等手法 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 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 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 滞针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 应先作好解释 消除顾虑 并注意行针手法 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21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断针 一 现象 针身折断 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 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 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 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 行针时强力提插 捻转 局部肌肉猛烈挛缩 患者体位改变 或弯针 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22 三 断针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 乱动 以防断针陷入深层 如残端显露 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 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 使断针暴露体外 用镊子取出 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 肌肉内 应在X线下定位 用手术取出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23 针刺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四 断针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 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 进针 行针时 动作宜轻巧 不可强力猛刺 针刺入穴位后 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 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 遇有滞针 弯针现象时 应及时正确处理 24 针刺禁忌 1 部位禁忌 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 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 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 腧穴禁忌 孕妇禁针合谷 三阴交 缺盆以及腹部 腰骶部腧穴 小儿禁针囟会 女子禁针石门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 内经 提出五夺 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 大怒 大惊 过劳 过饥 过渴 房事 醉酒等禁针 25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 1 过于疲劳 精神高度紧张 饥饿者不宜针刺 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 取宜穴少 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 腹部 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 三阴交 昆仑 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 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 哑门穴等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