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安县楼下政忠煤矿(二 一 四 年 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编制日期:二O一四年二月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矿 长: 杨成山总工程师: 邹静美生产矿长: 王廷波安全矿长: 李 波机电矿长: 翟金成安全顾问: 许品报编 制: 罗令新 审 核: 王 江编制时间:二0一四年二月会 审会审内容:政忠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会审地点:矿办公室会审日期:2014年 月 日会审部门会审意见负责人签字会审日期矿 长总工程师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会审结果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014年 月 日职工培训记录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矿培训室培训日期:2014年 月 日 贯 彻 人: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012141618102224262820323436383042444648405254565850626466686072747678708284868880929496989103050709011315171911232527292133353739314345474941535557595163656769626375777971838587898193959799920406080100职工培训记录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矿培训室培训日期:2014年 月 日 贯 彻 人: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序号签名012141618102224262820323436383042444648405254565850626466686072747678708284868880929496989103050709011315171911232527292133353739314345474941535557595163656769626375777971838587898193959799920406080100目 录前 言8第一章 矿井概况9第一节 井田概况9第二节 矿井地质及煤层赋存状况24第三节 矿井灾害24第四节 矿井各大系统简述26第五节 工作面概括27第六节 矿井各类灾害事故的危险源情况及预防重点27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29第一节 组织领导30第二节 救灾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职责30第三节 组织职责和负责人32第四节 职责分工32第三章 矿井各类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33第一节 综合类措施33第二节 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33第三节 瓦斯事故的灾害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39第四节 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40第五节 粉尘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43第六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46第七节 火工产品管理及放炮事故的预防和处理48第八节 水灾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55第九节 机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58第十节 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60第十一节 其他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61第四章 自救和互救64第五章 现场急救67第六章矿井六大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68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68第二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70第三节 压风自救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71第四节 供水施救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73第五节 通信联络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74第六节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与完善计划及管理措施76第七章 事故处理的原则和避灾路线77第一节 重大事故发生初期救灾注意事项77第二节 指挥程序原则78第三节 事故讯号79第四节 避灾路线81附 表81附表一:发生事故后立即召集的人员名单和通讯联络82附表二: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及联系方式表98附表三: 井下消防材料库消防设施汇总表99附表四:地面器材库消防设施汇总表85前 言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搞好矿井灾害预防,保证安全生产。当井下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时,能有效的阻止事故扩大和快速营救人员,使事故能及时得到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为目的。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三十条之规定,结合政忠煤矿2014年度二采区建设计划及生产安全情况,特编制政忠煤矿2014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政忠煤矿位于普安县,行政区划属普安县楼下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7171050758,北纬263851263928。2、交通情况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位于普安县西南方,区内目前以公路为主,兴(义)普(安)公路纵贯该区,矿区有楼下镇至普安的公路通过,北距普安66km,接320国道,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20km,交通条件较好。(见井田交通位置图)政忠煤矿 井田交通位置图3、地形地貌井田总体为中山地貌,单面山地形。4、水系河流区内河流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汇入抵母河。源于矿区南的泥堡小河从矿区范围外南约0.3km自北东向南西流过,汇入抵母河,抵母河流量10.4m3/s。向南流进马岭河,最后于安龙县岜皓汇入南盘江。泥堡小河平均流量0.054m3/s,最大流量8.1m3/s。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为季节性下降泉,地下水主要为基层裂隙水。5、气象与地震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根据19942003年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冬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气,每年59月为降雨季节,其中68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10年中,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 最低气温-12.6(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2.7;年蒸发量100012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260小时;年无霜期254天。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亦常见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23米/秒。最大风速多为西南风,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通知(1992,203号文),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属较稳定区域。6、经济状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二、主要自然灾害矿区内雨量充沛,暴雨后常有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另外矿井还有顶、底板、瓦斯、粉尘、火灾、水害、地表崩塌、滑坡等。三、工程建设性质普安县政忠煤矿为整合矿井,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四、瓦斯、煤尘、煤炭自燃及地温、顶底板1、瓦斯(1)矿井瓦斯涌出情况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76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上报黔西南州200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 ,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鉴定为突出矿井,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72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1m/t。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801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煤矿黔西南州2010年度煤矿瓦斯等级的报告的批复”,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22m3/mim,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4m3/mim,矿井为突出矿井。(2)二采区投产后瓦斯预测分析根据经验公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预测二采区开采时矿井瓦斯涌出量。表141 二采区各煤层开采时矿井的瓦斯涌出量煤层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生产采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m3/tm3/minm3/minm3/tm3/tm3/min17 24.59 7.261.72 40.60 55.817.64 18 8.12 2.41.03 16.94 23.37.36 19 2.41 0.711.24 12.09 16.65.25 2、煤尘爆炸性该矿二采区可采煤层3层,从上至下分别是17、18、19号煤层。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1年9月提交的17、18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7、18号煤层的煤尘均无爆炸性,鉴定结果见表1-4-2。19号煤层未鉴定,暂按有爆炸性设计。矿井按煤尘有爆炸危险性进行设计。表1-4-2 煤尘爆炸试验成果表煤层编号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爆炸性论Mad(%)Ad(%)Vdaf(%)火焰长度(mm)岩粉量%)172.4413.285.7400煤尘无爆炸性182.3514.836.0800煤尘无爆炸性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湿式作业,搞好防尘工作,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3、煤的自燃性该矿可采煤层3层,从上至下分别是17、18、19号煤层。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1年9月提供的普安县楼下政忠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17、18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类,鉴定结果见表1-4-3。19号煤层未鉴定,矿井煤层按容易自燃设计。表1-4-3 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结果表煤层工业分析全硫煤吸氧量自燃倾向分类Mad(%)Ad(%)Vad(%)St/d%cm3/g干煤172.4413.285.740.391.04级182.3514.836.080.350.86级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管理,暂时不用的巷道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密闭,采面回采结束后要按规定及时密闭。 4、煤与瓦斯突出政忠煤矿为突出矿井,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煤炭2011508号):“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18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政忠煤矿18号煤层在鉴定范围(在现有矿界范围开采标高+1388m以上的18号煤层)内有突出危险性。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11月编制的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19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鉴定报告, 鉴定结论:在鉴定范围(标高+1402m以上的19号煤层)内19号煤层有突出危险性。矿井二采区开采范围内的各煤层均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5、地温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现地温异常,属正常的地温区。6、煤层及煤层顶、底板(1)17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较致密、坚硬,较稳固,水平层理发育。含动物化石。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直接底板为0.4m左右的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泥质胶结。(2)18号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直接底板为泥岩,强度较低。间接底板为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煤层。(3)19号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泥岩易风化,软弱。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泥岩,软弱,易风化。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性差。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底板软岩管理及破碎地段顶板的支护。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并根据顶板矿压显现及回采高度随时调整支护密度,以保证生产安全。六、井田开拓与开采1、井田境界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8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081120117352。井田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4-4),面积1.0004km2,开采深度由+1500m至+1350m。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平均走向宽0.8km,倾斜长1.6km。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4-4。表1-4-4 政忠煤矿拐点坐标 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 2810701.144 35494340.382 2 2811145.144 35495168.388 3 2809710.138 35495168.384 4 2809710.138 35495057.384 5 2809441.134 35495056.383 6 2809441.135 35494755.381 7 2809915.138 35494755.382 8 2809915.139 35494340.380 面积1.0004m2开采标高+1500m+1350m注:表中采用西安80坐标系,黄海高程。2、储量(1)矿井资源量根据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楼下政忠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661号)“关于贵州省普安县楼下政忠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楼下镇政忠煤矿所属井田内共主要可采煤层3层。经估算,截至2007年6月底,政忠煤矿准采标高+1500m+1350m以内保有资源量266万吨,其中: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资源量(122b)35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资源(332)20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11万吨。本矿一采区已采空,根据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储量核实报告各煤层储量图,二采区开采范围内(+1404m+1350m)各煤层资源量见下表(17号煤层已部分采空):表145 二采区开采范围内各煤层资源量统计表 煤层块段编号厚度(m)倾角()面积资源储量(103m2)(万吨)1753323.159157.473322.99104.583332.3684014133332.3682.30.8143322.9920.9243331.5715736303322.99156.7小计70.31813331.13750.79.253331.1381.70.3小计9.51913330.8588411.663330.85817824.693330.8582.50.3小计36.5合计116.3即二采区开采范围内共计剩余储量116.3万吨,其中,(332)19.5万吨,(333)96.8万吨。(2)矿井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储量=(332)+(333)=19.5+96.8=116.3(万吨)(3)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2)+(333)k=19.5+96.80.8=96.94(万吨)。其中:k为可信度系数,0. 70.9,本设计取0.8。(4)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矿井工业资源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即: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96.9410.18-4.0282.74(万吨)。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1)断层煤柱损失:井田范围无断层,不需留设保护煤柱。(2)防水煤柱损失: 老窑采空区防水煤柱损失量计算表采空区长留设煤柱宽度采高比重根据该矿实际情况,采空区留设防水煤柱见表1-4-6。表146 采空区保护煤柱损失 单位:万吨(3)地面永久煤柱:二采区开采范围内无村寨、公路,无需留设保安煤柱。(4)井田境界煤柱:以所划定的矿区开采边界的铅垂线至所采煤层的投影线内推20m计算。表1-4-7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 单位:万吨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地面工业场地井巷保护)回采率。 M=(55.89-2.76)80%+(26.85-0.5)85%64.9(万吨)。井筒保护煤柱:其保安煤柱留设原则,首先在所需保护的井筒外侧划出20m围护带,然后按65塌陷角投影到煤层上圈定压覆面积,然后计算煤柱。工业场地保护煤柱:二采区开采范围内未布置工业场地,无需留设保护煤柱。井筒保护煤柱3.26万吨。具体见表1-4-8。表1-4-8 井筒保护煤柱表 单位:万吨19号煤层为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5%;17号、18号煤层为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0%。表149 各种煤柱汇总表3、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T=Z可/(1.4A)式中:T-服务年限,年;Z可-可采储量,万t;A-设计年生产能力,万吨/年,按15万吨/年计算;1.4-储量备用系数。T=64.9/(1.415)3(年)4、工业场地及井口的选择根据井田内地质地形、地貌、煤层特征及交通、已有地面工业场地布置、井筒、地面村寨、煤的开发利用等综合考虑,本着确保安全,满足生产的原则,本设计提出利用现有工业场地和开拓系统。工业场地选择在井田南部6号拐点附近,采用斜井-平硐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三个井筒,场内无滑坡、溶洞等不良地质,工程地质较好,有公路相通,能满足矿井的建设需求。5、井田开拓方式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布置在一个工业场地内,工业场地选择在井田南部6号拐点附近,采用斜井-平硐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斜井铺设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副平硐铺设轨道作辅助运输,回风斜井安设主要通风机作专用回风。原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业场地。主斜井从井田南部19号煤层露头附近开口以6倾角施工揭露17号煤层后沿煤层布置运输下山至+1350m标高;副平硐从井田南部6号拐点附近开口以3坡度施工揭露17号煤层后沿煤层布置轨道下山至+1350m标高;回风斜井从井田南部19号煤层露头附近开口以8倾角施工揭露17号煤层后沿煤层布置回风下山至+1350m标高。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在+1350m标高贯通后形成二采区开拓系统。在运输下山内+1370m标高开口施工12171运输巷联通轨道下山后沿煤层走向施工至东翼井田边界,在回风下山内+1387m标高开口施工12171回风巷并通过3号回风绕道、2号回风绕道分别绕过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后沿煤层走向施工至东翼井田边界,并通过切眼贯通12171运输巷、12171回风巷形成首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在运输下山内+1370m标高开口布置12172回风巷,在井底+1350m标高开口布置12172运输巷。在井底2号联络巷一侧布置消防材料库;在运输下山与2号联络巷之间布置永久避难硐室;在+1404m标高布置采区变电所;分别在12171回风巷、12171运输巷内防突风门以里10m左右位置设置临时避难硐室。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2809732.919,Y=35494817.233,Z=+1471.70m,=175,=6。副平硐井口坐标为:X=2809570.679,Y=35494843.923,Z=+1424.90m,=182,=3。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2809729.259,Y=35494773.900,Z=+1475.0m,=176,=8。井田内17与18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2m,18与19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4m,各煤层采用联合布置。矿井划分为1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404m),2个采区(水平以上为一采区,水平以下为二采区)。井巷工程量为6759m,其中岩巷3544m(新建2394m,利用1150m),煤巷3215m(新建260m,利用2955m)。通风方式:并列式。以一个走向长壁工作面达到15万吨/年设计能力,该矿井煤层平均倾角为612,属近水平缓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6、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该矿采用斜井-平硐开拓,设有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斜井表土段采用砌碹支护,其它地段采用工字钢支护,铺设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进风、煤炭运输并兼作安全出口;副平硐表土段采用砌碹支护,其它地段采用锚喷、工字钢支护,用于进风、行人、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铺设管线,兼作安全出口等;回风斜井表土段采用砌碹支护,其它地段采用工字钢支护,为专用回风巷,主要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井筒特征见表1410。表1410 井筒特征表顺序名称单位主斜井副平硐回风斜井1井口坐标Xm2809732.9192809570.6792809729.259Ym35494817.23335494843.92335494773.9002井口标高m+1471.70+1424.90+1475.03方位角度1751821764倾角(坡度)度6385长度m2745061526断面净m27.07.07.0掘进m29.3/8.29.3/7.7/8.29.3/8.97井筒装备胶带铺轨、电机车7、水平、采区布置井田内17与18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2m,18与19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4m,各煤层采用联合布置。矿井划分为1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404m),2个采区(水平以上为一采区,水平以下为二采区)。8、开采顺序(1)采区间的开采顺序矿井一采区已开采结束,现布置二采区准备巷道。(2)煤层间的开采顺序煤层间开采顺序为:171819号煤层;9、采煤工艺及主要设备(1)采煤方法的确定根据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煤层赋存特点,该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2)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采煤工作面采用机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3)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方式的选择采用“四、六”作业制,三采一检修。(4)工作面生产能力17号煤层工作面倾斜长120m,采高2.3m,容重1.52t/m3,工作面采出率取95%,则工作面年生产能力为:1202.3356.41.520.95=14.2万吨/年 掘进出煤按10%考虑,计算得掘进出煤为1.42万t,生产能力为15.62万t。因此,由上计算可知,当开采17号时,能达到矿井生产能力。矿井在工作面推进时,合理安排进度,严禁超能力生产。第二节 矿井地质及煤层赋存状况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仅含几层不稳定的薄煤或煤线,不含可采煤层,在此不作详述。龙潭组(P3l)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厚205248m,平均厚度222m,含煤1329层,一般20层左右,煤层全层总厚14.1430.57m,平均厚19.87m,含煤系数9.0%,含可采煤层4层(17、18、19号),煤层厚度3.565.34m,平均4.6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2%。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上段上部的40m左右和下段中部15m左右。二、可采煤层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17、18、19号煤层,各可采煤层情况见表22。表22 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煤层编号全层厚度(m)采用厚度(m)夹 石层 数对比可靠程度可采程度稳 定程 度煤层间距(m)极 值均 值极 值均 值极 值一 般极 值均 值171.003.202.450.803.202.300201可靠全区较稳定8.4011.7912180.902.691.670.82.501.450201可靠全区较稳定9.432.0814190.751.301.100.751.100.900312可靠大部较稳定就矿区内17、18、19号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17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矿区内煤层厚1.003.20m,平均2.45m,全区可采;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结构较简单。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较致密、坚硬,较稳固,水平层理发育。含动物化石。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底板:直接底板为0.4m左右的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泥质胶结。18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厚度0.902.69m,平均1.67m,全区可采,含夹矸01层,结构较简单。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强度较低。间接底板为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煤层。19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区内西部不可采,煤层厚度0.751.30m,平均1.10m,大部可采。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泥岩易风化,软弱。底板: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泥岩,软弱,易风化。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性差。综上所述, 17、18、19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较稳定型煤层。第三节 矿井灾害1、瓦斯:根据2009、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2008、2009、2010年三年度政忠煤矿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该矿未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黔安监管办字345号文件,普安县被划定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因此在未做突出鉴定之前须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2、煤尘: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各煤层煤尘鉴定均为煤尘无爆炸性。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各煤层鉴定均为不易自燃煤层。3、水文: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本矿区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5、地温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资料,本矿无异常地温现象,属正常地温矿井。6、冲击地压储量核实报告及矿方提供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关于冲击地压的资料,本矿区内也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矿井暂按无冲击地压矿井考虑。7、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该矿未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黔安监管办字345号文件,普安县被划定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因此在未做突出鉴定之前须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8、运输、机电等其他方面也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第四节 矿井各大系统简述1、开拓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开拓,主要开采17、18、19号煤层,开采标高为+1500m+1350m。矿井开采水平为+1404和+1350水平。2、通风系统矿井目前已形成负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的通风方式为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新鲜风经工作面冲洗后,污风从风井到地面。3、运输系统矿井运输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排矸采用绞车运输。4、供电系统 目前政忠煤矿属于双回路供田系统,能满足矿井正常基建工作。供电系统目前正在完善中。5、排水系统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立方米/小时,二采区基建期间利用风泵及潜水泵通过管路直接排放到地面。等二采区构成系统后,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6、其他政忠煤矿压风系统、通讯系统、照明系统等目前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第五节 工作面概括政忠煤矿目前处于二采区基建阶段,正在进行采面及接替面的扩巷和各种管路的安装工作。主要掘进工程是水仓和管子道的掘进。根据矿井地质勘探报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资料分析,透水、火灾、瓦斯事故、冒顶、放炮事故等灾害事故都可能发生。还会发生全井性突发停电事故。机电运输事故、地面山体滑坡现象也有可能发生。第六节 矿井各类灾害事故的危险源情况及预防重点 一、通风、瓦斯、防尘、防火重点1防止采准巷道掘进时,形成盲巷造成瓦斯积聚;2防止17号层巷道掘进时产生高冒带沟通老空区,导致瓦斯积聚。需排放瓦斯时严格按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执行。3防止工人经过放水斜巷过程中损坏通风设施造成风流短路引起瓦斯积聚,从而造成瓦斯燃烧及爆炸事故。4防止因放炮管理不善造成燃烧、爆炸和伤人事故。5. 防止井下各作业地点因机械、电器设备管理不善、电焊作业不当产生火花引起的火灾事故。二、板管理重点1防止因管理不善引起顶板事故。2.防止掘进工作面因支护质量或支护不合格引起顶板漏挡、支护失效等造成冒顶事故。3防止工作面过断层、过地质构造带因管理不善造成冒顶事故。4防止工作面过采空区导致上部矸石冒落造成事故。5防止工作面,因特殊支护不够(如超前管棚、圆木点柱、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加固措施不力而引起的冒顶、窜矸事故。三、电、运输管理重点1防止供电系统因供电不合理,供电管理不善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矿井无计划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或爆炸事故。2防止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提升绞车因调车不当造成撞车、伤人;提升绞车运输钢丝绳摩擦、锈蚀和直径减小而导致断绳跑车事故。3、防止矿车及连接装置存在缺陷、防跑车装置失灵、绞车制动失灵造成的提升运输事故。4防止人力推车撞伤行人或轻重车下道伤击人员的事故。5、防止压风机风包发生爆炸事故。6、防止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造成瓦斯积聚事故。7、防止平硐耙斗装岩机加固不规范造成的下滑撞人、伤人事故。8、防止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各种事故。9、防止设备管理不善、人员调配不当、检查监督系统不健全造成的各种事故。四、地质、测量及水害防治重点1防止因地质、测量资料不准确、不及时而致掘进工作面误入地质构造带而引起的财产损失和伤人事故。2防止掘进工作面过老空区上部岩层,导致巷道变形、坍塌等事故。3防止掘进工作面放炮沟通采空区积水,导致透水事故。4防止雷雨季节洪水经塌陷区、地表火区涌入矿井发生淹井事故。5防止汛期洪水暴涨造成淹井事故。6. 防止雷雨季节长期暴雨引起的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7、防止因测量数据不准确,导致贯通旧巷道、采空区引起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事故。五、防止全矿井突发性停电重点主要发生在雷、雨季和电网故障,造成局扇停止和全矿停电。1、雷雨季节前必须检修好防雷设施,保证主井、副井、风井变压器和要害设备的安全运行。2、运输轨道及通行井下的钢管等接地必须完好,防止雷电传到井下。3、加强配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保证配电设备的完好、安全运行。4、加强对主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监控和研究,及时排查主供电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完善和处理。确保主供电运行安全。5、加强在特殊季节、特殊气候条件等特殊情况下主供电系统的检查维护,落实包机责任制,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6、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六、防止地面山体滑坡重点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工业广场两侧都是山体,山体坡度较陡。山体在雨季山洪沿山沟冲刷,对工业广场、行人、建筑物的威胁较大。目前矿区未设矸石场地,地面排水设施未完善。1地面每年按规定进行“雨季三防”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尽快处理。2如遇暴雨、山洪暴发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对工业广场附近的山体进行警戒,检查。3应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发生意外。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务局(公司)局长(经理)、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必须采取措施组织抢救,矿长负责抢救指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并设立地面基地。矿山救护队队长为抢救指挥部成员”。“井下基地指挥由指挥部选派有救护知识的人员担任”。“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抢救工作具体负责。如与其他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联合作战部,由服务于发生事矿的煤矿企业的矿山救护队队长担任作战部指挥,协调各矿山救护队战斗行动。”第一节 组织领导1重大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成立抢险指挥部,抢险指挥部设在调度室(矿值班室)。2抢险指挥部的组成:总指挥:矿长。成员: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基建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通风区长、各部门人员及区队人员。各级行管部门、各级政府领导。指挥部下设组:抢险救灾组、后勤安全保障组、综合协调联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第二节 救灾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职责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技术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在救灾指挥部成员中指定专人根据作战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处理事故所必须的人员待命。调整所需的设备器材,实施作战计划和措施,严格控制入井人员。指定副职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许可证。2矿总工程师:掌握分析灾害事故及演变,组织人员依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结合灾情实际,尽快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并将成员明确分工,限定时间完成救灾准备工作,并派人核实。供指挥部讨论,当好总指挥的参谋。3生产矿长、基建矿长、安全矿长:参与作战计划和措施的研究,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事故处理,根据作战计划和规程的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许可证。4通风区长兼矿长助理:参与作战方案与措施的研究。按照矿的命令改变通风系统。领导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及时准备好急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命令迅速运送至指定地点。在计划下达一月内,完成本计划要求的救灾物资储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负责所需的图件资料提供,迅速完成救灾工作设计及实施的技术安全措施编制。5机电矿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矿井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急需的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方面的机电工作。即切断与事故无关的电话,开通事故信号,保证井下通讯畅通。6后勤部:负责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矿区生活后勤,社会秩序稳定,安定职工家属情绪,维持正常工作秩序;安排人员护理伤员工作,接待外单位来矿井协助救灾的同志,联系协助安置好遇难人员及家属,抢救事故人员的食宿和其它生活事宜,完成矿长交办的其它任务。7矿调度主任:负责查明留在井下的人数,采取积极措施,有组织地引导遇难人员到安全地带或地面,同时要迅速查清事故性质范围,发生原因等情况,及时汇报上级调度,矿长和总工程师,并负责传达指挥部的作战命令。8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其它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正副值班长、矿调度主任、矿长、矿总工程师、正晖公司及集团公司总调度室、矿山救护队,并按照本计划中所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表及时按顺序通知相关人员到矿调度室报到待命,及时向下传达矿长命令,随时调度协调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并迅速报告指挥部。 9区、队、班组长(包括外包队伍):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 采取措施有组织地带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涉及范围及经济损失,并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补救措施和控制情况。10井下指挥员:参与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的制定,并对行动人员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按照作战计划制定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11、各施工单位队长:执行救灾指挥部或调度室的应急处理措施,负责查明本区域或工作面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至安全地点。将在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的原因等情况如实报告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处理工作。12、矿灯房和考勤负责人: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查明各单位滞留井下人员、姓名和人数,并迅速报告调度室,随时将人员出入井情况向指挥部汇报,严禁向无特别许可证的人员发放矿灯,对持证入井人员严格登记,严禁发放失爆矿灯。13、地质、测量人员: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资料,并根据命令完成测量工作。14、应急救援队伍: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指挥部审定后实施。统一指挥施救队伍,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工作。第三节 组织职责和负责人1指挥部:负责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组织队伍迅速投入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由矿长担任总指挥。2抢险救灾组:主要任务是对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施救。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矿井目前有2支应急救援队伍。具体见附表2。3、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调查事故知情者,文字材料收集,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由安监部门领导任组长。4、善后处理组:负责对伤害者和亲属的安抚、慰问和善后处理工作。分管领导为组长。5、后勤安全保障组:负责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矿区生活后勤,社会秩序稳定。综合办主任任组长。6、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统一上传下达各级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援救工作,保证指挥部与外界的联络。调度室(矿值班室)主任任组长。第四节 职责分工1总指挥: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各组组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施救方案。2各组组长:根据指挥长命令,负责某一方面的施救工作。3行业主管部门:是指挥长处理灾害的助手,对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方案提出指导意见。4安监局:根据法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为指挥长提出施救的措施办法供领导决策。5其它部门:根据指挥长命令和事故处理方案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抢险救灾工作。第三章 矿井各类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第一节 综合类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认真落实上级的有关安全生产指令,指示、文件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管理。2、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增加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能力。强化安全“三组”培训制度。3、加强各特殊工种的再培训和考核,对不合格人员或经常违反纪律、操作规程的特殊工种人员进行调换工作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拖拉机热处理加工生产线操作调整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用电知识题库及答案
- 假肢装配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青山学堂英语题库及答案
- 盾构机操作工物料领用归还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帆缆工能源管理体系执行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广东英语试卷期中试卷及答案
- 飞机蒙皮落压钣金工质量溯源能力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印制电路照相制版工在线检测设备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工数字化转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完全同态加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二三)
- 代采代销合同范本
- DB3715-T 19-2022 桑黄栽培技术规程
- 纪录片观念与历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艺术学院
- 叉车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2023版国家关于轻伤、重伤鉴定新标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 加油站承包合同范本
- 中医诊断学舌诊介绍
- 《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验证评价指南》
- 护理质控鱼骨头制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